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残骸检测论文

2023-03-12 06: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残骸检测论文

细节与成败(Kaiser3344倾情奉献)
  古往今来,不少人常常因细小的事而失败,但也有的人因细小的事而成功的。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综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注意细节的人更能干成大事。
  “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不要自己乱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事先不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者写的东西,写信的时候,也别离得太近……”这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是些细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细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成是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假如他不注意这些细小的事,从不顾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
  这就是成大事者注意细节,如果华盛顿不注意细节,他不会成为美国开国总统,更不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可见,注意细节是华盛顿成为总统的基石。
  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着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支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而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春秋时的子罕“不贪为宝”,清朝廉卿张伯行以“取一文,我为人不直一文”为铭,林则徐因自己容易发怒,自书“制怒”条幅挂于堂上,烟瘾特大的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
  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炼而成。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的弱点,他不会成为伟人,如果毛泽东不注意细小的事,一不留神就因细小的“庇”而掩了大“玉”。
  世上无小事,人间无细节。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了一次战役。输了一次战役,毁了一个王朝。可见,不注意细节,有可能无以成大事。
  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哈维?费尔斯通说过:“成功是细节之子”。米开朗琪罗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李斯也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所以,如果想成功,做事就应该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金东洙的自然科学研究论文

1.俞东郁,金东洙。中国人类学学会正商讨的一些问题。吉林省中等医学教育资料汇编(解剖学科分册),1985,(1):9-112.金东洙,俞东郁。下颌骨性别的多元判定。延边医学院学报1985,8(4): 195-2023.皮永浩,金东洙,俞东郁。用多元分析法研究朝鲜族成人掌骨。延边医学院学报1985; 8(4): 203-2134.金东洙,俞东郁。颅骨的性别判定研究(一)弧,弦和围度。延边医学院学报1986; 9(3): 140-1475.金东洙,俞东郁。颅骨的性别判定研究(二)上颌和腭。延边医学院学报1986; 9(4): 216-2186.皮永浩,俞东郁,金东洙。髋骨性别的多元分析研究(一)测量。延边医学院学报1986; 9(3): 140-1477.皮永浩,俞东郁,金东洙。髋骨性别的多元分析研究(二)性别判别分析。延边医学院学报1986; 9(4): 219-2238.皮永浩,俞东郁,金东洙。髋骨性别的多元分析研究(一)测量(三)残骸的复原。延边医学院学报1987; 10(4): 242-2459.金东洙,俞东郁。颅骨的性别判定研究(三)乳突。延边医学院学报1987; 10(2): 24-2710.金东洙,俞东郁。颅骨的性别判定研究(四)眶和鼻。延边医学院学报1987; 10(4): 246-25911.方伍星,金东洙等。腹腔动脉干分枝的稀有变异一例。延边医学院学报1989,12(1):12.金东洙,宋亨根,金昌洙。四象医学与延边朝鲜族成人活体测量性体质特征的关系研究,I. 头面部。延边医学院学报1991; 14(1): 16-2413.金东洙,赵寿东,许班玉,全炳烈。四象医学与延边朝鲜族成人活体测量性体质特征的关系研究,II. 体部。延边医学院学报1991; 14(2): 79-8814.金昌洙,刘旭升,金东洙,韩东日,金哲。延边汉族人脑室的CT解剖。现代医学影像学1997,6(5): 208-21015.金昌洙,金东洙,韩东日,刘旭升。延边地区朝族汉族脑室CT的比较。中国实用医药研究(二),1997,9:541-54216.金昌洙,金东洙,朴兴烈。吉林省朝鲜族成人头面部体质特征。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20(2): 63-6617.金昌洙,金东洙,韩东日,刘旭升。朝鲜族侧脑室的CT测量。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20(4): 209-21018.金昌洙,金东洙,俞东郁。中朝两国朝鲜族头面部体质特征的比较。解剖学杂志1998,21(3):265-26719.Zhiyue J. Wang, Christina Bergqvist, Jill V. Hunter, Dongzhu Jin, Dah-Jyuu Wang, Suzanne Wehrli, and Robert A. Zimmerman。In Vivo Measurement of Brain Metabolites Using Two-Dimentional Double-Quantum MR Spectroscopy –Exploration of GABA lLevels in a Ketogenic Diet。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03,49:615-61920.崔春爱,金东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26(3):232-23421.崔春爱,金东洙,金范学。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细胞的体视学变化。