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曾瑶池
呼吸道感染非常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婴幼儿、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毒毒力、个人易感性和抵抗力等是发病的关键,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
专家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除了尽量避免接触病源外,个人及家庭应该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近日,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提出了以下10条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建议大家遵照执行:
1
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
2
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
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4
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
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
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
7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8
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9
开展个人类型 体育 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 体育 活动;
10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对于“第6条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请点击蓝字查看“牛奶、鸡汤、保健品、食物匀浆与特医食品的较量”、“促进康复、提高疗效,从肠内营养治疗开始”两篇推文,如果您如果无法进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或者心存疑惑,建议到营养门诊或营养科会诊。
对于“10.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我们将重点讲述,因为,呼吸道感染与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营养元素缺乏等具有密切关系。
维生素A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抗感染维生素,其可调节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的目的,有效抵抗外界感染。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IL-1、IgG水平降低,从而损害呼吸道屏障与正常菌群平衡,降低呼吸系统清除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诱发呼吸道感染。
通常我们将血清维生素A水平小于μmol/L定义为临床维生素A缺乏;μmol/L为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 ~μmol/L为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即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
建议消费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动物肝脏、维生素A强化食品、鱼肝油等,以避免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C
综合研究结果,尽管未发现其对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但维生素C的补充(200~1000mg/d)减少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持续时间、并辅助改善症状。考虑到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不适当的抗生素处方以及维生素C的安全性,因此,补充维生素C是合理的,尤其是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率较高的儿童。
除了补充剂,通过膳食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更安全。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有:柿子椒、芥蓝、豌豆苗、油菜薹、辣椒(青、尖),花椰菜、红薯叶、苦瓜、西兰花、萝卜缨等。
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有:刺梨、酸枣、冬枣、沙棘,中华猕猴桃、红果、草莓、木瓜、桂圆、荔枝等。
维生素D
多种细胞内均存在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OH)2D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调节抗原递呈细胞的分化、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白介素IL-12;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I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如B7 的表达;直接抑制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L-2和干扰素(IFN-γ)的能力;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从而间接抑制B 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增加抑制性细胞的活性等。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循环中的25(OH)D水平与呼吸道感染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维生素D的抗炎作用可以提高抵抗力,减轻感染期间过度的组织损伤。
锌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免疫功能相关。机体一旦出现锌含量不足,将对免疫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锌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免疫系统,其机制原理大致如下:
(1)对于人体内Th1型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人体内Th2细胞因子的分泌也产生抑制作用,重新形成Th1/Th2的平衡。
(2)增加IgG水平,稳定肥大细胞膜,且减轻气道炎症,抑制哮喘。
(3)锌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能参与Cu/Zn-SOD的形成、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降低气道炎症。
(4)锌还可参与维持人体上皮细胞及组织的完整性,对上皮细胞的修复产生积极作用,提高人体抗感染水平,从而避免呼吸道发生感染。
常见富锌食物有生蚝、蛏干、扇贝、鱿鱼、墨鱼等。对于日常食物不能满足锌摄入的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酌情服用锌补充剂。
