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能源汽车杂志

2023-11-02 19: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能源汽车杂志

为服务于高新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经主管、主办单位批准,遵循现代传媒的发展规律,对自身读者定位、内容定位、功能定位进行了更加准确和科学的调整与深化。于2009年年底,精准定位了战略新兴产业内容下两本专业内刊,《十城万盏参考》和《新能源汽车》杂志。 刊名:中国科技财富Fortune World主办:科技日报社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461XCN:11-4777/N邮发代号:82-90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科技财富曾用刊名:中国科技月报创刊时间:1998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国内唯一一份重在关注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指优势投资的科技财经类杂志。备受政府、科技界、企业界、 金融界以及大专校、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在读者定位上,定位为中国政府各级主管科技、财经的官员,内地及香港大企业、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及投资业的高级从业人员,两院院士及科技、财经领域的高级研究人员,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开发区相关人员,各国使领馆商务处及外资在华大企业、商社、金融机构、 咨询机构的主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校的EMBA及MBA学员,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 人。《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管理者、推动者、研究者和创新成果的发明人、经纪人、采购人;在内容定位上,《中国科技财富》杂志密切关注和报道国家重点支持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现代农业、资源环境、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全力服务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具体实践。在功能定位上,《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明确以“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为自身使命,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开辟资金渠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重点工作。《中国科技财富》杂志一方面,深度接触与报道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一方面,条分缕析的解读“国家资助科技计划体系”等深受科技企业关注的国家科技产业政策和法规;同时,准确按照国家高技术产业的构成,深度细分每个产业的不同技术方向,每期精编发布相关技术资讯。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以平面媒体为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将联合有关单位发起成立“中国科技财富投融资联盟”,以提供更有效、更有价值的媒体增值服务。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的现实背景之下,《中国科技财富》杂志被科技部定位于唯一一份“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 《中国科技财富》的前身是《中国科技月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新闻宣传办公室和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联合主办,它的创刊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中国从一个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中国科技月报》以科技领域的信息、动态为交流基点,而展开深入的研究及探索。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及自我完善,《中国科技月报》于2002年1月份正式改名为《中国科技财富》双月刊,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通往科技与财富的途径。并在2003年《中国科技财富》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未来:面向世界——打造中国一流的科技财经期刊。定位:关注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指导优势投资。编辑方针:专业 睿智追求特点:权威的宏观分析、深入的企业报道、准确精度的产业评述、人性化的切入点;可靠的事实严谨的数据、敏锐的商业感觉;独特的审美情趣是我们一如既往追求的风格特点。读者定位:科技、财富浪潮中成长的智者领袖。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的企业荣誉