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26(2):94-9622.周宪春,金东洙,等。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尸体解剖1例。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4,27(3):205-20723.崔春爱,金东洙,管秀影。红骨髓和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国临床康复2005,9(14):40-4224.金东洙,周宪春,张默函。左侧椎动脉起始变异1例。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3(4):129-13025.崔春爱,金东洙,崔林。Perioteal graft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 for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英文版,2005,4(1):70-7226.金东洙,陈正爱,李美子。解酒乐对小鼠抗醉解酒作用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76-147727.徐正哲,金东洙,陈正爱。熊胆冻干粉针剂安全性实验报告。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23-152428.全贵红,奇花淑,金映杉,金东洙。慢病毒介导人FVIII基因在大鼠体内的表达。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8(5):249-35029.金德山,李相伍,崔林,罗昌福,李光昭,金东洙。利用局解后的新鲜骨制作骨架的方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4):45530.全贵红,许东元,金映杉,金东洙。慢病毒介导EPO基因治疗肾性贫血大鼠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6):683-68631.张默函,金东洙。右腹腔巨大肾癌1例。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1):66-6732.Li Liangchang(李良昌),Wang Jerry Zhiyue,Jin Dongzhu(金东洙)。Proton Semi-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of Cerebellar Tumors in Childhood.。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07,1(7):13-1533.李良昌,金东洙。核转录因子-kb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2):148-15034.申载贤,金东洙,张默函。下颌管的解剖学结构与牙种植关系的研究。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3):170-17235.李良昌,李光昭,崔林,金东洙△。浅谈人体系统解剖学分段考试法。解剖学杂志2007,30(5):554,62336.全贵红,金东洙△。中国延边朝鲜族和延边汉族apoB和D17S30VNTR多态性研究。人类学学报2007,26(4):318-32437.张默函,金东洙△,金映杉。线粒体DNA cyt-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解剖学报2008,39(4):562~56538.李良昌,李宜丹,金东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哮喘模型小鼠的抗肺部炎症作用。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3):175~17839.全贵红,金东洙。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147~15040.杨光,金东洙△,张默函。胆囊三角的应用解剖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101~10441.李良昌,李宜丹,金东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哮喘模型小鼠的抗肺部炎症作用。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75~17842.许东元,金东洙,金范学。三黄泻心汤水提取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四川中医2008,26(10):11~1343.张默函,金东洙△,金映杉。乳腺癌中线粒体DNA拷贝量变化的意义。解剖学报2009,40(1):41~4344.金光玉,赵志梅,金东洙,延光海。102例盲肠下垂的影像学诊断临床意义。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9,32(1):41~4345.崔春吉,金元哲,金东洙,李良昌。大豆异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作用。解剖科学进展2009,(4):46.崔春吉,延光海,李良昌,金东洙。大豆异黄酮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9,32(3):47.崔香兰,金东洙,李莉。有氧运动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及电生理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09,(21):48.延光海,崔允浩,李光昭,沈光海,金东洙,宋顺宗。姜英素抗过敏作用实验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3):△:通讯作者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2期论文导读(上)

01

该团队在墨西哥索诺拉跨越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地层里建立了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框架)。在La Ciénega组内记录了寒武系基底碳同位素漂移最低值的碳酸盐岩之上20m的富赤铁矿砂质白云岩层,对其中的棱角分明的火山灰锆石晶体利用U-Pb化学剥蚀-同位素稀释-热离子化质谱分析法得到了539.40 0.23 Ma的最大沉积年龄。该含有再造凝灰质的岩层位于埃迪卡拉纪晚期宏体化石的末现点之上、寒武纪遗迹化石 Treptichnus pedum 的首现点之下,因此这一年龄校正了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标志层。劳伦大陆南部的裂陷相关的溢流玄武岩火山活动、碳同位素负漂移以及生物转折的时间一致性都很符合火成岩省爆发导致埃迪卡拉纪末灭绝的机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15-119.

