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死馆杀人事件》 小栗虫太郎
首先面世的奇书之一,小栗虫太郎于1934年在杂志《新青年》以连载形式发表。这是小栗虫太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作品,而小说中的主角侦探,则沿用曾经在他以前短篇作品中出现过的法水麟太郎。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共完成全部一千张的原稿,并于1935年5月由新潮社出版,当时更还邀请了江户川乱步和甲贺三郎为此书写序文。
简介:
降矢木,一个神秘、充满谜团的家族,居住在神奈川县一栋满溢妖异氛围、被称为“黑死馆”的西式城堡中。该家族多年前便发生过几起令人不解的命案,最后皆不了了之。这次,悲剧再度发生,黑死馆中的丹尼伯格夫人不幸遇害,尸体竟然还绽放出圣洁光芒,恰似被一层光雾包裹。然而,这只是开始……难道凶手真的是水、风、火、土四只精灵?离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不可思议的犯罪诡计,神秘莫测的凶手身份,完全具备了推理小说的各种元素,这部作品算得上是本格极品,但它最独特的地方,却还在出现于小说内各色各样的装饰、与及埋藏于装饰背后不同范畴的知识和论证。作者把德语、诗歌、音乐、医学、犯罪、宗教等诸多杂学奇闻共冶一炉,而且还不惜处处引经据典,全篇作品,更充满了与符号、暗号、象征有关的谜团和推论,这些象征的具体内容,既艰深又模糊,而侦探的精采推理,便是在那被暗号所笼罩了的世界中展开。
2 《脑髓地狱》 梦野久作
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被誉为“推理小说中的艺术品”,1927年开始创作,1935年1月由松柏馆书店出版,全书48万字。是一本超越推理文学范畴的经典文学著作。有人说它是另类版异邦骑士,其实不是了,它比异邦深层次很多、也伟大很多,已经超越推理小说类型,艺术价值更高,绝对不“伪精神”。
简介:
小说以“我”为中心叙述——讲述一名青年男子寻找自我的历程。“我”在从未见过的房间醒来,惊恐发现对自我的陌生与不安。隔壁女子凄怨沉痛的叫喊,向他诉说两人的关系,诡异而惨绝的讯息更令他恐惧。一位名叫若林镜太郎的人出现,自称代替已故的正木教授来完成以男子为实验对象的疯子解放治疗,藉着帮助他恢复记忆,解开离奇案件之真相。然而,已死的正木教授却又突然出现,提供了许多扑朔的线索,男子回溯祖先的历史,潜藏在基因中辗转遗传到他身上的祖先记忆“唤醒”……究竟,事件的真相是什么?男子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实身分?引起正木敬之和若林镜太郎“心理遗传学”研究兴趣的大事件真凶究竟是谁?利用精神科学的犯罪真的存在吗?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谜团愈加错综复杂,让读者不知哪些是真实、哪些是梦境,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留待小说的结尾才会揭晓。
小说讲述的章节读起来有些混乱,其中穿插了大量怪诞离奇和颇具深度的内容。是作者梦野久作集大成之作,是变格派推理小说的巅峰。其中章节:和歌《疯子地狱邪道祭文》、正木教授访谈录《地球表面乃是疯子最大的解放治疗场》、“绝对侦探小说”《脑髓并不是思考事物的地方》、学术论文《胎儿之梦》和手记《空前绝后的遗书》读完之后只能称其叫绝,体现出作者很深的心理学、文学知识。“我”是谁?我的过去是什么样子?我是不是杀人犯?我是不是和一位绝色美女有婚姻之约?正木和若林两位博士究竟是善是恶?我和发生在一千年前的传说有什么关系?究竟谁是疯子……可以说,这部书会带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可以不喜欢,但不宜错过。
3 《献给虚无的供物》 中井英夫 / 塔晶夫
尽管《黑死馆杀人事件》和《幻术》都曾经被视作战前异端文学的两大巨峰,但真正被誉为日本侦探小说最高杰作,却还是在战后时期,而且,那也是第三部奇书出现以后的事情。第三部奇书,便是中井英夫的《献给虚无的供物》(日文原名《虚无への供物》)。这部小说的构思开始于1955年,在1962年曾以首两章参选第八届江户川乱步赏,虽然不获奖但也总算入选了候补名单,而在翌年(1963)完成了共一千二百张的原稿,再于1964年2月以"塔晶夫"为笔名由讲谈社出版。
这部小说建基于冰沼家连续密室杀人的谜团,作者更利用作中作的创作手法,把发生事件的现实世界与从推理产生出来的虚构世界交织在一起。透过故事中对推理狂热的各名人物,对发生于现实世界的事件展开无数分析、讨论,把奇幻、玄奥的元素灌注入平淡、单调的现实案件,从而组成了另一篇充满怪异色彩、小说内的小说。事实上,在概念上《献给虚无的供物》属于"反推理小说"模式的作品,而也有不少的评论家甚至把它视为日本反推理小说的代表作。
简介:
昭和二十九年九月,北海道一起渡轮翻覆事件造成一千零五十五人死亡或失踪,
然而,在这起惨剧背后,却是一个遭受诅咒的家族所承受的灾祸……
谣传冰沼家是个被不幸拥抱的家族,历代家长均离奇死亡,表面上虽是天灾人祸,实际上却怎麼也摆脱不掉诅咒作祟的阴影,而此事引起了立志成为侦探的奈奈村久生的浓厚兴趣。
在冰沼家又相继发生有人身亡的事件之际,奈奈村久生透过管道探知相关线索,与其他角色展开推理辩论,渐渐揭露在死亡事件周围环绕的种种怪异现象……
4. 《匣中的失乐》 竹本健治
此书获得第三十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的候补,更被列入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一。