2011年11月28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 201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力 50 强评选活动中,华域电动被评选为 20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力 50 强企业。该评选由 NEV 《新能源汽车》杂志发起、汽车行业协会 / 学会、科研机构 / 权威高校等共同支持和指导的,历时近 5 个月的角逐。驱动电机配套荣威E50上市2012年11月5日,上汽集团宣布旗下荣威品牌E50纯电动车正式上市。该款车型配备了整车一键启动系统、SMART HOLD电子手刹,以及车辆远程实时安全监控系统,是一款极富科技感的环保新能源小车。华域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核心部件制造商——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更是为荣威E50度身打造了驱动电机产品,使整车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动力性能。“航天技术、纯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驱动电机荣威E50的横空出世,一改以往的“动力核心部件主要依赖国外技术”的格局。0-50公里/时加速时间仅为5.3秒,如此优异的动力性能却是纯国内技术。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个专为荣威E50驱动电机研发而组建的专家团队。该团队成立于2009年,团队成员分别是来自华域汽车下属零部件企业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贵州航天的专家们,他们拥有多年的电机设计研发及制造经验,他们致力于将中国航天事业的尖端科技运用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从而使中国人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带着这一共同的理想,2011年3月,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由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航天工业责任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主营业务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各类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此次为荣威E50研发、生产的是一款嵌入式永磁同步电机。其额定功率为38kW,实测峰值功率为63kW,峰值扭矩超过160Nm。电机额定功率 38千瓦/3000rpm,电机整机功率密度超过1.6kW/kg。实测电机最高效率达97%,高效区(效率>90%)超过85%。该款驱动电机在样机阶段进行了台架性能参数测试及各种安全性参数检查;2011上半年通过了设计验证试验,2012年通过公告试验和生产验证试验,其中设计验证试验及生产验证试验包括各种环境、振动、耐久、防护测试等试验。在研发过程中,电机随整车进行了高温、低温和16万公里道路耐久试验(包括:坏路试验)。由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为其度身打造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必将是一款“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纯国内自主研发”的划时代标杆产品。华域电动下一代驱动电机产品主要用于为中高端车型进行配套,其峰值扭矩将超过300Nm,峰值功率为70kW,电机重量小于30kg。相比上一代驱动电机,新一代产品具备了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更高力矩密度、更低电磁噪音。其样机目前已在制造阶段,研发进度属国内最快,并经过多重考核,许多指标在国内都具有先进性。除“乘用车平台”系列产品以外,华域电动也正积极研发“商用车平台”系列产品,其中在研的100kW驱动电机,整机功率密度将超过2.5kW/kg,主要为城市用混合动力公交客车进行配套。自动化电机生产线,完善的试验检测设备,保证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华域电动旗下所有电机产品均采用自动化电机生产线,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其中包括:电机转子生产线、定子生产线、电枢生产线、总装配线。覆盖到的主要生产设备有:转子铆接机、转子螺母锁紧机、动平衡机、轴承压机、转子入定子设备、槽绝缘成型插入机、立式绕线机、嵌线机、线圈扩张机、中间整形机、最终整形机、单头绑扎机、电枢测试仪、定子滴漆滚浸机、定子测试仪等。在测试、试验设备方面,华域电动拥有多个电机测试台架、完善的温度性能试验台、设计阶段试验室、生产阶段试验室,可覆盖包括125kW、 450N.m及以下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在内的所有温度冲击、温度循环、高/低温储存、(交变)湿热、化学喷淋、高温耐久、结露、跌落、防护等级(IP67)等试验,可涵盖80%以上新能源汽车对电机设计、生产验证试验的要求。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电力电子华域电动依靠航天技术,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电力电子箱(含电机控制器和DC/DC转换器)。作为车用驱动电机的控制系统,电力电子箱项目自 2011年5月开始着手研发,按整车客户项目节点要求,将于2013年完成工装样件认可,2014年完成批产认可。届时,该产品将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核心部件之一,为国内多家整车企业进行配套供货。目前,电力电子箱产品己实现:速度和转矩分别控制模式、4象限运行(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深度弱磁控制、旋转变压器的零位自动校正和外特性曲线满足上汽需求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高效率,±2N.m高转矩控制精度和全面可靠的保护功能等特点,其中DC/DC模块采用了数字式双向开关技术。与此同时,电力电子箱产品正按计划进行车载试验、EMC试验和温湿度试验等试验工作,并通过对产品所涉及的专业学科进行各类仿真,参照试验和仿真结果对其结构、硬件及软件进行设计再优化。“多样化、系列化”的产品开发平台,满足不同整车客户的需求华域电动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将着重为纯电、中混、(插电式)强混等车型进行驱动系统核心部件的配套,产品系列化平台包括:主驱动电机(52KW、 75KW、85KW、90KW、100KW、150KW、200KW)、起发电机(15KW、35KW、65KW、75KW),以及配套电机控制器。此外,华域电动也将推出260W及500W两款助力转向电机,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到2017年,华域电动新能源车驱动及控制系统核心部件的年规划产能可达75万台/套。

中国科技财富的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国际BPA认证,是首家申请为BPA会员的国内财经类媒体;2003年,正式成为BPA International会员;2004年11月,通过了国际媒体认证机构BPA审计; BPA worldwide.国际媒体认证公司根据商业/行业和地理覆盖对《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的发行量予以认证;2003、2004年,名列新浪网“你心目中最喜爱的财经杂志”评选榜首;2008年,《中国科技财富》杂志被科技部定位于唯一一份“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科技日报》并发专函予以推介。刊名: 中国科技财富 Fortune World主办:科技日报社周期: 半月刊,上半月为科技财经主刊;下半月为专业学术期刊内刊:《十城万盏参考》和《新能源汽车》杂志附属机构:中国科技财富创意经济研究院(北京);中国科技财富新兴产业研究院(北京)图片提供:全景图片库合作网络媒体:新浪网;金融界国际网络支持:雅虎中国、首都国际机场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标准编号:ISSN 1671-461X刊号:CN11-4777/N邮发代号 82-905曾用刊名:中国科技月报创刊年:1998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科技日报社

智能低碳 共创共享 未来汽车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12月29日,2021未来汽车生态大会云端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能低碳 共创共享”,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新能源汽车报、智能网联汽车杂志、赛迪传媒联合主办。

汽车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汽车强国,亟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未来汽车新生态。

本届大会汇聚业界专家、企业家,通过政策解读、热点剖析、战略研讨,为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建言献策,全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小燕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主旨报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高级总监张硕,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基础软件首席技术官秦民,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烨,福田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总经理康界炜发表主题演讲。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做成果发布。