益生菌对呼吸道感染有预防效果,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时间、频率、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早在2013年,WPIO就通过了丹麦Chr Hansen A/S,Denmark 生产的鼠李糖杆菌LGG&双歧杆菌BB-12应用于预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专利申请,确认了其临床效果(鼠李糖杆菌LGG&双歧杆菌BB-12之成分,应用于缩短青少年、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病程或降低症状严重程度33%),并予以世界应用专利(专利编号WO/2013104783 A1)。
美国呼吸与重症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益生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双盲、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GG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22%发病率,减少3天抗生素使用时间。
儿科学杂志一项关于益生菌预防5~16岁742位非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儿童的研究显示,住院期间给予鼠李糖乳杆菌LGG1×109 cfu/d,并延续至出院后7天,可以降低儿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2%,22%。
Samuli Rautava发表了一项专一型益生菌株降低幼儿急性感染风险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从出生2个月至12个月,给予LGG+BB-12 1×1010 cfu/d,可以降低幼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的发生概率。
1
枸杞子10g,菊花6g,苦丁茶2g,代茶饮。
功效:止渴生津,消热降火。
2
桑叶5g,罗汉果1个,白茅根5g,板蓝根5g,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3
黄芪5g,山茱萸5g,红花1~2g,代茶饮。
功效:和胃温中,强身健体。
4
石斛5g,桂花2g,代茶饮。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5
红糖适量,生姜10g,胡椒3粒(研末),代茶饮。
功效:化痰止咳,驱风散寒。
6
黄芪10g,党参10g,银花10g,代茶饮。
功效:增强免疫力、清热解毒。
7
甘草5g,钩藤5g,黄芪5g,代茶饮。
功效: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8
罗汉果1个,胖大海2粒,黄芪5g,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咽,化痰止咳。
9
白茅根,芦根各30g,葛根15g,代茶饮。
功效: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10
雪梨,蜂蜜各适量,先煮梨,后入蜂蜜,代茶饮。
功效: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11
一线医务人员:金银花5g,菊花5g,射干5g,甘草3g,罗汉果1/3个,煮水代茶饮。
功效: 清热凉血、生津止咳、祛痰,利咽。
温馨提示: 上述食疗方不能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方,只能作为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的辅助应用。中医治疗还需辨证施治,详见“市中医院推出2020版"防感汤"中药保健方”。(点击蓝字可查看该内容)
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1 (健脾益胃、强身健体)
金针菇瘦肉汤 2 (抗菌消炎、强身健体)
芦笋肉汤 3 (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虫草花鸡汤 4 (止咳化痰,提高免疫)
党参香菇鸡汤 5 (养血生津、健脾益肺)
6
山药党参鸡汤(原料:山药15g,红枣6颗,党参10g,鸡250g。 功效:补气益气,提高免疫 )
7
参芪熟地汤 (原料:沙参10g,黄芪20g,熟地15g,排骨250g。 功效:益胃生津,祛痰止咳 )
8
熟地黄精党参汤(原料:熟地10g,黄精10g,党参10g,瘦肉250g。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润肺 )
9
党参百合排骨汤 (原料:党参15g,百合20g,排骨250g。 功效:补气健脾,滋阴润肺 )
10
葛根黄芪瘦肉汤(原料:葛根,黄芪各20g,瘦肉250g。 功效:生津止渴,补气行血 )
上述汤类根据个人喜好,用排骨、鸡肉、瘦肉都可以,以就地取材为原则。
吸烟导致人体血液中尼古丁含量增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局部器官短暂性缺氧,尤其是呼吸道和内脏器官的氧气含量减少,容易导致人体抗病能力的减弱,酒精亦如此。应对疫情,提倡戒烟限酒。如何拯救免疫力,点击蓝字查看更多内容。
营养科门诊出诊时间:
周一到周日均有出诊(详见深圳市中医院服务号或160预约挂号平台)
地址:
深圳市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住院部一楼东北侧
营养科办公室电话:
内线:2340
营养科门诊电话:
,内线:2429
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营养科中长期定位为:以临床服务为基础,以教学培训为主,以科研为辅的综合性医技科室。营养科定期举行现场和网络讲座,并实现公众号直播。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参与临床多个MDT团队和疑难病例讨论。2009年至今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18篇,主持省 科技 厅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市卫计委项目2项,参与编写《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超重与肥胖治疗》等教材。
门诊业务:
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适用人群:单纯性肥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肥胖及其他有减脂增肌塑形需求的人群)。
各类术科疾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营养干预
高尿酸血症营养干预
骨质疏松营养干预
睡眠障碍营养干预
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干预
青少年儿童增高营养干预
围生育期的营养干预门诊(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九种体质的月子餐食谱制定、产褥期开奶、催奶、回奶等)。
各类慢性疾病居家营养干预(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肿瘤、脑梗死、肝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住院业务:
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宣教;开展“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食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体化的营养治疗。对术科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管理。
专家介绍
曾瑶池
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五下午14:30-17:30
每周三、周六上午8:00-12:00
旷满华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日上午8:00-12:00
李翠玉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四上午8:00-12:00
参考文献:
l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2020,1.
