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gps相关论文

2023-11-03 15: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gps相关论文

GPS作为车辆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重要的在于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于整个体系中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车辆gps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

【摘 要】GPS监控技术便是深化车辆管理的有力武器之一。本文论述了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内容。

【关键词】GPS;监控技术;车辆管理;内容;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需求量与日俱增,在推动经济稳步上升、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车辆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这一状况,车辆管理部门必须深入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采用先进的车辆管理设备与技术,创新车辆管理模式,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GPS监控技术便是深化车辆管理的有力武器之一,在此笔者针对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作如下论述。

一、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新增车辆的数量十分惊人,如此庞大数量的车辆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才能保证车辆安全,提高车辆使用效益,减少空载率。目前,车辆管理还处于分散、动态的状态之中,由于车辆的操作通常在瞬间完成,存在风险性,因而车辆管理的工作量繁重,管理难度大,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设备和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除此之外,车辆管理人员的缺乏,驾驶人员责任心的缺失,也给车辆管理增添了难度,现有的车辆管理人力资源几乎已无潜力可挖。由此可见,采用先进的车辆管理设备与技术势在必行,创新车辆管理模式,提高车辆管理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是车辆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交通压力大、管理任务重、车辆管理人员少的现状,车辆管理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思维来积极应对挑战,从内部管理方面寻找突破口,依靠先进、科学的设备与技术来全面推动车辆管理水平的提高。GPS监控技术的技术条件十分成熟,将其应用于车辆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的管理不善局面,进一步深化车辆管理,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内容

GPS监控技术应用于车辆管理中能够通过建立GPS监控系统来深化车辆管理,GPS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通讯网络、车载机三个部分,其中监控中心作为GPS监控系统的核心,主要承担监控数据的收发、处理、统计、监控及存储,通讯网络是交换数据的途径及载体,而车载机是被监控车辆的终端设备,主要承担车辆状态信息的监控和收发。

(一)GPS监控技术的特征

GPS监控技术主要具备科学化调度、精益化管理、本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四项特征,其中科学化调度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定位调度车辆,实时监控车辆,准确掌握被监控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在提高车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及运输的快捷;精益化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掌握车辆的实时状态信息实现对被监控车辆与人员的科学管理,可以限定车辆行驶的区域,如果所管辖车辆超过允许的区域,GPS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提醒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注意,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在线查询功能掌握所管辖车辆实时的位置、速度等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管理;本质化安全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借助车载机、通讯网络和监控中心实现对出现安全事故的车辆的及时控制,及时联系110为被盗、被劫的管辖车辆报警,从而保证管辖车辆的财产安全和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信息化服务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为驾驶人员提供交通情况、修理厂、加油站、开会通知等多种信息服务,并可随时查询车辆信息记录。

(二)GPS监控技术的功能

1.车辆管理

在传统的车辆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人为的跟踪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成效不高,无法满足车辆管理的相关需要。GPS监控技术的使用,能够随时随地的显示行驶车辆的具体位置,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车辆显示对该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判断。与此同时,GPS能够对同一地区的车辆进行同步监管,这种监管方式在节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管理效率。在车辆的长途运输中,通过GPS监控技术,能够对车辆运输中的形式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跟踪,以此来保障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2.路线导航

在车辆管理的过程中,出行路线的确定,不仅关系着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关系着车辆的正确行驶。在车辆导航中,对出行路线进行有效规划,是整个系统的功能之一,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与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的规划需要结合驾驶人员的出发地点击目的地,GPS根据对车辆的行驶路线,及时监控、跟踪,以此来反映车辆的实际行驶状况。与此同时,在形式路线选择上,GPS还能结合着车辆所在地的实际状况,为车辆选出合适的行驶路线,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

3.紧急救助

车辆在日常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在面对这些紧急状况的过程中,驾驶员习惯使用手机进行求救。面对手机信号不好的地段,不仅会延误营救时间,同时还会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GPS监控系统的运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情况。驾驶员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及时按下紧急按钮,发出紧急求助信息。监控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发现驾驶人员的求救信息后,通过GPS监控技术对车辆所在地进行及时定位,依据车辆所在地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最优援助方案,在节省营救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总结

综上所述,GPS监控技术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车辆管理的管理质量,还能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基于GPS成本较高,很难普及到车辆管理中。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大GPS监控技术的研究步伐,在保障监控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使用成本,使其普及到车辆管理中,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 GPS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材料与电子技术, 2010, (4): 26-31.