郭守刚在致辞中强调,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等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张小燕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汽车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产业生态正向网状化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融合,汽车产业成为践行“双碳目标”的先锋。近年来,我院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题为《双碳战略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智能电驱动动力单元、轮毂电驱动、可变结构智能线控底盘、全气候可更换式智能车舱等子系统,并由多域智能控制器,通过车载高速网络实施对整车的智能驾驶与安全控制。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分享《绿色低碳-走在困难但正确的道路上》主题演讲,他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关键都在于“电”——改变火力发电的传统生产方式。因此,在能源制造领域,寻找绿色发电方式。在能源使用领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与透支。在能源回收领域,探索全新的储能方案。在能源消费领域,完善可再生能源电能的定价机制,同时划定能源消费红线,教育大众能源消费观念。

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以《美团自动配送车的商业化探索》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动配送对于物流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自动配送有足够复杂的场景,可以不断打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配送的安全,涉及到系统、车辆、运营流程等,在这些方面,美团已经有相当的探索和积累。自动配送的政策和标准,需要行业一起来努力创新和突破。

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在主题演讲《智能低碳共创共享》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零跑科技通过5年的自研,在智能方面实现了全栈自研,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全面自研自制。know how的技术团队,能将能源的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更完美地进行智能匹配,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我们将更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快速结合进入自身的产品研发周期当中,加快低碳化技术的应用。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发表了《百度自动驾驶产业化实践》主题演讲,他表示,自动驾驶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百度已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栈自主研发,累计开放了九个版本的自动驾驶能力,适应场景泛化持续迭代技术能力,并打造了开源开放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与行业共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高地。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分享《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车网互动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他认为,电动汽车既是能源消费终端,又是储能装置。充电桩可以成为连接用户、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纽带,通过充电桩双向充放电技术(V2G)、有序充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充电功率可调可控、反向支撑电网,让户深度参与电网调节,满足清洁能源消纳、削峰填谷、参与电力交易等电网调节需求。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发布《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白皮书(2021年)》,她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迅速增长,自动驾驶成为热点,车载人工智能芯片是实现自动驾驶的硬件核心之一。为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首先应布局车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链,系统化促进技术创新。其次要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协作,推动合作与发展。最后要完善产业链配套保障,提升国产车载人工智能芯片竞争力。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高级总监张硕在主题演讲《欧美日汽车行业碳减排政策浅析》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汽车行业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巨大,需要上下游产业统筹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支持。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准备期,可预见性的政策体系正在加速该行业的快速发展。欧盟、美国、日本已经发布了面向2035年前后的国家层面战略,中国需要根据特色与国际经验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基础软件首席技术官秦民分享《中汽创智汽车操作系统方案》主题演讲,他表示,车用基础软件市场目前由基础型操作系统,及衍生的定制型操作系统和ROM型操作系统为主,中汽创智车用操作系统将基于AUTOSAR组织标准开发以实现汽车系统软硬件解耦。打造从OS到云端的全栈式SOA软件架构,构建车辆物理/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智能应用/算法、云平台的跨域集成系统框架。

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发表《自动驾驶——产品为王、规模制胜》主题演讲,他认为,毫末在数据智能的领域落地的较多,数据、产品首先要形成闭环,毫末形成了数据智能的思想钢印,包括数据闭环的思想,以及数据智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成本和速度,在这些方面都需要严格要求。在所有的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好数据闭环,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AI训练、系统测试等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和迭代的速度。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在主题演讲《智能低碳共创共享》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精度地图将为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其能够有效解决自动驾驶的功能痛点,配合超视距传感器,将实现自动驾驶的全方位风险控制。目前,支持自动驾驶全场景的高精度地图产品组合将实现辅助定位、安全驾驶、车道偏离预警、速度限制、自适应前灯调节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出行保障。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烨以《换电,让用户提升补能体验,让电池共享最大价值》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解决好用户的公共补能需求,才能进一步助力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而换电模式不仅实现了可充、可换、可升级,有效的解决了C端补能需求。同时,让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共享最大价值,在换电模式下电池将会更安全,更健康。

福田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总经理康界炜发表《践行碳中和,领跑新能源》主题演讲,他表示,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商用车绿色低碳势在必行。智蓝轻卡新能源作为城市物流引领者,聚焦城市配送、冷链运输、环卫三大场景。在智能制造方面,智蓝掌握新能源核心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链合全球顶级的三电行业供应链。未来,智蓝轻卡新能源将引领服务升级,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渠道和最佳服务解决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汽车强国战略,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实现“3060”目标,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展要求,见证汽车产业网联化、智能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本届大会同时发布“汽车领跑者”榜单,榜单聚焦汽车新生态,成为行业风向标。

对话上汽国际:“卷”到海外去,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168万辆,同比增长92%。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我国很可能再创汽车出口量新高,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走出去”不仅是中国汽车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缓解当下国内市场内卷压力的有效之法。

上汽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一直是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领头羊。近日,水滴汽车在与上汽集团国际业务团队高层领导的沟通中了解到,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销量达53.3万辆,位居第一,较去年同期增长40%,全年有望达到120万辆。