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A deficiency among under-five Nigerian children with Health Sci,2018,18(3):737-742.
l β-apo-10-carotenoids support normal embryonic development during vitamin A Rep,2018,8(1):8834.
l Is there an optimal vitamin D status for immunity in athletes and military personnel? Exerc Immunol Rev. 2016,22:42–64.
l Vitamin D status has a linear association with seasonal infections and lung function in British adults. Br J Nutr. 2011,106: 1433-1440.
l Efficacy of vitamin C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in children. Eur J Clin Pharmacol. 2019,75(3):303-311.
l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nd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vention or treatment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专利编号:WO/2013104783 A1.
l The clin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probiotics consumption o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Projections for One,2016,11 (11):e0166232.
l Prebiotic prophylax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J Respir Crit Care .
l Lactobacillus GG in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Gastrointestinal and respiratory tract , 2010,125:e1171-e1177.
l Specific probiotics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acute infections in infancy--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 101: 1722–1726.
市中医院推出2020版"防感汤"中药保健方
中医药加持,预防流感多两招
中医药加持, 预防流感第三招
【疾病预防】流感高发季节,药师为您揭秘中药如何抗流感
佩戴口罩有讲究 莫倚网红走天下
快看,那人咳嗽得好有文化!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不断发展,研究成果论文也越来越多。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论文题目: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占同期小儿肺炎的(56/186),婴儿占。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00%),鼻翼扇动(),三凹征(100%),紫绀(),烦躁(),发热(),呼吸和心率增快,两肺均可闻及中细湿啰音(100%)和肝脏肿大 (100%)等。在使用抗生素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地兰和多巴胺、酚妥拉明等药物,56例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 d,最长3 d,肺炎治愈率为,好转率为,无死亡患儿,平均住院天数 d。结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病情变化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联合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属重症肺炎范畴,预后的危险性较普通肺炎有所增加,是儿科危重症[1]。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符合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诊断的56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个月~3岁,1~3个月17 例,6个月11例,9个月9例,12个月6例,3岁13例,≤12个月43例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0例,Ⅱ度营养不良4例,腹泻轻度脱水4 例,低钙血症3例,中毒性脑病7例,败血症1例,脓气胸1例,呼吸衰竭2例。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例。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56例(100%),鼻翼扇动38例(),三凹征56例(100%),紫绀48例(),烦躁42例(),精神差 23例(),发热46例(),其中36℃~37℃ 10例、~℃ 28例、~40℃ 8例。脉博110者4例()。血白细胞20×109/L者5例()。中性分类者44例()。心肌酶学检查: CK升高25例()、CK-MB升高25例()、LDH升高25例(),α-HBDH升高40例(),AST升高35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无ST-T改变。胸部X线检查:56例(100%)均示小片絮状阴影(右肺23例、 左肺2例、两肺31例),心影增大5例()。
治疗 ①采用综合疗法,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或高频喷射通气、镇静、退热、支持疗法外,抗感染用三联抗生素,中毒性脑病给予降颅压治疗。纠正心力衰竭用西地兰(用量2岁 mg/kg,首剂用1/2量,必需时隔6~8 h再用1/4量,第2天后不用维持量)、氨茶碱(3~5 mg/kg)静脉滴注、速尿(lmg/(kg?次),1次/4~6 h)、德沙美松( mg/kg)及5%碳酸氢钠(3~5 ml/kg)静滴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多巴胺5 μg/(kg?min)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5 μg/(kg?min)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用微量输液器控制时间匀速输入;②疗效标准:按给药后计时,喘憋缓解,紫绀消失,心力衰竭纠正均按症状缓解及心力衰竭纠正后24 h内无复现者为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透、血常规均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力衰竭纠正,胸透肺部阴影仍未吸收,血常规正常或异常。
2 结果
56例的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 d,最长3 d,其中33例用西地兰1次,20例用2次,2例用3次,无一例用维持量,无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药时间为3~5 d,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肺炎治愈49例(),好转(自动出院)7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 d。
