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读不懂

2023-11-05 16: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论文读不懂

怎样提高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

已经快开题了,我下载了一些英文的文献来阅读,然而发现自己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实在太差:一篇中文的文献,我一般花半小时读完,而一篇同样长度或略长一些的英文文献,却要花四五个小时才能看完一遍,而且看到后面就忘记了前面,感觉真是寸步难行!显然,英文文献阅读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我不得不重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了。同时我想,这也许是许多科研的新手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经过分析,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

首先,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如果中文的文献都难以看懂,那英文文献难以看懂就不足为怪了。事实上,有许多的文献即使翻译成中文,我想自己也是难以看懂的,因为有许多的知识、名词我不理解。例如,如果不知道火箭电泳的原理,又怎能看懂包含这个方法的段落呢?所以,基础知识的问题,是引起阅读难的首要问题,而解决的方法自然是学习好相关的知识。

其次,是有很多的词汇不认识。不认识单词,自然无法理解。不过这个倒是比较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同一课题常见的词汇就那么多,看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也简单,就是记住常用的词汇,多看文献,自然就认识了。对于医学方面的论文而言,有一个非常有用的软件《新编全医药学大辞典》,收词量巨大,好像是30万以上吧!而且有多种功能,可以在PDF文档取词,可以建立生词本以方便复习等等,几乎所有的医学词汇都可以查到。

此外,医学论文(其他的科技论文应该也是如此)有一个特点就是长句和难句很多。常常是一个句子长达三四十个单词或更多,读完一句往往不知所云。阅读这样的论文,其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我阅读中国人或日本人的英文文章时发现很好阅读,而有些英美国家的作者写的文章就要难很多,原因就是中国和日本的作者写的句子短一些、简单一些。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增强自己阅读长难句的能力。方法一是推荐新东方杨鹏的《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该书的核心思想就是:长难句难以理解的原因是平时阅读的太少、不熟悉,而反复地阅读长难句,自然孰能生巧,下次在遇到这样的句子就容易理解了。他总结了GRE考试和GMAT考试中各100多个长难句,并表示只要读者反复阅读到觉得每一个句子都非常自然的时候,阅读能力就会大为长进。而我试用该方法,觉得确实非常有效而且简单易行。在花了三四天时间看完GRE的长难句一遍以后,我再去阅读以前觉得难以看懂的论文,发现简单许多!当时真的很高兴,因为还没有达到他所说的要求就有如此明显的效果了。方法二是从难以看懂的论文中找出一些特别难的句子或段落(有些像杨鹏的方法)然后反复的看,直到没有任何障碍。三是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难以看懂的论文反复的阅读,直到速度提高到与看中文文章相同为止。

有时并不需要详细的阅读全文,这时速读、跳读的能力就很重要了。由于平时极少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大部分人不习惯于这种阅读方式。所以,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训练。方法一是快速的阅读重要内容,如标题,摘要,小标题等比较大写的地方。二是在文章中寻找特定的信息,如找一个特定的词汇、一个人名、地名,或某种方法等。三是进行速读的练习,可以参考速读方面的书籍或杨鹏的那一本书。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我们平时一次只看一个单词,而现在一次看几个单词甚至一个句子,这样速度自然加快了。

其实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说到底还是熟能生巧的问题,看的多了自然速度会快起来。虽然上面归纳了许多方法,然而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这些方法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大量的阅读和练习!

