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翻译论文: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
[摘要]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本文阐述了译者如何在保持原作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翻译风格,强化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使译文与原作达到高度的统一。
关键字: 原作;译者;翻译风格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翻译者处在翻和译之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译者的文化素质,甚至是思维情感都会影响到其对原作的理解,而译者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及采用何种译法都会影响到译文的效果。长久以来,翻译界都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译者们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翻译风格,以求将原作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更好地呈现出来。
一、何为译者风格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这种“不同韵味”,即为译者风格。从广义上讲,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由于译者之间不同的文化素质及语言习惯,其译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译者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翻译,就有多种风格:“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这种翻译风格就比较规整,符合英语语言及语法特点;而“Good good study,and day day up”这种翻译形式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已经作为来自中国的外来语,在西方广泛流传及被认可,也是别具风格的。
二、译者风格的多样性
从理论上讲,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等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等量即为等值,译者的任务就是使译作在内容、文体及风格上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傅雷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可见,在多数情况下,译文也只能做到与原作相似,而做不到完全一致。
(一)不同的翻译方法反映出不同的译者风格
翻译标准决定着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而不同的翻译方法就会使译作展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有的译者为了使译作更加贴切原作而采用直译的方法,而有的译者就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译作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原作的风格形式,也有些译者在译作中交替使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使译作充分体现出译者的翻译风格及习惯。由此可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风格,译者风格的发挥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二)译者风格的互补
只要是翻译都具有科学风格和艺术风格,科学风格偏向于逻辑思维,而艺术风格偏向于思想感情。这两种风格完美结合融入的译作是真正的艺术品,一件译作既能表达出原作的中心思想,又能使这种思想融入译者感情,这样的译作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怎样正确体现译者风格
(一)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
从辩证的观点出发,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是矛盾的两个对立体。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译者风格依附原作风格存在,但是,作为译作的润色剂,译者风格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件译作,既要保持原作风格,又要体现译者的个人风格,就需要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发挥其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方梦之在其《译者就是译者》一文中曾经说过“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原作提供的表象材料、知识经验等,凭着理智与直觉,组合成富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形象体系,然后把它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部分心理要素特征与风格特征与原作碰撞而需自我克制,而另一部分心理要素与风格特征顺应原作者和原作得以舒展,因而可同时表现出原著风格和翻译个性。”因此,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对于翻译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译者应该缩小与原作风格的距离,避免其风格与原作风格背道而驰。
(二)译者应该重视个人风格的追求