3 讨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我科近3年来收治56例,占同期小儿肺炎的(56/186),56例中婴儿18例占,与文献报告相似。目前认为重症肺炎除微生物的直接侵害外,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及其蛋白质或脂质产物启动了自身免疫系统参与调控的一系列生物连锁反应,涉及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炎症的释放等,临床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3]。此外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差、肺泡小、数量少、血管、血质丰富,易发生肺部感染,从而妨碍通气与气体交换,易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4-5]。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是由于感染使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发生炎症,黏膜水肿,泡壁充血,泡腔充满炎性渗出物,阻碍通气和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和CO2潴留。低氧血症引起的酸中毒,可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钾、钠离子的交换,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致肺动脉高压。使回流右心血液受阻,体循环淤血,影响心输出量,加重心力衰竭。
婴幼儿重度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快,极易导致患儿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诊治的关键[6]。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与严重肺炎本身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均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安,但前者是由于血动力学变化,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造成肺静脉压增高,肺淤血肺水肿引起,后者则由于肺泡炎性变引起肺泡浆液渗出所致。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无创性心功能测定,如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和舒张时间间期测定、心搏出量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径线测定、心瓣膜流速测定、核素心室造影和核听诊器检查、血液内分泌变化测定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所限,仍只能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除有较明显的紫绀、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烦躁、肺湿啰音外,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160次 /min,呼吸增快≥60次/min,肝肿大右肋下≥3 cm,与文献所述相似[5]。心脏扩大和奔马律无疑是心力衰竭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但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大多数都不明显,加上肺气肿和肺实质病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很难从体征上得到证实,本组仅有的患儿出现奔马律。
也因肺部啰音的影响,心音低或听不清,因此心音低钝一项仅供参考。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力衰竭,但本组患儿发生下肢水肿仅,这可能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发生快,病程短有关。因此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应以原发病症状加重、心率呼吸增快和肝肿大三者同时存在为主要指标,对患肺炎的婴幼儿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应考虑合并心力衰竭,及时治疗,以迅速控制心力衰竭,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在抗感染、吸氧、镇静的基础上抗心力衰竭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为肺部炎症、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升高明显,用三联抗生素治疗,治愈17例,好转7例,无死亡病例,说明迅速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十分重要。由于小儿的心肌细胞浆网量少,钙诱导离子释放的功能尚未成熟。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随发育而增高,小儿心肌收缩力的储备有限,心肌的顺应性也较差。
因此,在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要偏小,选用地高辛或西地兰,尽量不用毒性大的毒毛旋花子甙K。本组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 例,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急而重,进展快,宜采用速效强心药。本组采用西地兰54例,仅用1~2次西地兰即使心力衰竭迅速控制,说明西地兰仍是目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与氨茶碱配合,具有迅速控制心力衰竭,不必用维持量,从而减少西地兰用量进而减少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的优点。
多巴胺是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心肌β1-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耦联,激活AC,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加强心肌收缩力 [7]。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心输出量增加。酚妥拉明[8]是a受体阻滞剂,能直接扩张小动脉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起效快,达峰时间短,适宜剂量既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又能避免不良反应,静脉给药最佳剂量为5 μg/(kg?min),每次给药总量为015~110 mg/kg。因而两药联用剂量均选择5 μg/(kg?min),在使用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又避免了副作用的产生,特别强调的是输入过程必须用微量输入器控制速度以确保剂量匀速进入。确保安全性和剂量使用的正确性,本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组病例观察二者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合洋地黄类药物发生强心作用快且强,无任何副作用,适合于基层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沛然,黄磊.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1207-1207.
[2] 于瑞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02,24(6):514-515.
[3] 杨峰,李翠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106例诊治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2):166-167.
[4] 王俊,杨柏松,韩晓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3,9(9):540-541.
[5] 陆樱.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481-482.
[6] 李志岚.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94-96.
[7] 赵甬,吴云琴,盛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小儿重症肺炎预防心力衰竭58例.医药导报,2007,26(12):1463-1464.
[8] 苏小奇.酚妥拉明治疗33例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华夏医学,2007,20(3):44-45.
