小学生刚入学不久,依赖性和模仿性较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些学生身上存在比较自私,不懂礼貌,不爱参加劳动等缺点。所以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习惯一、 好品德的培养(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例如要求学生预备铃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并端坐在教室里安静等待,上课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认真做好课堂的笔记。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但不允许大声喧哗。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长辈都比较溺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使他们养成自私、懒惰等毛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饭,主动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要轮流值日,值日生应该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优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 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一)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其以下方面的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过马路的时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绿灯,再看一下是否有车辆通过,不追逐打闹,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乘车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对营业人员要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数木,保护动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伤害动物。当观看演出时要做文明的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鼓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学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时,自己可以主动上前热心地解答等。(二)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仪态主要指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的姿势。“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这对塑造小学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处,特别是坐的姿势会影响他们的脊髓的生长和视力的情况。(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目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环保意识薄弱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对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当众表扬,促进更多的同学向其学习。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爱护环境》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要求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废纸、铅笔屑等东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乱扔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 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特别是自己比较信任的老师。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是个讲卫生、爱清洁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在上课新课之前应该预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做好标记,看自己那些已经理解了,那些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当上课的时候课时,准备好必需的文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带到学校来,上课时不摆弄文具。专心听讲,不小声说话。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到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适时地向老师提出,认真做好上课时的笔记以便课下复习时使用。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有时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辅导、耐心指导,对预习、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的奖励,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好习惯,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一位位国之栋梁。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只要抓紧时间,从小培养就可以将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可以的,多少字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俺这,应该有你要的.
于谦一身清白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周恩来照镜自勉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理论论据
1、君子以反修德。《易经.寒卦》
2、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孔子家语.儒行解》
3、土无求于世,惟求无愧于世。明.何良俊《语林.语言下》
4、好名好利,均为失德。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5、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6、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晋.傅玄《傅子.正心篇》
7、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
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汉书.司马迁传》
9、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唐.元稹《元氏长庆集.酬别致用》
10、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春水》
11、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志身。汉.韩婴《韩诗外传》
1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13、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14、修身以为弓,娇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汉.杨雄《法言.修身篇》
15、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一个人更有成效。希腊谚语
16、养身莫过于养性,养性莫过于养德。中国谚语
17、君子怀德,小人怀宝。中国谚语
18、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1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20、才智英敏者宜以问学摄其操,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明.洪应祖《菜根谈.修省》
21、止谤莫如修身。汉.徐干《中论.虚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品德的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列宁给女工让道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道格拉斯帮林肯拿帽子
1861年3月4日,林肯在白宫东门口发表总统就职演说。当他缓慢地走上演讲台时,台下人头攒动,掌声四起,人们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然而,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细节却让林肯有些局促,甚至是无比尴尬;演讲台上没有桌子,让他不知道该把手杖和硕大的帽子放在哪里才好。他向四周望了望,终于看到一处栅栏,便将手杖挂在上面,而帽子呢,栅栏太高,挂不上去。放在地上吧?显然不合适;戴着吗?他也不能这么做。面对全国民众演讲,脱帽是必须的礼仪。
正在他尴尬之际,联邦议员道格拉斯走上前来,伸手接过林肯的帽子,捧在手里,直到所有仪式都结束了,林肯友好地向道格拉斯点头示意,道格拉斯才把帽子递了回去。其实,道格拉斯与林肯从年轻时就有许多恩怨纠葛。