[2]吴成华.GPS监控系统在车辆安全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1(6): 52-53.

[3]前进. GPS运输车辆管理系统方案解析[J].物流与供应链, 2011, (1): 98-103.

[4]陈勇,郭丽.车辆管理中GPS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5): 105.

[5]吴东.浅析车辆使用GPS卫星定位对车辆管理所产生效益[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19): 19-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车辆gps管理论文

gps定位原理论文 gps论文

【gps开发】GPS定位系统论文需要一篇GPS定位系统开发论文
诠释GPS定位系统应用 定位系统,可能是某些人从小到大一直有的构想。

「 啊!它到底放在哪里? 」相信这是大家都遇过的经验,找不到东西,却又迫切需要的窘境。

钥匙、指甲刀、IC卡或是各类证件,有些体积小的东西常常用到,但就是忘记把它摆在哪里。

「 奇怪,明明是放在这里的阿,怎么不见了?我们总是花上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在寻找那『好像是放在这里』的东西,以至于其它的事就搁在一旁了。

在现在『 时间就是金钱 』的认知下,如何不浪费这没有意义的时间呢?我的想法是:把个人的所有物插入微小芯片,透过电子仪器与芯片感应,我们可以在电子仪器上立即知道物品的正确位置,这使得我们免去焦急的心情,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

我称这个构想为『 个人定位系统 』。

在这个议题开始之前,我也收集了其它定位系统的资料,希望能对我的构想有更近一步的启发。

GPS定位系统的实现原理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由美国==所发展,整个系统约分成下列三个部份: 【太空卫星部份】由 24 颗绕极卫星所组成,分成六个轨道,运行于约 20200公里的高空,绕行地球一周约12小时。

每个卫星均持续着发射载 有卫星轨道数据及时间的无线电波,提供地球上的各种接收机来应用。

【地面管制部份】这是为了追踪及控制上述卫星运转,所设置的地面 管制站,主要工作为负责修正与维护每个卫星能保持正常运转的各项参 数数据,以确保每个卫星都能提供正确的讯息给使用者接收机来接收。

【使用者接收机】追踪所有的 GPS卫星,并实时地计算出接收机所在 位置的坐标、移动速度及时间,GARMIN GPS 即属于此部份。

[详细资料] GPS导航原理 GPS的定位是利用卫星基本三角定位原理,GPS 接收装置以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时间来量测距离,以距离来判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轨道与精密定位的观测方式。

假设卫星在11,000英哩高处,测量我们的距离,首先以11,000英哩为半径,以此卫星为圆心画一圆,而我们位置正处于球面上。

如果要获得更精确的定位,则必定要再测量第四个颗卫星,从基本物理的观念上来说,以讯号传输的时间乘以速度即是我们与卫星的距离,我们将此测得的距离称为虚拟距离,在 GPS 的测量上,我们测的是无线信号,速度几乎达18万6千英哩Sec的光速,而时间却短的惊人,甚至只要0.06秒,时间的测量需要二个不同的时表,一个时表装置于卫星上以记录无线电信号传送的时间,另一个时表则装置在接收器上,用以记录无线电信号接收的时间,虽然卫星传送信号至接收器的时间极短,但时间上并不同步,假设卫星与接收器同时发出声音给我们,我们会听到二种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卫星从11,000英哩远的地方传来,所以会有延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延迟接收器的时间,从此延迟的时间╳速度,就是接收器到卫星的距离,此即为 GPS 的基本定位原理。

[详细资料] GPS导航系统的用途 GPS的用途十分广泛﹐举凡需要做地面定位的工作﹐均可利用GPS来达成。

【资源调查﹐土地探测】 例如﹕森林区、山坡地违规开发查报工作。

使用GPS可顺利导航至可疑之变异点﹐并直接查询调阅地籍图等相关资料以利研判。

【导航定位:车辆,航空,航海】 例如﹕汽车卫星导航系统﹐于美国曰本已相当风行﹐我国仍在萌芽阶段。

在可预见的未来﹐所有的飞行器将使用GPS做导航的标准设备﹐在飞机起降的时候﹐无须依赖机场地面的导航设备。

【大地测量﹐一般测量】 传统的三角测量事一件十分辛苦的事﹐特别是在地面三角测量点缺乏﹐地标不明显的时候﹐测量工作格外困难。

GPS定位则无须仰仗地面控制点﹐只要在没有遮蔽的情况下﹐几乎不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所以使用GPS作为测量的工具﹐大大改善了传统测量的不便。