翻译的目标就是忠实地再现原作,所谓忠实就是指在另一种语言和环境中尽可能的接近原作及原作的风格。译者的主观性决定着译作的生命,而译者风格正是译者主观性完整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忠于原作而排斥译者风格,更不能否定它在译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优秀的翻译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而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我们所追求的个人风格也绝不是个人感想的随意发挥,而是在适当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最终实现个人风格的展现。显然,译者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培养是要付出辛苦劳动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并且尊重译者的这种主观性及其背后的努力。
结束语 :作为连接原作与译作的桥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风格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译者风格问题历来是翻译界争议较大的话题,如何处理译者风格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似乎只有二者达到百分之百的统一才能解决这场争议。但是,由于各国文化、文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要想使这两种风格达到彻底的统一是不可能的。所以,译者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缩小自身风格与原作风格的距离,并且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使二者在译作中达到和谐统一。
英语翻译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加强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论文 范文 一:中西方 文化 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因素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必然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国,这就使我国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故在许多 成语 中都与土地有关,如“土豪劣绅”“、土生土长”和“土崩瓦解”等。而英国则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其四面被海水环绕,故其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也促使其所形成的文化中都与水或航海有一定的联系,如在比喻一个人挥霍金钱的时候,会用“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来加以描述;在形容一个人的形体单薄、虚弱的时候则用“asweakaswater”(弱不禁风)来加以描述;而在告别友人的时候则会用“haveagoodsailing”(一路顺风)来加以描述等。因此,只有掌握了中西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正确对语句进行理解和翻译。
(二)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基督教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
三、结语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二:生物 医学英语 翻译得体性原则
1得体性原则及在翻译中的适用性
“得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其他词典的解释与此大体相类。这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解释。难以确切理解其内涵,不大好把握,运用起来常常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从修辞学理论的高度来衡量,离规范性、科学性相距甚远。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则指出:语言的“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没有得体不得体的问题。”他说:“修辞的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最高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1]王先生的定义简洁、明确,认为得体是语用的最高原则。聂炎[2]在《得体性原则两题》一文中对语言表达如何适应语体进行了 总结 :“每一种语体一般来说都有表现自己本身特点的不同的语料和表达手段,即常常有自己的专用词语、专用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等,这是该语体区别于彼语体的重要之点。言语思维主体在选词 造句 时只有同语体和谐一致,即得语体之“体”,才可能有良好的表达效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可以定义为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即语言使用的过程。[3]而得体又是语用的最高原则。因此,得体性语用原则在翻译中的适用性不言而喻。翻译的语用问题,归根到底,强调的是语言信息所采取的形式,必须由使用该语言的环境来决定,其根本是语言表达切合语境的得体性。[4]