ICU是专门接收重症、急症、危症患者的科室,该科室突发事件多,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ICU的特殊性,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ICU护理工作量大,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非常高。由此使得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效果[1]。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作用在于整合护理资料,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该文以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可对比分析。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成立ICU分级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为保证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ICU科室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组建分级护理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挑选其他6~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2]。组建小组后,应召开组内讨论会议,根据总结的临床经验,对现有的ICU护理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ICU患者分级 一般来说,ICU患者可分为4级,Ⅰ级: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问题,可转出ICU,对于此类患者,无需专人护理,但是应定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Ⅱ级:患者于ICU治疗,但无需进行ICU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或1名护理人员负责2~3名患者,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Ⅲ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接受1种ICU干预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必要时可以配备2名;Ⅳ: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危机,需要接受2种或以上ICU干预方法[3],此类患者需要1~2名护理人员在病床边看护,以保证及时抢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ICU和其他科室不同,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保证护理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分布,将ICU的值班时间改为12 h制,优化排班时间,保证每一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年资和经验不同的护理人员组合分配,这样既可以起到帮带的效果,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培训和考核 ICU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因此,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传授先进的护理方法和理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到工作过程中,减少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薪资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
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等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统计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分、(±)分、(±)分、(±)分、(±)分、(±)分、(±)分;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分、(±)分、(±)分、(±)分、(±)分、(±)分、(±)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出现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压疮1例,引流管意外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6);对照组中共出现了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压疮2例,引流管意外脱落2例,输液外渗2例,坠床1例,跌倒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6,P<)。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25/26);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4,P<)。
3 讨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ICU作为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对护理模式的改革,以保证护理内容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以高效管理为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5],其目标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危险因素的数量,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方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制定的相关护理策略也更加灵活,能够保障ICU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临床实践证明,分级护理管理优越性十分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成立小组,可以更具针对性,对ICU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为ICU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加强培训和考核,可以就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8):102-105.
[2] 邱丽娜.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24):164-165.
[3] 刘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8(12):998-999.
[4] 王素玲,刘维丽.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2(7):11-12.
[5] 谢颖彬.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6(25):177-178.
[6] 莫崇爱,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9):1233-1234.
[7] 黄海英.分级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87-188.
[8] 李莉.ICU重症患者运用分级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97-9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时代,高新知识,尖端科技,是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方法
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援,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援。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援,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面板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 *** 护理,促进血液回圈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外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消化道有无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记录中如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需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与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的配合,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积极的条件。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责任是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而护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需要护理教育的关注,这可以保证护理职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阶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装置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群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群的思想给予支援。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群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定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定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王淑曼.高等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办学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2.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范文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1]张波.桂莉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第三版:246-247
[2]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9-11
[3]罗德生.王慧.方敏.袁晓飞.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459-461
[4]赵晶.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3,11(1 中旬版):172-175
[5]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6]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3):219-221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16]毕娜.王建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现状调查.护士进修杂志.
