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所在学校的论文管理系统,这个你问下你自己班主任或者辅导老师就行,你的同学也会知道的。
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里面。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管理系统在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里面,日常缴费,财务保修也在系统里。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是一所综合型民族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
毕业设计系统登录显示已到期的主要原因是久未登录或相关的主账号被停用。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里面的各个时间节点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一旦错过时间节点,该系统就会自动关闭,无法进行后续的任务,长时间未进行登录也会导致账号无法登录。学生可向系统后台管理员或教务处申请从后台进行调整。毕业论文(设计)子系统是一套贯穿于学校毕业设计的全部流程的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种政策和规定的发布、各种表格的上传下载、课题申报、课题审核、选题确认、开题报告书提交和过程控制、论文的提交和过程控制等功能。
直接打学校官网电话问啊
很可能是,现在判断非发刊物是看有没有刊号,一个比较被承认的途径就是通过中国知网来查,刚才我查了一下,没有,很可能就是,你可以找到这个刊物,然后看一下它的主管单位,然后打电话向主管单位咨询。当然主管单位不能是他们捏造的***协会等。
怎么会呢? 你看看简介: 主办单位:中国儿童中心 编辑出版:《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 邮发代号:82-561 刊物简介:《中国校外教育》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校外教育系统第一本全国公开发行的少儿综合性人文月刊,适合10岁以上少儿阅读:《中国校外教育》创刊十年,年发行量100多万册。 “校外”融会素质教育理念,以亲切、体贴的态度走进校外丰富的生活,引导少儿关注自身、社会、自然和他人,倡导真实、自然、健康、快乐的个性。 精美的设计、丰富的内容,让《中国校外教育》成为孩子们的贴心朋友。
我听说过《中国教育学刊》,但好象没有查到《中国教育月刊》这个杂志,建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查询。
去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去检视,如果有的话就是正规期刊,如果没查到,就是非法期刊。别去别的网站看,就去新闻出版总署,最权威的。
传不上去,见你的资讯
是的
《中国魅力城市》杂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世界华商经济年鉴主办的大型新闻出版媒体。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9646、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593/F、广告许可证号为京海工商广字284号。广告总代理为北京魅力都市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魅力城市》杂志是一本具有国内国际标准刊号的正规期刊,期刊于2006年开始统筹运作,并于2007年6月正式问鼎面世,刊物一出就受到了政界、商界、文化界等高层人士的高度关注。 《中国魅力城市》杂志的办刊理念集中为创造“一本凸现社会价值的城市门户期刊”,着眼于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所辖城市“树立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积极推进城市和谐、城市人文的发展,有价值,有影响,有力度,有深度,有品牌,有内涵,通过己身打造和各方努力,真正使之成为一本服务于城市,服务于 *** ,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大众的综合型读物。《中国魅力城市》杂志发行范围为全国各地 *** 界和企业界,以及普通大众,从创刊之初就确定期刊为一本倾向于高层,致力于大众的拥有全方位视觉的刊物 《中国魅力城市》杂志为辅助各地城市的多方位深入宣传,中国魅力城市杂志社独立创办了功能强大的网路传媒,以达到在城市多方位宣传中真正实现立体化。
非法出版物是指不是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出版物,以及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未经批准擅自出版的出版物。《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赤峰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刊号为ISSN1673-2596(国际标准刊号);CN15-1341/C(国内统一刊号)。 所以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不是非法刊物。
我记得我们学校还订着呢 是合法的啊 我们教委统一下发订阅通知的 除非你不是正规渠道获得的
纯粹是非法刊物,鉴定完毕。 若要发表正规教育类刊物请参考我的空间。 现在网上的很多,要小心!