译者

南京大学@申博恒

02

前人对Canary(加纳利)群岛中,La palma(拉帕尔马岛)岛上Cumbre Vieja(康伯利维亚火山)和Tenerife(特内里费岛)岛上Teide(泰德峰)的地热流体或气体样品中He同位素(He/ 3 4 HeHe)组成的研究超过25年(Cumbre Vieja样品的He/ 3 4 HeHe值为9.4 0.1R A ,Teide样品的He/ 3 4 HeHe值为6.8 0.3R A ,R A 为大气He/ 3 4 HeHe值),这些样品具有相似的CO 2 / 3 He比值(2 109—4 109),与地幔值接近的δ 13 C组成(-3.3‰到-4.4‰)以及相似的CO排放通量(0.1—0.2 1010 mol/yr),但He同位素组成有差异,研究表明这些样品He同位素组成不同不是由时间差异或源区 2 4 He的增加导致,而是因为他们来源于不同的He储库(La plama样品来源于HIMU型地幔源区,Tenerife样品来源于受岩石圈地幔影响的富集型地幔源区)。Canary群岛的地热样品记录了源区现在的He组成,其东部较老熔岩的橄榄石中记录的He/ 3 4 HeHe值高于由地热样品中测得的现今He/ 3 4 HeHe值,这表明了Canary群岛地幔源区的He储库随时间发生演化。该研究将从加纳利(Canary)群岛、亚速尔(Azores)群岛、佛得角(Cape Verde)群岛、夏威夷(Hawaii)群岛和冰岛(Iceland)的地热样品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与从橄榄石斑晶、辉石斑晶和玻璃中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即使在年代超过1 m.y.的地层中,由地热样品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与从矿物斑晶和玻璃中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除了Canary群岛,在Hawaii群岛、Azores群岛和冰岛内部的岛屿之间也存在不均一的He同位素组成,这些不均一的信息在其热液样品、矿物和玻璃中保存下来。特别是在冰岛西北部,较老熔岩的橄榄石中He/ 3 4 HeHe值比该地区现今地热样品中的He/ 3 4 HeHe值更高,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新世以来,冰岛岩浆作用中幔源 3 He输入的减少。利用地热和地质样品联合评估He/ 3 4 HeHe值随时间变化的方法为研究板内火山源区不均一性和源区随时间的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20-124.

译者

NJU@哈哈宇

03

用锂同位素量化硅质岩浆同喷发期间挥发分丢失的时间尺度

大多数爆发性的硅质火山在爆发事件之间具有数千年的宁静期。从宁静期到再度喷发的转换时机是解释监测信号并提高居住在活火山附近居民安全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了美国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黄石火山系统中梅萨瀑布凝灰岩斜长石晶体中的锂同位素(δ 7 Li)和元素浓度分布,使用这种新的方法,限制了爆发前挥发分脱气发生的最小时间尺度为数十分钟。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Li的浓度从晶体核部到边缘下降了4到10倍,同时δ 7 Li的增加高达10‰,反映了斜长石核部与脱气贫锂熔体之间的扩散驱动平衡。在该项研究中获得的新的时间尺度表明,岩浆挥发分库存具有同喷发期快速变化的潜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25-129.

译者

CUGB@唐演

04 西藏中部因板块拉力增强引起的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

该研究报道了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的约239Ma的镁铁质岩脉群,其形成于俯冲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岩墙为拉斑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Nb和Ta中度负异常和同位素富集的特征。岩墙与古特提斯洋板块回转而在上覆板块形成的弧后盆地同时代。因此,在洋脊俯冲后,大洋一侧的板块回转导致的板块拉力增强,使另一侧被动大陆边缘发生了伸展和岩浆作用。该研究认为,增强的板块拉力是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的形成机制,这在先前是没有被认识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30–134.