道格拉斯出生名门,年轻时就是美国政坛的一颗明星,而林肯出身贫寒,两人同在春田市时,都曾追求过玛丽,玛丽最终成了林肯的夫人,道格拉斯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两个人的政见分歧也很大,特别是在对待美国黑奴问题上,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道格拉斯代表民主党跟代表共和党的林肯竞选国会议员时,林肯向道格拉斯发起论战邀约,两人就在伊利诺斯州针锋相对开展多次辩论。一年前,两人又分别作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展开激烈角逐。竞选议员,道格拉斯胜出;竞选总统,林肯获胜。而道格拉斯虽败犹荣,因为他的失败是由于民主党的分裂,林肯只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道格拉斯有很多理由不服气,甚至可以看林肯当众出丑,发泄一下心中的积怨。然而,他选择了伸出援手。举手之间,彰显了道格拉斯的修养和气度,每个人的理念见解可以不同,但是气度和修养却是超越一切纷争的人生境界。
孔子尊师的故事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品德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大树,才能是其果实,功业是其枝干花叶,那么道德修养就是它的根本。 若使你的人生枝繁叶戎,花香果硕,你就应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于谦一身清白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周恩来照镜自勉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着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我有现成的 给你参考今天刚交了这个作业呵呵~~你凑或看看把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谈思想品德课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户县青阳小学 白九涛[内容提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这一核心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当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启发诱导去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转化,完成内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才能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品德素质。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这一核心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而且是优良品德素质和行为的示范者。他决定着课程的思想方向,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言行、教学态度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下面,就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几点认识:一、精心备课,编好教案在所有各科教案中,思品课备课是最难的,要求也最高。因为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意志品德和行为习惯。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以上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首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表现、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同时,又要做到"目中有人",注意针对性。其次,还要选择社会各个方面与教学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既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能够感染学生,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第三,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如何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及成长规律,考虑怎样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讲究设计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第九册《少数服从多数》一课,备课时,教师紧紧抓住"在集体中有事要大家商量,意见不统一时,要少数服从多数"的教学要点,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学校大队部号召中队开展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活动形式不限。五年四中队长在组织队委讨论时,有五名委员同意搞校内义务劳动,一名委员和中队长同意搞一个"发展中的安达"的社会调查。多数队委觉得热爱家乡要从热爱学校做起,中队长则认为搞社会调查更有意义。两种意见争执不休,该怎么办呢?设计这样的讨论题基于两点考虑:第一,针对小学部分干部不愿听取大家意见,独断专行的共性问题,在教学中讨论此题,会使他们的思想受到触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讨论中会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在集体中有事要大家商量的道理,增强集体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达到思想上的共识。由于教者在备课时注意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二、善于启发,引导明理所谓明理,就是在教学中要观点明确,说理明白,清楚。这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接受主题教育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课文内容人手,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人手,用课文中的生动故事去感染学生,或用课文中的观点去教育学生,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抓明理这个重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观点,使学生形成明确的道德认识,并在懂得道理、感知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把道德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使学生入情入理。同时,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悟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观点来。三、积极导行,指导实践思品课,不仅要"晓知",而且还要"导行"。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启发明理,深化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行为动机,通过指导让学生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标准对行为的是与非、美与丑进行分析判断,并逐步把道德知识、道德概念、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确定学生的行为要求时,即要考虑大纲、教材的共性,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一刀切。同时,从行为要求的确定、指导的方式、反馈的形式等方面,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有利于把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有利于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缺乏经验,他们的道德理想,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往往是多元的而不是单元的。因此,引导学生取得带有普遍性的稳定的道德评价,实现转化则是思品课教师的根本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疏导方针,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认识。对学生思想上的反复或暂时想不通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盛气凌人,防止出现以教育者自居,"我说你服,我打你的强制手段。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对待问题,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在教育中得到疏导。 如:教学第五册《宽厚待人是一种美德》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有人存心和我作对,我坚决不让"这个问题,最后全部统一在"如果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谅解谦让他人,真诚宽厚待人,就不会有人和我们存心作对,也必然会得到大多数同学的信任和尊重。反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矛更加激化,会越闹越僵的。只有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集体才会团结有力量,才会充满友爱"的认识上来。 当然,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恰恰相反,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又要通过启发诱导去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转化,完成内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才能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小学各册思品课本》 《学生思想教育与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思品教参》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品活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正在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而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就是思品活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小学生的思品活动教育,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思品活动教育;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开发;应用