二十二岁的竹本健治当时还是大学生,他在中井英夫的私人推荐下,于1977年在"幻影城"开始连载《匣中的失乐》(日文原名《匣中の失乐》),而于翌年(1978)完成总数达一千二百张的原稿并出版成书。这部小说的风格可说是直接承袭了《献给虚无的供物》的创作概念,而稍后更被评论家二上洋一(也就是金田一郎)把它与之前的三部奇书相提并论,自此以后,"日本侦探小说四大奇书"这个统称便开始广为流传。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匣中的失乐》的创作灵感来自《献给虚无的供物》,而这部小说的最大特色,便是作中作的运用。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场景,却在不同的时空内,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故事,各章故事在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中交错进行,每一篇的情节看来都只像是经由另一片镜子所产生出来的映像,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这些出现在两面各自反映的镜中的故事内容,产生了真实与虚构世界两者互相混淆和倒错,给了一种"假作真时真作假"的奇妙感觉,确实让人真假难分。
简介:
登场的人物,很多,而且各人所扮演的角色也颇为模糊,环绕着故事的是一群为数十多人的推理迷,他们大多是各有专长的大学生,但也有年纪较少的少年,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遭遇到不幸,有的被杀害,也有的无故失踪,但全部事件却拥有一个共通点,那便是与某类所谓逆向性密室有所关连。既然身边发生离奇的事故,作为推理迷的他们当然一次又一次的展开推理讨论,但小说中并没有明显的侦探组合,也没有特别可疑的嫌犯,各人的推理又似是而非,而且还经常搬出一些艰涩难明、但看来也没甚么实际用处的数、理、化理论,再加上奇斗术数等学说,读起来觉得头昏脑胀
更最可怕的还有小说的奇怪结构,全书共分为五章(不包括那“序章”和“终章”),可是每章所描述的故事在时间上不但并不连贯,而且内容更有互相抵触的情形,例如在第一章里出现的首名死者,在第二章里相同或以后的时间仍然生存,因为根据第二章早段的对话,第一章其实只是由其中一位角色所创作出来的、以现实为背景的推理小说首章(也就是“作中作”),所以第一章中有部份内容是虚构的,也有部份内容是真实的(相对地),而第一章的案件是假的,当然那个受害人也没死,然后,在第二章里出现另一宗杀人事件。然而到第三章时,却又变成了……
在故事最后的第五章和“终章”中,作者总算像普通的推理小说般,把全部的密室和谜团解明了,凶手、动机也作出了算是合理和详尽的解释,各人的结局也清楚的交代了。可是,“终章”中的最后一段情节仍然让人感到困惑,那才是全书的关键么?
值得一读的小说,因为至少它包含的特别创意,是不能在其他一般推理小说中找到的。至于那是否便等于如宣传句语中所谓的“新本格推理的原点”,则不可而知了。
本书荣获每日新闻、推理杂志选为战后二十年最佳推理小说第一名!
荣获周刊文春票选日本百大推理小说第二名!
作者以《献给虚无的供物》两章未完成作品参选江户川乱步赏,仍获得第二名,史无前例!
一、中国科学名人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 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 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三、外国的科学家
阿基米德、牛顿、富兰克林、达尔文、麦克斯韦、赫兹、玻尔、弗米、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海森堡、洛仑兹、安培、巴斯德、沃森 克里克、费曼、奥本海默、戴维、法拉第、伦琴、哈恩、汤姆逊、瑞利、哈伯
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全国法院第三十三届学术讨论会。可以看到参加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和报告,也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搜索,获取更多有关学术讨论会的信息和论文。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3)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
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
(4)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
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
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
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
(5)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
(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
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等上发表的论文,有期刊号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
(7)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学术论文对待:
①与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非密切相关的文章,如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文艺、新闻等作品,以及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
②刊号中含有H、HK等由香港出版发行且未被认定准许或不能确定是否准许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刊物;
《历史地理第三十二辑》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