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黄磊发表论文

2023-11-01 22: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黄磊发表论文

1. 黄磊, 林祖伦, 董戴, 马亚林, 赵秋玲. 新型彩色LCOS头盔微显示器光学系统. 电子器件, 2005, 28(3): 482-485. (EI收录,检索号:05349313090)2. 马亚林, 林祖伦, 贺兆昌, 黄磊. 过渡段螺距渐变对相速跳变的螺旋线行波管电子效率的改善. 电子器件, 2005, 28(3): 566-570. (EI收录,检索号:05349313111)3. 马亚林, 林祖伦, 黄磊. 螺旋线行波管螺距跳变幅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 电子器件, 2006, 29(2): 401-404. (EI收录,检索号:06249313124)

黄磊的代表性学术期刊论文

L. Huang*, C. Qian, H.C. So and J. Fang, “Shrinkage-based source enumeration for large array and small samp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14, to appear. (Regular Paper) Z.-Q. He, Z.P. Shi, L. Huang* and H. C. So, “Underdetermined DOA estimation for wideband signals using robust sparse covariance fitting”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in press 2014, to appear. L. Huang*, C. Qian, Y. Xiao and Q.T. Zha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volume-based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8, no. 99, pp. 1-14, Aug. 2014, DOI: 10.1109/TWC.2014.2345660 (Regular Paper) J. Lv, L. Huang*, Y. Shi and X. Fu, “Inver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ing via modified smoothed ell_0 norm,” IEEE Antenna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 13, no. 1, Jun. 2014, DOI: 10.1109/LAWP.2014.2332639 M. Cao, L. Huang* and C. Qain, “Underdetermined DOA estimation of quasi-stationary signals via Khatri-Rao structure for uniform circular array” Signal Processing, vol.106, no.1, pp.41-48, Jan. 2015 (Regular Paper) C. Qian, L. Huang*, W.J. Zeng, and H.C. So,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for coherent signals without knowledge of source number,” IEEE Sensor Journal, vol. 14, no. 9, pp.3267-3273, Sep. 2014 (Regular Paper) L. Huang*, H.C. So and C. Qian, “Volume-based method for spectrum sen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vol. 28, pp. 48-56, May 2014. (Regular Paper) C. Qian, L. Huang* and H.C. So, “Improved unitary root-MUSIC for DOA estimation based on pseudo-noise resampling,”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 21, no. 2, pp. 140-144, Feb. 2014. C. Qian, L. Huang* and H.C. So,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ESPRIT algorithm for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based on Nystrom method,” Signal Processing, vol. 94, pp. 74-80, January 2014. (Regular Paper) F.K.W.Chan, H.C.So, L. Huang* and L.T. Huang, Underdetermined direction-of-departure and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in bistati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vol.104, no.11, pp.284-290, November 2014 W. Sun, H.C. So, F.K.W. Chan, L.T. Huang and L. Huang*, “Approximate subspace- basediterativeadaptiveapproachforfasttwo-dimensionalspectralestim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62, no.12, pp.3220-3231, Jun. 2014 (Regular Paper) J. Fang, X. Li, H. Li, and L. Huang, “Precoding for decentralized detection of unknown deterministic signals in multisenso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14, to appear (Regular Paper) Z. He, Z. Shi, and L. Huang*, “Covariance sparsity-aware DOA estimation for nonuniform nois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vol. 28, pp. 75-81, May 2014. (Regular Paper) L. Huang* and H.C. So, “Source enumeration via MDL criterion based on linear shrinkage estimation of noise subspace covariance matrix,”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61, no. 19, pp.4806-4821, Oct. 2013. (Regular Paper). W.J. Zeng, H.C. So and L. Huang*, “lp-MUSIC: Robust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or for impulsive noise environ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61, no.17, pp.4296-4308, September 2013. (Regular Paper) W. Sun, H.C. So, F.K.W. Chan and L. Huang*, “Tensor approach for eigenvector-based multi-dimensional harmonic retrieval,”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61, no. 13, pp. 3378-3388, April, 2013. (Regular Paper) K. Liu, J.P.C.L. Cost, H.C. So and L. Huang, “Subspace techniques for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rder selection in colored noise,” Signal Processing, vol. 93, no. 7, pp. 1976-1987, July 2013. (Regular Paper) K. Liu, H.C. So, J.C.L. Cost, F. Romer and L. Huang*, “Efficient source enumeration for accurate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in threshold regi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vol. 23, no. 5, pp. 1668–1677, Sep. 2013. (Regular Paper) L.T. Huang, Y. Wu, H.C. So, Y. Zhang and L. Huang, “Multidimensional sinusoidal frequency estimation using subspace and projection separation approach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60, no. 10, pp. 5536-5543, Oct. 2012. L. Huang*, Q.T. Zhang and L.L. Cheng, “Information theoretic criterion for stopping turbo ite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9, no. 2, pp. 848-853, Feb. 2011. L. Huang*, T. Long, E. Mao and H.C. So, “MMSE-based MDL method for robust estimation of number of sources without eigendecompos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7, no. 10, pp. 4135-4142, Oct. 2009. L. Huang*, T. Long, E. Mao and H.C. So, “MMSE-based MDL method for accurate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 16, no. 9, pp. 798-801, Sep. 2009. L. Huang*, T. Long and S. Wu, “Source enumeration for high-resolution array processing using improved Gerschgorin radii without eigendecompos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6, no. 12, pp. 5916-5925, Dec. 2008. (Regular Paper) L. Huang*, S. Wu and X. Li, “Reduced-rank MDL method for source enumeration in high-resolution array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5, no. 12, pp. 5658-5667, Dec. 2007.( Regular Paper) L. Huang* and S. Wu, “Low-complexity MDL method for accurate source enumeration,”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 14, no. 9, pp. 581-584, Sep. 2007. L. Huang*, S. Wu, D. Feng, and L. Zhang, “Low complexity method for signal subspace fitting,”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40, no. 14, July 2004. L. Huang*, S. Wu, L. Zhang and D. Feng,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based on partial a priori knowledge of signal sources,” EURASIP Journal on Applied Signal Processing, vol. 2006, pp. 1-7, 2006. (Regular Paper) L. Huang*, S. Wu and E. Mao, “Recursion subspace-based method for bearing estim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no. 3, pp. 477-480, July 2010. L. Huang*, D. Feng, S. Wu and L. Zhang,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method of signal subspace fitting for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88, Aug. 2005, pp. 3408-3415. (Regular Paper)