以上汽集团近两年的海外发展为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汽车出海的几大鲜明趋势:

首先,智能电动化的东风助力中国汽车加速打开世界市场。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介绍,我们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上领先世界,“在全球汽车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疫情等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我们集团抓住‘走出去’黄金窗口期,利用全产业链出海的先发优势,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填补国外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大众化需求的缺口,赋能海外销售。”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欧洲,上汽卖出的一半都是新能源车。“我们在欧洲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宣传语很简单,就是普通老百姓能够使用得起的一辆新能源车,我们用的英文,叫作你可以唾手可得的车子。很多欧洲媒体甚至说,现在卖的新能源车,不是特斯拉就是名爵。”

事实上,不只上汽集团,也不只在欧洲市场,奇瑞、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企业的新能源车,在海外往往都是一车难求。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0万辆,同比增长185.3%,占乘用车出口24%,其中纯电动车占比89%。

可以说,海外市场的火爆,让很多车企在内卷的焦虑中看到了希望。

其次,中国车正在摘掉“价低质次”的帽子,自主品牌和高端车型愈发受到国际市场青睐。上汽集团透露,国内见得不多的荣威RX8,在墨西哥却是2022年最受欢迎的SUV,“到今年年底我们有望在美洲达成10万台的规模”。

上汽大通MAXUS的领地,即D90,在印度的价格卖得比汉兰达都高,并且供不应求。

MG Cyberster不久前在英国首发亮相,该款双门纯电敞篷跑车定价高达6.5万英镑,市场反响依然火爆。

未来,上汽智己也会走向海外,“我们海外的销售看到这样的高端品牌就两个字,震撼”,余德说。

单车价格持续走高,也充分反映出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车的刻板印象正在改观。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表示,他们请了很多欧洲专家和权威汽车媒体去评测上汽的产品,得到的反馈都非常好。

德国著名的汽车杂志《Auto Motor and Sport》有一期报道了MG,在封面上他们写道:MG是真正的老百姓的车子。

第三,中国车企的海外阵地已经从新兴经济体拓展至欧美成熟汽车市场。上汽集团的国际业务目前遍及近100个国家,其中除了印度、中东、中南美等正在崛起的汽车市场,也包括欧洲、北美等成熟汽车市场。

数据显示,MG品牌全球销量去年突破了66万辆,今年预计在80万辆左右,该品牌目前在20个国家跻身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其中,在上汽集团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名爵品牌的车型多次登上了月度和年度销量排行榜,仅名爵品牌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就达到了11.5万辆,同比增长了143%。

上汽德国公司总经理袁映琛谈到:“我们刚去的时候碰到不少经销商,他们并不知道来自中国的汽车,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到底怎么样。通过这两年的运行,一些经销商卖我们的汽车,发现给他带来巨大的量,支撑了他未来的发展,因为电动化已经是趋势,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愿意跟我们合作,而且都是顶层的经销商。”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每月零售量也在六七千台,“澳大利亚估计今年做到七八万没问题”,余德自信满满地表示。

最后,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正在从整车出口与CKD,升级为全产业链输出,进行本土化适应性开发,打造真正的全球车。

上汽表示:“我们是汽车产业全价值链的出海,在世界上拥有最完整的新能源产品型谱,去年9月,我们上市了‘中国人的首款全球车’MG4,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我们也探索出了新业务模式,并获得广泛认可。现在,上汽的国际业务已开始实现规模化盈利。”

随着疫情的结束,上汽在欧洲建工厂的计划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处于选址阶段。“我们去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卖车,还要拥抱当地的文化和社区,要为当地的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这个也是一家有责任的汽车集团的担当和使命。”余德说。

“上汽在欧洲的局面越来越好,我们看到了这些,也有信心去建厂。建厂一是要有规模,二是要对将来的市场有信心,重金投资是要有回报率的。”袁映琛直言。

水滴汽车认为,只有在海外市场建立起全产业链,并且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才意味着这家车企拥有更高的格局,成为全球型企业。好消息是,很多中国头部供应链企业和主机厂都在快速布局海外,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在显现。

与此同时,站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高度看,车企也不能只在“窝里斗”,必须闯出去,让全球汽车产业一起卷,否则就会变成内耗和自嗨,缺乏长远发展的空间。

道理并不难懂,难的是如何践行。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上汽MG模式,是一条中国车企卷出去的新思路,但挑战紧随而来,MG印度工厂传出的龃龉,以及在欧美愈演愈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都在提醒中国车企,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如果说前两年是海外市场的红利期,那么之后,MG们要面对的则是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愈发挑剔的用户。共同塑造“中国品牌”的护城河,将品质、口碑做上去,实现更好的限地化,是中国汽车企业在产品和产能之上,更需认真思考的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青铜科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