电子商务诚信危机的思考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普及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悄然无声的取代了传统的商务交易方式,成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我国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弊端,比如,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诚信则是最主要的问题,当然也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或者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中诚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基于此,本论文把电子商务诚信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的缺失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出现电子商务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关键词:电子商务;诚信;法律第2章 理论基础 想要了解电子商务诚信的危机情况,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中诚信的具体内容。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是指依托网络进行货物贸易和服务交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电子商务课可细分为 B2B、B2C、C2C、G2B 等商业形态,是通过网络通信手段开展的交易和服务。狭义的电子商务几乎等同于电子交易,指运用网络提供通信手段在虚拟平台进行的交易行为。交易的产品既可以是实体化的,也可以是数字化的,或者是服务形式的。广义的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有系统将合作企业(买家、卖家、厂家)结合起来开展商务活动的整合系统。 电子商务中诚信内涵内容分析在建设电子商务诚信制度时应把诚信原则作为前提,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诚信交易平台的发展,确保在交易过程中便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随后建立综合信用评估体系,信用信息共享行政管理制度,第三方专业诚信评估体系,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行业自律安全环境体系和系列的完整性共同构成了电子商务信用制度体系。电子商务信誉体系作为全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电商行业的综合诚信评价体系。整套诚信评价体系在实现线上交易诚信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应用于在网络购物等各类电商企业,比如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拓宽技术信息渠道,健全完善基于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的整体评价和分析解读社会整套评价体系信息的电商行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第二,电商行业行政治理诚信信息分享体系。电商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彻底贯彻落实统一的标准、共享的平台并且确立分步实施和分级共享的原则,大力推动健全电商企业的诚信信息系统,逐渐对电商企业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司法判决裁定等诚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第三,电商行业第三方专业诚信评价体系。电商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应当适当鼓励支持商业信用保险公司建立安全的公司交易记录,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尽量避免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并将融资成本将至最低。第四,电商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电商领域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推进电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保障工作,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大力推动电商领域健全诚信管理制度,着力引导完善电商行业的诚信评价规范和标准,不断增强电商领域诚信立法质量和基础法制建设,不断健全电商领域诚信长效机制。第五,电商领域自律的诚信经营环境体系。电商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引导电商行业协会、持续开展诚信经营教育活动,督促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展开企业内部诚信宣传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岗位带头模范榜样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员工职业道德修养。第3章 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现状电子商务的出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电子商务的自由空间,使得不少企业利用其进行等不道德的行为,具体如下: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网络行为频发网络讴行为是针对在网上购物时电子商务经营者在网络上实施的网络欺行为,运用网络中的空间交涉,不直接讴网络购物者的购买行为,推广不完整的和子虚乌有的商品信息蒙网络购物者如利用消费者的廉价心理将另外的商品打上名牌的标签,并以低于正常价格售出,欺消费者。然而,网络欺行为不仅存在于网络经营者,还存在在购买者发出的虚假购买信息讴网络经营者的事例。例如:收到货物后欺经营者商品是不合格的,还有就是某些消费者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先使用商品,然后在告诉经营者不符合消费者的意思表示,以此来欺经营者并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电子商务借助于网络技术,买卖双方天各一方,商品在被快递至买家手里之前,只能通过屏幕上的图片与介绍文字及消费者的评价促成交易顺利进行。在对电子商务产品进行评价是口碑销售的一种方法之一,当网络消费人员在购物时,还是会多多少少的受店铺信用登记以及一些相关评论影响的。一些好评较多,信用较高的商家销售量自然会很多。商家产品质量好,自然会赢得消费者的好评,这也是提升店铺等级的较好的方法。但是也会有一些商家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好评,这样就会打破整个市场的秩序。刷单是电商获得信誉最快的方法。经调查得知,通过刷单提高店铺等级要比通过正常流程提高店铺快十倍,在交易平台上的排名也更靠前。另外还有部分电商经营者通过好评返现、好评返红包、晒单返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并作出好评,这些不正当竞争方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诱导潜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这些都是网络的虚拟性所导致的。商品的质量问题电子商务购物者只能肉眼看到商品的款式,并不能亲身体验实实在在的商品,摸不到商品的质量,通常我们收到的商品并不与我们在图片上看到的完全一样,例如,我们收到的商品会有色差,质量也没有商家承诺的那样好商家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在网络上出售与实际不符的商品来达到欺消费者的目的。用户个人的信息泄露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个人隐私也越发变为一个让人忧虑的主题,一些不法商家或者非法的人员就是利用这一漏洞向购物者发送钓鱼网站,目的就是窃取购物者的个人信息,进而盗取购物者的钱财。这些行为会极大的打击网络购物者的购买行为,会对用户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引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法制不完善使得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泄露成为可能。一些电子商务平台根本就不重视用户信息的重要性,而且有的平台则会出售用户信息获得利润。唯品会、当当网、国美在线、优购网、银泰网、滴滴快的、等Uber打车软件、快递是用户信息泄露的重灾区。物流行业欺诈行为有人信息泄漏,就会有人利用欺。在快递服务业上,有关人士透露指出,在一些交易平台上,快递单号被明码标价,一个单号信息可能只要几毛钱的价格就能买到。这也给许多不法分子找到契机,他们利用单号信息,获得购买者个人信息,随后发布一系列如以商品有误,提供恶意网址进行退货从而盗取银行卡密码和卡内金额;手机号码中奖等虚假信息进行欺诈,造成购买者经济严重损失,这已上升为法律层面。当然,从上又提到过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商品质量反差的欺,也存在购买者留存虚假个人信息,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浪费,最后显现商品未到货,拒绝付款提出退款、或者恶意评价。影响电子商务存在信任危机的因素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买卖双方的信息传递存在的渠道不健全的状况,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的价格、质量等相关的信息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有效地比较,购买方也可以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做出自己的购买选择。但是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数量也不断膨胀,不同品牌的商品和服务都产生了各自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在宣传上都存在文字、图片各方面的同质化,在信息甄选上反而成为了毫无意义的冗余信息。