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赤峰学院学报目录

发布时间:

赤峰学院学报目录

长江大学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洛阳理工学院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韶关学院学报,晋中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湖北二师学院学报,南阳理工学院学报。如果要发表的话,可以具体商量下。

1.《试述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发表于陈明华主编《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死刑存废的思考》:载于杜发权主编:《法学学理初探与构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试析刑事证据的证明能力和体系标准》:载于《法律科学》2003年11月刊;4.《论价格违法行为的犯罪化》:载于吴明童主编《学术高峰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5、《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初论》,载于赵秉志主编:《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 王振. 刑事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视——理念、理论与制度[J]. 前沿. 2011(05) [2] 王振.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逻辑与路径之检视[J]. 学园. 2011(03) [3] 王振.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路径之探寻[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4] 王振.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问题之省思[J]. 政法学刊. 2011(06) [5] 王振. 现代大学制度之内生自治系统略论——以软法为视角[J]. 职教论坛. 2011(17) [6] 王振. 走出保护与惩罚之间的迷思——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再检视[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 王振. 通往权益平衡保护的刑事法之进路[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8] 王振.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护的三维考量[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9] 王振,武立松. 论间接正犯概念的扩张——正犯后正犯[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10] 王振. 我国注册会计师犯罪与刑事责任探究[J]. 财政监督. 2009(12) [11] 王振.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12] 王振. 反思与重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之外部法律环境论[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3] 王振,唐子艳. 权益平衡保护的技术分析与法理思考——以刑民交叉案件为切入点[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9(06) [14] 王振,唐子艳. 刑民交叉案件中权益平衡保护的法理反思[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5] 董邦俊,王振.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1) [16] 王振. 社区矫正制度之省思[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17] 王振. 对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理论追寻[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8] 王振. 道德的救赎:“见危不救”现象的刑法学检视[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19] 王振. 坚守与超越: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之流变[J]. 法学论坛. 2010(04) [20] 王振. 风险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之检讨[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1] 王振,董邦俊. 刑事司法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 [22] 王振. 台湾刑法犯罪成立要件初论[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3] 王振. 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根据简论[J]. 法制与社会. 2007(06) [24] 王振,张慧. 构建和谐社会与刑罚制度改革探微[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25] 王振. 刑罚目的的新思维:积极一般预防[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6] 王振.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检视[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27] 王振. 安全刑法:和谐社会中的刑法新面貌[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28] 王振,董邦俊.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回应[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29] 杨光庆,王振. 和谐的中国古代刑法[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9) [30] 王振. 高校安全事故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论纲[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9)

一个有需求发表论文的, 就会有一批发表论文的广告商,到底信谁呢?!~楼主了解好 发表本质在做确定吧。

我以前评职称,自己联系杂志社的编辑,投稿-审核,最后忙了半天,绕了很多弯路,也没能发表出来,现在的杂志社都是要好处或者关系的..哎,无奈之下,找了家帮我发表,他们一下就通过了,我一个月多就收到了期刊,这社会关系就是关系啊,偶那篇讠仑文是壹品优 帮我发表的,蛮不错的。

赤峰学院学报录用通知

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我国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社会也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计算机的教学现状出发,论述了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问题;改进方法;人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并且对人才的素质和数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拥有计算机能力的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就被受用人单位所关注。现阶段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还比较多,学校要培养相当数量的计算机人才并使之能够胜任社会工作,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质量的需求。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上各学校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如何理清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了学校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计算机的教学现状出发,论述了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计算机的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材料也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无法应用到工作中。现阶段,教师还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吸收着知识,而计算机课程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如果无法让学生充分进行主动操作和实践学习,学生将很难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并且教学效果上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引发了学生不能胜任社会工作的严重后果。

2.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专业的计算机学习相对是枯燥的,这与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有关。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过程,在理论学习时学生往往不能够认真的去理解和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往往敷衍了事,导致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减弱。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定位和目的也不确定,不知道自身学习计算机为了什么,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不爱去主动解决,往往把问题搁置,长此以往引发了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

3.教学环节薄弱。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述理论知识占学时的80%以上,而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不足20%,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教师在课上也以自身主动操作为主,不让学生亲身动手去体验实践带来了经验和教训,这影响到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的薄弱让学生无法提高计算机成绩和计算机水平,这是很多学校教学中的漏洞,实践操作课时的安排也较少,使学生丧失计算机操作锻炼的机会和途径。

