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2021当代教育家杂志第2期

发布时间:

2021当代教育家杂志第2期

当代教育家是正规期刊。《当代教育家》杂志中国第一本以教育家名字命名的全彩印高端教育人物杂志。201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扩展资料 当代教育家主要为专注于自身专业成长的优秀老师,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各级教育行政人员, 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关心教育、热心公益的企业家,从事研究的'教育学者和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高素质家长。

借班上公开课,对每位老师来说,每次都是挑战。因为学生是“借”的,不像在自己班里上课那样轻车熟路,不可测因素很多。也许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会让原本精彩纷呈的课一败涂地。总结十几年来上公开课的成败得失,我以为如下七个贴心建议,也许对上公开课不多的年轻老师,有些帮助。第一条贴心建议:用“原班人马”,不要“杂牌军”借班上公开课,学生一定要用原班——最好是全班都参加。万一因场地限制,学校确实无法让全班学生上台,则可以向校方建议,不要光选成绩好的孩子。有些成绩好的孩子,考虑问题深思熟虑,发言往往不容易出彩。建议找一些调皮的孩子,因为调皮的孩子在公开场合喜欢出风头。这些孩子,往往可以成为公开课上的“奇兵”。这样,公开课就容易出彩——当然,出彩,不是公开课的目的,但因为有“观众”,有时候太沉闷,观众坐不住,这是现实,不得不考虑。有时,学校领导怕一个班级不能出彩,找两个班或者三个班,选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临时组成一个班。这是最要命的。因为,这样特殊的公开课,舞台是陌生的,老师和学生是陌生的,如果同学之间也是陌生的,那就危险了。要知道,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是不太愿意开口的。所以,借班上公开课,要“原班人马”,千万不要“杂牌军”。第二条贴心建议:要“亲自对接”不要“撒手不管”如果你有预习任务要提前布置, 最好亲自和带班老师对接,把预习要求以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诚恳而细致地委托给老师。千万不能交给中间人而“撒手不管”。否则,万一中间人忘了或者执行不到位,是很糟糕的。甚至会出现老师在台上,学生没有拿到课文的情况。如果你的课是要充分预习的,而孩子们连课文都没拿到,那是尤其糟糕的。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千万别让带班老师过度指导。若学生将文本研究得太透了,上课就没劲了。另外,现在网上实录很多,也许孩子们会搜索到同名的课堂实录,因此,课前要提醒老师,不要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网上的这些实录。老师不提,学生是不会想到去网上搜索的。否则,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你的课也许他们提不起兴致了。第三条贴心建议:要“未雨绸缪”,不要“理所当然”上课如打仗。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如果你有课件,一定要在孩子们进教室之前,提前安装。安装好后,拔掉投影连接线(免得提前让教师和孩子们看到),在电脑上运行一遍。不然,你要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课件一定不会出问题,那就错了。很多PPT或者视频,版本是不同的。若不演示,关键的视频或者声音无法呈现,不仅尴尬,还会让你手足无措。第四条贴心建议:要“慢慢预热”,不要“单刀直入”有些老师借班上公开课喜欢立即进入正题,这固然是注重效率的好习惯。然而,如果你课前没法和学生接触,两三分钟的预热,就必不可少了。课前预热得好,往往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好的课前谈话,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时间要短。一般控制在3-5分钟,否则谈话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孩子们兴奋过头或者师生听觉疲劳。第二,话题要精。大部分老师课前谈话,喜欢在自我介绍之后,让学生自我介绍。而孩子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的自我介绍,容易雷同且不易出彩。往往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僵了。因此,话题要精心设计,最好和将要上的课,有那么一点沾边。既是课堂预热,又能巧埋伏笔。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第三,气氛要活。课前谈话,最好让孩子们适当地笑一笑。若是低年级,可以让孩子们肢体动起来。笑和动,是放松的最好手段。第五条贴心建议:要“波澜不惊”,不要“火上浇油”公开课有压力,这是正常的。师生都会有压力。即便做了充分预热,有些班级,因为没有在大场合上公开课的经历,孩子们肯定是会拘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沉得住气,内心要波澜不惊,千万不要直接说“大家要放松,不要紧张,自然一点,声音响亮一点”——其实,这是老师自己紧张的表现。老师的焦虑与紧张,是会传递和感染的,这样的“减压”,无异“火上浇油”,孩子们会越来越紧张。我的经验是,放慢节奏,将压力化解于无形。对策有二:一是小组讨论。提出一些稍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后,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组间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巡视,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发言,摸摸他们的脑袋,或者竖个大拇指,孩子就会树立信心。二是多多表扬。一个班级,再沉默,总有一些胆大的孩子举手的。对这些发言积极的同学,教师要大力表扬。偶尔有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你可以让一些不举手的孩子尝试回答。答出了,教师要表扬:“回答得很好,我希望看到你能主动举手。你一定会的!对吗?”孩子一定会点头的。这种心理暗示,是很重要。人只有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自信。第六条贴心建议:要“见异思迁”,不要“从一而终”任何一节公开课,都会遭遇不测。最尴尬的是忽然断电或者课件故障。所以,你的教学方案,就得“见异思迁”不能“从一而终”,你得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启用另外一套方案。无论在哪个地方卡壳,你都能应付裕如。这也提醒我们,公开课的课件要做得简单一点。越复杂,越容易出问题。第七条贴心建议:要“遮遮掩掩”,不要“一览无遗“一般来说,大部分公开课,都会事先有教学设计印发给与会者。有些上课老师,会把自己的详案贡献出来,所有问题、每句导语以及学生如何作答,都一览无遗地写出来。这就没必要了。听课的老师,也是需要期待的。如果你把详细的教案写出来,你接下来的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听课者都了如指掌。那么,对课的期待感,就降低了。因此,公开课的教案——特指需要印出来给与会老师的教案,只要写清楚目标、重难点以及大致流程,即可。最精彩的教学环节与设计,可以简单地一笔带过。唯其如此,听课者才会不断收获惊喜。【几句题外的话】第一,有人说,所有的借班上课,都是“耍流氓”,公开课,就是要在自己班级里上。这个说法,我赞赏。但目前,在中国,这样的“耍流氓”必将长期存在。因此,借班上公开课这个话题就有讨论的价值。第二,上述这些“贴心建议”,都是“雕虫小技”,如果你文本解读功夫不深,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驾驭能力欠缺,光有这些“雕虫小技”,仍然是不行的。关键,要把功夫下到备课和课堂实施的能力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开课之道,是无法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其实,像我这样的上过数百节公开课的老手,也会“败走麦城”。因此,公开课的真功夫,要下在课外。另,如果我们把每一节公开课都当作研究样本,不把追求完美当作目标,那么,我们便不会顾忌那么多了。你甚至可以不试教,原生态地呈现。当然,这是对经验丰富的老师的一种高要求。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裸课,不仅仅需要勇气》。