译者

哥斯达黎加的61

05

在标准孕震区以下的地震活动很难调查,因为这类地震的地质记录假玄武玻璃通常已经发生反应或者畸变。该文章描述了挪威北部罗弗敦群岛下地壳麻粒岩中异常的原始假玄武玻璃。假玄武玻璃与容矿岩(主要为斜长石、碱长石、直辉石)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并含有指示快速冷却的微结构,即:长石微晶石、球晶和“花椰菜状”石榴石。在围岩和玄武假晶碎屑中都没有糜棱岩。没有先兆韧性变形特征的记录,就排除了下地壳中触发地震的几种常见机制,包括热传递、塑性不稳定以及地震沿着断裂的脆性部分向下至韧性部分的传播。容矿岩中的脱水矿物和假玄武玻璃排除了脱水引起的脆化。在没有这样的弱化机制的情况下,地壳下部的应力水平曾经一定很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35–139.

译者

掉帧青年萧暮春@YU

06 全新世时期南美和非洲热带地区相似的冰川活动 历史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热带地区的冰川正在不断后退。然而,在时间尺度相对较长的地质 历史 时期,这些热带地区冰川活动的变化趋势还不明了。最近来自美国波士顿学院的Anthony C. Vickers及其合作者,通过对新近暴露的基岩进行原位 14 C和 10 Be宇生核素测年,对南美奎尔卡亚(Quelccaya)冰帽和非洲鲁文佐里(Rwenzori)山脉全新世的冰川活动 历史 进行了重建。结果发现,两地区全新世的冰川活动 历史 具有相似性。在全新世的前期(~ 5 ka前),冰川范围小于当今;全新世后期(~ 5 ka后)的冰川范围则多大于当今。两大洲热带地区全新世冰川活动的相似性指示更大尺度上的温度变化是热带地区冰川活动的驱动,而非区域性降水。本文结果也显示在全新世后期热带地区冰川范围扩张的背景下,当前气候加剧变暖导致的热带冰川后退现象与近千年的冰川活动趋势相比存在异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8 (2),140-144.

10.1130/G48059.1.

译者

三口刀

07

南极罗斯海伊里萨尔角的冰雪融化暴露古代阿德利企鹅的聚居地

近日,专门研究企鹅的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埃姆斯利(Steven Emslie)在南极的伊里萨尔角(Cape Irizar)意外地发现了几处刚刚暴露出来的古代阿德利企鹅生存遗址和一些看上去较为“新鲜”的古代阿德利企鹅遗骸。

位于南极洲的罗斯海是南大洋中生产力最强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每年为将近100万对繁殖的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提供生存条件。在这里,有一处保存较完好的从最后一次冰川盛期( 14 C分析结果显示其距今45000年)到全新世的企鹅栖息地遗址。

伊里萨尔角(Cape Irizar)是一个岩石岬角,位于斯科特海岸的德里加尔斯基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以南。2016年1月,几处古代阿德利企鹅生存遗址及大量企鹅骨骼、羽毛的表面残骸和看上去比较新鲜的尸体由于雪的融化而在这里暴露出来。研究人员对其取样,并进行放射性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看起来“新鲜”的遗骸实际上年代已经很久远了。阿德利企鹅的对该地的三次占据是在大约距今5000年的时候开始的,其中最后一次占据是在大约距今800年左右的时候结束的。

这些看似“新鲜”的企鹅遗骸实际上是古老的,这表明:一直到最近,冰雪的融化才使得之前被冰冻的企鹅尸体和其他遗骸在长达约800年的时间中第一次暴露出来,并使它们开始腐烂且看起来新鲜。最近的气候变暖趋势和历来卫星图像(Landsat)中显示的2013年以来岬角积雪减少的情况都支持了这一假设。

企鹅骨胶原δ 13 C值的增加进一步表明了古生企鹅生存条件达到“最适度”的时期是海洋生产力大大提高的时期,即距今4000年前—距今2000年前的温暖期,这可能与特拉诺瓦湾冰穴(Terra Nova Bay polynya)的扩张和德里加尔斯基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的裂冰事件有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45-149.