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性。从计算机教学来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有不同,这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关,同时学生所受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也不同,引发了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学生都接触过计算机,但接触计算机的方式和目的各有不同,有些同学接触计算机仅仅为了打游戏、看电影、网上聊天、淘宝购物等,这些娱乐活动不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唤醒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较为吃力,教师不得不放慢教学进度进行更为细致讲解,以帮助学生吸收理论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计划学时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计算机课时不足。计算机学习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必须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操作课的安排必须是相互递进的,理论课时完成后马上安排上机实践课,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现阶段各学校没有把计算机实践课放到首位,受其它学科影响实践课时的安排也不足,这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实践课时安排的较少,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非常不利,因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有些更为深层次的内容是需要通过实践课来讲解的,而这部分的课时过少,教师无法结合上机实践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处理,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方法

1.转变计算机教学观念。新时期下,各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更为注重实践课教学,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提高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实践是计算机水平提高了根本因素,学生在学习中要多操作,多提问,多理解,这可以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应转变教学思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课进行联合,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实践课来进行,这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提高教学质量也水到渠成。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各学校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应积极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是一门发展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如果教师不去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需要有过硬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进修学习,并通过自身学习解决各种计算机难题。考虑对专业教师相对的高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计算机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投影仪、PPT、视频资源、网络直播等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讲解,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直接进行操作,达到学习与实践的同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为直观和形象,同时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王东煌.计算机教学方案提升探索[J].电脑报,2011(10).

[2]陈龙.计算机教学[J].江西教育,2009(9).

[3]杜会其.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升技术[J].2010(10).

[4]罗怡奇.如何促进职业教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J].电脑报,2009(8)

1 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1)不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新较慢的实验室硬件设备。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教师均不够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部分大学计算机教师认为,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而且大学生均已成年,很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强调、讲解,学生们就能够理解。以上现象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会使其不重视大学计算机教学。就实际情况而言,充分认识、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大学生并不多,而且玩游戏、听音乐以及看电影才是大部分大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师应增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度。另外,有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跟不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而且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不能满足该门课程实际的教学需要。

(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由于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广信息课程,因此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得到了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机会,这部分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没有开展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则不能给予学生更多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其计算机水平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若部分大学仍然采用过于陈旧、单一的计算机教材与教学手段,则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并对计算机教学的预期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教材不符合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各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我国教育部有着以下两个要求:

①计算机课程应开设于大学公共基础课的范围内;

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然而在现阶段, 我国仍有部分大学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教材,这些教材并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进行改变,不仅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起到阻碍作用,而且还会使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4)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性教学。我国大部分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没有较大的区别,通常是由教师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软件知识,理论性知识占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很大部分,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相对较少;另外,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较为薄弱的针对性。大部分大学生均认为计算机教学相对其他学科较为无趣、烦琐以及枯燥,因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缺乏积极性与热情。这样会使计算机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弱项。

2 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革大学计算机教材。据报道,我国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均根据适合本校专业特点以及自身情况进行编制。在这些教材中,除计算机教材外,大部分教材的编写均偏重文史类与理工类,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普及,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知识均不断地涌现,因此导致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产生部分教材知识不及时更新或者不适用的现象。因此,各院校在编写计算机教材时,可以依照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特点增删相关内容,争取将计算机与各专业的联系和应用从教材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将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创新以及将资源进行利用、规划的素质与能力,该素质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以及将来的工作中必须拥有的一个条件。换言之,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在不断变化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吸取与收集,然后通过自己的处理分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这些信息最大的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并将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与意识进行提高。

(3)将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与实践环节进行强化。由于大学计算机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若只在课堂传授知识,则很难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应强化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加强。教师在讲解视频制作知识时,应定期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主题,并让学生根据该主题制作短视频,最后点评学生的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

(4)提高师资水平,改变教学模式。大学各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学教师应做好备课、听课以及课后讨论等工作,而学校也应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与素质的教师,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大学计算机教师应将自己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还可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同时,向学生提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本课的重视度,而且还能够使其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有效地提高与充分地激发。

(5)同步进行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我国,许多单位均希望聘用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员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受限,很多单位并不能科学地检验应聘者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只能通过“认证”的方法。因此,为了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然而,由于实际考核与学历教育的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各高校均知识采用理论考核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衡量,这样会使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标停留在计算机等级证书上,其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因此,各高校应同步进行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 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得到更好地激发,并能够使计算机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3 结语

