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棉花腿医学论文

2023-11-05 13: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棉花腿医学论文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医学知识的?有没有想过,为了学习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人们做过哪些医学实验吗?历史证明,事实发生过的事,真的比小说更精彩,为了取得重大医学进步,过去的生活可能是一个痛苦和恐怖的经历。向那些勇敢的男性和女性致敬,他们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医学上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过去的医学治疗在现在看很可怕,以至于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寻求一些被证明危害更大的“奇迹般的治疗方法”——比如在20世纪之交风靡一时的含镭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人类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这些开创性的实验人员,都把病人当作小白鼠。

为了证明黄热病不具有传染性,斯图宾斯吞下了呕吐物

斯图宾斯·弗尔斯不仅有一个出色的名字,而且还有一个使命。1802年,当他写医学论文时,弗尔斯提出一个理论,即黄热病不具有传染性。现在,我们可能知道黄热病是通过蚊子或血液传播的,但在1802年,黄热病被认为有高度传染性,人们相信即使是受害者的床上用品也会传播疾病。

菲尔斯不这么认为,所以,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他做了一些医学史上最令人反感的自我实验。当和受害者一起躺在床上时,吸入他们呼出气体后,并没有传染给他。之后,弗尔斯将其提升了一个等级。

他把这种病的症状——黑色的呕吐物涂在他割开前臂的伤口上。他还把黑色的呕吐物揉进眼睛。当这些都不起作用时,他直接将黑色呕吐物变成药丸,吞咽了下去。

尽管有这些是令人作呕的实验,但他并没有被感染,而且他这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凯尔格伦和刘易斯发现,当你把电穿过骨头时,骨头会感到疼痛

理解疼痛的历史,是漫长的。为了真正理解事物的感受,几个世纪以来,自我实验者一直在用各种复杂的方式来伤害自己。英国医生和研究人员乔纳斯·凯尔格伦(Jonas Kellgren)和托马斯·刘易斯爵士(Sir Thomas Lewis)在20世纪30年代彻底记录了他们的方法。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给自己注射了上千次疼痛的化学物质,测试肌肉、肌腱、软骨和骨骼,以研究疼痛是如何表现的。

由于不满足于注射的痛苦,凯尔格伦决定找出骨头内部的疼痛感。在对皮肤和骨骼进行麻醉后,他用一根金属丝穿过他的胫骨。事实证明,虽然坚硬的骨头本身感觉不到疼痛,但骨头内部的海绵状骨松质却感觉不到疼痛。凯尔格伦解释道:

“当金属丝穿过致密骨时,我感到了震动和压力,但没有疼痛……但是当金属丝进入柔软的骨松质时,疼痛感就增加了。”

尽管疼痛难忍,但他们坚持了下来,他们的许多发现仍然影响着现代医学。

喝霍乱来证明一种理论,是不明智的自我实验

在19世纪末,霍乱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条件差的城市里,霍乱是由不安全的水和人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传播的,霍乱的爆发很常见而且致命。值得庆幸的是,马克斯·约瑟夫·冯·佩滕科弗(Max Josef von Pettenkofer)和他确信,引起霍乱的细菌本身,不足以引起疾病。

佩滕科弗认为不讲卫生是感染霍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爱干净的人在摄入细菌后不会生病。他非常肯定,于是在1892年,他获取到了这种细菌,并喝下了一大杯。

大家都看得出来,佩滕科弗病了。然而,他所感染的霍乱是相当温和的,正因为如此,佩滕科弗相信这证明是正确的。说句公道话,他“保持卫士/不喝脏水”的想法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喝霍乱细菌也会导致霍乱。

一名男子吃了死人肠道里的蠕虫,以了解寄生虫的传播

乔瓦尼·格拉希是一位从事寄生虫学研究的意大利医生。在1878年进行尸检时,他发现尸体的肠子里充满了绦虫卵。然而,他不像普通人那样害怕地退缩了,格拉希看到了研究绦虫传播的机会,除了他自己,谁更适合测试这个呢?

