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感知和产出的关系如下。人类如何在觉察自身行动结果的同时,感知环境的变化?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上纽大神经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田兴带领团队,研究了言语生成的方式对感知环境声音的影响。日前,田教授与他的学生——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 博士研究生朱昊与李思齐合作的论文,已发表在神经科学期刊《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上。
田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言语生成对感知的潜在影响。“本次研究表明,大脑会发出两种不同的神经信号——一种负责感应听觉神经活动,另一种则负责监测感应过程,”田教授说,“大多数人都可以流利地表达,这是因为感应过程能帮助我们提前组织语言,而监测过程会进行预测,并将其与听觉反馈对比,从而检查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研究团队从华东师范大学招募受试者,开展了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受试者被告知要在准备阶段结束后开口讲话。而在准备阶段,研究人员会向受试者提供视觉提示作为准备内容,有的是一些无意义的随机符号,有的是四个音节当中的一个。准备阶段快结束时,受试者会听到一个提示音,可能是一个纯音或是四音节中的一个音。研究团队记录下准备阶段受试者对声音的脑电信号,继而发现,感应信号和监测信号这两种神经信号的图像,会根据受试者是否知道要说什么,而产生明显变化。
结果显示,监测信号是一种通用形式的运动神经信号,即使没有准备阶段的内容也能生成。然而,若受试者在准备阶段接收了某一音节的视觉提示,此时他们大脑产生的运动神经信号会增强对同一音节的听觉反应,从而说明感应信号携带特定内容信息。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感应信号可以帮助标记行动的结果,而监测信号则提高我们对于环境感知的敏感度。
Tian Xing
实验中获取的脑电图(EEG)片段显示了接受视觉与听觉刺激后大脑活动的峰值
该研究也将帮助我们理解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和精神障碍、尤其是幻听的成因。“如果感应过程正常,而监测过程受损,听觉神经活动便可能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被触发,并无法受正常监测。大脑就可能错误地将这种神经活动归因于外界声音,从而引起幻听。”田教授说。田教授团队将在未来研究中继续探索这种可能性。
该研究构成了团队成员李思齐博士论文的主要部分,有助于她探究言语层次之间的神经交互。“言语是通过感知与产出语音传递思想与概念的手段,”她解释道,“这一研究展现了言语感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对我的毕业课题来说十分重要。”
而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昊主要研究人类言语和语言中从运动到感知的转换,本研究也为他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课题对我的研究生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训练,我从中收获颇多,”他说,“能与田教授和李思齐这样卓越的学者合作,并为该领域的研究做些贡献,我感到十分荣幸。”
田教授、李思齐和朱昊均为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言语、语言与神经科学小组”(SLANG)实验室的成员。李思齐现为隶属于研究中心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朱昊为上海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次研究中,田教授负责提出研究框架并参与论文撰写,李思齐和朱昊负责设计与开展实验,以及分析与整理数据。“这篇论文是李思齐和朱昊紧密合作的成果,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学术合作结出的果实。”田教授表示。
本研究项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共同资助。
由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学术委员会、全国颈肩腰腿痛学会河南分会、河南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河南南阳水针刀新针法研究院、南阳亚太风湿骨伤医院(水针刀专科医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骨伤疼痛新疗法学术研讨大会,于2012年11月2—4日在南阳国际饭店隆重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主要领导及专家有:南阳市人大秦俊副主任;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桂延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董福慧教授;解放军总院王福根教授;世界针灸联合会副秘书长李庆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田兴教授;台湾中医医学会理事长高宗桂教授;马来西亚中医骨科学会执行顾问苏圣人教授;河南中医学院张璞林院长、周友龙教授;南阳市高等医学专科院校方家选校长;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学术委员会会长吴汉卿教授、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副理事长张鸿民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吴绪平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李殿宁教授、南方第一军医大学李义凯教授等近三十名专家教授,同时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市仲景中医院、南阳市骨科医院、南阳市医专附属医院、南阳市二院、南阳市三院等十多家医院的代表,以及来自国内外包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骨伤疼痛专家、教授及临床医师463人出席,并且收到了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世界针灸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台湾中医医学会、香港骨伤学会、马来西亚针灸学会、韩国针灸学会、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南阳市人大、市政协、市九三学社等近三十家有关单位对此次大会在南阳的胜利召开,发来了贺电贺信。本次大会的会幕背景以仲景坐诊图为背景,展示了南阳独有的古朴厚重的仲景文化。大会于11月3日8:20正式开幕,首先由南阳拓宝有限公司玉器乐队演奏了《迎宾曲》,《庆丰收》等优美动听的乐曲,使与会的每位专家代表对南阳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叹不已。本次大会收到论文300多篇,收录论文集200多篇,本次大会共有468位代表参加,共收集论文 300余篇,选登了260余篇,其中有31篇是理论研究性文章,有265篇是目前关于临床应用水针刀、筋骨三针法、针刀、铍针、刃针、浮针、银质针、拨针、埋线、激光、射频、臭氧、椎间盘镜、微创技术等治疗骨伤疼痛及脊柱相关病的新方法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文章。三十多个专家教授,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尤其是南阳亚太风湿骨伤医院院长,吴汉卿教授发明的水针刀法与筋骨三针法,在大会上精彩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代表称赞不已。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中医针法的基础上,融汇百家之长,不断进行总结与科技创新。学术在于创新,创新推动发展。研讨开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次大会的学风非常的好,于会的各位代表在交流期间,自始至终,学术大厅十分安静,大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更令感动的是在大会讲座的每位专家,都满怀激情,十分认真做了精彩的演讲。通过这次大会的交流,使与会的各位代表真正的学到解除骨伤疼痛与脊柱相关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这次大会在南阳圆满的召开,总结研讨了骨伤病、疼痛病及脊柱相关病在诊疗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发展、新动向,使中医微创针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推动了中医微创医学事业的发展。
