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禁止卖油毕业论文

2023-03-12 16: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禁止卖油毕业论文

议论文如下:

今天就让我来讲讲垃圾食品吧。所谓的垃圾食品就是那些不安全不卫生有细菌的食品,那些食品我们均不建议大家去食用。比如辣条,辣条是最常见的是小孩子们的最爱,不仅仅是小孩子们有些大人也爱吃。

那条是一包五毛钱就可以买到的,我常常看见有些人拿着在吃,然后我就在想这辣条是怎么制作的呢,后来我在网上查询到,他们的油呢是用地沟油和不卫生的油弄成的,你想想五毛钱的东西肯定是劣质的,哦我们长时间吃了肯定会有害我们的身体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再继续买辣条吃了。

还有我们的街边小吃。我刚刚在学校的边上经常会看到有一些阿姨们会推着他们的手推车拉着一些食品过来卖。他们有卖云吞的有卖烧烤的等等。

首先不说他们的东西是否干净,食品是否安全。就说一个卫生问题吧,你想想他们在路边上人来人往的,周边都是灰尘那些灰尘啊都跑到了他们的食品上了,然后要是我们去买的话不就是我们把它吃下肚子了吗?然后你想想我们吃的不是食品而是灰尘,看不见的灰尘。

你能想到了那些食品安全的隐患了吧。那你还会继续的买吗?为了安全着想,大伙尽量一定不要买那些不安全的食品了!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科学小论文1000