于是,在确定自己没有感染寄生虫(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检查自己的粪便)之后,他吞下了虫卵(提醒一下,他是在一具尸体的肠子里发现的),然后等待。果然,一个月后,格拉希开始感到肠道不适,并在自己的粪便中发现了虫卵。现在,他知道蛔虫是通过感染的粪便传播的,而他的肠道里充满了这些粪便。这真是值得庆祝的成功。

桑托里奥·桑托里发明了一个秤,用来测量他的粪便

桑托里奥·桑托里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生理学家,他决心要弄清楚自己黑暗而神秘的身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桑托里奥决定一丝不苟地记录所有进出他身体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磅秤,叫做“称重椅”,他可以坐在上面,工作,睡觉,同时称他自己,以及他吃下的所有食物。他意识到出来的东西比进去的要轻得多,但他的体重并没有增加。这让他很困惑,但桑托里奥提出了一种解释,他称之为"无感觉的汗水"也就是说,我们不断地出汗,把未察觉到的湿气蒸发掉了。

桑托里奥的实验持续了30年!30年来,他一直在称粪便的重量,结果却得到了和我们一样的结论——进人体内的比出体外的多。

一位医生发现六个月只吃奶酪、饼干和啤酒对身体不好

在长途航海的时代,坏血病对水手和乘客都是一种威胁。由于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的症状包括虚弱、牙龈疾病、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最终的死亡。伤口愈合和维生素C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位名叫约翰·克兰登的年轻外科医生在1939年提出的假设。

为了证明坏血病与维生素C水平有关的假设,克兰登需要诱发人体缺乏维生素C,他认为最好是用他自己的方法。除了奶酪和饼干,他什么都不吃,并决心坚持到症状出现为止。不出所料,19周后,除了奶酪、饼干、啤酒和糖什么都不吃,对身体造成了可怕的伤害。例如,在132天的研究中,克兰登注意到他的皮肤异常粗糙,血液从他的毛囊中流出。

在经历了18个星期的极度疲劳,和担心的同事在食堂给他留下了几杯橙汁后,克兰登的身体最终崩溃了。医生很快给他注射了1000毫克维生素C,之后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然而,尽管他似乎表明缺乏维生素是伤口愈合不良的一个原因,但他不能肯定到底是不是维生素C治好了他,因为在实验的那个时候,他缺乏很多不同的维生素和营养。

约翰·亨特因给自己的婴儿制造器,注射脓液而患上了淋病

约翰·亨特是英国摄政时期一位受人尊敬的解剖学家和医生。他的实验带来了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巨大的外科技术进步。

然而,亨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他认为淋病和梅毒是同一种疾病,只是处于不同的阶段。性病是当时最大的威胁之一,而伦敦,有成千上万的妓女。亨特对自己的理论深信不疑,甚至给自己的同伴注射了性病。他需要一个他肯定从来没有过这两种情况的人,而他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自己。

亨特从一个淋病感染者身上提取了脓液,并注射到自己体内。之后亨特便患上了淋病。后来,他又患上了梅毒。理论被证明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亨特从一个既有淋病又有梅毒的人身上吸取了脓。多年后,事实终于证明这种混淆是错误的。梅毒和淋病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约翰·亨特毫无理由地得了这两种疾病。

一些医生试图通过将癌症注射到自己体内,来确定癌症是否具有传染性

“癌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医生们好几个世纪。生长出来肿瘤看起来会非常令人担忧,就像任何疾病一样,人们担心它可能会传染。

18世纪晚期,英国詹姆斯·努斯医生冒着生命危险来测试癌症是否会传染。他将一些癌变组织植入自己的前臂。尽管有局部的肿胀,但伤口愈合得很好,努斯也没有得癌症。

努斯博士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在法国,路易·阿利伯特(Jean-Louis Alibert)医生也在向体内注射癌细胞液体,以测试反应,这次是一名乳腺癌患者。除了一些炎症,他也没有受到影响。因此这证明,癌症确实是不会传染的。

纳撒尼尔·克莱特曼让自己保持不睡115个小时,是睡眠科学的先驱

纳撒尼尔·克莱特曼是一位著名的睡眠学者。正是因为他和他20世纪中期的实验,我们才了解了快速眼动睡眠和昼夜节律。克莱特曼曾经做过一次剥夺睡眠的测试,强迫自己保持清醒115个小时。有一次,他陷入了深深的幻觉,突然说:“那是因为他们反对体制。”当被问及为什么会这样说时,他回答说,他相信自己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工会的对话。

