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左传虚词研究论文

2023-03-12 13: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左传虚词研究论文

这是我的一篇博文,感兴趣的话可以改改用。
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左丘明

一部《史记》使司马迁得以名垂青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千多年来,文史大家首推司马。然在司马迁之前200多年,一部文史价值丝毫不亚于《史记》的鸿篇巨著,纵贯240余年、18万余字的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悄然问世,其作者便是堪称文史双绝的巨匠,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左丘明。

左丘明为鲁国人,大概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于孔子),为鲁国史官。传说孔子非常推崇左丘明,《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说明左丘明生活年代大致与孔子同时。而《史记》则称道左丘明为“鲁君子”,其故乡肥城也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

笔者说左丘明是“被低估了的文史学大家”,主要基于二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书。

《左传》之前,有两部史书流传于世。一是《尚书》,是中国最远古的图书,记载传说中的“五帝三代”之史实。但是《尚书》的内容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只能算是记载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大臣言辞和重要文件的“集萃”,类似档案性质,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史书。二是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载鲁国历史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原为鲁国对各国史书的统称,作者是各国的史官(太史),而且许多诸侯国的史官还是家族世袭制(据《孟子、离娄下》载孟子言:晋人称史书为“乘”,楚人称史书为“梼杌”(音táo wù),鲁人称史书为“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使官编写的鲁国“春秋”,掺入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褒贬、批判(后人称“春秋笔法”)而修订集成《春秋》,与鲁国国史别成一家。后人所称的“春秋”时代也因此而得名。但是正因为《春秋》在孔子的编纂之下,过多地表现出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倾向,其“笔则笔、削则消,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风格,已经偏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笔法。故后世往往将《春秋》列为经书而非史书。

《左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用来发挥、阐述孔子《春秋》(经)的专著。但通览全书不难发现,与《公羊传》、《谷梁传》不同,《左传》所描写的内容已经明显超出了《春秋》涵盖的范围。所写内容包括周王室和晋、楚、齐、鲁、魏的史实,同时还包含了当时其他小国如宋、卫、郑、吴、越等国的一些史实。可见作者占有的史料相当丰富,240多年间各国重要的人物、事件几乎都囊括在内。其篇幅浩繁长达18万余字,而《春秋》仅18000余字。从写作手法看,《左传》纯以直笔写实、叙事为主,记录史实客观、清楚,寓褒贬于记叙之中,这与《春秋》及另“两传”也明显不同。因此说,《左传》释《春秋》的说法并不足信,《左传》应该是鲁“春秋”、孔《春秋》之外,自成体系的一部史书。

从思想性看,《左传》具有一定的的民本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基本是儒家的.其重视 “仁”、“信”、“礼”等价值观念,对许多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书中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荒淫残暴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对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士大夫、甚至下层平民,也不吝章节文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纵观古今史籍,恐只有《史记》能与之媲美。其在我国历史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个原因,左丘明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左传》之前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大约有三千多首,后经编订为《诗经》,存诗三百零五首),其文学价值极高,但作者多湮没无闻;二是记载各国史实的文字,如《尚书》、各国史书等,史料价值高,但是文学价值较低。而《左传》即是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名著。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散文的最高境界。

《左传》叙事客观准确,脉络清楚,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展开描述,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叙事清楚。《左传》特别善于刻画众多的历史人物,剖析纷繁的社会矛盾。尤其是描写战争,能够非常准确地交待清楚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对大规模战争场面的描写尤为为传神。《左传》写战争并不单纯写军事行动和惨烈的杀戮,常常着眼与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战争因素结合起来,故对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往往能做出比较中肯的评判。如对晋楚“邲之战”的记载,原文大约3500余字,却记述了晋楚两国军队39位将领(晋21,楚18)的言行。作者用大量篇幅详细描写了晋楚两军在战前、作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言辞、作战表现,揭示了晋军将领将帅不和、意见不一、指挥失措、各自为战等具体状况,与楚军战役初期虽意见不一,战时却能同仇敌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晋军作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整个战事描写生动,叙事条理井然,情节精彩纷呈,运笔灵活自如。晋军主帅荀林父优柔寡断,副帅先縠争强好胜,士会足智多谋,赵氏兄弟(赵括、赵同)年少无知,魏锜、赵旃不顾大局,孙叔敖当机立断,楚王的老成持重,无不描写的生动传神。其叙事技法纯熟,富于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能在这样短的篇幅里,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传神,笔者以为虽《史记》亦有所不及。

正是因为《左传》独特的的文史价值,后世文史大家无不从中汲取营养。我们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往往能从中发现《左传》的影子。笔者以为,我国浩繁的历史典籍中真正属于独立修史,且能够“成一家之言”者,惟有《左传》和《史记》。而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考虑,似乎《左传》还要高出《史记》一筹。