真实的商品或者服务反而没有办法得到全面了解,因此,出现了信息上的不对称和缺失。利益驱动诚信缺失往往源于利益驱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能为不当得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隐蔽、多样化的手段,为网络售假、等行为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一些电商经营者只注重短期效益,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理来经营网店,不注重商品质量、不关注配送环节,忽视应有的售后服务,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择手段牟利,抛弃诚信、道德,坑害消费者。违法行为隐匿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辐射性、虚拟性的特点,对消费者迷惑性更强。网络违法形式多样,花样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且隐匿性更强。此外,网络违法涉及IP地址所在地、违法经营地、货物交付地等多个场所,各个违法犯罪环节相分离,打击难度非常大。诚信危机的产生对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影响首先,电子商务诚信的缺失行为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学界普遍认可,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高度的社会诚信水平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事实上,与法律相比,诚信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电子商务企业的诚信缺失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而诚信体系建设的好坏将会长期地影响企业的交易成本。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国经营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道德原则,必然会影响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构,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氛围产生消极作用,从而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影响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的诚信发展现状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电子商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们很多方便。网络购物这一模式本身具有的优越性和新颖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随意在网上发布各种虚假信息以诱导电子商务购物者的购买行为,例如,打着其他品牌商标贩卖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各种“山寨”频频出现在荧屏上。而有的网络消费者,利用对方的不知情,在网上购买商品来用,用过一段时间后,又退还给经营商,最普遍的就是消费者买的衣服,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穿了几天之后就退还给商家。虽然说这样的消费者自以为很聪明,但也给他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没有洗过的衣服穿起来对身体有害,特别是贴身衣物),而且,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浪费人力,物力。这些个诚信问题在如今的网络中是层出不穷。由此,诚信问题也就格外严重,从而阻碍电子商务的进步。电子商务诚信体系越来越变作限制电子商务井然有序进展的瓶颈。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现状虽然我国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要有效发挥政策效应需要较长的时间,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人才数量、结构和层次而言,仍很难满足各类企业需求,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缺口日益扩大,人数偏少、层次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日益突出,行业发展遭遇人才缺乏瓶颈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第4章 我国电子商务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之所以会出现上文中所述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以及信用道德规范现如今,我国现在经济建设处在最关键的转型期,严重冲击目前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而且社会普遍存在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二者严重抵制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传统的美德在物质诱惑下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自私、诚信减少,一些人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甚至不择手段。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不完善电子商务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我国社会信用系统发展滞后,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一方面,受我们的社会制度体系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贸易交往凭借的是传统的信任机制,即道德或良也的内在机制。改革开放,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在沿袭传统做法的同时开始学习西方的信用机制,一种外在约束力的监督运行机制。事实上,法律、规章以及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总是跟不上社会的实际发展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信息社会悄然而至;我们还在讨论信息社会的恃征时,大数据时代又扑面而来。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诞生的,它的网上交易活动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交易,因而对诚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损伤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整个电商以及社会经济运营都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由于征信数据不完善,而且采集信息成本较高,导致在调查过程中增加难度,同时也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性,严重缺乏个人以及企业的新用户登记、信息披露、信用监督等相关制度缺乏建立。因为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和操作运行的标准,人们对信息、数据的认识就因人而异。大多数人认为网上的数据都是免费的,我如何使用是我的权利。事实上,不少用户也不知道什么行为违法违规。我国目前对失信、违规相关机制建立还不够完善,这些制度能够确保电子商务的信用度,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虚假广告公司、中介等类似机构的出现。所以,薄弱的社会诚信机制也是当前电商合德发展的障碍。网络虚拟交易安全技术未突破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模式,由于电子商务在教育过程中较为快捷,但是它的交易模式处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现实交易中面临不到的问题,保证此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才是核心问题。由于少部分商家为了个人利益突破了道德底线,而且有的走违法犯罪的道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以出卖企业或者个人信息资料来谋取利益,还有的会对客户进行定位跟踪以及一些重要的技术信息,甚至有些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消费者的生活习性以及爱好等,对这些消费者强行发送一些商业信息,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的商家或企业恶性竞争,为了达到一己私利,利用黑客专干“偷鸡摸狗”的勾当,窃取其它商家或企业的隐私。在电子商务企业中商业机密就是最大的隐私,同时也是影响企业是否能够持久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网络的虚拟交易平台就是电子商务企业交易最好的发展平台,在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不需要面对面交谈,同时也不能确保双方的身份信息是否准确。网络犯罪分子可以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对这些交易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窃取,冒充这些合法商户与他人进行买卖,以此获取利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少数用户对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可能进行推卸责任,或者进行修改。在这个虚拟交易平台上安全性也就难以得到保障,一些企业或者个人也是因为担心安全问题不会选择在这个虚拟平台上进行交易。