1938年,为了研究生物钟,克莱特曼在一个没有光线的洞穴里呆了32天。他希望在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水平下,他的生物钟可以被重新训练成28小时,而不是一天24小时。尽管在黑暗中生活了32天,他还是确定他的生物钟是无法被训练的。然而,他的助手成功地重置了他自己的生物钟,所以在洞穴里至少一个月并不完全是浪费时间。

奥古斯特·比尔让他的助手给他的脊椎注射可卡因

脊髓麻醉是一件你绝对不希望出错的事情。现在,想象你是第一个尝试这个的人。而奥古斯特·比尔就是那个第一个真实尝试过的人。1898年,他发明了一种方法,将可卡因注射到脊柱内的脑脊液中。在六个病人身上试验过之后,他们抱怨有很多痛苦的副作用,比尔决定在自己身上试验。

助手曾试图给比尔的脊柱注射麻醉,结果手术出了问题,在他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洞,脑脊液漏了出来。贝尔泰然自若地转过身来,助手吓的站了进来。之后,奥古斯特并不像他看上去那样乐观:麻醉开始生效后,助手用脚踢他小腿,在他敏感的部位敲打他,来测试麻醉的强度。而成功麻醉后没有任何感觉。

一位澳大利亚生理学家吞下了细菌,想看看它们是否会导致溃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胃溃疡的原因被认为是生活方式产生的,比如压力和咖啡。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它们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证明这一点。

马歇尔甚至没有告诉他的妻子,就吞下了细菌,等待着。三天后,他开始呕吐,并有他妻子所说的“腐臭”味道。两周后,活组织检查证实,细菌已经感染了他的胃,他得了胃炎,并可能导致溃疡。这是另一个成功的自我实验。毫无疑问,他和他的伴侣2005年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痛苦。

弗雷德里克·霍尔泽尔吃砂砾、锯屑、钢球轴承、羽毛、棉花和许多其他东西,来理解消化

弗雷德里克·霍泽尔把自己的肚子当垃圾桶一样对待。作为一种极端的减肥技巧,他会吃一些通常不被认为是食物的东西,包括锯屑、棉花、羽毛、软木塞——任何无热量的东西,只要能填饱肚子但不能真正给他提供营养。后来,在20世纪20年代,他将这一能力用于研究非常规物质的摄入速度,测试它们通过他消化系统的速度。

霍泽尔了解到,沙砾需要52个小时才能穿过他的肠子,钢珠轴承需要80个小时,而金丸则需要22天。最短时间是一根毛线,只花了一个半小时。然而,这种对吃不能吃的食物的狂热,让霍泽尔非常瘦,而且营养不良,所以这里建议暂时不要去五金店去减肥。

半月板损伤,静养到什么时候可以练习直抬腿

术后早期练习,以避免粘连和肌肉萎缩为主要目标,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的方法,否则极易引起关节肿胀和关节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手术当天,待麻醉消退以后,可开始活动足趾和踝关节,即认真做好踝泵运动,具体方法为用力缓慢,全范围伸曲踝关节,每组5分钟。同时,也可进行股四头肌练习。
术后第一天,进行直抬腿练习及各方向的抬腿练习。直抬腿练习方法是伸直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厘米处,保持5秒,每组30次,每日3到4组。同时,也可以下床活动并进行负重的平衡练习。但要求患者在医护人员的保护下进行活动。

半月板修整术后的功能锻炼:除了踝泵和直抬腿练习,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外,3天可拆除棉花腿,并且要求膝关节功能弯曲达到90°,在术后一周拆线,术后一个月可恢复正常生活,运动员术后3个月可恢复训练。半月板切除术后功能锻炼:术后一周主动屈曲达到90°,2周主动屈曲达到120°~130°,6~8周可上下楼和骑自行车,2~3个月可恢复训练和正常生活。半月板缝合的功能锻炼:术后一周被动屈曲达90°,2~4周被动屈曲增加10°,4周开始部分负重,负荷大约为体重的1/3或1/2,6周可完全负重,8周后可做固定自行车练习。半月板手术3天以后即可出院,手术后一周到门诊进行复查拆线。如果出院以后有明显的关节肿胀、体温升高需随时到医院就诊。按计划进行功能练习,术后3个月可恢复正常的生活。

谁有张海迪的资料和故事?