演员转行做教授的有谁?

在演艺圈中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表面上是演员,而私底下却又有着另一重身份,那就是老师。话不多说,我们就来聊一聊在娱乐圈中曾经当过、或者现在还是老师的演员们。

电视剧《心居》让观众们再一次见识到他的演技,展翔一个炒房的暴发户被他塑造得极其有人情味,很是带感。

张颂文在成为演员之前,先后做过印刷厂工人、饮料销售员、空调安装工、酒店服务员、饭店经理、导游等职业,直到25岁那年才考上了北影的表演系。

读书期间,他表现优秀,毕业后就留校做了表演老师。不过,张颂文也会通过拍戏寻求机会,但是也曾经受到许多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

2008年,张颂文开了一间表演工作室,因为业务过硬,许多明星都来找到拜师,其中就包括林志玲、钟汉良,这也使得他一度成为“明星教父”。

陈好因“万人迷”这个角色爆红,但她在接拍了几部戏后就选择了隐退,嫁给富豪当起了全职妈妈。等到众人再度关注她时,她已经是中戏的老师。

陈好为了家庭耽误了事业,但她也没有放弃提升自己,孕育两个女儿期间,陈好顺利地取得了硕士学位,还在拿到毕业证之后顺利留校任教,成了中戏的老师。

不过,陈好这个老师的身份也惹来了一些争议。2021年,陈好的名字出现在中戏教授一栏中,网友发现她从未发表过相关论文。

面对着争议,陈好也出面回应,表示自己并未参加过教授的资格评定,中戏官网随后也将他的名字从“教授”一栏中移出,证实这是一场乌龙。同样被挪出去的还有蒋雯丽,她的名字则被从“副教授”一栏,挪移到了“国家二级演员”当中。

1994年他从北电本科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这期间他的演艺事业也没有耽误,合作张国荣主演了电影《夜半歌声》,发了《边走边唱》《我想我是海》两张音乐专辑。

97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开始留校任教,第一批带的学生都是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像海清、黄海波、李解、张棪琰、温峥嵘等。

此后多年,他一直在演艺圈内发展,早年是各种文艺片,后来是各种家长里短的生活剧。在影视剧外,他在综艺上也表现突出,《极限挑战》、《向往的生活》等等。

可谁能想到,在2019年,他辞去了北电老师的职务,结束了22年的教师生涯。至于原因,外界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因为三胎,也有人说他是要办自己的学校。