标准属于规范的范畴,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论文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方面深深体会到标准化在护理论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时时感受着不“标准”、不“规范”的投稿论文。为此,笔者对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确定可刊用的部分投稿(原稿)进行了检查,对常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使护理论文在信息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被传播、利用。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方面: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上的问题主要有:2个以上作者,仅列第1作者;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缺少文题、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期卷号及页码等。在文献使用上主要表现为:在论文核心内容如护理方法上标注参考文献,实际上仅是部分观点使用了参考文献;内部资料等非公开出版物做参考文献;缺少必要的参考文献,如“据报道”后无参考文献等。表150篇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问题次数百分率(%)参考文献3774数字3468名词术语2856计量单位2754中文摘要1428题名918图表816关键词714
数字方面: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及计数、计量等未使用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为20世纪90年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用表示概数时用错,如5、6个人,七、八十年代,正确的表示分别为五六个人,七八十年代。
名词术语方面:使用《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如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神志(意识)等;1篇论文中主要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如患者、病人混用;英文药名采用商品名(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未注释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缩略语代替医学名词,如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扩冠(扩张冠状血管)、心梗(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肌梗死)等。
计量单位方面: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符号使用cal、血糖使用mg/L,国家标准分别为J和mmol/L;计量单位没有以单位符号表示,如8小时、2天,应分别为8h、2d;将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作为单位的符号,如把压力100pa改成“压力100帕”或“压力100帕斯卡”;同一篇论文中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如mgkg-1天-1应改为m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未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mg/kgmin-1形式。
中文摘要方面:将前言内容作为摘要内容;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将医疗的方法、结果等作为摘要要素,未交代主要护理内容;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
题名方面用词不确切,如一般的临床观察或护理,用某某课题的研究,又如“护士在生命网中的作用”一文,只看题名很难明白“生命网”的意思,其实作者描述的是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中的作用,因此生命网应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代替;题名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题目大、数据小,言过其实;或简写、或缩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图表方面:主要表现为表中主谓语位置颠倒;图的纵标目未顶左底右,自下而上;说明性的资料未置于图表下方等。
关键词方面:不符合医学主题词表规范,使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标引;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急性某某中毒等;漏标或误标,使选择的主题词与论文主题概念不符或造成过度标引。
3讨论
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较差的原因
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较其他学科的范围大、研究浅:护理学科的标准化不仅受医学的影响,还受数理化及人文科学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对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标准又参考医学标准,并且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也存在,故在执行时存在一定难度。
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作者认为护理论文只要科研内容有创新、设计合理就可以了,标准化问题可忽略不计;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见怪不怪,更觉得不是问题;一些资深作者,往往采用已习惯的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标准、规范。
在标准化方面知识缺陷:我国于1979年才开始建立文献标准化工作,多数作者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对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要求也不高,有些甚至列为自学内容;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临床,对于复杂的理化单位和符号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临床中一些与标准相驳的习惯用法更影响着作者对标准化的使用。所有这些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知识不足,甚至知识缺陷。
护理论文执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标准化源于科学与实践:某一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统一是在科学和客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也是如此,它是有科学和客观依据的。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在参考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与无数次实践,由国家颁布的。因此,它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
学术要交流、学科要发展,必须执行标准化:现代科学活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的情报、资料和信息是全球性的。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与检索数据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际、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有利于其进入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被有关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使国内外的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查阅和检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标准做规范,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家标准才能使自己的学科更严谨、更科学,才能保证其护理信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对策
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护理论文标准化学习:我国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虽然都设有护理科研课,但对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这样的基础对护理工作者的论文撰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应从学校基础教育开始,并将此做为考核内容,使学生既明白学习标准化的重要性,又知道其主要内容,为今后自觉认真地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提倡自学,重视继续教育:对绝大多数已不再可能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自学将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撰写论文之前,阅读杂志的稿约及相关标准将有助于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与运用。医院、学校及各级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可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
护理期刊身体力行,促进护理论文标准化: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期刊编辑要把宣传和使用标准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与作者交流、修改稿件、约稿、编撰护理书刊及讲座等形式传播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内容,使护理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重视研究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新问题:护理专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标准化在护理论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产生的新名词、新表达方法等要及时进行研究、规范,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4结论
标准化是护理论文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护理论文中的标准化问题较多,需要学校、医院及各级学会相关部门的重视,更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从自身作起,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使相关标准化知识在护理论文中得到准确与广泛的运用,以促进护理学科的交流与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方法:凡是护理科技论文,资料真实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文题简明并醒目,文章的论点明确,主要反映出文章的主题。结果:护理科技论文的结构好与否,它是护理科研程序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及成果质量。结论:要撰写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的护理科技论文,必须掌握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要求。
关键词:护理论文;结构;撰写要求
【中图分类号】GB7713-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502-01