1. 他一位有想法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从入职初期,到走向成熟,乃至卓越,都表现出其保持思考的姿态。用张老师的话说,自己用了十年的时间做电影课程,然后2. 自身有强大的内在体系。

“空心病”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存在感和现实感的价值观。如何让孩子建立起价值感和存在感,远离“空心病”?本刊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来共同探讨如何让孩子的心“饱满”起来,使他们成为真正有内核的自我。

《教育家》:“空心病”与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空心病”所描述的这种心理状态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天津沁澜心理咨询工作室:

抑郁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最初是抑郁神经症,严重一些的叫抑郁精神障碍,再发展还会有躁郁症。精神性障碍是有一些特殊的生理基础的,但“空心病”不是。“空心病”主要是以价值缺失为特点,就这一表现而言与抑郁症相似,但目前还没有对于“空心病”明确的诊断标准。

现在很多孩子与周围人的 情感 连接较少,在家父母督促学习,到了学校老师督促学习,同学间也互相督促学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学习”这一个篮子里, 这个篮子不打翻当然是最好,而一旦这个篮子不稳,孩子就会觉得“完了,我的世界都散架了”。

许多孩子来求助,表面上是因为学业受挫或者人际关系受挫,但追根溯源是因为他们内在的自我存在感缺失,所以当遇到外部压力时,整个人就不稳了。

这些孩子的内心发展会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是一开始闷头学觉得很痛苦,后来学着学着发现自己确实比其他孩子的成绩好,从中获得一些满足,但这种满足是短暂而不稳定的。对他们来说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就是“我这回考试比别人强,那我下回还得拼”,拼到最后没有考试了,进大学、进 社会 后,他们面对的更多挑战是要学会规划、学会合作、学会找寻意义,但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他们没有 探索 过这些,于是零经验上场,很容易崩溃。

