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援助理念
中国将非洲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秉承平等互利原则,将对非援助视为双向合作。而非洲在西方眼中是"失败国家集中地"和“"不稳定的源泉”。
西方对非援助总是"高高在上”, 认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高道德规范并倾向于怜悯他人,对自己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极大的信心,因此对非洲国家颐指气使,提出各种要求和附加条件。
对非援助是中国”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而不是“施舍”或“恩赐”。儒家思想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尊重并相信非洲国家有权力和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非洲的发展不需要”导师”;
而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伙伴。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是”民主援助”,忽视非洲的实际国情,脱离了非洲的实际需要,因此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的援助则是”民生援助”,因其较为理性务实而使中非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2、援助政策目标
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摩根索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对外援助,本质都是政治性的,其目标都是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非洲进行援助都不是单纯出于道义的行为。首先,西方国家提升对非关系是出于各自特殊利益的需要。
美国认为处理好非洲事务有助于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日本、德国加大对非支 持力度意在提高其战后国际地位,寻求非洲支持其“入常”; 其次,西方国家对非洲进行援助是看中了非洲的丰富资源,希望借援助来加强对非洲的控制,抢夺战略资源;
再次,西方国家对非洲提供援助旨在保护本国安全利益。西方国家认为长期的贫和战乱使得非洲已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对世界的稳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西方把非洲作为其推行"民主” 理念的重要目的地,使非洲尽星按照自已设定的既有模式发展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尽管我国一直宣称,中国无偿对非提供援助,不同于西方国家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中国与非洲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双方通力协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增强国际影响力。
此外,对非援助可以换取非洲的战略资源,开拓非洲的广阔市场,带动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开级。
3、援助执行与管理西方国家,尤其是DAC成员国已经建立起-套完整的、成熟的援助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证援助政策的效果,发达国家除设立各种高层决策机构外,其援外事务均由独立机构负责,其中以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最具代表性。
目前我国对非援助主要由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和商务部分工负责。各部门分别负责自己领域内的援助项目。其中商务部是制定外援政策和规划、组织和实施外援项目与技术合作的主要部门。
在商务部内,针对对非援助的下属部门主要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西亚非洲司和对外援助司。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援助管理执行机构结构混乱繁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扩展资料: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二、拓展相互投资领域
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投资也日渐活跃,一批非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很多非洲国家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重视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援助、工程承包、投资合作、扩大融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住宅、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电力、给排水、医院等基础设施,对非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保质完成项目建设。
四、帮助提升民生水准
完善公共设施、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外债负担等,是关系到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民生问题。中国十分关注非洲的民生发展,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积极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视野-外媒:中国援非模式西方难以企及
“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年3月,爱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三个国家成为重灾区。而且疫情正在不断蔓延,威胁着周边国家的安全。
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就是由中国医生曹广亲自接诊的,曹广曾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皮检查瞳孔,他也成为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这名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死亡。随后20天,医院接诊了12名感染者,有9名几内亚医护人员被感染,六名死亡。
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
中几友好医院的中国医生选择了坚守,他们借鉴抗非典的经验,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并向几内亚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很快中国的后援医疗队抵达这里,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大接力开始了。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疫情发生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有些援非国家开始撤走本国医生,召回驻疫区国外交官。
在声明发布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决定派出3支专家组分赴西非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同时,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于当地时间11日分别运抵三个国家。
9月,塞拉利昂的疫情严重起来,中国增援的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塞拉利昂。
11月,又一支队伍从中国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利比里亚,他们很快新建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
2015年1月12日,在这里就诊的三名埃博拉患者康复出院。疫情虽然并没有过去,但正在出现转机。
两天之后,新一批援助利比亚和塞拉利利昂的医疗队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奔赴疫区一线。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疫情不仅是西非三国的事情,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有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推荐阅读
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国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第一,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
第二,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中国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机遇同非洲发展机遇紧密融合起来,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第三,加强中非合作友谊,我们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
第四,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
中国援非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不干涉所在国的内政,尊重所在国自己选择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