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柳永慢词毕业论文

2023-03-14 05: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柳永慢词毕业论文

柳永对宋词创新的贡献
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永如何将铺叙手法成功的运用到慢词创作中的

柳永是北宋词坛的改革家,“变旧声作新声”,一改花间词和南唐词的短章小令,大量创作长调慢词,表现男女恋情、离情别绪,而铺叙就成了柳永词中常见的、必用的方法,因为铺叙有利于叙说情事、展现心怀,极适合文人咀嚼吟哦,适合歌伎曼声咏唱。柳永是擅长铺叙的能手,周济说柳词“铺叙委婉,言近意远”,刘熙载说柳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柳永词对铺叙手法的运用灵活多样:一是开句入题,层层铺展,突出主题,如《望海潮�6�1东南形胜》,词人从自然美景到市民生活到镇帅的日后夸耀,层层渲染杭州的繁盛。二、借景抒情,渲染气氛,烘托愁情。柳永词多羁旅行役、离情别绪的抒发,在这类词中,柳永运用景物层层铺叙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达到写景、叙事、抒情的有机统一。《雨霖铃�6�1寒蝉凄切》更是重重渲染,情景相生,衬出伤离别情。三、设置情节,委婉曲折,拓展情感。柳永词多羁旅之情,为避免抒情局促,柳永运用铺叙拓展感情,或通过细节刻画,或融以往事的回忆,或借助对日后的想象,将感情步步推进。四、勾勒提掇,紧密韵致,升华感情。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柳词总以平铺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而且,柳永融入唱曲换气的特点,独创领字来勾勒与点染,使片与片之间、句与句之间的承接转换紧凑绵密。

柳永对于慢词的开创(结合作品)帮帮忙!!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慢词一般指90字以上的词。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不知楼主想问的是哪方面,只能回答这么多了。这题目很大,最好请教专业人士。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