2生物医学英语的特征及得体性翻译原则的具体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得体性语用原则适用于一切译作,但是,根据原作的文体不同,在具体要求上就各有侧重。生物医学英语属于科技文体的范畴。典型的科技英语是“专家与专家”交流的涉及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书面性英语。[5]其功能主要是述说事理、描写现象、推导公式、论证规律,其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行文规范、用词准确,技术术语正确,修辞手段较少。[6]针对这些特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得体表现为忠实和通顺。所谓忠实,就是要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同时还需保持原文风格。这是对科技翻译的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是客观存在的。译者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客观存在原封不动地传达给非原文读者。翻译虽然是语言的一种再创作,但毕竟和纯粹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译者必须忠实于原作,决不可自作主张,对原作进行随意的篡改、增删。所谓通顺,对科技翻译来说,虽然不像翻译文学小说那样要求雅致优美、姿态横生,也不像翻译诗歌那样要求抑扬顿挫、押韵合辙,但至少应保证译文语言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和修辞习惯,文从字顺、明白流畅,而不能生造一些不伦不类的词句,或对原作拘泥太过,以致译文出现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和拖泥带水的现象。在翻译实践中,若“忠实”和“通顺”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前者,即忠实、准确、规范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因为科学的灵魂是“真”,科技翻译的灵魂是“准确”。在医学文献翻译中,一字之差就可能断送病人性命;在工程技术翻译中,一个数据之误可能导致重大的技术事故。因此,“忠实”是科技翻译的根本和前提,而“通顺”是实施科技翻译达到完美的一种手段和途径。[7]
3得体性翻译原则在生物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要实现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篇章译文得体,就必须在词、词组、句子、段落等各语言平面上对译入语可能有的几个同义而结构不尽相同的语言形式精心选择,选择除了涉及语言结构因素(如词性、词语搭配、上下文)之外,还与文体有关。选择的目的是使译文得体,得语言和文体之体。以下通过辨析不同译文以具体说明如何实现生物医学英语各语言平面翻译的得体。
3.1词的得体
3.1.1表达规范
《现代汉语》指出:科技语体讲究论证的逻辑性,要求语言规范。[8]例1Electroporationisusedtomakesmall,temporaryholesinthemembranesoDNAcanpassin.译1:电穿孔用来在细胞膜上形成小的獉獉、暂时的孔洞獉獉獉獉獉从而使DNA通过。译2:电穿孔用来在细胞膜上形成瞬时微獉獉獉孔獉从而使DNA通过。例2Thesefindingssuggestthatoralim-munemodulationmayrepresentanattractivether-apeuticapproachtoatherosclerosis.译1:这些结果表明口服免疫调节剂代表了一种诱人的獉獉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 方法 。译2:这些结果表明口服免疫调节剂代表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獉獉獉獉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以上两例中的“小的、暂时的孔洞”以及“诱人的”用语不正式,且读来疲软。而译2中的“瞬时微孔”及“引人注目的”用语平稳、凝重、冷穆,符合科技英语的特征。
3.1.2用词准确
例3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isamolecularbiologicalmethodforamplifyingDNAwithoutusingalivingorganism,suchasE.colioryeast.译1: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无需在活体(如大肠杆菌或酵母)内扩大獉獉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译2: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无需在活体(如大肠杆菌或酵母)内扩增獉獉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译文1把amplify译成“扩大”,但根据生物学知识判断,这里的amplify是“creatingmultiplecopies(产生多个克隆)”的意思,所以译成“扩增”更准确。
3.2词组得体
3.2.1精炼、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例4Theabilityofmonoclonalantibody(mAb)tospecificallylocalizeintumortissuesinvivooffersanattractivetherapeuticapproachforcancertherapy.However,treatmentwithmAba-lonehasonlyachievedverylimitedsuccessintheclinic.译1:体外实验中单克隆抗体(mAb)特异定位于肿瘤组织的能力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然而单独使用mAb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功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译2:体外实验中单克隆抗体(mAb)特异定位于肿瘤组织的能力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然而单独使用mAb治疗在临床上收效甚微獉獉獉獉。例5Asimmunologybecomesbettercharac-terized,immunomodulatorhasprovenasoneofthemostprevalentareasinthedevelopmentofnewpharmaceuticals.译1:随着免疫学变得更富特征獉獉獉獉獉獉,免疫调节剂已成为药学研究中的一个最流行的领域獉獉獉獉獉獉。译2:随着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獉獉獉獉獉,免疫调节剂已成为药学研究中的一个 热点 獉獉。以上两例中译2优于译1之处在于:译2表达正式规范有力,且更符合汉语习惯。由于英汉词组的构成和功能差异较大,所以总的要求是在“信”的前提下,既要充分表达原意,又要符合译入语语言形式上和修辞的和谐。科技英语中存在大量惯用和非惯用的四字词组,如asshowninfigure(如图所示),withoutlossoftime(不失时机),convertwastesintousefulmaterials(废物利用)等。合理使用这些四字词组,能起到精确紧凑,简洁明晰的效果,为译文增色不少。