精确度需求越高的测量工作﹐需要越高精度的GPS﹐当然也就越昂贵。

【制图】 电子地图之制作及粗略地形图之制作。

地图的数化有很多种﹕将已存在的纸面地图用数位版数化﹑或使用扫描器扫描至电脑中﹐再进行萤幕数化或自动数化。

我们可使用GPS在车辆行进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将道路点(WAYPOINT)记录下来﹐如此便完成粗略的地图数化工作。

[详细资料] 如何组成车载GPS系统 车载GPS的组成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原车装备的GPS,这类GPS屏幕显示清晰,功能强大且定位迅速;第二类是专用车载GPS设备,这类GPS以吸顶、镶嵌CD槽、挂屏等方式置于车厢内,价格在万元以内;第三类是以掌上电脑(PDA)、笔记本电脑为依托,加装GPS接收卡和专用电子地图导航软件,属自攒简易GPS系统。

【车载电脑系统】 车载电脑装置是汽车智能化的后PC时代IT产业产品。

欧美国家和亚洲的曰本等汽车大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完成了汽车电脑自动控制、监测报警、GPS导航等领域的开发与实践,如德国的DaimleChysle,美国的Geneal Motos、EVS、Fod Moto,曰本的TOYOTA、Mitsuishi等,相关技术、产品陆续也进入我国,但仅局限于个体功能和专业汽车领域。

[详细资料] 【GPS接收天线】 GPS接收天线的作用,是将卫星来的无线电信号的电磁波能量变...

探究GPSRTK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

探究GPSRTK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

GPS 技术作为一种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不仅具有非常精密的三维导航能力与全球定位能力,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抗干扰性与保密性,RTK(实时动态差分法)是GPS 技术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测量技术,由于GPS RTK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高的潜力,所以在水利工程测量领域中应用对于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很多水利工程都建设在相对偏远的地区,这无疑为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将GPS RTK 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使工程测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其工程应用价值非常高。

1 GPS RTK 技术工作原理

GPS 技术目前已经在全球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TK 技术也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发挥出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测量控制点坐标系的三维定位结果,按照该结果可以精确到厘米级。GPS 技术为RTK 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二者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RTK 技术以观测载波相位值为基础进行实时动态定位,它有效结合了GPS 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可以为坐标系中观测点提供三维定位结果。通常情况下RTK 测量系统是由流动站接收机、基站接收机及数据链三部分组成的,利用该项技术进行测量,需要由流动站GPS 接收机采集信息,然后由GPS 接收机接收基准站发出的信号,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采用整周模糊度求解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求解、处理,最终获得精确度达到毫米级的数据。

2 GPSRTK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 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当前很多水利工程的位置都比较偏远,这些地区的高等级控制点比较少,工程测量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渠道与河道进行带状、横断面地形测量。传统到现场测量、水准测量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会受到天气、地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且多数工作均需要在外界进行,而利用RTK 技术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不仅省时省力,同时也节约了很多成本,仅需要在测区附近设置超过4 个高等级控制点即可完成测量。

2.2 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都需要现场选址,对小片地形进行测量,注意现场选址需要按照高层坐标等相关数据对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应用RTK 快速定位获得的坐标和数据可以充分满足现场测量要求,可以为定线、选址提供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应用RTK 技术进行地形测量不仅可以避免连续搬站造成的累积误差,同时其需要的测量人员也比较少,大大保证了碎部点点位的精度。

2.3 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当前很多水利工程和渠道均按照纵横断面图进行土石方量计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预算,于RTK 手簿中输入相应的设计线形之后,利用RTK技术可以将渠道横纵方向、渠道桩号与中线之间的距离,均提供给工作人员,以便于对断面高层点进行测量。