深化素质教育具体到课程改革中就必须实施思品活动教育。可见,思品活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思品活动教育,尤其是小学思品活动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思品活动教育工作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原来的素质教育要依靠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转变为不仅依靠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要把思品活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局面。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既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也是教育改革的难题。教育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发展潜力的人,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去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要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和更新思品活动教育工作的理念。
二、立足校本,民间美术教育进课堂
思品活动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强调了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核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我们认为,必须对学校思品活动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应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学科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必须摆脱教材的全过程束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而思品活动课程其主体性的特点,更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必须立足校本,凸现学校民间美术进课堂教育特色,让思品活动课程的开发扎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中。
1.确定主体。我校是著名版画家彦涵的母校。长期以来,学校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课堂实践活动,在学生心头埋下了爱民俗、学民俗的种子。
2.人人参与。思品活动课程的主体性除了指向学生层面外,还应该指向教师这一层面,它的综合性本身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中来。
3.重点开发。“课程实施难”是思品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时间的问题、教师的指导问题、活动经费的问题等等都制约着这一课程的实施。我们尊重客观事实,做到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惧怕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校内铺开,与“学科知识”相整合思品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经验性课程,它既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又需要学生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必须重视学科思品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学科思品活动中提高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因为学科思品活动是思品活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而学科思品活动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另一方面,因为学科思品活动的开展可以补充思品活动实施的不足,有效促进思品活动课程的实施。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学科思品活动内容的开发。
1.分学段,编写提纲。我们成立了由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组成的学科思品活动开发领导小组,分低、中、高年级段,带领对应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各年段的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寻找结合点和发散点,从“结合学科、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几方面编写各年段学科思品活动纲要。在纲要初步成型后,组织教师进行二次修改。
2.依据提纲,编写方案。我们发动全体教师举行“学科思品活动方案评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任的学科、年级,选择纲要中的两个内容,可以是独立设计,也可以是合作进行。为了充分考虑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每个活动方案后面都要求注明“活动注意点”。
四、校外延伸,将思品活动融入“社会生活”
思品活动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这样的目标使它的活动时空必须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活动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可知可感的环境中体验,生发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多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发民间美术进课堂思品活动特色内容和学科思品活动的同时,注重校外延伸,让思品活动扎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中,赋予思品活动课程更广阔的背景,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中实践、锻炼、提高。
1.开发家庭生活实践内容。我们在原来的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家庭辅导员成员中选择了一批文化素质相对更高些的家长,要求他们联系自己家庭及周围邻居家庭的生活情况,联系自己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活动的情况,结合家长对孩子教育、能力方面的需求,从一个点出发,提供相关的活动要求、设想、素材。
2.开发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为强化学校民间美术进课堂教育特色,我们把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连云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校外科技实践活动基地,请他们根据单位、行业、产品开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提供开展校外科技思品活动的内容。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巧用儒学经典思想 构建和谐人文校园 孔子作为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 孔子儒学的经典思想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 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孔子的"仁学" 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权威,人格的完善, 家庭与社会的伦理秩序以及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仁" 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儒学思想适时, 适机地落实到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去,对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开展人文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赢得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成功,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 儒家的仁学崇德思想对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积极影响. 1.思想内容上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学内容"六艺"(礼:德育,乐:美育,射和御: 军事体育,书和数:科学文化知识)包括道德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但这三部分内容并非等量齐观的, 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 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孔子还特别强调" 德"是君子的标志,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等.