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赫伯特·亨利·托马斯发表了一篇关于巨石阵的开创性研究,声称发现了史前人类开采巨石阵的确切地点。他的分析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错误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地质学家花了大约80年的时间才把它弄对。这项研究的共同研究者、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地质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名誉高级研究员罗布·伊瑟说:除了托马斯的影响深远的工作之外,研究人员还宣布了另一项巨石阵发现:史前人类很可能并没有把这些巨石阵从西威尔士的布里斯托尔海峡运到今天索尔兹伯里平原巨石阵所在的地方。更确切地说,古代人们可能使用了所谓的内陆高速公路,尽管这一发现还没有发表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的地质学家Ixer和研究共同研究人员Richard Bevins说:这样一个纪念碑式的游行队伍将会像在游行中运送航天飞机一样,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和庆祝。
托马斯的工作
为了反驳托马斯研究,贝文斯和伊瑟戴上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帽子,检查了托马斯的地图和岩石样本。托马斯(1876-1935)是英国地质调查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的地质学家,他在1906年12月只花了一天时间测量了米尼德·普雷斯利(意为“普雷塞利山”),尽管今天许多人称之为“普雷塞利山”(Preseli Hills)。在普雷塞利山之行期间,托马斯收集了一些独特的斑点白云石的样本。白云石是一种蓝色灰色的石头,与巨石阵较小的青石使用的颜色相同。大约10年后,伦敦反采石场协会(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London)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巨石阵的青石碎片(因其潮湿或破损时带有的蓝颜色而得名),并请托马斯确定这些石头的来源。
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从协会打开包裹后,托马斯立刻认出了这些巨石阵的样本,它们是同一块卡恩梅尼的石头。托马斯还发现了另一个位于Preseli山南部斜坡上的斑点,叫做Cerrig Marchogion,它是一种斑点状的dolerite露头。托马斯广受尊重,几十年来没有人质疑他的工作。此外,这也导致了这样一种想法:在从卡恩·米尼(Carn Meini)得到蓝石之后,史前人类向南下坡,来到了米尔福德港(Milford Haven),在那里显然捡起了巨石阵的紫绿色祭坛石(由砂岩制成),然后很可能把石头从布里斯托尔海峡运到索尔兹伯里平原。
怀疑托马斯
在对普雷塞利山脉的各种岩石露头进行了10年的研究之后,Bevins和Ixer发现巨石阵的青石确实来自于普雷塞利山脉,但它们的露头与Thomas最初发现的完全不同。一旦意识到他做错了所有的事情,就回到他使用的材料,他使用的标本,他使用的薄薄部分,他使用的地图上。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他稍微改变了这一点——或者说他忘记了。托马斯只看了不超过20或30个薄片。而理查德(比文斯饰)和我研究过几百个相同材料的薄片,包括他所有的材料。考古学家在许多研究中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蓝岩来自普里塞利山的其他露头:Craig Rhos-y-felin和Carn Goedog。
这些比托马斯在1923年的研究中所建议的要远的多,离巨石阵约140英里(225公里)。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指出,托马斯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岩石学家”,但他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因为他只在普雷塞利山待了一天,只收集了15个样本。此外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今天使用高科技工具,例如“全岩石地球化学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或ICP-MS激光消融技术,用于矿物成分测定”。这项研究发表在《古代》上。
这些新发现的露头完全改变了史前人类将巨石运送到巨石阵的路线。考虑到克雷格·罗斯-费林和卡恩·戈恩在普利塞利山的北侧,托马斯提出的路线不太可能行得通。基本上史前人类需要把石头往南拖,上山然后再下山——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没有人会把石头拖上普雷塞利山,然后再把它们往南漂到米尔福德港,从北坡去海边也不理想。实际上必须在威尔士南海岸进行一次长途的海上旅行,所以这似乎是一个非常不可能的建议。
在此之前,托马斯和另一位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金斯利·邓纳姆爵士(Sir Kingsley Dunham)曾提出,巨石阵的祭坛石来自米尔福德港(Milford Haven)。但一项最新的、尚未发表的研究表明,祭坛的石头来自森尼岩床。现在看来,史前人类在克雷格·罗斯-费林(Craig Rhos-y-felin)和卡恩·戈德格(Carn Goedog)的洞穴中发现了蓝色的岩石,然后来到了内陆,在赫里福德郡找到了祭坛石,然后沿着一条古老的“高速公路”向南走到了巨石阵。这两个发现(新发表的研究和未发表的作品)强调了不要盲目接受已出版的作品作为福音。
在过去的60年里,没有一篇严肃的论文在没有引用托马斯或从托马斯开始的情况下讨论过巨石阵,这也许是20世纪最著名的巨石阵。尽管普雷塞利山大致位置是正确的,但托马斯提到的具体露头并不正确,这也影响了人们对史前人类回到巨石阵可能路线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损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确实减少了。
我觉得没有的,目前任何的考究都不可以说是错的,但是还没有研究出来而已。
爱荷华州立大学一位研究人员一个意外发现表明,第一批人类可能在3万多年前就来到了北美洲,比原先认为的早了近2万年。 世界语言和文化人类学助理教授安德鲁-萨默维尔说,他和他的同事在研究墨西哥特瓦坎山谷的农业起源时有了这个发现。
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他们想确定人类最早占领该山谷Coxcatlan洞穴的日期,他们获得了一些兔骨和鹿骨的放射性碳素日期,这些骨头是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特华肯考古植物学项目的一部分从洞穴中收集的。这些骨头的日期突然把萨默维尔和他的同事们带到了一个不同的工作方向上。
来自洞穴底部的骨骼样本日期范围从33448年到28279年前不等。这些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拉丁美洲古代》(Latin American Antiquity)杂志上。萨默维尔说,以前的研究没有确定洞底物品的日期,但他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古老的年代。这些发现增加了对一种长期存在的理论的争论,即第一批人类是否在13000年前穿过白令陆桥进入美洲。