2.4 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利用常规方式放样一般要求通视情况良好,并且要同时有2~3 个人进行操作,这种全站仪放样是基于方向、距离的放样,方向设定好以后按照该方向前后移动。而RTK 放样直接获取放样坐标,利用电子手簿即可显示出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进行直线、曲线放样。此外,该技术在拆迁放样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拆迁房屋的过程中存在通视困难的问题,往往需要在拆迁线与建筑物之间的交叉点添加放样点,利用RTK 技术可以使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3 GPSRTK 技术测量质量的保障措施

3.1 误差控制措施

随着近年来GPS RTK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测量误差问题也开始出现,一旦应用GPS RTK 技术测量时出现误差,应从GPS技术的角度着手进行误差控制,若卫星出现了错误,GPS 将会出现轨道误差,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测量中这种误差对测量值的影响是比较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应用RTK 技术测量的过程中,若使用的天线出现了相位变化,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出现测量误差,这种情况下仅需校正天线即可实现误差控制。

3.2 提高工程测量质量的对策

要想提升水利工程测量质量,通常应从RTK 技术着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已知点检核比较法,该方法利用RTK 技术测出测量点,然后以该点的三维坐标为基础,对这些坐标点进行比较检核,确定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存在,然后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同时,重测比较法的应用也可以提升工程测量质量,该种方法是指确定精度较高的控制点,并对已经测量过的RTK 进行再次测量,对比原始数据与新数据,从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并利用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电台变频实时检测等方法提升工程测量质量。

结语:

综上,随着近年来GPS RTK 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水利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工程测量精确度,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测量效率的提高。实际工程测量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GPS RTK 技术的应用造成干扰,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工程测量精确度,必须将基准站选址工作做好,确保数据切换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工程测量作业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gnss测量技术论文

GNSS测量是用接收机与天线组成的测量系统,我整理了gnss测量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GNSS测量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GNSS城市测量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城市CORS系统建设、城市GNSS网建设、城市GNSS RTK测量、城市GNSS高程测量等,本文主要就这几方面的技术应用作了简要应用分析。

关键词:GNSS;CORS系统;控制网;RTK测量;高程测量

Abstract: GN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ity CORS city GNSS network construction, city, city GNSS RTK measurement of GNSS height measure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briefly applied analysis.

Key words: GNSS; CORS system; control network; RTK measurement; height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测量的布网方法、作业手段和内外作业程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城市测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点。在用于大地定位时,测站间不要求互相通视,无需造标,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一次观测,可以获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内容包括城市CORS系统建设、城市GNSS网建设、城市GNSS RTK测量、城市GNSS高程测量等,适用于城市各等级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变形测量和地形测量等。GNSS技术将以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为城市建设服务,快速、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测绘保障。

一、城市CORS系统建设

GNSS技术已在国内导航、定位、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个城市只应建设一个城市CORS系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系统建设不但要满足城市测绘部门对定位的需求,还要综合考虑地震、气象、土地和其他行业对系统的需求[1]。具体实施可根据城市和经济发展情况可以一次建设完成,也可分期建设,城市CORS系统作为城市重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一,首先要满足城市对空间定位的不同服务需求。

城市CORS网的布设不同于城市常规GNSS网的布设,常规GNSS网的边长一般较短,而CORS网站间距离可根据系统功能设计而适当加长。下表1列举了部分城市及地区已建成的CORS网平均边长。

表1部分城市及地区CORS网

根据对部分城市及地区已建成的CORS网平均边长的统计和分析,制定了城市CORS网的平均边长为40km这一指标。为了满足CORS系统厘米级的实时定位服务精度。在具体布设中可以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建设应用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CORS站密度。但是相邻CORS站最长间距不宜超过80 km。由于地壳形变、自然灾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原因,可能导致城市CORS站站址的不稳定,应定期对CORS网进行坐标解算,解算周期不应超过一年。CORS站坐标的平面位置变化不应超过1.5cm;高程变化不应超过3cm。当CORS站坐标的变化量不符合规定时,应分析原因,并应及时更新CORS站坐标或另选新站。对于地面沉降严重的区域,可另行制定高程变化的变化量限值。