孩子人格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如果只是智力发展而人格未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长大后就会始终停留在一个偏执、失衡的状态中,最后可能得到一个很糟糕的结果。

朱迪 中国 社会 科学院 社会 学研究所研究员:

应试教育的异化导致一部分青少年能力单一、兴趣单一,到了大学很难适应更加多元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在大学阶段,不是学习好就能受到同学欢迎,你可能还要趣味广泛、性格幽默、资源丰富,等等。

青少年的“空心病”现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它会导致青少年缺失进取心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当青少年处于一种“空心”状态时,没有稳定的精神支柱,就很容易被不良文化所影响,比如精日文化等,这是相当危险的。

《教育家》: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空心病”的疗愈?

天津沁澜心理咨询工作室:

“空心病”,孩子是继发,家长乃至 社会 才是病根。曾经有个来访者,很小的时候就来做过咨询。从幼儿园开始,他的妈妈便将他的人生规划得满满的,一直到考大学,还得是清华大学。

这个孩子这样形容他和妈妈间的关系:“我跟妈妈用一根绳子吊在山崖的两边,如果我想往上爬,妈妈就要往下掉,如果我要往下掉的话,我又会害怕。”

爱把两个人放在了对立面。这个孩子内心是知道妈妈爱自己的,但是那份爱飘浮在道理、培训班、成绩之上,没有真正落在孩子心里。 孩子对妈妈有多少爱的期待,对她就有多少失望的体验。 因此,父母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让孩子有空间去 探索 自己,这样才可能让“家”变得平衡。

其中有个关键点,就在于很 多家长不愿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也无法认同自身的局限性,总拿自己当超人压榨,觉得我还可以更好,所以我也要让我的孩子更好。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上清华北大,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把成功的概念放大,并不只是说学业成功才叫成功,孩子可以在很多方面取得成功。

比如,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热爱帮助别人,就算没有考上理想大学,未来他也可以做一些与慈善相关的事业,这是他真实愿意做的,他会从中收获幸福感、成就感与使命感,那他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人需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就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得到”。如此,价值感就逐渐回归到自己身上,在不断获得价值感的过程中,他也就不再“空心”了。

《教育家》:如何帮助孩子明白生命的深层意义,让他们获得内在成长的力量,成为真正有内核的自我?

刘称莲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预防或治疗“空心病”,首先要确保孩子的身心灵是和谐的, 即心里的感受和头脑里所想以及行为相一致。孩子想要什么,有时候表达不出来。但他的身体或内心,是能够感觉到的,他的生命是有感知的。可当他发现外界对自己的要求是另一种样子,他就会感觉不舒服,却又无力对抗。外界的要求与孩子内心的需求搭不上,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扭曲,心就空了。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保持一种好奇,能够静下来观察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如此才能看到孩子真正着迷的是什么,然后帮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发展。 这样,孩子的生命就会绽放,能够感到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美好。打好这些基础,孩子自己就会知道该怎么做。比如那些全面发展的学霸,虽然也会感觉到学习很苦,但他们愿意吃那种苦,因为他们本身是和谐的,其目标是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

如果孩子身心灵的一致性还未形成,只一味要求他努力学习,则会出现一种本末倒置的状态。就好像树冠丰盈起来了,但树根还没有扎下去,风来的时候,这棵树自然就容易被刮倒。多让孩子与天、地、自然建立连接,孩子的生命内核才能真正坚实起来。

肖舒娅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心理 健康 教师:

根据观察,没有“空心病”的孩子往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个人梦想,而且并不是老师或家长“赋予”的。而这恰恰是他们学习和做事的动力,所以 “心中有梦”是预防“空心病”的起点。

作为一名一线心理教师,我希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谈一下“空心病”的预防。

首先,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将它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学校应有计划地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并让每个孩子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情绪和“空心病”的发生。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得到一份好工作,教育的价值是让孩子从知识里获得智慧,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2020年疫情期间,我牵头组织了一项学生活动——记下自己的“小确幸”,让心情晒晒太阳:每天晚上花10分钟写下今天的三件好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这三件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可以是让自己觉得或快乐、或有意义、或感动的事,可以是日常事,比如读到一本好书、吃到一道好菜、听到一个好消息,或是天气不错时,美美地晒了一次太阳……这样一天天下来,孩子们的心就不会觉得空,并能在细微之处看见美好。