3.2.2专业规范
例6Thespleenmayaddbloodtothegen-eralcirculationtomakeupforwhathasbeenlostinthebody.译1:脾脏能给总循环獉獉獉增加血液,以补偿獉獉獉身体的损失獉獉獉獉獉。译2:脾脏能给周身循环獉獉獉獉增加血液,以补獉獉偿身体所失去的血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在医学中,“总循环”不如“周身循环”专业规范,而且“补偿身体的损失”过于笼统,所指不明。所以译2更得体。
3.3句子得体
句子是语言平面中上下运转的轴心,也是翻译过程的主要着力点。句子同义手段的选择应该做到对应题旨要求,适应行文递接,切合语体特点以及依从声韵协调。[9]具体到生物医学英语的句子翻译,应该做到:
3.3.1体现信息中心
每一句话、每一句群和每一语段都有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或意旨需要得到强调突出,以利于接受主体准确地把握其语意焦点,了解其着意传输的信息,此语意焦点成为信息中心。[9]应尽量把原语的信息中心译成汉语的信息中心,使两者相对应。例7Nucleicacid,originallyisolatedbyJohannMiescherin1871,wasidentifiedasaprimeconstituentofchromosomesthroughtheuseofthered-stainingmethoddevelopedbyFeulgenintheearly1900s.译1:核酸最初是由JohannMiescher在1871年分离成功,并被证实为是染色体组最基本的组成,这是由Feulgen在20世纪初通过使用红染色方法证实的。译2:核酸最初是由JohannMiescher在1871年分离成功,并在20世纪初由Feulgen通过使用红染色方法证实为染色体组最基本的组成。译1采取直译的方法,虽然把原文的意思表述清楚了,但是把信息中心置于句中,未予突出。而原文中的isolated和identified为本句的信息中心,译成“分离”和“证实”。译2通过语序颠倒使信息中心突出,自然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英汉表达方式不同,许多汉语句子往往把信息中心置于句尾,来突出重点;而多数英语句子则经常将信息中心置于句首,以突出主题。这就形成了“信息中心首位”(beginningfocus),其他信息后置的句式结构。汉译英时要注意把英语句法结构的这个规律运用到翻译中去。而出于汉语表达的需要,译者要反复推敲,甚至可以跳出原文的框框,合理使用翻译技巧,对原文句子成分、结构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汉语的习惯组织译文。
3.3.2体现逻辑关系
例8Lamivudine(Epivir-HBV)isapotentantiviralagentwithminimalimmunemodulatorca-pacity.译1:拉米夫定是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獉着最低獉獉獉的免疫调节能力。译2:拉米夫定是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却獉很少有獉獉獉免疫调节能力。译1中没有反映前后两句内含的转折关系,读来有句子堆砌之感,而译2通过“却”一词使语段内含的转折关系得以彰显。
3.4语段得体
语段是比句子高一级的语法单位,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义整体。衔接是语段的重要特征,衔接的优劣,关系到话语题旨或信息是否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10],译文若不能正确反映原文中的衔接关系,就反映不出生物医学英语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例9ThebiosynthesisofRNA,calledtran-scription,proceedsinmuchthesamefashionasthereplicationofDNAandalsofollowsthebasepairingprinciple.(5)Again,asectionofDNAdoublehelixisuncoiledandonlyoneoftheDNAstrandsservesasatemplateforRNApolymeraseenzymetoguidethesynthesisofRNA.(6)Afterthesynthesisiscomplete,theRNAseparatesfromtheDNAandtheDNArecoilsintoitshelix.译1:RNA的生物合成,也称为转录,以獉和獉DNA复制的相同的模式进行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同样也遵循碱基 配对 原理。DNA双螺旋的一段解螺旋,只有一条链作为RNA聚合酶引导RNA合成的模板。在合成完成后,RNA从DNA上分离,DNA再次形成双螺旋结构。译2:RNA的生物合成,也称为转录,和獉DNA复制的模式大致相同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同样也遵循碱基配对原理。同上所述獉獉獉獉,首先獉獉,DNA双螺旋的一段解螺旋,其中一条链作为RNA聚合酶引导RNA合成的模板。在合成完成后,RNA从DNA上分离,同时獉獉,DNA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译2通过许多连接词(如同上所述、首先、同时)清晰流畅地讲述了DNA转录的过程,较之译1更富有条理性和整体感。
4结束语
生物医学英语翻译与文学翻译在语言的运用上,在修辞手段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文学作品个人风格明显,感情色彩较强,翻译时多注重形象思维,讲究语言上的形象和表达上的生动;而生物医学英语个人风格较少,感情色彩罕见,翻译上注重 逻辑思维 ,讲究语言上的规范和表达上的准确,在选择译文语言时,译者的游刃余地是不大的。得体是语用的最高原则,但在不同文体中侧重不同,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表现为忠实于源语的内容和风格,同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生物医学英语翻译也同 其它 文体的翻译一样,是一种既具艺术性,又具创造性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创造性地运用中外文两种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要达到这一点,只能靠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别无捷径可走。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2. 大专商务英语论文范文