最近,笔者接到很多和烹调油有关的问题。一位网友问:“我妈妈听说超市卖的油不健康,土法榨的才好。她就买老家人按土法榨的菜籽油。那种浑浊的油和超市里澄清透明的油不一样。可是,用它做菜之后,厨房里的油烟味道比以前大了。这东西真的更健康吗?”另一个网友说:“我妈妈老说,猪油做菜比植物油好多了,不仅好吃,而且清洁。植物油用久了会使锅灶和抽油烟机都黏糊糊的,猪油就不会,证明用猪油烹调更好。”还有网友说:“我已经怀孕了,一闻到油烟就恶心,坚决不进厨房!”
  其实,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大致说明了同一件事情:用植物油炒菜会带来油烟,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油烟之害。其实,油烟问题的严重程度,又和油脂的品种有关,和具体烹调方法有关。
  油烟暴露与肺癌风险
  中国人习惯吃的美味炒菜,往往和油烟笼罩、油腻污浊的后厨联系在一起,和脸上、头发上甚至全身沾满油烟味的下厨人联系在一起。其实,油烟不仅仅意味着损害皮肤,污染环境,它还有很大的健康危害。孕妇之所以非常讨厌油烟,正是因为孕早期的胚胎对有害物质特别敏感。准妈妈此时嗅觉灵敏度明显上升,就是本能地试图远离油烟之类的有害物质,避免它们危害到胎儿。即便不是孕妇,普通人也不喜欢浓烈油烟的味道,因为身体知道它们有害。
  在我国,肺癌在男性中是第一高发的癌症,在女性中是第二高发的癌症。耐人寻味的是,15%的男性肺癌患者和53%的女性肺癌患者并不抽烟――但是他们通常会经常炒菜。科学研究早已发现,烹调油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不抽烟的女性中,这个因素不可忽视。
  美国研究者对29项以人群为基础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梳理。在22项流行病学研究中,有18项研究都发现油烟暴露与肺癌风险之间有相关性。另有4项研究发现了厨房中致癌空气污染物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理论证据。两项研究发现,在男性餐馆工作者尿样当中1-hydroxypyrene (1-OHP、1-羟基芘、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指标)的量与DNA损害指标之间相关。还有一项英国的回顾性研究也发现,做厨师的职业历史会带来肺癌风险的增加。换句话说,尽管还没有长期的定群跟踪调查,但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提示,经常接触油烟会增加肺癌的风险。此外,长期从事中式烹调的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增加,肺通气能力下降。这些观点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认同。
  哪些油加热之后致癌物最多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马上提问:哪些油在高温加热之后所产生的致癌物最多呢?什么样的油最容易冒油烟?
  最近,英国《每日电讯》的一项科学新闻说道,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的化学分析专家发现,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烹调时所产生的醛类致癌物最多。用它们来烹调一份“炸鱼和薯条”快餐,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健康标准高出100~200倍。相比之下,如果改用橄榄油、黄油或椰子油,产生的有害物质就会大大下降。
  其实,早有研究证实,大豆油、葵花籽油和猪油所产生的烹调油烟中都含有醛类致癌物t-t-2、4-DDE、t-t-2-NDE、
  t-2、CA和t-2-UDA。在烹调油中,以大豆油所产生的t-t-2、4-DDE最多,比葵花籽油高85%。这些物质对人类肺表皮细胞具有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而且会显著降低各种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增加活性氧的产生。
  这些研究说明,日常广告中经常标榜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实际上对热不稳定,更容易在高温加热时产生有毒致癌物质。它们也同时容易发生热氧化聚合反应,生成“黏糊糊”的物质,让抽油烟机变得难以清理,让厨房蒙上一层擦不掉的污垢。相比而言,猪油热温度性好些,产生的氧化聚合物就少一些,所以灶具“不那么黏”。
  因此,选择不太容易氧化、热稳定性略好、烟点较高的油脂是十分重要的。和澄清透明的油相比,“土榨”的粗油杂质多,同样温度下,产生的油烟也更多。经过一次烹调的剩油、油炸后的余油,都比新鲜澄清的油更容易冒油烟。经常用它们炒菜是极不明智的,不要以为用“自家”“传统”方法榨的油炒菜就更健康。
  如何远离致癌危险
  一项研究调查了军队中的61名炊事兵,发现在烹调油烟中暴露5天后,他们尿液中的多环芳烃类代谢物标志物1-羟基芘、DNA受损标志物5-羟基脱氧鸟嘌呤和氧化应激反应标志物异前列腺素的含量显著上升,且高于不接触烹调油烟的士兵。而且,其血液中的多环芳烃类代谢物、氧化应激代谢物和DNA受损标记物的对数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呆在有大量油烟的环境好几天之后,炊事兵血液中的致癌物增加了,遗传物质受损害的程度也上升了,促进衰老的物质增加了。这些研究提示,如果能够减少炒菜的频次,提升蒸煮、凉拌、焯烫等烹调方式的比例,降低爆炒菜的比例,烹调者就可以减少受害程度。
  研究还发现,室内通风状态和肺癌风险有关。不仅香烟烟雾是PM2.5的来源,油烟也是一样。一根香烟就能让屋里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大大超标,而炒菜锅旁边的油烟也可以让PM2.5数值轻松升高到200多。人们从室内吸入的有害物质越多,身体受到损害的程度也就越大,所以,及时和有效的通风,对减少油烟污染非常重要。
“过火”的烹调方法会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
  当然,在同样一种空气污染状况下,也不是每个下厨人都会患上肺癌。大量研究发现,肺癌的易感性有一定的基因基础。对于存在易感基因的人来说,如果长期身处空气污染之中,就可能会雪上加霜,增加肺癌的风险。既然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拥有超强抗污染基因,还是主动远离油烟污染比较明智一些。   综上所述,要预防油烟危害,远离致癌危险,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
  1.不要用土法榨的粗油、毛油,也不要反复用以前炒菜剩下的剩油。因为没有精炼过的油和剩油含杂质多,烟点低,炒菜时会放出更多的油烟。
  2.炒菜时,减少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此类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优先选用热稳定性较好的油,如精炼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芥花油等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烹饪油。如果确实需要高温爆炒和煎炸,建议选择棕榈油和椰子油等饱和度高、对热更为稳定的油脂。
  3.降低煎炸、爆炒、红烧、干锅等油脂需要高温加热的菜肴比例,增加蒸、煮、炖、焯、凉拌等烹饪方式。比如一个豉汁蒸鱼,一个油煮海米西兰花,一个凉拌木耳黄瓜,一个洋葱胡萝卜炒肉丝。这样菜肴也很丰盛,营养很平衡,但就比4个炒菜的油烟少多了。
  4.降低炒菜的油温。鉴于现在纯净油脂的烟点都高达190℃以上,没有明显冒烟时就能达到正常炒菜的温度。只要看到有点若有若无的烟,就马上把菜放进去,温度正好合适。其实,如何判断油烟,用一片葱皮或蒜片就能测试出来:周围冒很多泡,但不会马上变色。杜绝锅里“过火”的烹调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产生油烟,还会让食材直接受到高温而产生更多的致癌物。
  5.买一个锅体较厚、热容量较大的少油烟锅。由于锅体热容量大,烧热需要时间,不至于还没来得及放入菜肴,就已经锅中浓烟滚滚。换用这种锅需要适应几次,开头可能掌握不好放菜的时间。但一旦适应之后,就会享受少油烟的幸福感,而且菜也更加清爽好吃。
  6.买一个吸力强的抽油烟机。注意安装时距离灶台的高度合理,不要太远,保证吸力足够强,距离灶台1米远闻不到炒菜的味道。
  7.在还没有开灶台火的时候就打开抽油烟机,等到炒菜结束之后再继续抽5分钟,保证没有充分燃烧的废气和油烟都充分被吸走。同时,打开附近的窗子,使新鲜空气流入。
  8.做炒菜和油炸菜时换上帽子和长袖罩衣,之后及时换掉罩衣,定时清洗。出厨房之后清洗手和脸。
  9.用空气炸锅烤含脂肪食物(如烤鱼、烤鸡翅、烤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要把空气炸锅放在抽油烟机旁边。因为用高温热风来“干炸”含脂肪食物时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烟气,其中难免含有脂肪受热产生的有害物质。
  10.目前,国内外对“PM2.5对妊娠母子的危害”研究很多,建议孕妇、哺乳母亲最好不要烹调冒油烟的食物,并远离油烟滚滚的厨房。油炸食品也要少吃,按国外研究结果,多吃油炸食物可能增加孩子未来患上哮喘、过敏等疾病的风险。