译者

天津师范大学@廖辞霏

08 重新定义东非大裂谷系统运动学

东非大裂谷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表面运动是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中受到约束最小的部分。该团队使用GPS数据来控制索马里板块的旋转,并为该地区提出了一个新的构造板块几何结构。此外,该团队还测试了西南印度脊的地质数据和马达加斯加的新GPS数据,以确定重新定义的爱尔兰微型板块运动学。研究发现了一个大变形区,从罗武马微型板块的东部边界延伸到科摩罗群岛,包括马达加斯加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马达加斯加板块正在分裂,马达加斯加南部随着爱尔兰微型板块旋转,马达加斯加东部和中南部的一块板块随着索马里板块移动。努比亚-索马里板块系统横跨东非裂谷系统的辐散包括沿着束缚刚性块体的狭窄裂谷段的扩散变形和应变调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 150–155.

译者

中国地质大学@黄永慧

09 巨型鲕粒对早三叠世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启示

下三叠统灰岩含有巨鲕及其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典型的碳酸盐沉积构造。这些特征可能是由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时期海水水化学变化所导致的,但是定量恢复早三叠世海水的碳酸盐体系仍然充满挑战。作者基于中国南方下三叠统鲕粒的粒径数据并通过物理化学模型约束了鲕粒的形成过程,来制约鲕粒形成时期海水的碳酸盐饱和指数、溶解无机碳含量、碱度及pH。基于以上方法,作者发现侏罗纪的巨型鲕粒形成在高碳酸盐饱和指数的海水中,这与现代鲕粒形成的环境类似。计算结果表明,早三叠世海水的文石和方解石饱和指数均大于7。通过结合大气二氧化碳和海水钙离子浓度重建结果,作者发现早三叠世海洋的溶解无机碳浓度和碱度比现今高两倍,并且其pH在7.6左右。因此,早三叠世海水碳酸盐体系阻碍了钙质生物的复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8(2),156-161.

.

译者

小爪爪

10

沉积物供应不足导致丹麦瓦登海全新世晚期障壁岛链暂时性退化

理解沉积物供应与海平面变化直接的耦合关系对预测障壁海岸(障壁岛和障壁沙嘴)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响应至关重要。来自北海东南部的瓦登海的大量岩芯、地震剖面和高分辨率测年的数据表明障壁岛链的进积作用在3.5~2.0 ka.期间停止并发生退化。障壁岛的衰退是由区域性的海岸重组引起的沿岸漂流减弱造成的。大型三角岬的前移导致沉积轨迹远离障壁海岸,由此导致的海洋沉积物供应的减少,降低了障壁链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区域的海平面上升阈值从2~9mm/yr降至低于现代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约0.9mm/yr。因此,预测障壁海岸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需要考虑到沉积物供应的可能变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原因下大尺度地貌的反馈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62–167.

译者

CDUT@Aether

11 北美洲东部Acadian造山带深部岩浆堆积的山根

对于地壳内质量和能量重新分布是地壳中中性到酸性岩浆作用的成因这一模型,增生造山带中堆晶岩浆岩质山根的缺失是其基石。同样地,由于缺乏相关的同时代深部镁铁质对应物质,长期以来新英格兰阿巴拉契亚(美国东北部)的Acadian岩体的起源一直用封闭体系地壳熔融来解释。研究者报道了新发现的幔源熔体经过分离结晶过程形成的Acadian含水超镁铁质堆晶岩(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英格兰南部)。这些岩石第一次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被发现,也是全世界仅有的少数保存完好的弧深部含水堆晶体。研究者认为这些堆晶岩与新英格兰中南部同时代岩体具有成因联系,其中前者代表了同一岩浆弧缺失的深部堆晶岩山根。研究者的发现支持以下假说:深部地壳中的分离结晶和混染作用使幔源含水岩浆发生分异,是产生中酸性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地球化学演化的基本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68-173.