给你信阳的简介和信阳师范的简介,自己看哈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同湖北接壤,介于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8县2区。
信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从东到西分布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候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候国,建申、息、期思等县。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延用至今。
信阳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孙叔敖(今淮滨县人),造田兴水,使楚国富甲一方,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bei),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固始人)、“闽王”王审知(固始人),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今 浉河区人),是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信阳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有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为全省各市之冠。
信阳是一座交通要城。信阳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屏蔽中原,自古以来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境内的“义阳三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和即将开通的信叶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在境内形成四个双十字和两个区域交通枢纽——信阳市和潢川县,使信阳成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交通要城。
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信阳是一座绿色茶城。信阳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市,“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正是信阳市容的真实写照。楚风豫韵在这里交融,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名山、名水、名寺、名城相互映衬,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境内有鸡公山、灵山和南湾湖等著名风景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信阳产茶的历史久,环境好,品质优。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市)、舒州次……”。北宋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为1134.7毫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因此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香高味爽,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88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获中国首次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又获国家质量金奖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南倚大别山,北跨淮河,东、南分别与安徽、湖北毗邻,西、北分别与河南省
南阳市、驻马店地区接壤,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现辖8县2区,总人口700多万。自古以来,信阳扼控江
淮,屏蔽中原,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信阳地处长江、陇海两大
经济开发带之间,东邻沿海发达地区,西居中西部地区前沿,是上海、西安、郑州、武汉的“脐心”,由此
地可南下江南,北上中原,东进吴越,西入陕川,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京广铁路纵贯平桥、浉河两区,京九
铁路纵贯淮滨、潢川、光山、新县4县,在建的宁西铁路将由东至西横跨本市6县2区,与京广、京九铁路构
成两个“十”字交叉;国道106、107、312线和即将开通的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境内,构筑了信阳市的公路交
通网;河南最大的港口淮滨港,航运可直达皖、苏、浙、沪等省市。便捷的交通条件使信阳具有了“立中原
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全国”的交通优势。信阳资源丰富,水稻、麻类、水产、茶叶、板栗、银杏等产量均
居河南省首位;已探明且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达49种,有各类矿产资源地280多处,其中上天
梯珍珠岩、膨润土、沸石非金属共生矿田的规模、质量均居全国之冠。信阳山青水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云中公园鸡公山、水上 乐园南湾湖、疗养胜地汤泉
池,还有千年古刹灵山寺、净居寺、贤隐寺以及大量的革命纪念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阳师范学院是以师范专业为主体、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75年,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1979年被定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坐落在河南省信阳市贤山北麓,浉河之滨,西有“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何景明就生于此,学于此,葬于此。先贤遗风,泽被后世。校园内林木交荫,绿围翠绕,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校园绿化率达70%。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省级园林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具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等9大学科门类的本科师范院校。目前设有17个系(院)、3个教研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有基础数学、中国古代文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10余个硕士点。