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利率问题研究论文

2023-03-12 12: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利率问题研究论文

  水母网3月18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存款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贷款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这是央行自2007年以来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
  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将会为老百姓的理财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人士。

  房贷:一万元多付2.7元

  银行介绍,自3月18日起办理的个人住房贷款将执行新的利率,每一万元贷款每月的还款额大约比利率调整前要多2.7元,银行会为新客户核算清楚。至于之前办理的个人住房贷款,将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大多数是在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利率,有的是按照合同在满一年期后执行新利率,而实行固定利率的贷款将维持原利率不变。市民可以查看一下自己的贷款合同,看具体是什么时间调整,做好备忘,以免到时忘记多存一点钱而造成信用问题。

  存款:转存不可盲目跟风

  几乎每次调息都要引发一次转存热,其实,转存是否核算需要进行非常精密的计算,并不是普通市民所能做到的,转存也不可盲目跟风。一般来说,如果一年期定期存款已超过2个月,3年期定期存款已超过5个月,5年期存款已超过9个月,转存就不划算了。如果是大额存款,且存入时间又不长,那当然还是转一下得到的利息更多。

  股市:且看明日表现

  证券分析师王忠表示,每次加息对于股市来说都是一场利空,周五下午大盘突然跳水可能正是缘于此。历史上数次加息几乎都造成指数下跌。但是现在股民的心态已经越来越成熟,中国股市又正处于“大牛”状态,相信利空会很快消化,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动。目前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单纯的加息不会影响股民的钱袋子。当然,股市走势如何,尚待明天。

  基金:给“基民”的一次警示

  理财专家郑友林分析,加息可以给目前的基金热浇浇凉水了。很多市民误以为基金就是储蓄,加息则基金收益也高。近日由于加息的预期而造成股市的调整,利息加了,股票跌了,基金的收益反而低了,这是对于盲目“追”基的市民最好的一次警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百姓理财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因此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汽车贷款的负担相应增加,股票、基金、甚至其他理财产品的风险都会有所加大,有些百姓也会因此将理财重新回归储蓄,减少在股市、外汇甚至房地产等的投入。但是央行此次加息的目的在于平衡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平稳健康的经济大环境,相信这对于所有百姓来说都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 (李攀)

探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论文

探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探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利率化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利率化的改革给银行业带来了一些问题。根据研究,随着国内利率化的不断加深,银行业的确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给银行业带来的好处不能抵消潜在的风险。我国银行业正处于产权属性和转型的特殊时期,渐进性的改革更适用于国内银行业,相比较而言,时间比较宽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并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有效的改变自己的策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则,从而可以有效地转嫁风险。文章就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给银行带来的困难和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银行就如何避免这些风险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策;

引言:

我们所说的利率市场化就是由市场决定利率,具体而言就是由银行根据资金市场上具体的供求变化来自动调节,最后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引导,其他各种利率同时存在的体系。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也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不断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重要的环节。

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含义

利率市场化可以细化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利率决定机制下的市场化模式。此类模式代表利率方面所出现的所有变更均是由市场引发的,无法由主观进行操控。其次便是利率干预机制下的市场化模式。此类方式主要指的是利率在受市场运作影响的基础上,中央银行业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利率进行适当的管控。不过此类管控并非直接的方式,仅仅是根据市场变更状况进行的一些微调。

利率市场化具有很多优势,举例来讲,其能够进一步展现资金供求两方真实的资金力量对比,这样便能够更好地优化资金的配置。所以上述谈到的两类市场化模式,在经济调节、推动市场发展方面均是具有一定的效用的。而中央银行同样可借助此类模式能够进一步把控经济的整体进程。此种状况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同时也是整个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走势。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

(一)使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

所谓利率风险就是因为利率的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根据经济规律来讲,如果利率长期受到管制,突然放开,那么在短时间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过程,随后会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随着市场的行情变化而变化。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会对商业银行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利率的敏感性缺口加大,另外一个就是受到存贷利差的影响。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利率的敏感性缺口加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存贷利差空间变小则是商业银行出现风险的直接因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可以预见想要在短时间内预测我国的利率会有比较大的困难,市场上实际的利率和预测利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就会使市场的利率变化更加难以预测,直接导致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结构不能合理匹配,也就会导致利率的结构期限更加复杂,导致银行存贷款周期不稳定。如果是在快速的商业扩展周期中,央行又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的长短期利率倒挂,利差空间严重被挤压,商业银行没有实现预计的利差,就会引起收益曲线风险。