所以,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安全的不信任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不够完善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我国已经颁布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电子签名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依然无法填补电子商务的法律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将诚信危机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立法存在的不足现如今,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依旧不完善,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一线简单的规定、条例等,这些简单的条例规定只是针对电子商务的浅层次的问题。目前我过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针对电子商务而立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电子商务相关安全制度以及相关诚信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只是对电子商务用户信息进行确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约束力上说,它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网购信息存在的问题在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过程中,需要企业、商家与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诚信交易、有效交易的基础,否则一切都会流于形式。传统的媒体信息发布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及道德的约束,而今新兴的网络就不受次制约,网络本就是虚拟,在次平台发布信息时得不到很好的监控。一些不法商户或者企业利用此弊端在虚拟平台上发布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一些客户就算发现这些是虚假信息时,也不能够追究发布虚假信息的企业,而且也不能确定网络企业是否是通过合法的程序取得的。甚至一些消费者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在网上进行恶意订购,使用家姓名、地址以及电话,这也给商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甚至有些消费者通过使用伪造信用卡对商家进行。商家也好,消费者也罢,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都是不对的,这不仅回造成双方利益的损失,而且也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建设,同时也造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并让一些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顾虑重重、停滞不前。电子商务人才建设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众多、从业人员队伍庞杂,素质参差不齐。商务活动中频繁出现的欺诈顾客、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误导顾客、侵犯消费者隐私、出卖消费者信息、企业之间非正当竞争事件,这些事件折射出电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缺乏。这些人员是最可恶的,他们不顾其他人利益的得失,只顾企业或者个人利益,对这些人更别提什么社会责任,眼前只有企业和自身利益,觉得觉得社会责任与企业、与他们无关。这种漠视社会文化、主流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的道德问题深受西方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第5章 电子商务诚信危机的解决方案针对目前电子商务诚信危机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我国公民素质方面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加大了电子商务市场上消费者与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得信用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在信息公开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商家的基本信息、信用评价等,还包括商品的基本成本和平均价格。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同质化的现象使得商家的竞争在价格方面更为激烈,而不诚信商家在商品成本方面占据了明显优势,这使得他们提供的价格往往低于诚信经营的商家。消费者对商品基本成本的估算和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别商家的信用程度,尽量避免完全受低价格诱惑而购买不诚信商家的商品。电子商务企业安全技术方面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主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当然也是人们最关系的问题。所以,对于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可以做好以下工作:一、保证网络的安全。要按照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相关安全规定,完善建立产品的相关安全以及确保信息安全等一系列规范与技术规定,将网络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之中;二是确保交易安全。电子交易各方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要加强客户的数据保护,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从而保证消费者是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因此,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应尽快推进电子商务立法进程,明确相关的电子合同、电子证书以及电子交易凭证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比如,必须建立并完善电子支付方面一系列相关体质;补充和完善相关的电子商务凭证法、网上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内容,从而确保电子商务开展的合法性。企业的自身建设方面电商平台企业应树立服务观念,为电商经营者服务,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至上。电商经营者能否诚信经营与电商平台企业自律密切相关。电商平台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取信于消费者,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要求。电子商务的诚信不仅要依靠电商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同时也要依赖于电商平台企业的维护。电商平台企业要加强电商经营者的甄选和产品质量的监管,督促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营造消费者放心、满意的网购环境。电商经营者若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放眼长远,不被短利蒙蔽双眼,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杜绝虚假宣传行为,远离,依法诚信经营,同时加强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创立品牌,培育客户忠诚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转变人们的购物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知识普及和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二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国家可以积极支持学校与企业单位联合开展办学;三是可以通过多渠道培养、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等手段,积极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水平高、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能力都较强的专业人才,来补充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人才欠缺的现状;四是针对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可以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工作,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水平,针对积极参加培训的企业和个人适当给予培训补贴,以此来激烈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消费者自我保护方面诚信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的立本之基,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在网络消费时主要表现在不提供虚假订单信息,不欺商家,随意提供不实信息,如本来商家给我发的产品是质量好的,我们不应该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欺经营者制造虚假信息,不故意退货,这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诚信对人,逐渐把诚信消费作为一种好习惯,那我们的诚信之家也将很快就会建立起来。