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被确定为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现代化图书馆藏书1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建有网络信息与计算中心,有各类实验室55个,多媒体、微格教室2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0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70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确立了“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增强特色、增进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过硬”的办学特色。《双向培训: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一条新路》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又有60余项教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20余项获奖。在河南省组织的高校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统考中,学生成绩始终位于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率每年均在30%以上,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近5年来,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50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著作160余部,获地厅级以上奖励400余项。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高校建立了稳固的联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行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跃居全国高师学报“十佳”之列。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被遴选为2004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切实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连续16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并荣获“中华扫盲奖”。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模范教工之家”、“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05年初,学校再次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目前,全院师生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各级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与科技文章130余篇。检索的部分文章主要有: 1]吴小红,刘延焱,孟庆平,綦玉梅,李冬梅。西瓜与夏玉米间套复种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2010,(10). [2]孙福义,李娟,李志生,吴晓红,孟庆平,杨宏。不同因子对玉米出苗影响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 [3]田兴龙,孟庆平。盐碱地种植玉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农业,2009,(3). [4]赵洪阁,孟庆平。完善农协职能 帮助瓜农致富——浅谈西甜瓜农民协会的发展思路[J]. 现代农业,2009,(3). [5]孟庆平,张洪伟,马新,刘玉梅,龙万波。引起玉米顶部叶片卷曲的几种原因[J]. 现代农业,2009,(4). [6]孟庆平。玉米旋心虫发生为害调查[J]. 新农业,2009,(10). [7]孟庆平。玉米旋心虫为害与丛生苗病发生规律的研究[J]. 现代农业,2009,(12). [8]孟庆平,佟爱军,王立竹。玉米成熟期提前的原因调查[J]. 新农业,2006,(9). [9]孟庆平,姚玉臣,李振明,赵宏阁,林立艳,丰忠宇,赵海波。玉米丛生苗发生规律的研究初探[J]. 玉米科学,2007,(S1). [10]孟庆平,张玉权,常淑娟,李桂杰,李静,李柏春,刘凤才。玉米最佳收获期的主要相关性状研究初探[J]. 玉米科学,2007,(S1). [11]姚玉臣,林立艳,孟庆平,田兴龙,高丹丹。种衣剂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初探[J]. 现代农业,2008,(1). [12]林立艳,孟庆平,常淑娟,胡晓智,窦淑华,刘剑平。辽西北地区几个春小麦新品种(系)生产能力的比较[J]. 现代农业,2008,(1). [13]姚玉臣,孟庆平,李桂杰,林立艳,李鑫,韩国良,张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因子影响初探[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 [14]孟庆平,孙开春,张立伟,吴志海,吴丽敏。玉米田种肥烧苗原因的调查[J]. 现代农业,2008,(4). [15]李振明,纪志宇,胡晓智,常淑娟,孟庆平。多元素微肥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初探[J]. 现代农业科技,2008,(9). [16]姚玉臣,李静,吴志海,张旭,孟春燕,孟庆平。丹玉系列玉米品种在康平县试种表现比较[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0). [17]孟庆平,范秀伟,李炳福。玉米田除草剂药害的发生[J]. 现代农业,2008,(10). [18]孟庆平。辽宁省康平县西瓜产销情况介绍[J]. 中国瓜菜,2005,(4). [19]孟庆平。玉米早播须防黑穗病[J]. 新农业,2005,(11). [20]孟庆平,佟爱军,胡晓智。早春防旱防虫[J]. 新农业,2003,(2). [21]孟庆平,林立艳,窦淑华。防治白星花金龟[J]. 新农业,2003,(8). [22]姚玉臣,孟庆平,佟爱军,吕艳军,刘萍。西瓜与夏玉米间套复种技术[J]. 中国西瓜甜瓜,2003,(2). [23]吴晓波,李桂杰,孟庆平。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J]. 新农业,2004,(4). [24]孟庆平,刘剑平。注意防治玉米旋心虫[J]. 新农业,2004,(10). [25]孟庆平,吴晓波,逯帅,印祥民。种植特用玉米注意的问题[J]. 新农业,2002,(4). [26]孟庆平。西瓜夏玉米荞麦套种栽培[J]. 新农业,2002,(7). [27]孟庆平,姚玉臣,印祥民,贾立车。玉米品种间当代杂交优势测试和利用的初探[J]. 玉米科学,2002,(S1). [28]孟庆平,姚玉臣,于飞。种沈农1338优质高粱获高产[J]. 新农业,1999,(4). [29]胡晓智,孟庆平。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J]. 新农业,1999,(6). [30]李贵,孟庆平,李桂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 新农业,1999,(7). [31]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 辽宁农业科学,2000,(2). [32]孔德军,孙德庚,孟庆平。玉米、荞麦、西瓜间套复种栽培技术[J]. 杂粮作物,2001,(3). [33]孟庆平。《新农业》伴我同行[J]. 新农业,2001,(10). [34]吴凤林,孟庆平,姚玉忱。玉米小麦间套“三层楼”立体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1994,(11). [35]孟庆平。玉米旋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 新农业,1997,(4). [36]孟庆平,苗淑荣。玉米纹枯病的防治[J]. 新农业,1997,(7). [37]孟庆平,苗淑荣。如何防止玉米早衰[J]. 新农业,1997,(10). [38]孟庆平,吴凤林,刘彦,苗淑荣,李翠霞,郭江,郭锋,殷元海。玉米立体栽培中当代杂交优势利用的初探[J]. 玉米科学,1997,(3). [39]孟庆平,刘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J]. 新农业,1998,(5). [40]孟庆平。诱虫灯防治玉米螟的注意事项[J]. 新农业,1998,(8). [41]吴凤林,孟庆平。“三层楼”米麦间作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