译者

CUGB@齐宁远

12

澳大利亚与劳伦大陆即Nuna超大陆核心连结时间的古地磁学依据

澳大利亚和劳伦古大陆在古元古代至中元古代的Nuna超大陆中的结合时间开始于1.6Ga。两个陆块均位于原始SWEAT(美洲西南部-南极东部)组合陆块中。但是对该组合持续的时间的研究较少。这项研究报道了在位于澳大利亚北部1.3Ga的Derim Derim岩床中最新获得的高质量古地磁极数据。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和劳伦古大陆在1.3Ga是处于同一组合大陆中。这项新的古地磁极约束也支持了澳大利亚与中国华北板块相连,并结合前人报道中所有大陆的古地磁数据,说明Nuna超大陆的分裂大概发生在1.3-1.2Ga期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 174–179.

译者

CUGB/MQ@SH

编辑&校对:覃华清

论文尼斯湖水怪之谜~急急急!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异现象,其中包括某某某 某某某 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尼斯湖水怪了
在英国苏格兰北部,迤逦的格兰特山脉从西南向东北绵延,层峦迭幛,气势磅礴,主峰尼维斯山海拔1,343米,是英伦三岛上的最高峰。“尼维斯”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头顶云彩的山”。山峰上常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怪石嶙峋;山中林海茫茫,苍翠的林木盖满了起伏的峰峦,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万顷的绿色海洋。
从尼维斯山向东北到茵沃内斯市附近延伸着一条名驰寰宇的苏格兰大峡谷,谷中有一连串细长而深的湖,从西向东的是:尼斯湖,洛奇湖,奥斯湖。本来,这三个湖是互不相连的,而且只有尼斯湖的水通过尼斯河向东北注入默里湾,而洛奇湖和奥斯湖都不通大海。但由于这三个湖处于同一峡谷中的同一条线上,当地人利用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开凿了一条名叫喀里多尼亚的运河(全长96.6公里)把这三个湖连结起来,沟通了大西洋一侧的洛恩湾与北海一侧的默里湾,成为苏格兰北部重要的水路交通线。
三个湖中以尼斯湖最大最深,它深约213-293米,长约39公里,平均宽度为1.6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它是淡水湖,终年不冻。适宜于生物饮用,因此,湖中鱼虾众多,水鸟翔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怪兽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名鼎鼎的尼斯湖水怪就出现在这里,还有其它的洛奇湖水怪,奥斯湖水怪,实际上三者是同一个谜。
早在1500多年前,就开始流传尼斯湖中有巨大怪兽常常出来吞食人畜的故事。古代一些人甚至宣称曾经目击过这种怪兽,有人说它长着大象的长鼻,浑身柔软光滑;有人说它是长颈圆头;有人说它出现时泡沫层层,四处飞溅;有人说它口吐烟雾,使湖面有时雾气腾腾....各种传说颇不一致,越传越广,越说越神奇,听起来令人生畏。
近一百多年来,此怪兽像幽灵似地时隐时现,不断有人声称亲眼看到过它。根据那些声称见过它的人们描述,它那蛇一样的头和长脖子,一般伸出水面一米多高,人们较多看到的是怪兽的巨大背部,有人说是两个背,有人又说是三个背;有时它突然露出水面,水从它的肋腹部上像瀑布似的泻下来,一下它又迅速潜到湖下,在湖面掀起一阵恶浪。
自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对“尼斯湖水怪之谜”一直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尼斯湖根本就没有什么怪兽,而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造成的错觉。有的则认为很可能是在尼斯湖底有一些具有浮力的浆沫石,这些浆沫石在一定的条件下浮上水面随波飘荡。当人们站在湖岸边时,远远望去,由于视觉的错误,往往把奇形怪状的浆沫石误认为是怪兽。
但是,全世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坚信在尼斯湖中确实存在有一种至今尚未被人们查明的怪兽。他们认为,几亿年前,尼斯湖一带原是一片极目浩瀚的沧茫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频繁,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因此,很可能有一种尚未被人类认识的远古动物--独特的海栖爬虫类至今仍然生活在尼斯湖里。这只是一种假设和推测,还需要有充分的实物证据才能证明,仍有待科学家今后进一步去深入探索和研究。
[编辑本段]轰动一时的尼斯湖水怪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谜之一。
关于水怪的最佳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的人们对此并不相信,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
1802年,有一个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农民说,有一次他在尼斯湖边劳动,突然看见有一只巨大的怪兽露出水面,用短而粗的鳍脚划着水,形状很奇特,气势汹汹地向他猛游过来,距离他只有45米,吓得他慌忙逃跑。
1880年初秋,有一只游艇在湖上行驶,突然,一只巨大的怪兽从湖底冲出湖面,他全身黑色,脖子细长,脑袋三角形,就像一条巨龙似的在湖中昂首掀浪前进,使湖面卷起一阵巨浪,把游艇击沉,艇上的游客全部落入水中淹死。这一消息传开,轰动了当时整个英国。