第6章 结论诚信问题作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为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电子商务环境。作为个人,要秉承诚信做人做事的原则参与到电子商务环境中,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作为企业,要秉承做良心企业的原则,不提供虚假商品参数信息,不做虚假广告,不欺诈用户,不隐瞒产品事实真相,不提供假冒伪劣产品诱导消费者。作为政府,要加强政府监督管理,构建政府监管机制,有效树立并提高诚信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法律法规规范,实行惩戒管理,有诚信者赏,无诚信者罚,打击无诚信者等等。参考文献1.王靖,袁文伟.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机制构建[J]. 价值工程,2012,(22):.王敏,任寰,邹阳. 中国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广场,2012,(04):.蔡彬彬,贾玉萍,朱亚坤. 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王悦. 第三方支付对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的影响研究[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02):.秦琴. 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J]. 电子商务,2014,(02):50-516.吴新芳,顾建平. 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诚信缺失及重构[J]. 江苏商论,2013,(07):49-50.
怎么样,靠谱吗?我也收到了这个,不知道真假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摘 要:中国古代尽管有太学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但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差异颇大,所培养的知识分子人格也各有特点。尽管中外高等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但因年代久远,学界一般把建于公元前124年的太学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而把中世纪大学看成是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这两种极具特色的办学制度,对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中世纪大学被视为西方大学史的滥觞,但关于太学是否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开端,学界却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辨析太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过程、办学特色以及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可以深化“中国古代是否有大学”这一问题的探索和争鸣,而且有助于认识中国大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逻辑,为当下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建设中西融合、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大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根据查询赤峰学院官网可知,在2021年,该校共有1800个本科生,其中被保研的只有98个人,在2022年,该校共有1600个本科生,其中被保研共有123人,故该校的保研率为,具体信息可到该校官网进行查询。
随着群众对体操锻炼价值的深入认识,体操专业学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当前群众性体操能力培养需求与体操教练之间的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性体操的发展市场。因此,本文以古典文化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分析古典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体操能力培养影响力及可行性的实现途径。目的就在于能对当前的高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关键词:高校体操 古典文化 体操能力 培养 影响力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64-02对于高校学生来说,89%的学生已经错过了从事竞技体操的最佳年龄,因此今后的从业对象基本为群众性体操相关岗位。但当今随着体操爱好者对体操锻炼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偏重竞技体操技能的体操锻炼内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根据笔者对100名体操爱好者的问卷调查结果看,78%的锻炼者指出了体操编舞能力、体操欣赏力、体操的精神熏陶等多层面的体操能力要求。与此同时,体操教练的体操能力的欠缺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当前要想很好地解决社会需求和人才能力之间的矛盾,则需要从源头入手,积极加强探索高校体操专业的体操能力培养正确途径。本文以古典文化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分析古典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体操能力培养影响力及可行性的实现途径。目的就在于能对当前的高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1 当前高校体操专业的体操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体操编舞能力培养举措缺失,导致学生整体体操编舞能力偏弱体操专业是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论是在专业培养还是在提升普通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体操专业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年龄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当前体操专业学生的教学仍然偏重于竞技体操动作,而关于体操理念、体操内涵及体操发展历程等理论体系涉及比重过低,学生对体操的价值、承载的文化要素、体操动作内涵的理解等深层的体操能力欠缺了解,因此当前高校体操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体操编舞能力培养举措缺失,导致学生整体体操编舞能力偏弱。 体操实践活动开展缺乏体系性与持久性,学生的实际体操能力缺乏锻炼机会当前高校体操专业教学虽然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与发展,已经为体操专业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的不同而提供了多级别的体操实践活动和竞赛,但由于受到资金、人力和时间的制约,再加上专业教师基本没有受到来自学校管理层面的相关课时补助及竞赛奖金等或形式或物质的奖励,较少有开展体操实践活动的主动意愿,因此也就使得当前高校体操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缺乏体系性与持久性,学生的实际体操能力缺乏锻炼机会。 对音乐、舞美、雕塑等古典艺术缺乏深刻理解力,拉低了体操能力创造力的成长水平体操虽然是一项传统的古老运动项目,在我国高校开展时间较长,但由于受传统竞技体操培养思想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89%的高校体操专业教学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但在实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竞技体操的培养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必然导致当前体操专业学生在整体上对音乐、舞美、雕塑等古典艺术缺乏深刻理解力,拉低了体操能力创造力的成长水平。2 浅谈古典文化教学对高校体操能力培养的影响力 可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综合体操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体操创造力虽然体操与古典文化表面上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分析体操的构成要素时不难发现,体操并不是简单的体操动作的杂糅,而是融合了舞美、音乐、雕塑等众多古典文化元素。换而言之,古典文化积淀和欣赏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学生的体操艺术欣赏和艺术感知力有一定的影响,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可在短期内加深学生对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体操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体操创造力。 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编舞等体操能力的实际培养成效古典文化教学的开展的最直接的影响者应该是广大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体操专业教师。体操之所以出现人才培养素养与当前社会需求不对等的奇特现象主要就在于体操专业教师的认识偏差。开展古典文化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古典文化欣赏水平的习得,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扭转体操专业教师的认知,从而转变教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编舞等体操能力的实际培养成效。