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生于1910年,1985年去世。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 留学 ,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罗庚是;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华罗庚 名人简介华罗庚生卒年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从小喜欢数学,但因家境不好,只读完初中,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
熊庆来询问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当他听说华罗庚只念过初中时惊奇不已,决定请他到清华来1931年夏天,华罗庚离开了杂货店来到清华大学当数学系图书馆的助理员他每天必须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整理图书资料收发文件代领;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华罗庚是个伟大的数学家教育家他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了数学家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华罗庚的学生他自己创造出了“优选法”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得到了应用只可惜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去世了。
1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1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
说起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相比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华罗庚先生了。华罗庚是当今世界数学界88位伟人之一,我们所知道的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数学成果都和华罗庚老先生都有关系,那么小伙伴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要了解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两年之后的冬天,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出国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着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毅然回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着《堆垒素数论》。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数学家华罗庾的故事:
一、辍学的华罗庚
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打理,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可见他对数学的痴迷。白天,他在店里帮助父亲招呼客人,顾客来了便招待一下。顾客走了,他再次埋头苦读或做练习。
有时候实在是太专注,客人来了他也不知道。日子一长,父亲便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草稿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拼命护着自己的宝贝,不让父亲抢走。
二、华罗庚改论文
有一次华罗庚从老师那里偶然拿到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数学论文,于是热爱数学的华罗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沉浸在这篇论文中。
正是他废寝忘食,坚持不懈,他发现了这篇论文中有一个小错误。正当他想要写一篇论文来指出这个错误时,不巧右腿残疾了。最后,华罗庚终于度过了难关,并且顺利发表了论文,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
三、勤能补拙的华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四、身残志坚的华罗庚
1929年,金坛发生瘟疫,华罗庚也不幸得了伤寒病,终日躺在床上,竟有半年。后来病虽然好了,可是腿却残了,这一年华罗庚19岁。大病一场的华罗庚在床上学完了高三和大学一、二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因为左腿的残疾,华罗庚后来走路都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华罗庚还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五、熊庆来与华罗庚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科学》杂志。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深深地吸引了他。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苏家驹,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代数运算上的错误,文章极具才华,但文章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
熊庆来很纳闷,下意识地问道:“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恰好这时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
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感到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