由于"乐"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 军事技能相当于现代军事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智育. 因此我们可以说, 孔子在2500年前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 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础,把德育放在首位. 这种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我们中小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今天, 仍然要着重指出素质教育中最关键, 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 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 2.施教方法上的深远影响. 孔子的德育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所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即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也只有这种人才有可能做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具有最理想, 最完善人格的人.但是这样的崇高目标不是一蹴而就, 一步就能达到的, 必须有适当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渐完善人格的塑造, 达到最终的人文教育目标.孔子提出"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则是:孝,悌,忠, 信,即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这是最容易做到的, 也是德育的最起码要求),然后逐步扩展:在对父母尽孝的基础上, 进一步上推到对长辈,对上级领导乃至国家领导人都要尊重和敬爱; 向下推则要求对子女要"慈"(父慈才能子孝), 对下级也要像对子女一样关怀,爱护,帮助……(即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的延伸); 在对兄弟友爱("悌")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广到对平辈也要讲友爱,对朋友也要态度真诚讲求信用. 这就是"由近及远"逐步做到孝,悌,忠,信的要求. 当这几步都已做到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的道德修养(即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的修养).孔子认为通过这样的努力, 最终一定能把仁爱之心进一步扩展到全社会,达到"泛爱众" 的要求.这样的道德实施方法,每一步都是按照由近及远, 由亲至疏的顺序,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 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 因而这种实施德育的方法仍然十分适用于现在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 便于中小学生去躬行践履,能顺其自然地收到一定的成效. 我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吾日三省吾身", 并且每天都抽三,五分钟时间来反省自己一天来的行为, 举动乃至学习等情况,要求学生每天先反思自己,总结自己, 让自己对自己的成长一清二楚,自己找到自己的人格缺陷, 每天去克服,去完善.每两三周还开展一次"评头论足"班队会, 通过大家相互间对他人和自己的点评, 指出你认为最值得信赖的同学和你认为需要再努力的一些方面. 这样由自己为起点,向外扩散,"由己及人", 逐渐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任,进而才能对他人,集体, 社会负责任!我还让同学们每月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写一封信,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中的亲情,增进他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 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再推广到朋友之情,师生之情. 这样的人文道德教育就会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让学生受益匪浅. 3.人文目标上的科学定向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一种综合的, 积极的潜质.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德育是其重要的内容. 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角度看,培养"四有"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的教育目标,其中"有道德"是首要的内容.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尽管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上"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 的影响依然存在,"考高分,上大学,挣大钱"," 考研拿硕士博士","出国留学拿'绿卡'", 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实在的, 其它一切都是虚的,导致了只重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日趋严重. 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现实呀!要知道,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就提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意思是说一般的人只知晓自己的利益,君子除了知晓自己的利益外, 还知晓社会的道义.如果放任一己私欲,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当欲望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应"以义制利",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 甚至可以为了不违背仁道而牺牲自己的生存欲,"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台湾著名的教育家高震东曾这样形容德育的重要性:" 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 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 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有针对性, 实效性的"五爱"教育, 要使中小学生懂得爱祖国是中国人民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也是全民族的崇高道德.记得古代微子因纣王无道而出走, 箕子因此被贬为奴隶,比干因劝谏而被处死, 三人皆为了心中的仁道,舍弃了趋利避害的私欲,故儒学称其为" 殷有仁"(《论语·微子》). 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如加强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学习, 用切实可行的人文教育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促使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具有高尚道德的榜样,像屈原,岳飞, 文天祥,刘胡兰等, 教育学生明白这些中华民族的伟大榜样之所以能流芳百世, 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 以此来帮助和鼓励学生理解历史上高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 唤醒青少年一代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切实增强他们对功利主义, 享乐主义等腐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 使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的尊严和人性的美好. 积极做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全面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二 儒家追求的普遍性仁爱理想奠定了营造和谐人文校园的基石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 普遍性的仁爱可以说构成了儒家思潮旨在追求的一个崇高理想. 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民为本", 奠定了我们今天提出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化管理, 构建和谐人文校园的基础. 1."恭,宽,信,敏,惠"是实施学校人文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笔者认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在对待教师的管理上,实施" 孔子"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的思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孔子提出的"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对当今校长管理学校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它是校长实施人文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选择. 