3 古典文化教学对高校体操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模式 调整现行体操课程结构,提升古典文化教学及艺术赏析比重由于体操是一项技术组成要素众多,需要长时间、持续性开展实践活动的重技能型运动,现行的课时结构并没有多少富裕的课时,因此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在课时设计上也应适应体操这门课程自身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古典文化积累量和习得水平因材施教,灵活地调整现行体操课程结构,适当地提升古典文化教学及艺术赏析比重。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体操专业训练量,也为学生的古典文化积累创造了可行性条件。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体操专业中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接受能力和难度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的意愿和学习效果。 制定切实有效的古典文化教学策略,注重二者的融合性发展在当今高校体操专业中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古典文化理论知识,而是以古典文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体操中的古典文化元素的注意力,积极加深对体操内涵的认识和体操构成元素的理解。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古典文化教学在体操教学中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喧宾夺主,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古典文化教学策略,注重二者的融合性发展的可行性具体开展细则。4 结语体操是一项融合舞美、音乐、艺术于一体的健与美的良好的运动项目,长期以来受到了广大健身运动爱好者的喜爱。但随着新时代群众性健身需求的出现,作为为社会体育发展培养专业健身指导人才的高校体操,就必须积极分析当下群众性体操健身的需求,深入剖析当前高校体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并寻找适宜的开展方式和开展途径。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的体操能力培养现状,试图以古典文化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分析古典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体操能力培养影响力及可行性的实现途径。笔者认为在体操专业中开展古典文化教学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可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综合体操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体操创造力;二是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编舞等体操能力的实际培养成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应注意开展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可从调整现行体操课程结构入手,提升古典文化教学及艺术赏析比重,还可以制定切实有效的古典文化教学策略,注重二者的融合性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使二者相得益彰,分别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最终刺激学生的体操学习力,从而切实提升体操能力。当然,由于笔者认识上的制约,在本文中并不能很好地展开论述,因此,期待更多一线体操教师的加入,积极探析高校学生体操能力提升策略。参考文献[1] 周济汶.我国高校体操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147,149.[2] 余宁.当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11):170-171.[3] 贺新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77-179.论文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9期转载注明来源:
1,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与张菊玲、李红雨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朝戈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版3,中国满族(学术图册,撰稿兼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4,文学:劳动与生活之花(“跨世纪民族百科文库”之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5,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塞风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7,《骆驼祥子》导读(与石兴泽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8,老舍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版。10,《八旗艺文编目》(古籍整理点校),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1,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2,满学朝鲜学论集 (执行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13,满族的历史与文化 (执行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4,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 (与王科合作选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5,老舍短篇小说选(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6,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8,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中华史诗咏史诗本事(主编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当代满族作家论(主编之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试探老舍《正红旗下》的创作,收入《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略论清代满族作家的诗词创作 (与张菊玲、李红雨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3,清代宗室诗坛掠影,《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4,满族作家老舍和他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6月30日。5,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6,“几回掩卷哭曹侯”——清代宗室诗人永忠和他凭吊曹雪芹的诗,《少数民族文艺研究论文集》1985年。7,中国民族民间文学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集体撰著,参与撰写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8,满族文学研究漫笔,《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9,纳兰词的审美价值(与李红雨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0,群星璀璨业绩卓然——满族当代作家创作纵览(与李红雨合作),《满族文学》1986年第5期。11,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署名两刊评论员),《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 期。12,满族与沈阳语、北京语(与孟宪人合作),《满族研究》1987年第1 期。13,让“德布达理”唱下去——《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前言,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4,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署名“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6期。15,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与王科合作),《满族文学》1987年第1期。16,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与选择,《广西文学》1987年第6期。17,呼唤改革题材的文学,《民族文学》1988年第1期。18,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与朝戈金、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88年第10期。19,扩宽视角深度开凿(与朝戈金、苑利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20,《波努河》读后致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21,弄潮儿向涛头立”——写在《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与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91年第1 期。2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性嬗变,《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23,民族文化传统刍议,《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992年第1期。