其次,学校教育要多多关照学生的 情感 需求。 当下,很多初高中开始开展生涯教育,需要强调的是,生涯教育绝不仅仅是职业教育,还要帮助和引领学生了解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个人优势等,解决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和动力不持久的问题,进而找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感。

再次,学校、家庭、社区要协同育人。 在深圳,从市级、区级到校级层面,都非常注重开展家长课堂。我们学校会定期组织家长沙龙、家长团辅等活动,很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另外,我们跟社区的联系非常紧密,学校有什么活动都会请社区和街道的工作人员一起参加,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社区也会主动向学校了解情况,看有没有家庭需要帮助,真正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上学期,我带学生做了一次 社会 实践,给他们带去了很大触动。深圳是第一个向联合国申报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中国城市,近几年,正致力于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也有相关规划但还未开展相关活动。基于此,我向孩子们发出倡议:“在社区做一次调查研究,并用自己的形式出一份调查报告,送给社区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对他们规划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有所帮助。”

一场活动下来,全班40个孩子采访了近200位社区居民,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起初就是想借此锻炼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但从他们的反馈里我发现,很多孩子通过这件事找到了学习和做事的意义,体会到了成就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有学生写道:“我第一次感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在采访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体会到 社会 的多元化,也理解了成年人工作的不容易。

天津沁澜心理咨询工作室:

许多家长误解了学习这件事。他们认为抽象化的知识才是知识,可以用文字去表达的知识性内容才叫学习。而学习是从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讲,学习更多应是身体力行的学习,是经验式的学习。

许多家长过早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把学习压缩为抽象化的知识学习。他们焦虑地推着孩子,希望孩子赶快走到“成功”的终点。那种通过体验、通过摸爬滚打、通过犯错误的学习方式,都被他们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以这样的方式去培养人,就如同将孩子放在一条机械化的生产线上,破坏了孩子自然发展的过程。

现在的孩子,自由、不被监控的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实际上是家长的焦虑剥夺了孩子自由 探索 的机会。 比如家长和孩子说“茶杯烫,别摸”,但其实孩子只有摸了才知道“烫”是什么。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碰,长此以往就阻隔了孩子 探索 的通道。

孩子的价值感、意义感从何而来?就是在不断 探索 的过程中获得的。小孩子一开始都想成为航空员、科学家,然后他们朝着那个方向尝试,失败了,放弃了,他们就会发现新的方向继续尝试。摸爬滚打的失败与挫折,带给他们丰富的体验,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其实那些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这个”,从而慢慢走上那条适合自己的路。

《教育家》:“空心病”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存在感和现实感的价值观,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 社会 现象和心理问题的确很广泛地存在。能否从 社会 发展以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角度谈谈如何应对青少年现实感和价值感缺失的问题?

朱迪 中国 社会 科学院 社会 学研究所研究员: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的阶段,但调研时我们却发现,无论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还是发达城市的重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似乎都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内容上不够接地气,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太远。学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应该以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不要局限于课程的形式,还可以通过 社会 实践活动,甚至动漫 游戏 、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价值观教育。

从 社会 角度而言,可以为青少年多提供些 社会 教育和 社会 实践的机会,比如举办一些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开放日,让青少年去了解 社会 是怎么运行的,大家是怎样用自己的专长为 社会 服务的,这比单纯教育他们要“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 做贡献”鲜活得多。

《教育家》:“空心病”不仅仅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同样存在于成年人群体中。您怎么样看待青少年“空心病”与时代焦虑的关系?