萨默维尔说,这些发现使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年代学有了更好的了解。以前的研究依赖于木炭和植物样本,但他说骨头是一种更好的测年材料。然而,问题仍然存在。最重要的是,在发现骨头的洞穴底层是否存在和人类的联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萨默维尔和ISU人类学副教授马修-希尔(Matthew Hill)计划仔细观察骨头样本,看看是否有切割痕迹,这表明骨头是被石器或人类屠宰的,或者热交替表明骨头被煮或用火烤过。他说,可能来自洞穴早期层面的石器也可能产生线索。如果他们能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人类确实制造和使用了这些工具,那他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向前迈进。
不仅这一发现出乎意料,而且追踪动物骨骼取样的过程也超过了萨默维尔的预期。20世纪60年代特瓦坎考古植物学项目收集的文物被分发到墨西哥和美国的不同博物馆和实验室,不清楚动物骨骼被送到哪里。
经过一年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萨默维尔和他的合作者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伊莎贝尔卡萨尔,在墨西哥城的一个实验室有了潜在的线索。该实验室主任Joaquin Arroyo-Cabrales同意让萨默维尔和伊莎贝尔卡萨尔参观,以帮助寻找失踪的藏品。这次参观被证明是有益的。在无数箱的文物中,他们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东西。
一旦他找到了这些骨头,萨默维尔得到了墨西哥政府的许可,从17块骨头(8只兔子和9只鹿)上提取小样本,样本大约3/4英寸长,1/4英寸宽,进行放射性碳测定。如果对这些骨头的仔细检查提供了与人类有关的证据,萨默维尔说这将改变我们对第一批人来到美洲的时间和方式的认识。
将人类到达北美的时间推到3万多年前,这意味着人类在最后一次冰川期最大值之前就已经在北美了,当时冰川期处于绝对最糟糕的状态,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对人类来说是不适宜居住的。冰川会完全阻断来自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任何陆地通道,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不得不沿着太平洋海岸乘船来到美洲。
我觉得并不是英国的地质专家错了,而是每个人对待每种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是不同的所造成的结果,还有就是他们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等等一系列情况的所造成的结果。
在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期刊是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杂志。你的论文会发表在这上面,你要进行投稿。
期刊论文查找方法如下:
(1)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被称众多科研汪称国内文献论文最全最权威的中文文献库,知网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
(2)掌桥科研
掌桥科研是国内文献论文网站的新星,由于它的一站式服务,人性化的功能,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热情追捧。掌桥科研拥有亿+条中外文献,月更新700万左右中外论文期刊,其中外文文献在国内最全,提供直接下载服务,并有即时机译中英功能,值得推荐。
(3)万方数据知识平台
万方提供中外学术论文、中外标准、中外专利、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等科技文献的在线服务。重点收录科技部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例高,收录文献质量高,不定期更新。
(4)维普网
维普网是国内大型中文期刊文献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学术论文、各类范文、中小学课件、教学资料等文献下载。网站主营业务包括论文检测服务、优先出版服务、论文选题下载等。
(5)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这是一个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方便实用的网站,无论你身处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通过该网站的文献资料辅助你的论文编写。
科研人都在用的文献党下载器,是一个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整合平台,专注于学术论文查找下载服务。涵盖的资源有:知网、万方、维普、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 、Web of Science、PubMed 、EI、ProQuest(国外学位论文)等等数不胜数的数据库资源。
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国家正规期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包括教育教学累、经济管理类、医药医学类(含护理)、文学艺术类、科技工程类、社科综合等类别。
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审计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
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
正式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有关部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ISSN),一号一刊,这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最基本的标志。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不得公开发行。
每一个正式的刊物,都有自己的刊号。这和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刊物上都有着双刊号标志,分别是CN号和ISSN号。CN是国内统一刊号的英文缩写。CN刊物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ISSN是国际标准刊号的英文缩写。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 有 ISSN 字母。
有公开刊号,属于正规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ISSN),一号一刊,这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最基本的标志。期刊又分公开发行与内部交流两种,前者有国内统一刊号,属于正规刊物,后者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只有省准印证号,属于非正规刊物,只能用于内部交流。