现在提起周一围,很多人想到的是他的油腻,可他也曾是一位老师。在节目《声临其境》中,周一围对台词的要求和对作品配音的驾驭,让他在节目中一开声就惊炸全场。

周一围并不是北影本科毕业,他和车晓一样都是高职班。在毕业后,22岁的他选择留校当台词老师 。年轻的他,在开始他第一堂课时,就遇到了后来走红的王珞丹包贝尔他们俩。

执教一年左右,他就遇到了海岩的《深牢大狱》在全国选角,他成功入围,就此开始了演艺之路。但真正让众人记住他的是《绣春刀》中的丁修,他用演技征服了观众。

一部《甄嬛传》带火了古装礼仪指导这个职业,也带火了剧中扮演温太医的张晓龙,他也是剧组的礼仪老师,孙俪的惊鸿舞也是他教的。

张晓龙1998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专业,之后进入中戏做形体老师。在《甄嬛传》之前,他曾出演过《水晶之恋》、《金婚》、《暗香》等作品。

作为一名老师,他为演艺圈输送了一波又一波学生,就连他的亲外甥女张佳宁也是他的学生之一。他经常拿这个外甥女杀鸡儆猴,张佳宁也只能乖乖配合。

如今的张晓龙既是导师也是制作人,更是中戏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超、张翰、文章、唐嫣等都是他的学生。

张国立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除了演员、导演的身份,他还是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第一任院长。

2000年3月14日,在学院的成立庆典上,张国立从重庆市政府领导的手中接过院牌,成为首任院长。在当年开学典礼上,张艺谋、冯小刚、葛优、宋丹丹、刘蓓等一众大腕都被邀请到现场观礼。

从这个学校出来的知名艺人也特别多,如导演陈富、演员唐艺昕、郝子铭等早年都在这里求学。可惜的是,这所大学因一些原因停办了。终止办学后,张国立仍活跃在影视圈内,为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继续奋斗。

王志文是一个造诣颇深的戏骨级演员,深沉自然、收放自如、淡淡痞气,当年迷倒多位明星演员并受到众多女性青睐有加。

当年王志文以北电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可临近毕业时,他却被某位导演告知不适合当演员,王志文大受打击,于是便听从分配,毕业后到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当起了老师。在当老师期间,他和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徐帆有过一段师生恋爱,可惜结果并不是那么好。

王志文在任教的8年期间,一直在寻求表演的机会。而他也很是幸运的遇到了赵宝刚,他的演艺之路就此拉开。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用现在的流行词来说,王志文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剧抛脸”。

论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相关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教育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中美两国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也日渐突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教育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中美两国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也日渐突显。本文首先从介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国 美国 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社会的纽带,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即长辈对晚辈“上施下效”的垂直式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以家庭教育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从目前看这种“上施下效”的教育已不适合我国发展的需要。

  1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孩子养尊处优、劳动意识淡薄

  劳动教育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可以说是对孩子意志的磨练教育。近年来,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家长对教育子女也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也给教育子女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当然有些家长也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方面的教育。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能增强动手能力,对成长十分有益。

  1.2 家庭结构简单化,致使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

  中国过去的家庭一般是成员较多、结构复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家庭的成员结构日益简单化,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小家庭居多。虽然这样的家庭结构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但这也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溺爱孩子、过度保护、重智轻德,这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1.3 家庭稳定程度降低,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现代社会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家庭关系开始松动,家庭稳定程度大大降低。据社会学学者调查显示,离婚夫妇“婚姻年龄”一般是在婚后六年左右,而大多数夫妇离异是在婚后六年到十六年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性还很大。由于父母的不和,孩子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变得自卑、孤僻、压抑、冷漠、易怒,甚至有的孩子产生了心理疾病,极个别的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1.4 社会资讯化的涌现,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种较为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资讯化的飞速发展,对封闭的家庭产生了冲击。而青少年知识和社会阅历有限,对资讯的分辨筛选和取舍能力较差,难免受到不良资讯的影响和腐蚀。

  2 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

  2.1 教育目的的不同

  中国家庭的教育目的倾向于家庭本位。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家庭,家国同构是中国社会的典型特征。在中国传统的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中,个人利益是与家庭家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对长者的尊崇与服从,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与意志强加给孩子。这种“家长制”导致孩子依赖性强,失去了自主性和能动性。在确定家庭教育目标时,家长也较少考虑孩子的意愿,一般是家长在综合考虑了孩子的升学、就业以及将来的成就能否“光耀门第”之后,做出最终的决定。

  美国的家庭教育目的倾向于个人本位。家长尊重、鼓励儿童“自我选择、自主负责”,在设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开发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2 教育内容的不同

  中国的家庭教育总体上遵循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原则。受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当孩子入学以后,培养孩子的智育会上升到首位,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倾向。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习题、报辅导班,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能应试,和实际能力并无太大关系。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显得更丰富、轻松,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家长以赋予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从孩子幼儿时期就注重加强孩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扩大文化视野。

  2.3 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起主导地位,忽视孩子的独立意识。而在美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民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民主和开放型为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他们会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给美国孩子提供了表达想法以及决定事情的机会。