论文看不懂怎么办

如果刚接触某一个研究领域的话,不建议一上来就读Article。

当你已有想要关注的领域,需要先去了解这个领域背景:
你需要看一些综述类文章(Review Article),综述类文章相比较一般论文前部分中的文献综述而言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这类文章都是某领域高度概括性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普性。综述类文章本身并不属于整整意义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这类文章的作者是在阅读大量该领域文献之后写出来的,但这种文章的创作对于总结一个领域的学术动态、研究得失是十分重要的。而通过阅读综述类文章会让你在深入到更为专业的技术细节前,快速获得一个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体系,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你在具体研究前的扫盲阶段。例如下图中的文章,你可以在标题中看到“A Review"的字样,即为综述类文章。
· 如果你是一个英语底子不好或者刚读研究生还不到半年的学生。在阅读综述时,你可以选择先读两篇好的中文综述,它是你迅速了解该领域的入口。
通过阅读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一些基本名词、常用的研究方法。之后再入手外文综述,这样会比较容易上手,会比直接看英文综述理解起来快很多。
可能很多同学觉得“我可以用翻译软件直接翻译啊”,但其实翻译软件翻译的并不精准,会把你引入误区、产生歧义,反而看着看着更糊涂了。因此我们在用翻译软件的前提应该是你已经大致了解了一些基本理论、名词、研究方法等。
· 如果你英语底子还不错,直接给你一篇英文文章去看不抵触,请直接看英文综述。
· 如果你已经读研究生半年了,请逼着自己去接受英文文献!多读两篇你就习惯了!
除了读综述类文章之外,你也可以读中文博士论文的前言部分或者绪论部分。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另外,在读综述的时候,可以记录一下综述中提到的文献资料,这样也可以为你后面阅读文献积累资料。
当你已经清楚了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并开始做某项研究,想要看看别人在该领域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并得出怎样的结论时: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找一些该领域有其具体研究内容的文章来读一读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正在接触一个陌生领域时,最好先读的是学位论文(thesis)而后是学术论文(paper)。这里的学位论文主要建议读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水平参差不齐借鉴意义不大,而且找博士论文看时也一定要看学校来选择。这里的学术论文主要建议读外文期刊,中文期刊灌水情况较为严重,同样是花时间,要选择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来阅读。先读博士论文,因为是中文,这样可以使你更加容易理解该领域研究,当你对该领域有一定程度了解之后,这个时候就该阅读外文期刊了。

你能看懂外文的医学论文吗?

我是一名德国人,也是一个医生,名叫沃克。我在重庆临江门外开了一个诊所,今天来了一个病人,我没有抬头,就冷冷的问:“你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刘大川今年24岁被土匪打伤了眼睛。我解开病人右眼的绷带,伤势很严重。我愣住了,重新审视了一遍这个病人。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他是邮局职员。我一针见血的说:“你是一个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他说:“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我不再像一开始那么冷了,我的目光柔和下来,吩咐护士准备手术。我在换手术服的时候,护士跑来告诉我病人拒绝用麻醉剂,我很生气告诉他,这要听医生的指挥。他说:“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再一次愣住了,有点口吃的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息肉一刀刀割掉!”他说试试看吧。我一向从容镇定,可是这次双手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我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我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他仍旧一声不吭。最后手术完成了,我对他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我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72刀”我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他说:“你过奖了”我把护士叫出去,关上门,问病人:“你的名字叫什么”他说他叫刘伯承,我肃然起敬:“是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的把手伸了过来。我是一名德国人,也是一个医生,名叫沃克。我在重庆临江门外开了一个诊所,今天来了一个病人,我没有抬头,就冷冷的问:“你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刘大川今年24岁被土匪打伤了眼睛。我解开病人右眼的绷带,伤势很严重。我愣住了,重新审视了一遍这个病人。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他是邮局职员。我一针见血的说:“你是一个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他说:“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我不再像一开始那么冷了,我的目光柔和下来,吩咐护士准备手术。我在换手术服的时候,护士跑来告诉我病人拒绝用麻醉剂,我很生气告诉他,这要听医生的指挥。他说:“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再一次愣住了,有点口吃的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息肉一刀刀割掉!”他说试试看吧。我一向从容镇定,可是这次双手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我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我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他仍旧一声不吭。最后手术完成了,我对他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我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72刀”我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他说:“你过奖了”我把护士叫出去,关上门,问病人:“你的名字叫什么”他说他叫刘伯承,我肃然起敬:“是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的把手伸了过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