核心期刊有: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家级期刊有:参花、青年文学家、北方文学、大观、记者摇篮、电视指南、新闻研究导刊、视听、西部广播电视、科技传播、学术交流、东岳论丛、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等。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的区别: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说: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注意,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全国性人民团体、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可以看出,“国家级期刊”概念的关键点在于主办单位,无论你影响因子多高或多低,只要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央级或国家级单位或机构,期刊就是国家级。这个概念很清晰,从杂志的版权页很容易判断,因国家级单位或单位主要集中于北京,所以国家级大多集中于北京,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国临床研究》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显然,此刊物是国家级期刊,但杂志所在地是江苏省南京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各大高校的学报的主管单位都是国家教育部,但主办单位是高校,所以除核心以外的学报都归到省级期刊行列里。因期刊和论文的高度关联性,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又称为国家级论文发表。
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的区别:
先说说什么电子刊,电子刊,就是网络刊物,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流传和发行的刊物.网络刊物就是网络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 , 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
电子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
电子杂志是纸质杂志的补充品,一般纸质杂志的电子版都是在纸质发布之后,只有少数专业的电子杂志刊物才会先期发布电子杂志。最大的区别我想肯定是媒体介质不同,电子杂志必须用电子杂志制作软件来制作,与传统纸质杂志的采集+编辑+制作+印刷,更新速度快。
网络期刊即网络型的电子期刊,可分为纯网络电子期刊和一般网络电子期刊。一般网络期刊是指与印刷型期刊同时出版并提供网上服务的数字化期刊。 纯网络电子期刊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和阅读乃至读者意见反馈的全过程都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构成的中心站通过网络与用户终端或计算机连接构成一个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及发行的通信网络,任何阶段都不需要用纸。纯网络期刊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和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改变了期刊出版的流程与方式。电子杂志,则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计算机跨入多媒体世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出版物。现在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快的今天,产品的宣传推广,都在上面进行,而传统的宣传营销方式已经慢慢被淘汰,纸质的印刷成本较高,宣传方式单一,而电子杂志可以把传统的宣传方式搬到互联网上来,你宣传统的产品画册,宣传画册,通过电子杂志来实现,并且通过互联网来大力传播。
一、期刊的定义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位作者的多篇文章编辑而成,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期刊主要是从英文"magzine"、"periodical"、"journal"三个词翻译过来,periodical的含义比较广,通常包括报纸(newspaper)与杂志.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连续出版物(serials),magzine一词来源于阿拉伯文"makhazin",原义为仓库. 二、杂志的定义“杂志”,又称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物,有固定名称,并用期号连续不断的形式,间隔地、不断的出版.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 “杂志”的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 “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世界上第1种杂志是1665年创刊于巴黎的《学者杂志》.最早的中文杂志是1815年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杂志的种类,按内容分,有专业性杂志和综合性杂志;按读者对象分,有老年、青年、妇女、儿童等杂志;按表现形式分,有以文字为主的文字杂志和以图片为主的图画杂志. 1,杂志的出版周期按出版周期的长短,杂志可分为有周刊 半月刊 旬刊 月刊 双月刊 半年刊年刊等. 2,杂志的出版号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三、期刊与杂志的区别杂志属于期刊,期刊包含杂志,期刊的含义更大;杂志是生活方面的,杂志是杂记,期刊是学术方面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读者一般认为是杂志.
电子期刊的出版时间滞 后于同类纸质期刊2—6 个月,这主要是由期刊的出版技术 和一些人为因素决定的.从常理讲,网上数据库中的电子期 刊的出版时间应该早于同类纸质期刊,因为现代网络技术 的发展很快,网络传递速度远远快于邮局传递速度,网络版 期刊数据库的建库周期要比光盘制作周期快,但实际上网 上电子期刊的出版时间始终晚于同类纸质期刊.这就必然 影响信息的利用价值.高校图书馆如果缺乏纸质期刊,势必 影响广大读者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影响教学科 研顺利开展. 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管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