只有不断地改革大学计算机教学,并在实践活动中将存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同时将大学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地更新;另外,大学计算机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实践,才能使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得到不断地深入, 并全面地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

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 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7]吴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对象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您好,刚刚看到。我大概半年前给赤峰学院投的稿件,版面费700元,6月份投出去,11月份见刊。说实话,现在回头看看很不值,排版的字特别小,而且学报寄过来的时候,居然要自己拿快递费。如果你是新手,发一下还可以,如果到了研二,研三,就不要投了,没啥意思。投稿邮箱是。一般不到半个月,就会得到回信了。要寄版免费的话,一定要打电话去确认,以免。这个学报编辑人还不错,就是学报质量实在一般。另外给你推荐一个价钱比较合理的,就是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人超好,版面费是每一千字收一百大洋。如果不是非常急着发的话,千万别找论文中介,忒多。

赤峰学院学报2021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摘 要:中国古代尽管有太学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但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差异颇大,所培养的知识分子人格也各有特点。尽管中外高等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但因年代久远,学界一般把建于公元前124年的太学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而把中世纪大学看成是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这两种极具特色的办学制度,对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中世纪大学被视为西方大学史的滥觞,但关于太学是否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开端,学界却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辨析太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过程、办学特色以及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可以深化“中国古代是否有大学”这一问题的探索和争鸣,而且有助于认识中国大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逻辑,为当下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建设中西融合、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大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根据查询赤峰学院官网可知,在2021年,该校共有1800个本科生,其中被保研的只有98个人,在2022年,该校共有1600个本科生,其中被保研共有123人,故该校的保研率为,具体信息可到该校官网进行查询。