24,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5,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26,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满族研究》1994年第2期。27,论各民族文学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28,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论报》1995年5月15日。29,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收入《满学朝鲜学论集》,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0,《八旗艺文编目》检读札记,收入《满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读《晓雪》,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31,清代满族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2,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与散文——清代前期的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3,乾隆年间京城满族作家群,《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4,满族作家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5,满族诗人铁保、英和、奕绘,《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6,满族作家的散文与文论,《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7,近代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8,现代蒙古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9,别样惨淡的人之初——老舍的童年,《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40,老舍名作欣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41,老舍与他的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42,《骆驼祥子》与老舍的其他小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3,在纪念老舍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李岚清代拟,1999年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座谈会会上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于次日播发)。44,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民族文学》1999年第2期。45,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6,让少数民族文学双翼齐飞——《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前言,《民族文学》1999年第7期。47,满学研究的里程碑——读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48,《中国百科大辞典》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系列辞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49,兴替由来岂瞬间——评台湾女作家林佩芬的长篇小说《努尔哈赤》,《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5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前言,《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1,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序言,《秋霄落雁女儿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53,旗人作家老舍,收入《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4,“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5,论旗人作家老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57,深切缅怀启孮师翁,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启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2005年4月版。58,假使不曾有过老舍,《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25日。59,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60,《边地梦寻》序,《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老舍与北京,《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2,老舍词典(电视文化访谈),中央电视台1频道2006年8月10日起滚动播出。63,阅读老舍(电视文化访谈,两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2006年5月起滚动播出。64,永远的老舍(访谈录),中央电视台1、4频道“中国风”栏目,1999年2月起滚动播出。65,百年老舍(访谈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月31日。66,“人民艺术家”老舍(访谈录),日本NHK广播公司电视节目,1999年11月播出。67,旗人作家老舍,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6日起滚动播出。68,《茶馆》的文化符号,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11日起滚动播出。69,马迹蛛丝辨纳兰——成容若民族心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70,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71,拭去历史的尘垢——“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之一,《北方民族》2007年第4期。72,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73,水乳交融:满族与北京,《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下半月)。74,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75,应当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76,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满族研究》2007年第2期。77,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78,多重文化场域中的老舍,《满语研究》2007年第2期。79,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1,闪耀着现代人文光芒的民族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2,满族与“京腔京韵”,《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3,老舍与“京腔京韵”,《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84,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5,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86,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87,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88,“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满语研究 2009,289,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 2009,590,关于京旗作家王度庐民族文学研究 2010,191,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探索与争鸣 2010,692,“妹娃”如何过得河——读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 草原 2010,1093,《儿女英雄传》管见 民族文学研究 2011,194,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95,“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满语研究2011,296,文脉贯今古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东北史地2011,597,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98,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99,一个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追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100,当代满族小说的普世价值关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4101,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102,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 