凡是护理科技论文,其论点要明确,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书写工整,文字精练、规范。文题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为了提高护理科技论文撰写的质量,笔者将自己撰写论文的体会及看法浅谈如下。
1 文题的命名
命题的类型:一般用护理方法、用护理结果、用研究对象进行命名。
文题的具体要求:文题历求简明、醒目、文字应高度精练,能概括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间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但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文题中间避免使用非规范化词或代表号。
2 作者及单位
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称为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应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省、单位、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的简历。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各个答辩,并最终同意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3 摘要
摘要内容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关键性资料、数据与结果,采用第三人称明确标出。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4 关键词
关键词代表全文核心内容里的名词和词组,一般由作者从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抽选择出来3-5个医学名词(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英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如: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对比”(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论著695-696页)。关键词:新生儿 慢速进针 快速进针 对比。
5 引言(前言)
6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是文章的第一大层次。一般的资料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材料和用具,化学品与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临床资料以研究的对象和病例为主,要清楚交待研究对象及病例的全部情况,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的来源。
方法:应交待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指标。
7 结果
用文字叙述、表格或绘图说明,只将主要结果列出,不要予以分析讨论。如:“静脉推注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探讨”,(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作者用普通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列出每组在静脉推注时有空气进入血管的是多少例,无空气进入血管是多少例,各组的成功率是多少,再来一个对比,从效果上既清楚又明了,给人印象很深。
8 讨论
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理,不能只重复结果,也不应结果归结果,讨论归讨论。讨论内容:①用已有的理论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②指出结果及结论的意义。③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独特之处。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9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一般在10篇以内,引用公开、近期出版的原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按规定)。
[期刊] 序号 作者 文题[J] 刊名 年份 卷(期):起止页。
[1] 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54-55
[2] 李爱车,方小君,李琼妹等.心脏裂伤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14-15
[书籍] 序号 作者(主编) 书名[M] 版次(第一版不标出)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
[1] 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6-263
10 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第三级标题为,第四级标题为,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后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过慧谨.护理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护士进修杂志,2001,16(增刊):6
[2] 侯睿,刘宇.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771-773
[3] 蒋晓莲.护理理论.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00-102
告诉你扣号是398开头的,中间是089,结尾是779。顶级服务体验,等你参与!2011-10-26
真心的劝你自己写吧,自己努力过才学到东西才发现到问题,否则你答辩的时候也狠难通过。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可靠性;方法:对有咳嗽、咯血、胸痛伴发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找到抗酸杆菌,而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其它肺部疾病,提高了诊断率;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被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用2HRZE/4HR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率达82.3%,痰菌检查均为阴性。可以参考我提供的网址,针对这个有很多讨论
您好,并发症还是挺多的,包括褥疮、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坠积性肺炎、误吸、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足下垂等等。
坠积性肺炎一旦确诊,要积极治疗,选择有效抗菌素以控制病情,鼓励患者咳嗽,咯出痰液并给予祛痰药,特别注意局部引流。如体位排痰,翻身拍背,病情严重要吸氧、吸痰,对活动不便的老年人要定期翻身,多饮水,进食高热量、低流质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食道、胃返流。如饭后保持2小时的坐势,还应充分保持口腔清洁。对食道、胃返流严重者应对其有效治疗。另外尚要加强对原有基础疾病的治疗。老年人常因全身衰竭合并严重疾病而长期卧床。长期卧床易患坠积性肺炎,这与老龄化的肺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随重力流向肺底所致 〔1〕 。笔者根据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产生的原因,实行针对性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获得良好效果。现将坠积性肺炎预防性护理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1年2月~2004年8月在老年护理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卧床时间最长1279天,最短31天,平均天。预防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60~96岁,平均岁;其中脑梗死41例,脑出血2例,股骨骨折3例,心力衰竭3例,腰椎骨折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3~94岁,平均岁;脑梗死40例,脑出血2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营养不良1例,严重贫血合并褥疮1例,心力衰竭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均>),具有可比性。 方法 护理方法 住院期间对照组常规实施卧床患者基础护理;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1)体位引流:护士将患者床头摇高30°~50°,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检查皮肤受压情况,这样不仅可预防褥疮发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2)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每2~3h翻身1次,每日拍背3~4次。翻身时避免推、拉,防止皮肤擦伤,必要时在骨隆突处垫气圈或棉圈。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体位,因重力作用发生改变,促使分泌物移动,使通气/灌注改善,增加氧运输 〔2〕 。拍背的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5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3〕 。(3)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时一律用无菌镊夹取吸痰管吸痰。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内侧的痰液。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s,最多连续不超过2次。吸痰管1次1换。(4)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上药液经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振荡,使液体成为细微雾滴,药液随患者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抗菌、消炎、解痉、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5)清洁空气: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一般每天自然通风2~3次,每次20~30min。每天用1∶20084消毒液擦地两次,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桌子,一桌一抹布。冬天限制人员出入。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6)保暖: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进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因此,应注意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7)非语言交流的作用: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生理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眼神、表情、动作或空间距离来进行。护士用平静、肯定的目光注视患者,鼓励其树立信心;护士面带亲切、真诚的微笑容易得到患者的好感与信任;触摸可以表示护士对患者的关注和安慰,也是患者情感的需要 〔4〕 。故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优势。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愉快,思想放松,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览。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S].20xx.