(二)使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

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整个利润空间被严重缩小,此种状况下其便需直接取消部分收益少、风险低的项目,将自身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收益较高的项目上。此种状况下,商业银行所运营的`各类项目整体风险性会进一步提升,进而引发更多的信用风险。这便是逆向选择严重状况下,还可能会引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状况的出现。由此可见,如果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话,会直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利益,违背市场运作规律,增加信用风险的出现。

因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利率提升后,信贷市场会出现相应的逆向选择、逆向激励效应。关于逆向选择效应,即利率提升之后,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导致商业银行更多地会选择将贷款放置在高利率借款人方面,而风险与收益偏好均较高的借款人也会意愿去支付高额的利率,这样一来两方便达成了相应的共识。至于偿还能力佳、风险低的借款人员,因为其自身能力低、不愿支付高利率等各种原因会直接退出信贷市场。关于逆向激励效应,即得到贷款的借款人在高额贷款成本方面,会挑选收益与风险俱高的项目,进行投资时也会将所借贷款投放在风险高的行业。逆向选择、逆向激励效应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银行信贷风险的提升,同时也会造成投资、总体经济活动水平的降低。若持续此种状况则会为金融危机的出现埋下高风险因素。

(三)流动性风险加大

利率市场化能够帮助商业银行以更灵活的方式综合使用价格工具来获取存款、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不过也造成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难度的综合上升,同样是对当下资产负债项目整体稳定程度的一种更改。资产上,整体流动性低且收益较高的资产会逐步提升占比。负债上,商业银行存款整体稳定性会降低,不同种类的存款,尤其是同业存款于银行间的整体流动速率会增加,对应的规模同样会增大,而这均会让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得更加脆弱。

三、商业银行承担利率市场化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政府部门把握政策力度

当下来看,商业银行仍旧属于金融市场当中的一部分,而利率市场化则属于市场利率快速发展的主要模式,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需政府运用"有形的手"进行综合把控,由此来思考市场形势状况,整体把控政策的运用。第一,改革方面来看,需使用渐进式的开放利率管理方式,减缓整个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减少对于商业银行整体的冲击。第二,当利率市场化出现相应风险的时候,也需加强商业银行等相关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综合把控市场整体竞争情况,以此优化商业银行在风险方面的抵抗能力。

(二)循序渐进的推进利率市场化

目前来讲,中国利率市场化已有了相应的经验,且在实际中发现了符合中国市场特征的路径"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这是进一步推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的重要经验。相关国际经验显示,借助渐进式的办法来发展利率市场化,最终的效果一般是较佳的,相比于急于获利的模式来讲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中国利率市场化也可借助此类试点化办法进行发展,在综合提升经验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整个市场的进步发展。

(三)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模式下,利率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长时间内的利率管制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方面的整体认知偏低,且商业银行的内容也无体系化的利率管理方式。由此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利率风险的出现、构建出专门化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为目的,便可通过发行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方式来转移风险,同时构建起专门化的市场利率信息系统、创建利率预测模型,科学预测走势、把控风险。

(四)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

利率市场化属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构建高效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展开合理化的监管,对于推动整个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来讲是十分有利的。相关经验显示,构建完善、高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得到优良化的监管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监管把控商业银行各类行为,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维持经济的持续繁荣。

1.加速法规修订、银行监管法律框架的构建

目前来看,需提升法规修订速率、在增设相关新法规的基础上,构建更全面化的银行监管法律框架,优化完善其中重点内容。首先,对监管当局、相关部门的职工职责进行细化,保证监管部门享有独立化的监管权;其次,对各项准则进行进一步规范,诸如银行方面的市场准入规则、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再次,统一相关监管标准,面向全部银行采取国民待遇原则;最后,确定出监管人员与监管章程对应的具体负责内容,构建完善的监管机构检查制度。

2.优化监管理念,构建国际化监管模式

当下,需提升下述几点工作水平:首先,构建完善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关于信息披露,需确定出相关细则,如监管对象需负责的各项内容、所需披露的各项资料、关于资料方面的各项邀请等。其次,构建完善化的信用评级制度。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我们也需根据国际经验设计合理化的信用评级措施,构建符合中国本土的评级制度。再次,构建存款保险制度。设立严重状况出现时应对银行倒闭问题的各项程序。最后,构建专门化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时跟踪、分析指标,为金融风险的出现、解决奠定相应的基础。