3.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中国地名英译的注意事项
4. 新闻词汇翻译方法研究论文
5.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6. 有关计算机英语论文
首先想对客户说的是, 您需要什么风格的翻译,我们可以提前说好 ,比如文字活泼通俗,或者严肃正经,您更倾向哪种,我就向哪个方向努力。这也是我的服务理念之一。
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纯看我自己发挥,那我就来写写最近的翻译理念,说不定你跟我是同道中人呢哈哈哈哈~
就拿我发表在此平台的第一篇作品展示作为例子吧,那是一篇某IT公司发布在自己官网的产品介绍,介绍的是微软Teams这款产品,我就来举例说说为什么我决定这样翻译~~~
我之前看过一个文学翻译界颇有建树的人写的翻译理念,中国人,可时间长了我已经记不住他的名字了,倒还记得他的观念,因为他的观念曾影响了我一段时间。
他认为,翻译很重要的一点是遵循原文语句,他不太赞同意译,能贴合原文就先按原文来,不要加太多个人的想法,不要直接按自己的话来说,毕竟自己是翻译,而不是作家。他这样做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
比如原文风格很严肃,而我们翻译出来却用的是很口语化的词,表达的确实是同一个意思,但是风格不一样了,语气不一样了,完全是二度创作了,这就是对原文作者的不忠诚,不尊重。
这个观念的确影响过我,自从接受了他的理念,我在翻译的时候就会尽量字字句句遵照原文,尽量不做改变,最大程度尊重作者。 可这样一来,我给自己惹了很多麻烦。
若要仔细说都有什么麻烦,我大概要好好解释一下德语和汉语思路上的不同,这会牵扯到两国的文化背景,两国人民的思想特点什么的。就算我愿意说上三天三夜,估计你也没心思听……
哈哈,总之呢,德语很精准,很具体,有时候若字字句句翻译出来,从中文习惯的角度来看, 有时候会觉得啰嗦, 不如做些删减,只去 照顾核心思想 。但这样做不就不再忠实于原作了吗?于是我陷入了矛盾之中……
直到偶然读到一篇论文,之后就豁然开朗了。
上论文之前,我意识到此时此刻我应该先挑明一个态度,那就是, 翻译,这件事不存在客观,只有各种各样的主观, 就看你倾向哪种理念了。
我解释一下。从单词层面上来说,也许是存在客观的。比如die Tasse,杯子。咱先不讨论这个德语词指的是长什么样的杯子,不讨论材质、用途、价格,它就是杯子,很客观。不管这个词放在学术论文里,还是日常口语中,还是网上商店的产品关键词里,只要上下文没什么特殊情景,那它就是个杯子,搁谁那翻译出来也是杯子,甭管大家翻译出什么样的杯子来,实质是个杯子,这就算客观了。
上升到句子层面就不一样了。同一个句子,大家翻译出来可能都不一样,大家都想表达同一个意思,但翻译出来就是语序不一样,风格不一样,语气不一样。这就是各种各样的主观, 没有对错,只有喜欢不喜欢,合适不合适 。
这件事明确了,我就可以放心地把论文搬上来了。下面这段论文,就是我最近比较倾向的一种理念。
“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理论家赖斯和费米尔发现传统翻译理论局限性,大胆摆脱等效理论束缚,提出 以目的为首要准则的“目的论” ,认为翻译行为并不只是语际转换,而是 译者目的的实现 。
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作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出于教学目的,她提出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按照其观点, 文本类型 理论可帮助译者 确定特定翻译目的 所需的合适对等程度,形成功能主义理论雏形。
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束缚,提出功能派奠基理论——“目的论”。在弗米尔的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 受众 。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译文的期待 以及交际需求。每种翻译都指向一定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 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 而生产的语篇”。
在费米尔“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曼塔里提出翻译行为理论,特别强调对行为参与者的分析,在其翻译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为实现某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总称为“翻译行为”。功能主义翻译观可以总结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 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目的决定手段”, 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 。
目的论提出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及忠实性法则。费米尔认为,“目的法则”应该是最高法则,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绝不是字符之间的简单替换,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是一种文化交流。”对于中西翻译史上一直存在的归化、异化、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之争等,“目的论”都给出很好的解释,即取决于翻译目的, 凡是能达到译文目的的一切手段,都可拿来为我所用 ,无论传统的直译、意译,还是今年兴起的译创等方法。”
选段摘自《游戏软件本地化翻译研究综述》,论文作者葛婉君。
读完这段文字,我心里好受多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的确为我最近的翻译工作带来很多好处。我上面之所以解释客观和主观,就是为了在此时说,即使我引用了一大段论文,也并不意味这此论文中的观点是客观正确的, 这不是法律条文,不需要人人遵守 。只能说是 我个人主观上倾向这个观点 。以后我肯定还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的观念,但当下,在客户不设限的情况下,我会以上面这段论文中的观点作为我翻译时的最主要的理念!