二、城市GNSS控制网建设

GNSS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城市首级GNSS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GNSS网可逐级布网、越级布网或布设同级全面网。GNSS网布设特征:如果某GNSS网由n个点组成,每点的设站次数为m,用N台GNSS接收机来进行观测时,观测的时段数C:C=n﹒m/N一个时段中用N台GNSS接收机来进行同步观测时,可组成非独立的基线向量数:N(N-1)/2,所以该GPS网中共有非独立的基线向量数:J总=C﹒N(N-1)/2每个时段中可测定的独立基线向量数为N-1条,故在该网中独立基线向量数总数为:J独= C﹒(N-1)

在由n个点组成的GNSS网中只需要有(n-1)条基线向量就可以确定这n个点的相对位置(如果其中有一个点的坐标是已知的,就可以确定其余n-1个点的坐标)。因此, 该GNSS网的必要基线向量数:J必= n-1网中实际测定的独立基线向量数为C﹒(N-1)条,所以,网中的多余基线向量数为:J多= J独- J必= C﹒(N-1)-(n-1)举例:某GNSS网由80个点组成,现准备用5台GNSS接收机来进行观测,每个点重复设站为4次。则全网的观测时段数C为:C=n﹒m/N=80×4/5=64全网共有基线向量数:J总=C﹒N(N-1)/2=64×5×4/2=640条

网中独立基线向量数为:J独= C﹒(N-1)=64×4=256条。GNSS网的必要基线向量数:J必= n-1=80-1=79条。网中的多余基线向量数为:J多= J独- J必= 256-79=177条。三、城市GNSS RTK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RTK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已建立CORS系统的城市,宜采用网络RTK测量。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有一些通信信号较弱或覆盖不到的困难地区,无法实时进行单基站RTK和网络RTK测量,现场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的模式进行RTK测量。单基站R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基准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业半径和效率。若基准站选择不当,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和无线通讯信号传播质量无法保证。该基准站支持的所有流动站都不能顺利作业,或者造成基准站频繁迁站,影响工作进程。基准站的设置要与当前作业方式匹配,还要与流动站的模式匹配。

静态GNSS控制网测量可以通过基线精度、重复基线差及环闭合差和平差等作业过程对成果进行检验;RTK测量每个测设点都是相互独立的,点与点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因意外产生的粗差无法发现[2]。因此,为提高RTK测量的可靠性,保证仪器各种设置正确,测量过程中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已知坐标点进行测量校核,以检查用户站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坐标转换参数的准确性。

利用已有RTK测设的控制点时,应进行坐标或几何检核。对已有的RTK控制点,可以作为RTK测量时的校核点,也可以作为同等级布设的控制点。该校核点如果要作为控制点使用时,应与新布设的控制点统一。统一进行控制点间的边长、角度以及坐标检核,应达到精度要求。RTK测量的精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载波相位进行测量具有多值性,初始化过程中各种误差以及数据链传输过程中外界环境、电磁波干扰产生的误差的影响,可能导致整周未知数解算不可靠。同时,RTK测设点间的相互独立,与传统测量强调的相邻点间相对关系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四、城市GNSS高程测量技术及实例应用

GNSS高程测量按作业过程应分为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GNSS测量和数据处理。高程异常模型可利用已有模型。高程系统中最常用的有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参考基准面)和正常高系统(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考基准面)。我国使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采用GNSS测量技术测定地面点的高程是以地心坐标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的大地高H,大地水准面和似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有一个高度差,分别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N和高程异常ζ。大地高H、正高Hg和正常高Hγ之间按下列公式计算: H=Hg+NH=Hγ+ζ如果能够比较精确地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异常,则用GNSS测量方法可精确测定地面点的正常高。

GNSS静态测量技术要求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常用规范中有关卫星定位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并对各规范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GNSS静态测量GNSS测量常用规范GNSS技术要求比较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全球性、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点。卫星定位静态测量其定位精度高达10-6~10-7,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控制网的建立。有关卫星定位测量(以下简称GNSS测量)常用的规范较多,各个规范分别从相应的专业标准制定了详细的GNSS测量技术要求,使GNSS测量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就常用规范中有关GNSS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一些比较与分析:

1、坐标系统

满足测区内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是建立或选择平面坐标系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准则;而确定控制网的位置基准则是GNSS网基准设计的主要问题,可根据测区的地理位置、平均高程来选择适宜的坐标系统。GNSS测量所获得的是空间基线向量或三维坐标向量,属于其相应的空间坐标系(WGS-84坐标系)。规范要求应将其转换至国家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分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建筑施工坐标系等其他独立的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时通常应具备坐标系统相对应的参考椭球及基本参数、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的投影面高程及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起算点的坐标和起始方位角以及纵、横坐标加常数等。

2、精度分级和技术设计

GNSS网精度指标通常采用相邻点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公式:来衡量,GNSS网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其理论值。按照精度和用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简称《GNSS国标》)把GNSS测量的等级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并按相邻点基线向量中误差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来衡量相应级别的精度。而其它规范则是采用传统的三角形网按边长和精度来划分等级,用最弱间接边的相对中误差来衡量精度。相比较而言,前者较抽象,后者虽然较直观,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的GPS随机软件中给出的却是直接观测边的精度。技术设计是为了得到最优化的布测方案,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GNSS网的目的、精度要求、控制点的密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测区已有测量资料等,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并按照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规范要求:GNS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各同步图形之间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避免出现自由基线。因为自由基线不参与构成几何闭合图形,不具备检查和发现观测成果中粗差的能力。限制最简独立环的边数是为了避免基线误差互相掩盖,含较大误差的边不能被有效地捡出,从而导致网的可靠性降低。要求对独立观测边构成的同步环和异步环进行闭合差检查,是为了检查观测质量、评定精度。

3、选点、埋石

如果点位不符合GNSS测量要求,将引起失锁、周跳、多路径效应误差,GNSS观测中的粗差及劣质观测值就增多。首先要求测站点的顶空开阔。由于GNSS卫星信号本身很微弱,所以GNSS测量选点时还应注意:避开周围的电磁波干扰源以保证GNSS接收机能正常工作;限制卫星高度角以减弱对流层的影响;远离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规范要求应先进行图上技术设计和优化,并进行精度估算,最后再按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落实,对符合要求的旧有的控制点要充分利用。对GNSS点的标石和标志的埋设要求稳固,以易于长期保存、利用。

4、GNSS观测

GNSS接收机应在检定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其标称精度应高于相应等级GNSS网的规范要求。由于双频接收机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很好地消除电离层折射误差的影响,所以基线边较长或等级较高的GNSS网采用双频接收机观测,精度提高尤为显著。为保证GNSS网中各相邻点具有较高的相对精度,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直接观测基线。

各规范还对卫星截止高度角、同时观测的有效卫星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率、PDOP值以及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目作了具体的规定。

随着卫星高度的降低,卫星信号接收的信噪比随之减小,对流层影响加大,测量误差也随之增大。各规范一般都要求卫星高度角不低于15°,这样可以在简化模型条件下保证所需的测量精度。

规定有效卫星数是因为同步观测的卫星越多,多余观测量就越多,成果精度也相应地提高。

观测时段长度和数据采样间隔率的限制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数据量,从而有利于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的探测。

PDOP值的大小与观测卫星在空间的几何分布有关,限制PDOP值是为了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段,从而获得高精度的观测值。

有别于其他规范的重复设站数的规定,《工程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工规》)则提出了“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的根本都在于增加多余的观测基线。通常作业中,按仪器的标称精度约有3% ~5%左右的闭合差不合格,有了多余基线,那么就可以舍去不合格的基线,从而保证网的观测质量。对于GNSS观测时间的确定,笔者在作业中发现,GNSS卫星信号良好的时候,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城市四等和一级GNSS测量时,由于其边长相对较短,观测时段分别采用30~40分钟和20~30分钟是可行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成果资料

GNSS测量是基础性的测量成果,应长期保存,工作完成后,应提交完整的成果资料。包括:任务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情况、仪器检校记录资料、点之记、外业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技术总结、检查报告、设计网图、观测网图、数据处理用图、成果图、坐标等成果资料及说明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文件光盘。

以上仅就常用规范中有关GNSS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了一些浅显的比较与分析,在进行GNSS静态测量时,我们应根据项目的特点、精度和密度等要求,依据合适的规范进行设计、施测,以充分发挥GNSS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测绘出版社,2009。

[2]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 李征航、黄劲松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