[2]曹庆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3]刘凤林,心理健康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xx.
[4]衷华,论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
[1]汪向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2]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
[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
[4]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xx,17(2):66
[6]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7,14(3):104
[7]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xx,9(4):51
[8]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xx,16(3):43
[9]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xx,18(2):83
[10]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xx,4,(2):7
[11]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xx,18(2):138
[1] 李伯黍主编:《教育心 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 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4]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 理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xx年
1、[期刊论文]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作用分析
期刊:新丝路:上旬 | 2021 年第 007 期
摘要:当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积极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际案例证明,表达性艺术治疗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阐述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含义,其次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优势和主要举措。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意义;主要举措
2、[期刊论文]冲突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期刊:林区教学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冲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其负面作用并非无解。将冲突作为教育素材,可有效挖掘学生真正的意愿,明晰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辅导参考依据。以冲突教育为视野,对冲突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层次的解构。基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冲突行为进行归因分析。基于冲突的教育价值和冲突行为的产生原因,确认基于冲突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开设心理咨询渠道,探究冲突的原因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定向心理建设,肯定学生对事物的辩证思维,弱化冲突中针对"人"的不良影响;开展团体情绪训练,提升学生情绪把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冲突的产生频率。
关键词:冲突教育;教育资源;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3、[期刊论文]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索——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
期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21 年第 007 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院校现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了解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我国独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实例样本,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4、[期刊论文]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期刊: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21 年第 004 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况,抑郁、自杀、极端行为等情况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随后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一些挑战,最后围绕所谈到的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给各个高校在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有益借鉴,继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5、[期刊论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期刊:科教文汇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应激性危机事件,造成了全社会的停工停产、国民恐慌,人们社交受限,情绪消极。对居家学习生活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文基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设计了生命教育、情绪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教学主题,探索疫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学生反馈参与度高、体验丰富,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团体作用和朋辈效应,学生学会了调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自身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和疏解,收获颇多。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情绪调适;社会支持
6、[学位论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著录项
学科:教育技术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7、[学位论文]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以山东D学院为例
著录项
学科:公共管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8、[学位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调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著录项
学科:教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中图分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调查研究
9、[学位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研究——以淮海工学院为例
著录项
学科:公共管理硕士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中图分类:体育理论;高等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研究
10、[学位论文]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著录项
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表达性艺术治疗
1、[期刊论文]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的发展路径探究
期刊:《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面临关注度低,读者忠诚度低等问题,本文从心理契约的建立—稳固—忠诚的角度切入,从读者和订阅号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此类订阅号的进入机制和发展路径,构建关注度高、忠诚度高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订阅号。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心理健康;微信订阅号
2、[期刊论文]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学周刊》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新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中小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智力活动的开展和道德品质的完善,还能有效地预防他们的违法犯罪。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因素;重要意义;措施
3、[期刊论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提升及其培养
期刊:《学周刊》 | 2021 年第 003 期
摘要: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小学生知识的传递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面对小升初学习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任何的情绪波动,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4、[期刊论文]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期刊:《文学少年》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国家教育机关对于农村小学的教育培养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内容之中,而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特色化的要求就是要求从各个领域与各个层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前教 学设计、增加学生的涉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制定新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事倍功半、充分利用学生身上的优势资源以及特点, 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农村小学;小学教学;合理运用;策略
5、[期刊论文]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期刊:《文学少年》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并且教育的模式是多元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 助同学们更好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促进素质教育与立德树人基本目标的实现。但是,因为在当 前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中依然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对有关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研究已经变成当前 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6、[学位论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
著录项
学科:教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7、[学位论文]心理健康观的重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著录项
学科:应用心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8、[学位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
著录项
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9、[学位论文]遂宁市安居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著录项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10、[学位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弹性影响的研究
著录项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文献: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经济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国内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多项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