随着群众对体操锻炼价值的深入认识,体操专业学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当前群众性体操能力培养需求与体操教练之间的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性体操的发展市场。因此,本文以古典文化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分析古典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体操能力培养影响力及可行性的实现途径。目的就在于能对当前的高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关键词:高校体操 古典文化 体操能力 培养 影响力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64-02对于高校学生来说,89%的学生已经错过了从事竞技体操的最佳年龄,因此今后的从业对象基本为群众性体操相关岗位。但当今随着体操爱好者对体操锻炼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偏重竞技体操技能的体操锻炼内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根据笔者对100名体操爱好者的问卷调查结果看,78%的锻炼者指出了体操编舞能力、体操欣赏力、体操的精神熏陶等多层面的体操能力要求。与此同时,体操教练的体操能力的欠缺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当前要想很好地解决社会需求和人才能力之间的矛盾,则需要从源头入手,积极加强探索高校体操专业的体操能力培养正确途径。本文以古典文化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分析古典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体操能力培养影响力及可行性的实现途径。目的就在于能对当前的高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1 当前高校体操专业的体操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体操编舞能力培养举措缺失,导致学生整体体操编舞能力偏弱体操专业是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论是在专业培养还是在提升普通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体操专业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年龄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当前体操专业学生的教学仍然偏重于竞技体操动作,而关于体操理念、体操内涵及体操发展历程等理论体系涉及比重过低,学生对体操的价值、承载的文化要素、体操动作内涵的理解等深层的体操能力欠缺了解,因此当前高校体操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体操编舞能力培养举措缺失,导致学生整体体操编舞能力偏弱。 体操实践活动开展缺乏体系性与持久性,学生的实际体操能力缺乏锻炼机会当前高校体操专业教学虽然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与发展,已经为体操专业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的不同而提供了多级别的体操实践活动和竞赛,但由于受到资金、人力和时间的制约,再加上专业教师基本没有受到来自学校管理层面的相关课时补助及竞赛奖金等或形式或物质的奖励,较少有开展体操实践活动的主动意愿,因此也就使得当前高校体操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缺乏体系性与持久性,学生的实际体操能力缺乏锻炼机会。 对音乐、舞美、雕塑等古典艺术缺乏深刻理解力,拉低了体操能力创造力的成长水平体操虽然是一项传统的古老运动项目,在我国高校开展时间较长,但由于受传统竞技体操培养思想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89%的高校体操专业教学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但在实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竞技体操的培养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必然导致当前体操专业学生在整体上对音乐、舞美、雕塑等古典艺术缺乏深刻理解力,拉低了体操能力创造力的成长水平。2 浅谈古典文化教学对高校体操能力培养的影响力 可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综合体操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体操创造力虽然体操与古典文化表面上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分析体操的构成要素时不难发现,体操并不是简单的体操动作的杂糅,而是融合了舞美、音乐、雕塑等众多古典文化元素。换而言之,古典文化积淀和欣赏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学生的体操艺术欣赏和艺术感知力有一定的影响,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可在短期内加深学生对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体操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体操创造力。 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编舞等体操能力的实际培养成效古典文化教学的开展的最直接的影响者应该是广大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体操专业教师。体操之所以出现人才培养素养与当前社会需求不对等的奇特现象主要就在于体操专业教师的认识偏差。开展古典文化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古典文化欣赏水平的习得,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扭转体操专业教师的认知,从而转变教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编舞等体操能力的实际培养成效。3 古典文化教学对高校体操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模式 调整现行体操课程结构,提升古典文化教学及艺术赏析比重由于体操是一项技术组成要素众多,需要长时间、持续性开展实践活动的重技能型运动,现行的课时结构并没有多少富裕的课时,因此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在课时设计上也应适应体操这门课程自身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古典文化积累量和习得水平因材施教,灵活地调整现行体操课程结构,适当地提升古典文化教学及艺术赏析比重。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体操专业训练量,也为学生的古典文化积累创造了可行性条件。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体操专业中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接受能力和难度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的意愿和学习效果。 制定切实有效的古典文化教学策略,注重二者的融合性发展在当今高校体操专业中开展古典文化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古典文化理论知识,而是以古典文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体操中的古典文化元素的注意力,积极加深对体操内涵的认识和体操构成元素的理解。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古典文化教学在体操教学中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喧宾夺主,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古典文化教学策略,注重二者的融合性发展的可行性具体开展细则。4 结语体操是一项融合舞美、音乐、艺术于一体的健与美的良好的运动项目,长期以来受到了广大健身运动爱好者的喜爱。但随着新时代群众性健身需求的出现,作为为社会体育发展培养专业健身指导人才的高校体操,就必须积极分析当下群众性体操健身的需求,深入剖析当前高校体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并寻找适宜的开展方式和开展途径。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的体操能力培养现状,试图以古典文化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分析古典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体操能力培养影响力及可行性的实现途径。笔者认为在体操专业中开展古典文化教学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可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综合体操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体操创造力;二是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编舞等体操能力的实际培养成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应注意开展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可从调整现行体操课程结构入手,提升古典文化教学及艺术赏析比重,还可以制定切实有效的古典文化教学策略,注重二者的融合性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使二者相得益彰,分别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最终刺激学生的体操学习力,从而切实提升体操能力。当然,由于笔者认识上的制约,在本文中并不能很好地展开论述,因此,期待更多一线体操教师的加入,积极探析高校学生体操能力提升策略。参考文献[1] 周济汶.我国高校体操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147,149.[2] 余宁.当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11):170-171.[3] 贺新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77-179.论文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9期转载注明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官网

赤峰学院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下面是赤峰学院和集宁师范学院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赤峰学院:有专任教师99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4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8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3人。

2、集宁师范学院:学校有在职教职工876人,其中333人具有高级职称,447人具有硕博学位,有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草原英才2人。

二、学科建设:

1、赤峰学院:学院有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教育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专门史。

2、集宁师范学院:学校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

三、科研成果:

1、赤峰学院:学校教师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45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345项。有30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奖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65篇。

2、集宁师范学院: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105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489项;发表学术论文3337篇;出版专著453部;获批专利102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赤峰学院、百度百科—集宁师范学院

集宁师范学院集宁师范学院无论是从生源数量、质量,还有师资力量都比赤峰强。如果你选择,我建议你报集宁师范学院。

赤峰学院相对较好!

是省级期刊。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赤峰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3-260XCN: 15-1343/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赤峰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5

赤峰学院学报简介

一个有需求发表论文的, 就会有一批发表论文的广告商,到底信谁呢?!~楼主了解好 发表本质在做确定吧。

教学月刊(中学版)上海中学数学外国中小学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中等数学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中学生物学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中学语文教学你看这些是否可以。是中学教育类的数学期刊

教育类期刊《文教资料》《科教文汇》《吉林教育》《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学习》《中学语文》《中学生数理化》《海外英语》《考试周刊》《新一代》《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校外教育》等大学学报类:《咸宁学院学报》《安顺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重庆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吉林广播学院学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也可以加我号咨询快速发表

这是本科学报,须本科院校才能发,职业院校只能发自然科学版,而且文章质量要求很高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