满族研究2011,3104,心上自有高楼——当代满族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巡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写出“真我”——清初满族文学的一项诉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7,清代满族文学家铁保素描 大理学院学报2011,11108,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应当力戒两种倾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09,满族作家关仁山和他的《麦河》满族文学2011,5110,当代满族文学的“族性”叙说 民族文学研究2012,2111,“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12,“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3,中华全民抗战期间的东北籍满族作家——关于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为人间,留取真眉目”——清代满族文学家奕绘与太清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4115,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社会科学战线2012,8116,“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117,满族母语文学之检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18,“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我的见解总是平凡”——早期老舍精神理路之再梳理 文学评论2013,1120,广角镜下鲜活的形象——谈谈《最后一个冬天》中我军人物塑造,《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121,《荒唐王爷》观赏断想,《人民日报》1988年9月6日。122,《英和与奎照》:双重的的收获,《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123,读赵大年的满族题材小说(署名“伊澈”),《民族文学》1991年4月。124,圣殿之门为顶礼者洞开—关增铸先生艺术漫谈,收入《关增铸评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5,真诚·真情·真切,《鲁野康启昌散文选》,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126,1994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127,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情况举要,《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版。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2,满洲宗潢之秀岳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3,民俗诗人文昭,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4,传神文笔足千秋——文学大家曹雪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5,文言小说家和邦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6,“长白浩歌子”庆兰,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7,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8,北方才子铁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9,满族政治家、诗人英和,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0,宗室诗人奕绘,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1,“俗曲儿”作家鹤侣,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2,晚清白话小说家文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3,词坛女杰太清,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4,京剧改革先驱汪笑侬,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5,“十全大净”金少山,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6,披肝沥胆,报效中华——民主革命家高崇民,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7,现代文学巨子老舍,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8,语言大师罗常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9,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0,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1,关于故事影片《骆驼祥子》,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2,关于故事影片《离婚》,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3,关于故事影片《龙须沟》,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4,关于故事影片《茶馆》,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
现任政协赤峰市委员会副主席。身体健康。 巴林右旗幸福之路公社工作; 赤峰市广播电视台蒙语编辑部编辑、记者; 赤峰市广播电视台、赤峰市广播电视台编辑、群工部、文艺部副主任; 赤峰市广播电视台蒙文社教部主任; 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助理; 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政协赤峰市委员会民族宗教港澳台侨联谊委员会主任; 政协赤峰市第四届、五届委员会副主席———至今 政协赤峰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分管文教卫体委员会联系市人口和计生委、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爱卫办、医改办、体育局、旅游局、地震局,赤峰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邮政局、气象局、水文勘测局。
您好,刚刚看到。我大概半年前给赤峰学院投的稿件,版面费700元,6月份投出去,11月份见刊。说实话,现在回头看看很不值,排版的字特别小,而且学报寄过来的时候,居然要自己拿快递费。如果你是新手,发一下还可以,如果到了研二,研三,就不要投了,没啥意思。投稿邮箱是。一般不到半个月,就会得到回信了。要寄版免费的话,一定要打电话去确认,以免。这个学报编辑人还不错,就是学报质量实在一般。另外给你推荐一个价钱比较合理的,就是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人超好,版面费是每一千字收一百大洋。如果不是非常急着发的话,千万别找论文中介,忒多。
赤峰学院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下面是赤峰学院和集宁师范学院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赤峰学院:有专任教师99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4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8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3人。
2、集宁师范学院:学校有在职教职工876人,其中333人具有高级职称,447人具有硕博学位,有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草原英才2人。
二、学科建设:
1、赤峰学院:学院有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教育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专门史。
2、集宁师范学院:学校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
三、科研成果:
1、赤峰学院:学校教师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45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345项。有30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奖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65篇。
2、集宁师范学院: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105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489项;发表学术论文3337篇;出版专著453部;获批专利102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赤峰学院、百度百科—集宁师范学院
集宁师范学院集宁师范学院无论是从生源数量、质量,还有师资力量都比赤峰强。如果你选择,我建议你报集宁师范学院。
赤峰学院相对较好!
是省级期刊。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赤峰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3-260XCN: 15-1343/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赤峰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