张海迪同志简介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张海迪,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满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参考资料:
回答者:zsh502 - 助理 三级 1-5 21:09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太多了!用打印机也要用许多墨,再说了我也没有打印机呀!
评论者: ljh1018hy - 魔法学徒 一级

太多了,太长了,就算要打印也要花太多墨吧!
评论者: 694106146 - 试用期 一级

好多@_@ 你给我买打印机阿$_$
评论者: wxc11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更多>>
其他回答共 2 条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回答者:清水无月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5 21:01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啊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

[张海迪简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爻隽嗣��袄纯床〉娜寺缫锊痪�S捎诰�?吭诼忠紊细�丝床。��睦呒渖窬�芑岣械骄缌业奶弁矗�棺瞪踔镣淝�闪恕癝”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参考资料:
回答者:飘莎 - 童生 一级 11-27 19:37

--------------------------------------------------------------------------------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回答者:jpbbjj - 助理 二级 12-2 12:38

--------------------------------------------------------------------------------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回答者:阿娴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2 19:14

--------------------------------------------------------------------------------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

关于挫折的事例?

1、不肯放弃的林肯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他 竞选失败了。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了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 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竞选败北。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2、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在抄吧,人家又不是等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山的寒啊!

”宋濂说;“要是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也就是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所以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由衷地称赞说道;“年青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3、爱迪生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

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4、塞万提斯

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

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

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 、《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5、上帝的备份

2002年1月的一个晚上,对日本著名钢琴家馆野泉来讲,是有生以来最痛苦难过的一天。他正在弹奏钢琴时,突发脑溢血,一头栽在地上,从此右半身瘫痪。还好并没有危及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馆野泉倒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自己恢复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重登舞台了,他那神奇灵巧的右手将可以再次把爱德华?格里格和让?西贝柳斯的音乐弹出别样的浪漫。

可惜事与愿违,将近一年的时间,他的右手都无法动弹,对一个钢琴家来讲,失去右手,几乎就意味着从此失去了音乐的演奏能力,这让馆野泉沮丧不已,心情越来越失落。他的芬兰妻子玛丽亚有一天悄悄对馆野泉说:“何不试试你的左手?”左手?馆野泉愣了一下,就像有的人是左撇子一样,音乐界也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曲子是专为左手演奏者谱写的。

架不住妻子的劝说,他答应尝试一下。结果,拿出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为一位在一战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谱写的曲子,馆野泉开始弹奏起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忘记自己是用单手演奏。从此,馆野泉就开始用自己的左手演奏,不过,许多左手乐谱都很短,不适合音乐厅演奏。馆野泉请几个老朋友帮忙,包括音乐系学生,也积极参与,创作了约30首适合左手演奏的曲目。

他又重重新回到舞台,每年举办几十场演奏会,乐曲都是作曲家为他的左手量身定做。每次演奏,他坐在与钢琴等长的特制凳子上,以便左手覆盖整个钢琴键盘。他已拍摄了好几部纪录片,甚至还跟日本皇后美智子共同弹奏过一曲二重奏。

2006年,在他中风四年后的一次演唱会上,完全沉浸在音乐魅力中的他突然用右手碰了一下键盘——他已经忘记了他是一个右半身瘫痪的病人。突然,他的右手真的能敲击键盘,伴随左手把一曲曲子弹完了,虽然有些生涩,但奇迹真的发生了。

馆野泉后来在一场音乐会上说:“我用右手弹奏时,有一种春天树叶发芽的感觉。”这时,舞台下坐在观众席上的他的妻子玛丽亚,这位和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芬兰妻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是她告诉馆野泉:上帝都有备份。右手不能动了,还有左手;右半身瘫痪了,左半身还是健康的,只是失去了一半而已。

真的,不管是生活的挫折还是肢体的残缺,我们失去的并不是全部;这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完全绝望,只要你能够去找到自己的备份,人生的另一扇门就会为你恢复重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