我们学校的杨校长就努力实践着这五个字.就说"敏"(勤勉, 奋勉)吧!杨校长工作勤勤恳恳,毫不懈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带领大家同心干.他经常与学生谈心,让校园管理紧扣学生的心弦. 他能为六年级徐丹阳同学报考"杭外"的思想波动, 屈膝长谈两个多小时,让学生得到精神的疏通, 他与学生的感情也得到异常的融洽;他给全校师生树立了"文明, 卫生弯弯腰"的榜样——见到塑料袋, 纸屑便立刻捡在手里丢入垃圾箱;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 而早晨健入校园的步伐却时常率先而至…… 他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热情工作着, 他坚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全校师生的心田, 用辛勤的汗水去美化学校——这共同学习,工作的乐园!再说"宽" 吧!杨校长在管理中坚持以宽容为本,勇于接受不同的意见, 讲究民主,校务公开,广纳贤言,对与自己政见不同者, 提意见者虚心相待,做到了包容宽厚,解放老师们的思想和个性, 放飞老师们的理想和激情,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而且时常给教师以人文关怀, 让学校给教师以家的感觉,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组织"打红五"比赛,组织舞会,组织登西山比赛,组织师生拔河, 组织班主任休假学习等等.当然杨校长从不姑息错误, 该批评就严厉批评,但都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犯错误的人, 使其改过自新,轻装上阵,投身于学校的工作, 使学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 成为享受教育幸福的和谐乐园, 这样最终形成了新型的宽严适度的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2."爱之,能勿劳乎 "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和谐人文校园的有力保证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人际关系的主体, 因此构建和谐人文校园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意识,即在教育全程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成为全体学生衷心信赖的亲密伙伴, 学生则是以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存在.教师要时时, 处处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 真心实意地去尊重,理解,关怀每一个学生, 特别要厚爱处于暂时后进状态的学生; 教师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行动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因人而异" 地展开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倦"教导.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 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毕生最基本的美德.孔子说:"爱之, 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人曾向小学著名教育家王企贤老师取经,王老师回答说:" 要说有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 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因此, 我认为教师只有对学生付诸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如果把友谊比作财富,那么就教育同学们珍惜这份同窗之情.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青少年时代的友谊是最纯真的. 同学们要关心与自己同窗读书的伙伴, 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让他们感受到温馨美好的同学友情.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出现问题时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与同学相处,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团结互助, 是打造健康和谐的同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3."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 的师生道德追求是营造和谐人文校园的长远之计 孔子在追求普遍性仁爱的过程中,就曾经说过:"修己以敬人,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多么的重要, 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个体基础.学校的校长,老师, 同学乃至家长,都应该做到修身养性,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如:学生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我把他洗干净; 下课过路时发现地上有一片纸,我拾起来; 孩子提出要向希望工程捐款,我鼓励他支持他; 上洗手间看见一个水龙头还在漏水,我拧上它; 放学时教室里灯还亮着,我关上它;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遇上外地客人问路,我耐心细致地告诉他带领他…… 相信校园内的人们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都从小事中践行自己的道德素质,校园的人文文化也将更加和谐, 校园的人文品位也会更加高尚,校园的人文和谐将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4.网文,《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孔祥发发表 5.何克抗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教育技术通讯》 6.网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浅谈德育教育的"根本"及"方法"》江苏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刘国营发表采纳哦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日益凸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等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消极影响。因此,要从氛围营造、培养教育、制度管理几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高等教育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品质的总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努力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功[1]。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凸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理想信念淡薄,道德认识模糊,缺乏事业心
教师这个称号意味着一份光荣与神圣的使命。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某些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也蔓延到了高校校园,这片净土已不是绝缘于尘世的象牙塔。高校教师由于处在学校这一非盈利性环境里,其个人收入往往不如进入社会其他工作岗位。这在青年教师中尤为常见,收入偏低造成了生活水平的相对低下,于是某些教师在利益心和虚荣心的趋势下开始出现厌教的情绪,他们并不心甘情愿从事教师职业,而只是以教师职业为跳板进行观望。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淡薄直接造成了他们在职业道德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许多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他们无法专心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丧失了事业心。部分教师心态浮躁、不平衡,于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了做兼职或另找门路创收上,这样一来,他们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必然大大减少,这就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实际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功利倾向严重,重科研轻教学,缺乏进取心
由于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资格认定中对科研要求较高,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就可以为评职称扫清障碍,这就造成了部分高校教师对待教学任务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学方法不讲求科学互动,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需要一桶水,但是这些水不能是死水,而必须是活水,必须是能从教师的脑子里转变成可接受的知识在流到学生们的脑子里。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重视科研,还要重视教学,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另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也造成了价值导向的偏差,如在职称评聘、出国培训、申请项目等规定中,强调学历层次、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对教师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误导,使得部分理想信念淡薄,只看重个人利益得失的教师,把学校当作在激荡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难得的保险箱,以功利心态指导自己,埋头做科研,一旦出了成果,评上职称后就不再学习,不求进取,不钻研业务,久而久之,丧失掉进取心,最后造成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两方面的退步落伍。