刘称莲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大多数家长容易被周围环境所裹挟,从而陷入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我们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很多家长也是模糊的。我认为,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当下的青少年更需要什么。

一方面,孩子需要自信。 家长怎样做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呢?比如,我们给孩子报课外班,是让孩子自己来选择还是家长做主,这对孩子的自信是有影响的。自己选择,就说明孩子希望自己更好,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家长直接安排,给孩子的感受就是,因为我这方面做得不好,所以爸爸妈妈让我去学。这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家长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能总用别人家孩子好的方面跟自己孩子不好的方面进行对比,应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去看见孩子、支持孩子,坚信他一定有足够的能量去帮助自己成长、适应 社会 。

另一方面,孩子需要独立自主。 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家长应该对孩子逐渐放手,给他自主的机会。他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可以为自己做选择,也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不能总是带着成年人的傲慢,认为“我比你年龄大,我就比你知道得多,所以你得听我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抱有平常心,愿意以孩子为师,可能就不会那么焦虑和恐惧了。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除了手机 游戏 。家长要去思考,手机 游戏 到底满足了孩子内心的哪些渴望?为什么孩子没找到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一个主要原因是家长给孩子做其他事的机会太少,没有让他生命里的那些渴望得到满足。很多时候孩子玩 游戏 是为了寻找归属感,找到与外界的连接。另外,人内心所需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在 游戏 里面可以得到。但孩子意识不到在 游戏 里获得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其实是暂时的。我接待的来访者里就有一些孩子玩 游戏 ,玩到最后变得非常狂躁,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看不惯。因为 游戏 带来的满足是虚幻的、暂时的, 游戏 下线以后,回到现实世界里,他发现是空的,这也是“空心病”的一种样态。

所以在培养孩子时,家长应该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生命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教育孩子心怀利他,小到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到可以为社区、为 社会 做贡献。孩子如果在现实中可以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不会过度痴迷于 游戏 。

朱迪 中国 社会 科学院 社会 学研究所研究员:

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当下 社会 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家长的教育焦虑尤为突出。这主要源于我们的 社会 评价体系太过单一,大家都生活在一个 社会 场域里,当你听到别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什么课,你觉得不错也给孩子报了,可能最初你的动机不是竞争性的,但给孩子的暗示却是竞争性的。孩子的社交圈某种程度上也在复制家长的社交圈,所以家长的焦虑很可能传递到孩子身上,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在做关于“青少年教育获取”的研究中发现,发达国家的家长理解教育获取相对全面,既有升学的结果,也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培养等。但教育获取在中国当前的 社会 里,更多是单一的升学结果。

大多数中国家长的教育预期比较短视,总想迅速得到教育成果。如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同样承接了应试教育的逻辑,把素质教育当成应试教育的“敲门砖”。当然,这不光是家长本人造成的,还有制度原因和 社会 原因,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整个 社会 对教育目的和对成功的单一性评价。只有这些根源性问题得到改善,家长的焦虑和相关问题才能有所缓解。

天津沁澜心理咨询工作室:

孩子的环境是家长,家长的环境是 社会 , 社会 的环境是更大的世界。我们不能不考虑环境因素而一味地评判家长。处在竞争逻辑已渗透到方方面面的 社会 中,家长也在承受很多压力,很难不变得紧张、焦灼。我们要做的是从非常极端的竞争逻辑中退回来一点点,认识到人的多元性,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道路。

首先要信任孩子。 有时家长也知道不该这样去“压”孩子,但就是不敢松开手。就如家长看到孩子正在跌跌撞撞地走路时,总会下意识去扶他一下,不敢让他摔跤。本质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就算他现在摔得鼻青脸肿,总有一天他能够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他必须经历。现在的家长有着强烈的把控孩子一切的责任意识,似乎把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把控好了才是负责任的好父母。但当一个孩子完全处在家长的掌控范围内时,孩子丧失的是自身生命力拓展的空间与自然发展的内驱力。

其次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家长越不信任孩子,就越会看到孩子的“缺点”,内心就越焦虑。一旦进入这样一个轨道,家长就会觉得“这个问题我管了,那个问题我也要管”。家长在不断扩张自己的欲望,慢慢地,家长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孩子的空间就越来越小。总有一天,家长会发现自己管得太多了,双方都很累,但是停不下来。

最后是体悟。 现在的成年人缺少独处时间,将太多精力放在孩子、工作上。家长要学会抽身,得有一个时刻是跟自己在一起的。比如深夜或者午休,只跟自己在一起,去体悟自己,感知自己的内心状态。当你能够感知自己的时候,就能感知别人。当家长感知到孩子的需要时,自然就知道要给孩子什么,从而建立与孩子内心的连接,而这比只是给孩子“一颗糖果”要好得多。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1年3月刊第2期