3.构建完善化的金融监管自律机制

首先,优化现有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此制度是维持银行监管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金融基础,能够推动金融机构于更稳定的状态中发展。除此之外,还需构建现代化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借助改革等相应方式促使金融机构变成符合市场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以此更好地在各类经营理念的指导下降低整体违规违纪现象的出现。其次,构建金融同业间自律体系。由中国当下的金融行业状况来看,发现金融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是较快,且金融监管当局存在监管不力等各类问题。对此,需及时构建起匹配现有问题的金融同业公会制度,开设出能够推动市场有序竞争、良好把控金融风险的行业自律机制。可由金融监管当局牵头,在社会舆论的指导之下,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金融业同业公会,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的金融同业公会,赋予金融业同业公会具有行业保护、行业协调、行业监管、行业合作与交流等职能。

(五)应加快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在利率市场化之下,频繁的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客户的投资消费行为都会带来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波动使利差收入减少,为适应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加快金融产品研发,不断创新制度流程,以更多金融产品和方便快捷的效率来拓展业务空间,才能更好地规避和分散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保证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步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利率市场变化使得商业银行承担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与资金流动风险,需要通过政府部门把握政策力度、循序渐进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应加快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河.金融科技、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上海经济,2018(2):108-116.

谈谈利率的改变对保险业的影响1000字左右(论文)

  据最新公布的5月份数据,全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4%,与4月份相比,下降0.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指出,假如消费者物价指数攀升逾5%,即可能需要调高利率,以遏制投资。对于加息的呼声和预期在近来相当强烈,资本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已作出了重大反应,股指连探新低,债市则阴霾不散。

  对保险业而言,加息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负面影响。利息升高主要体现在对寿险公司的经营上,对产险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小。加息对寿险公司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逆转一部分利差损,但必须看到,当前环境下的利息升高对利差损的补救也是微乎其微,因为利率不可能升到产生主要利差损的高预定利率即8%左右的高水平;二是可以使寿险公司投资收益提高,加息可提高保险资金在银行协议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债券方面的收益,投资基金、固定利率债券方面的收益可能会降低,由于日前保险资金在银行协议存款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加之证券市场已对加息预期作出重大反应,因而加息对投资收益方面的综合影响应是正面的。

  加息也有负面影响:一是高利率会使低利率寿险产品吸引力降低,在现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客户会要求寿险公司提供更高回报的产品,寿险公司的新收益空间会迅速失去,如果寿险公司不能迅速使适应这种变化的新产品上市销售,还可能会面临保费增长停滞不前或负增长的局面;二是一些固定利率险种,如多数企业年金类产品,将面临退保风险。

  总体来看,加息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积极影响。保监会李克穆副主席曾表示,即使加息,保监会可通过一些政策调节来保证保险业的正常发展。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应对,未雨绸缪,作好新产品开发、现金流储备和预算等工作实为上策。

银行利率变动对生活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初中小论文 500字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
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
由于现在股市红火,外面的热钱过多,容易形成泡沫经济,我国中央银行也在不断提高利率.就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一年内就提了七次之多.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利率有哪些因素决定和改革的论文