  2.4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2.4.1 历史文化背景

  美国是一个历史较短的移民国家,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民主、自由理念渗透于各个角落。因此,在美国家庭,他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着大多数的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

  2.4.2 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在美国父母看来,无论岗位的高低,只要子女能立足于社会,他们就很满足了。美国的家庭教育很注重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相比之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并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中国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络的。

  3 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由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特点,并借鉴美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价值和合理的成分来丰富我国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对我国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3.1 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在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也要认识到以往家庭教育的不足,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努力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尝试改革:

  3.1.1 更新评价子女的标准

  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家长不要再一味地要求子女“听话”、“顺从”了,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子女的创新意识,支援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3.1.2 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

  家长应放下自己权威型的角色定位,和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子女应当接受父母的教育,而不是父母任意支配的附属品。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同时这也是父母的义务,绝不是特权。父母应当转变观念,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 *** 利。只有这样,家庭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培养出来的子女才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才会有所作为。

  3.1.3 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

  由封闭型的家庭教育向开放型家庭教育转变。要把家庭教育搞活,使家庭教育保持内外资讯的交流与沟通。家长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子女,让子女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家长要学会开启家门,放手让子女接触社会生活,鼓励子女支配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

  3.2 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首先,各级 *** 和妇联组织要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必须以德为先、以德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其次,办好家长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再次,普及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育能力,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紧密协作,帮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3 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引导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引导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3.3.1 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爱子女不应仅停留在生活上,更应体现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对孩子要严格管教、精心培养,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成长。

  3.3.2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们喜欢表扬和亲近这一特点,用表扬和奖励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使之得到正面的强化,并及时地用批评和处罚否定孩子的不良个性,这样不仅可以抓住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了一个好的引导。

  3.3.3 加强建立规范的幼儿行为规章制度

  强化训练幼儿的个性品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即统一学校的教育要求,也要统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要求,使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受到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规范性教育和训练。

  参考文献

  [1] 黄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88.

  [2] 郑维佳.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J].安顺学院学报,20095.

  [3] 赵忠心.探索改革家庭教育的新途径[J].班主任,201012.

  [4] 孟小佳.论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J].前沿,201011.

  [5] 李明巖.中美家庭教育观比较[J].学园,20119.

黄磊很喜欢彭昱畅和张艺兴,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喜欢?

单纯的耿直的聪明的勤快的男生黄老师都喜欢,刚好张艺兴和彭彭就是这样的宝藏男孩,不要说黄老师喜欢他们,阿姨们都喜欢。

彭昱畅一开始并不入黄的法眼,是何炅的面子,但彭昱畅对演戏的热爱,谦卑真诚,与人为善打动了黄磊,仔细看第二季,黄磊对彭昱畅算不上喜欢,但越相处,越喜欢。

所以抓个时机安利,所以把彭昱畅带到乌镇戏剧节,所以才会护犊子,自己怼可以,别人不行,所以才有衣钵的传承说法。

他带彭彭去乌镇,他专门为兄妹二人表演暗恋,他抓着和陈凯歌视频短短的时间安利两位年轻的演员,向腾华涛介绍兄妹,这是真心的喜欢,希望他们的努力和才华被更多人发现。

刚一开始,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下子就吸引了目光,他不是那种帅帅的,到那时却给人一种很邻家哥哥的感觉,笑起来很温暖,有点傻气,憨厚的一个小伙子,《向往的生活》加了他真是意外之喜啊,在节目中,干活什么的很是认真,于是这样的一个画面,很难不让人喜欢呢。

他充满青春时尚的气息并拥有可爱的笑容,其呆萌帅气的形象特别吸引人,不俗的演技,厚积薄发,被磨练的越来越成熟,疯狂吸粉的同时也得到了观众和导演们的认可。

我最欣赏张艺兴身上那股韧劲儿,不服输的劲儿,还有就是越了解他,就越发现他懂的非常多,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人生格局,都是那种能到让人佩服的地步,文笔也非常好,非常喜欢看他写的小论文,每次都能温暖到流眼泪,本人的魅力更不用说了,可爱的不得了。

不管对于音乐还是对于演戏,艺兴都是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的对待作品,努力努力再努力,他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他的坚持,认真,还有爱国精神都感染着大家,总之,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从黄磊老师参加的综艺表现来看,还是比较真实的,他在极限挑战中多次因太认真被质疑“黑脸”、“输不起”,可见本人注重真实感受超过人设效果,《向往的生活中》同为儿女的人设,黄老师与大华相处的气氛和与彭彭、妹妹相处的气氛远远不同,可见是真心喜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