(三)师表意识模糊,育人观念退化,缺乏引导心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做好榜样,并以此来引导学生,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师表意识模糊,不仅不注意塑造自我良好形象,还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纪律松散、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甚至课堂上贬损其他同行,攻击社会,任意发泄不满情绪等,丝毫不注意自身的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不仅损害了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形象,还污染了育人环境,给学生带来了难以估量恶劣影响。教师本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一旦教师自己放弃了对自身正面形象的.坚守,单纯的知识讲授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缺乏引导之心构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又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高校职业道德问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新的思路出发,从氛围营造、培养教育、制度管理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尊重、理解、关心教师[2]。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可度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增进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风气,建立一种积极、健康、文明、高尚的道德风尚,从而增强广大高校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2.关注高校教师的合理要求,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正当利益
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才有可能有道德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市场化的今天,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必须关注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要把师德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高校教师的实际生活出发,关心他们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只有尽可能解决高校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才可能让广大高校教师可以安心于教育事业。
3.注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尊重高校教师的自身价值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肯定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创造平台、提供条件,给高校教师展现自我才能、发展自身事业的舞台和机会,满足高校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努力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才成长环境,从而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高校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注重师德培养教育,加强师德修养自律与自我塑造
高校在加强高校教师教学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高校教师的师德培养与教育。
1.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的大脑
定期要求高校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他们对各种腐朽思想的抵御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高校教师明确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增强其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责任意识,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观念。
2.组织高校教师参加职业道德规范培训
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高校教师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育人义务,在肯定教师以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合理性的同时,提倡教师发扬奉献精神。举办人文类讲座,潜移默化影响高校教师内在道德形成,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形成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以及安贫乐教、耐得寂寞的优秀品质。
3.加强师德修养自律与自我塑造
外在的师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师内化,通过教师的自我塑造、自我修养,才能真正形成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自律。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自省自律,以身作则,时刻以师德规范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总之,良好师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高校教师应当以职业道德修养作为一生的追求,生命不息,修炼不止。
(三)完善师德管理制度,健全监督评价、激励与竞争机制
高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以严明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管理办法与评价机制。
1.建立科学、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强化对教师师德的监督考评
在师德评估标准体系中,要把评价内容贯穿到教学、科研、实践等每一个环节,构建学校、学生、同事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评价网络,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教师、学生、家长、组织、社会共同参与师德考评,形成监督合力,以规范高校教师行为。
2.完善师德各项规范和具体要求,建立有效的师德激励约束机制
高校应明确学校的教育行为准则规范,将鼓励行为、禁止行为、奖惩办法具体化、制度化,提高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要让高校教师参与到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中来,给予他们发展事业的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们的事业心、进取心,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要重视宣传引导,大力表彰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发挥榜样模范的力量,达到正向引领、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作用;要将工资、津贴、职称评聘、晋升等与师德挂钩,将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对受表彰的模范教师除给予表彰外,还可给予一定的奖金或长期性物质奖励,如享受与同级别优秀工作者同等的待遇、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等,并在职称职务晋升评聘、出国进修以及干部选拔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对师德评价不过关、业务不达标的教师,要求其参加培训、进修,进行整改;对违反教育行为准则规范教师,要依规查处,既要批评教育,也要在物质上进行处罚惩戒;对品行不端、师德败坏、社会影响恶劣的高校教师,要将其清理出教师队伍。通过优胜劣汰,优化队伍结构,达到净化高校师风、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博超.促进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6).
[2]张开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
[3]张万勇.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及评价系统[J].教育与职业,2011(20).
我有现成的 给你参考今天刚交了这个作业呵呵~~你凑或看看把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