我给你一篇我曾经写的论文吧~希望有用~  利率市场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中国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中国经济正曰益显示出开放的市场经济的特征。随着加入WTO、利率管制和汇率固定已成为协调本外币政策的障碍。促进利率市场化,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开放条件下的利率管制已成为协调本外币政策的障碍  1、利率管制影响了国内资金的充分利用,恶化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地位  目前外资银行享有超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被允许在规定的利率基础上收费,但禁止中资银行收费。这实际上相当于外资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而中资银行的贷款利率却是管制的。国内商业银行无法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确定贷款利率,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惜贷”现象,客观上也使贷款流向大中企业,流向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这样,对利率敏感的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由于无法获得贷款而不能增加投资,削弱了利率政策的投资效应。国有银行因宏观紧缩吸引了大量储蓄存款,但却不贷给赢利高的非国有企业,迫使企业尤其是三资企业利用外资,这就客观上导致一方面国内大量资金闲置,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外资涌进。这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入和国内储蓄过剩同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利率的管制,国有银行有大量资金头寸却贷不出去,外资银行便从间业拆惜市场以较低成本将国有银行利用网点优势花大力气吸收的存款拆借过来,再贷给资金短缺的三资企业。加入WTO后,不推动利率市场化,必将束缚国有银行的手脚,使中资银行的网点优势无法发挥,国有银行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利率管制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限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利率管制制约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我国的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利率难以理顺。目前,我国远期市场仅限于中国银行实行的经常项目下、最长6个月的远期结售汇,从规模和时间上无法满足需要。由于远期外汇市场的价格是由利率的变动生成的,利率管制也使远期交易市场无法真正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政府推动下逐步发展,但由于利率管制和债券利率没有与风险程度挂钩,各种债券为主导的资本市场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公开市场利率为主导的货币市场利率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货币政策要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结构受到管制,无法形成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和灵活的利率体系,必然使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  3、利率管制易使内外部经济失街  开放条件下,利率管制易使内部外部经济失衡。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即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利率水平的国际差异非常敏感时,极小的利率差异也会引起极大的资本流动,完全的资本流动会使国内和国外的利率差异完全消除。这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丧失了独立性。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假定某个国家想提高利率,它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就上升了。很快,全世界的证券持有者会重新安排其财富以利用这一新的利率。随着巨额的资本流人,该国国际收支平衡呈现大量的盈余;外国力图购买该国的资产,这倾向于引起货币升值,并迫使中央银行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将购买外国货币,提供本国货币。这种干预引起本国货币存量增加,结果,最初的货币紧缩被抵消了。这一过程在国内利率被降低到最初水平时才告结束。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货币政策将失去独立性。利率无法摆脱世界市场通行的利率水平,任何谋求独立货币政策的尝试都会引起资本流动和必然的干预。直到恢复到世界市场的利率水平。  尽管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自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经常项日下可以自由兑换以来,外资已可通过各种合法及非法渠道渗透进我国。由于中央银行以人民币汇率稳定为政策目标,致使汇率对外汇供需的变化缺乏弹性。由于国内外利率差距较大,对国际短期资本吸引力很大,一些国际热钱开始采取非常的手段结汇,套取利差汇差。各种境外资金通过各种政策“灰色”地带或黑市渠道将资本汇入大陆,以合法的贸易结汇方式套息,这可从1994、1995、1996、1997年中国连年外贸结汇资金超过进口贸易幅度看出。而1998年以来,由于国内连续下调利率,而美元则连续上调利率,这种国内外利率差距,又引起了各种形式的资本流出。国际热钱除套利外,还扰乱我国的经济金融秩序。近年来,中国的假出口、骗退税,三资企业中的虚假投资和价格转移,房地产业中的炒地皮、外销房以及期货、股票市场的狂澜都有这些国际游资神出鬼没的踪迹。而正是由于我国管制利率,刻意追求稳定的汇率,没有利率、汇率风险,形成政府对利率和汇率的隐性和显性担保才使国际游资放心大胆地进入中国。  由于人民币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央行被迫买进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扩大了人民币的投放。这就削弱了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力度,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另外,稳定的汇率也吸引了投机资本。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双顺差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外资即可能是以套利套汇为目的的短期“游资”,这对我国的经济稳定有很大破坏性。同时,央行对外资流入进行对冲干预的力度也是有限的,而若采用对冲措施则要牺牲国内经济增长。维持这种扭曲汇率,在我国出口仍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可见,在汇率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国内外利率不一致将引起资本流动,导致内外部失衡。而且在人民币汇率僵化、利率管制条件下,为确保内外部平衡,中央银行被迫进行冲销操作。中央银行的这种过多的单一方向干预对货币政策冲击越来越大,甚至难以抵消,即冲销操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效用越来越小。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协调本外币政策的对策  1、我国现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模式可概括为:“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为确保利率形成市场化,必须坚持放松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与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并举。只有促进货币市场利率体系的形成,才可能形成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2、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配合其他市场体制的改革,首要的改革是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只有在微观基础具有硬预算约束条件下,利率才能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以利率调控制机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才是有效的。  3、利率的市场化必须配合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利率和汇率杠杆才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目前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主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但还有一部分外汇供求关系无法在外汇市场上实现。可以说当前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变化,还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变化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商品市场实现的,利率平价在中国无法起作用。只有利率的市场化配合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才能最终促进内外部经济均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