毕业论文打印回来搞油了怎么办

打印的毕业论文在刚弄上油的时候,用水蘸着,尽量弄淡一些,不可以擦拭,容易弄破,然后在阳光下晒干,再用橡皮稍微擦一下就可以了

谁有 关于石油化工的毕业论文?帮忙,谢谢了!

  石油化工的范畴
  以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的化学品品种极多、范围极广。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石油化工生产,一般与石油炼制或天然气加工结合,相互提供原料、副产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经济效益(见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作用
  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 石油
  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 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的支持
  石油化工
  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 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 ~ 90万吨。由此可见, 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 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 石油炼制
  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 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 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石油化工2
  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
  编辑本段世界石油化工
  1970年,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已有约3000种。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生产厂已约1000个。国际上常用乙烯和几种重要产品的产量来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生产,大多采用烃类高温裂解方法。一套典型乙烯装置,年产乙烯一般为300~450kt,并联产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乙烯及联产品收率因裂解原料而异。目前,这类装置已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核心。 7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化工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1973年后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1983年以来又趋下跌,价格大起大落,使石油化工企业者对原料稳定、持久供应产生忧虑。发达国家改革生产结构,调整设备开工率,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产油国近年则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80年代,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已发生变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如将东欧国家的乙烯生产能力计算在内,则这些新兴石油化工生产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 1958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9Mt(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3.3Mt,约1/3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1/3建在拉美和东欧;传统石油化工生产地区,只新增生产能力800kt,且今后五年内,计划也很少新建乙烯装置,主要是进行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
  编辑本段中国石油化工
  起始于50年代,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石油化工厂及一批大型氮肥厂等,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石油化工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和化工两个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2006年都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如果把这两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2006年石油化工累计实现的利润达到了4345亿,增长达到了17.9%,增量达到了658亿元,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中占到17%左右。 石油化工3
  2007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211亿元,同比增长20.2%。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较2006年同期增长的有62种,占95.4%,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47种,占72.3%,天然气、电石、纯苯、甲醇、轮胎外胎等产品产量呈较快增长态势。 原油及加工制品平稳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原油生产较为平缓,天然气产量则增长较快。2007年1~9月累计生产原油13992.6万吨,同比增长1.4%;天然气累计产量为50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8%。原油加工量24289.1万吨,同比增长7.0%。汽、煤、柴油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生产汽油4475.9万吨,同比增长8.5%;生产煤油867万吨,同比增长17.4%;生产柴油9175.1万吨,同比增长6.1%。 农化产品生产供应正常。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用化学品生产也呈现比较强的季节性。化肥(折纯)2007年1~9月累计产量为4310.5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氮肥3144.7万吨,同比增长12.2%。2007年前三季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为127.4万吨,同比增长20.6%,杀虫剂、除草剂产量增幅分别为10.7%和33.3%,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占农药的比例已下降到37.1%。 展望 以石油和天然气原料为基础的石油化学工业,虽然在70年代经历两次价格上涨的冲击,但由于石油化工已建立起整套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已深入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市场需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扩大,所以今后石油化工仍将得到继续发展。80年代,世界石油化工所耗石油量仅为世界原油总产量的8.4%,所耗天然气为天然气总产量10%,更由于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化工品可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故石油化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为了适应近年原料价格波动,石油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化结合更为密切,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采用,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原料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具有特殊性能、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新材料,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石油化工生产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等。
  编辑本段石油化工专业
  石油化工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化工学习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石油化工人才,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一般各大理工科院校都设有此专业,该专业主要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分析、 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程系、化工节能、化工设备、化工安全与环保、精细化工,质量管理。 就业方向: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企业生产操作与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 、常规仪器分析、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企业和环保部门从事化验分析操作与管理。
  编辑本段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