但话说回来,之前那位崇尚忠实,尊重原作的翻译者的观点,也并非不好,因为我们要 考虑到 文章类型 。他是专门翻译文学的,在文学作品中,人家的观点是值得被重视的。文学作品,除了文字本身,背后的情感也很重要,如果翻译者任性地用自己的语言习惯去翻译,也许意思没变,但原作者的心血就被翻译者的一意孤行给掩埋了。这时候确实要尽量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尊重作者的感情。
而我们现在翻译的文字,比如产品说明、公司简介,并没有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的、深刻的甚至纠葛的感情。埋藏在这样比较中性的文字里的最主要的感情,无非是竭尽所能地 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意味着要 突出产品或公司的优点 , 有时需要带点煽动性 ,有时甚至需要带上 同类型其他品牌产品的缺点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说服人们:快来联系我们,来买我们的产品吧!
想通了这一点,上面论文中提到的“目的论”就更有用了。不管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做了些许删减、增添,还是使用了同义词,或将句子意译成了我们的俗语,这一切手段或许没有忠实地逐字逐句翻译,但却 有效地达到了我们的销售推广目的 。而对原文的这些小改变也并非就是不尊重作者,而是对于这样的文字, 达到目的比忠实原作更重要 !若我们只是字字句句翻译原作,以致翻译出来的作品根本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那就南辕北辙啦!
其实上面的论文中也提到了, 先确定文本类型,以此得知此文本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确定翻译策略(比如忠实原作或目的之上),最后就按定下的这个基调去翻译,让这个风格贯穿整篇文章的始终。
接下来举几个栗子~~~
下面这两段都来自我发布的第一个作品展示~嘿嘿
Microsoft Teams ist eine Alternative zu Slack oder Mattermost. Bei allen drei Lösungen handelt es sich um sogenannte Collaboration Tools , die Ihre Mitarbeiter dabei unterstützen, einfacher zu kommunizieren und zeitgleich an Dokumenten zu arbeiten oder diese zu teilen. 微软Teams是Slack或Mattermost的替代工具。 这三款协作工具 皆可帮助您的员工在轻松沟通的同时还可编辑或共享文档。
黑体字部分算是删减比较多的地方。遵循原文去翻译那就是:所有这三种解决方案都可以作为所谓的协作工具,它们都可以……我最终为什么没这么翻译呢?因为这句话, 更重要的部分在后面 ,不管这三款工具是不是被称作协作工具,它们的主要功能都写在后面了。名称和功能相比,那肯定功能更重要啊,我看产品介绍肯定更想看看产品功能,只要功能是我想要的,叫什么名字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吧。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浪费口舌去介绍名字,我们就 有话直说,一针见血 !哈哈哈哈~于是长长的半句话被我缩成几个字了^_^
并没有改变意思,而且简洁明了,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要再次说明,这 纯是我的主观倾向 ,我认为这种方式是有利于介绍产品的。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 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读完长篇大论的产品介绍,就想最快了解产品,看到重点,那我们就直达重点,长话短说!
这是我的考虑和建议,但若客户依然要求我不可这样删减,我还是会客户至上,毕竟是金主爸爸嘛,合作愉快更重要~
说是这么说,实在是因为有时候固执己见带来的后果,臣妾负不了责啊啊啊啊~~~~
Mit einem professionellen Plan erhöhen Sie diese, aber auch ihre Kosten. Ebenso ergeht es Ihnen mit weiteren Tools zur Produktivität, die Sie eventuell in Slack einbinden müssen.专业版可以提高存储量,但同时也增加了花销。您可能需要在Slack中捆绑其他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这又增加了成本 。
“但这又增加了成本”这句话基本上是我主动加上去了,若非要在德语原文中找到对应部分,那就只能是Ebenso了。这就是我对“目的论”的理解: 第一段话中,长长的半句话被我缩成几个字,而这一段话中,一个德语单词被我扩展成了半句话。 都是为了 达到目的 啊=_=
这一段的目的在于突出Slack的缺点,不然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非要买你的微软Teams呢?为什么我不能用Slack呢?那好,既然要“贬低”人家,那就做得再决绝一点好了(Slack不要打我,大家都是为了混碗饭吃TnT)
于是我采取的方式就是, 一共两句话,我写了两次增加成本 。如此 强调 这一点,这回大家都记住了,买Slack不划算哈哈哈哈
我太坏了,我估计是要永久呆在Slack的黑名单里了……
写得够长了,我自己也算是理清了思路,希望翻译越来越得心应手,嗨森嗨森,撒花撒花,比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