古代汉语方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

一、文字部分 《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 《说文》部首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说文》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假借字与通假字 古今字和异体字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试论词义引申的规律与方式 说会意 说假借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形声字起源试论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义符说略 许慎六书说论评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二、词汇研究 《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连绵词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 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先秦偏义复词研究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左传》、《论衡》、《墨子》等)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专书的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三、语法部分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 《孟子》中的“其”字 《孟子》中的“之”字 《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荀子》副词研究 《战国策》中的“是”字 《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被”字的词义演变 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 从唐宋元明清的白话作品切入考察近代汉语语法的有关问题 古代汉语“把”字句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处置式考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古代汉语词序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活用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兼语式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古代汉语连动式研究 古代汉语判断句研究 古代汉语省略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使成式考察 古代汉语双宾语考察 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近代汉语量词研究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唐诗句法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之”字探源 专书的语法研究 四、音韵研究 专书的用韵研究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陶渊明用韵研究 论音韵学在古籍阅读中的作用 联系古音考察现代汉语方音问题 汉语语音演变规律考察 联系汉语语音史研究现代汉语语音规范方面的有关问题 古代韵文用韵考察 五、方言研究 方言词汇研究 方言语法研究 方言音系研究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六、训诂学研究 标点研究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试论“据文证义”的训诂方法 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校勘研究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注释研究 反训研究 七、修辞研究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 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左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水浒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孟子》论辩艺术研究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 八、其他相关研究 辞典学理论研究 中学文言教学研究 《说文》释义方式研究 古代汉语字词典释义辨正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左传>的一些问题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题解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评价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体例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 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 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 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 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 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 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 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 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 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 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 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 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 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研究参考书目
下列为历代研究《左传》的书目:
• 晋朝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现存最早的《左传》注解。
o 《四部丛刊》30卷本(附《年表》1卷)
o 《四部备要》称《春秋左氏传杜氏集解》30卷(附《年号归一图》和《年表》)
o 上海人民出版社《四部丛刊》宋刻本影印本,名《春秋左传集解》1977年
o 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再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名《春秋经传集解》,1989年ISBN 7-80569-058-8
• 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注疏本,60卷。ISBN 7-301-04724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宋朝王安石《春秋解》1卷,已佚。
• 清朝洪亮吉《春秋左传诂》ISBN 7-5325-1733-0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 清朝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 清朝刘文淇《左传旧疏考证》8卷
•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 赵光贤《春秋与左传》
• 徐仁甫《左传疏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 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 ISBN 7-100-00057-2
•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ISBN 7-80519-380-0
• 孙绿怡《左传与中国古典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ISBN 7-301-01739-1
• 伍妈喜《春秋左氏传古注辑考》,台湾学海出版社,1982年
• 程南洲《春秋左传贾奎注与杜预注之比较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82年
• 张端穗《左传思想探微》,台湾学海出版社,1987年
• 曾勤良《左传引诗赋诗之诗教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ISBN 957-668-079-4
• 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
• 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巴蜀书社,1988年 ISBN 7-80523-146-X
• 谢秀文《春秋三传考异》,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 浦卫忠《春秋三传综合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ISBN 957-668-283-5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ISBN 7101002625(2000)
• 王伯祥《左传读本》,开明书店,1940年
• 朱东润《左传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
• 徐中舒《左传选》
• 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
• 瞿蜕园《左传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 林新樵《左传选》,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
• 李宗侗《春秋左传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
• 王守谦《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ISBN 7-221-01571-6
• 瑞典高本汉《左传真伪考》、《左传注释》
• 日本安井衡《左传辑释》
• 日本竹田光鸿《左传会笺》

开放分类:
文化、书籍、历史、史学、春秋三传

贡献者:
pipi_0705、metgay、唐建根、zhzh503、再见西雅图、大秦梦、鬼画符、黄宪春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厉兵秣马、欲盖弥彰、退避三舍、痛心疾首、一见如故、刚愎自用、假途灭虢、城下之盟、左丘、各自为政、晋文公、降心相从、巫蛊、伯宗、咸、骈、裹粮坐甲、风牛马不相及、老、人莫予毒、莫予毒也、选、趾、焜、形训、檞寄生、伞、刻、假途伐虢计、季梁、勾芒、度、秉、怼、邴、踣、搏、逋、步、惰、藩、访、憾、捍、烬、恶、迩、亥、还、三传、獒、登、十、版、办、琴牢、郜鼎、郜鼎乡、师老兵疲、怙、盍、很、孔门七十二贤、而、东道主、厚、薨、闳、扈、酄、肓、晦、或、毁、彗、悔、诲、潢、恢、挥、寰、迈、慢、蔓、擐、宦、麾、贿、媚、获、皇、莽、每、茅、跻、戢、籍、瘠、亟、讥、脯、缚、燕安鸩毒、言犹在耳、加、殛、浃、掎、侯、扶、赴、祓、荐、俭、郛、黻、俘、绋、孚、聒、僭、妃、扉、肥、虢、馘、逢、棼、偾、氛、郊、璜、幸灾乐祸、信而有征、一眚、跋、《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鲁颂、于、生僻字、话、树、十三经、东周列国志、门、属、五行、画、太学、钧台、若敖鬼馁、向戌、击、底、孙伯符、裴邃、骊姬之乱、八索、板、羌、廖三传、水调歌头、郑逸梅、治丝益棼、剑、编年、纤维艺术、梼杌、二十八宿、饕餮、流星雨、新序、康同薇、足、中国、牛、余勇、彭、钱钟书

高分求——左传预言探析全文


能够直接下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