当代杂志2021第4期

《当代化工研究》2021第11期出版时间是2021年11月初。《当代化工研究》每年出版12期,每月1期,在每月初会发行当月的期刊。《当代化工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你好,所有杂志社都有官方投稿邮箱,稿件中附上作者信息以及联系方式,审核通过会有编辑联系刊登事宜,具体查询刊物信息电话可以登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核实,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投资与理财》2021-4期封面 杂志名称 :投资与理财 出刊类型: 月刊 期数: 12 国际刊号 :1671-5845 国内刊号: 11-5748/F 语种: 中文 适读人群:  城市单身白领,私人企业主、中高管理者等 类别: 财经 更多优秀杂志,请关注【越读党订阅】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

1,《学前教育(家教版)》(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先后荣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北京市社科优秀期刊、首届北京市优秀出版物奖“优秀期刊奖”、“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等荣誉和奖项。以更细的话题、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容量、更多的信息,使2~6岁幼儿家长育儿生活的全部烦恼和希望,尽在知己知彼中。2,《莫愁》(旬刊)创刊于1985年7月,是由江苏省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江苏省社会影响力最大、最受读者喜爱的综合类文化期刊之一。《莫愁》通过邮局面向全国发行,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发行量居江苏省同类期刊之首,并在美国、法国等有一定的订阅量。 《莫愁》历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十佳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入选中国精品期刊资料库和《中华百年报刊大系•当代现行卷》,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多次参加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期刊展。国内重要的图书机构大都收藏《莫愁》。3,幼儿教育·家教版本刊以幼儿家长及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幼儿园教师(便于教师做好家长和家园共育工作)。普及先进的幼儿教育科学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托儿所教育工作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交流家长育儿的甘苦与感悟,探讨家园共育的途径与方法,并为家长提供保教咨询服务。一、教育名著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认可。当代家庭教育已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批准。这是一本国家发行的期刊,一号一刊。《当代家庭教育》杂志主要面向教育工作者和科学研究人员。

国内家庭教育类的杂志《都市家教》杂志刊 名:《都市家教》主管主办:江西日报社编辑出版:江西《都市家教》杂志社国内刊号:CN 36-1276/G4国际刊号:ISSN 1673-0410邮发代号:44-98 44-111我们专业发表论文,职称论文发表

不收。如果投稿学术论文,会收取一定的专家审稿费,字数一般:一版2200字符起发,费用在同类型期刊中属于较低。当代家庭教育的投稿费用不贵,但并不会收取投稿人的版面费,这也是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的福利之一。

当代教育家杂志知网

知网可查的教育类刊物有:1、学前教育:《比较教育学报》、《当代家庭教育》、《当代学前教育》、《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福建教育》等。2、初等教育:《安徽教育科研》、《班主任之友(小学版)》等。知网可查的教育类刊物有哪些职业教育:《船舶职业教育》、《当代外语教育》、《当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等。中等教育:《安徽教育科研》、《初中数学教与学》、《初中生辅导》、《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当代教育家》、《当代教研论丛》等。高等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传媒与教育》等。

《当代教育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纯教育G4类期刊,主管单位: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单位: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连续统一出版号:ISSN 2095-3525、国内连续统一出版号:CN 37-1488/G4,邮发代号:24-262/3,本刊为半月刊,上半月由上海博伦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为市场刊,主收原创文学作品;下半月由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为理论刊,主收学术论文,并由潍坊红星印刷有限公司承接印刷出版工作。本刊宗旨: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一﹑主要栏目:课题成果,高教研究,职业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教改研究,音体美教学,理论研究等。二、征稿要求1.论文要求主题明确、立意新颖、内容健康积极、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2.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通顺。3.论文文辞力求精炼,并在文尾注明字数,全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符(2500~5000字符为宜)。论文必须有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若论文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基金文章费用从优)。4.文稿严禁抄袭,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这是在他们官网复制的,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CN12-9206/G4。《当代教育家》(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中国第一本高端教育人物杂志,2012年创刊,卷号是是CN12-9206/G4。

当代教育家期刊

CN12-9206/G4。《当代教育家》(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中国第一本高端教育人物杂志,2012年创刊,卷号是是CN12-9206/G4。

—— 2012年经新闻总署批准创刊,< 当代教育家 >创刊时间:2012年1月1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