同年,潜水员邓肯·莫卡唐拉为了检查一艘失事船只的残骸而潜入尼斯湖底。他潜入湖底后不久,急忙狂乱地发出信号。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迅速把他从湖底拖上岸来。他说不出一句话,脸色发白,全身颤抖。休息和医治了几天,平静下来之后,他才把他在湖底看到的奇迹讲述了出来:正当他检查沉船的残骸时,突然看到湖底的一块岩石上躲着一只怪兽,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青蛙坐在那里,形状十分可怕,吓得他差一点昏过去。
英国有一个名叫歌尔德的海军少校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访问调查过50个曾经亲眼见到过怪兽的人,将得到的各种材料加以综合研究和推测后,描述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怪兽的大概的模样:怪物呈灰黑色,背上有两三个驼峰,身长约15米,颈长约1.2米。然而他的推测并没有科学根据,只是一种假设。目前,仍然没人弄清楚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
到1934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的显出了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的水生动物,而很像早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
蛇颈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到七千多万年前的一种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也是恐龙的远亲。它有一个细长的脖子、椭圆形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嘴里长着利齿,以鱼类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颈龙的话,那它无疑是极为珍贵的残存下来的史前动物,这一发现也将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这张照片刊出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联系起来,对此给予极大关注。1960年4月二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虽较粗糙,但放映时仍可明显地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游过尼斯湖。有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看法。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进入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举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国波士顿应用一些利用水下摄影机和声纳仪,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显示有一个两米长的菱形鳍状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体上。同时,声纳仪也寻得了巨大物体在湖中移动的情况。
1975年6月,该院再派考察队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两幅特别令人感兴趣:一幅显示有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巨大身躯,还可以显示该物体的两个粗短的鳍状肢。从照片上估计,该生物长6.5米,其中头额长2.7米,确实像一只蛇颈龙。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头部,经过电脑放大,可以看到水怪头上短短的触角和张大的嘴。诮用结论是“尼斯湖中确有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
1972年和1975年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使人感到揭开水怪之谜或者说捕获活的蛇颈龙已迫在眉睫了。此后英、美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尼斯湖上拉网式地驶过,企图将水怪一举捕获。但遗憾的是,除了又录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
由于追捕水怪的失败,持否定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使树干内的树脂排到表面,而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水怪的头颈和身体。”
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了水怪的人们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么,为什么人们至今还不能捕获水怪呢? 因为水怪太具有攻击性了。
[编辑本段]尼斯湖水怪再度现身
英国一男子于2007年5月31日在尼斯湖拍下一段视频,尼斯湖水怪观察者认为该段视频中出现了苏格兰这一最神秘的湖泊中的神秘生物--尼斯湖水怪。
拍下这段视频的男子名叫戈登-赫尔墨斯,是英国约克郡一名55岁的实验室技师。他表示称:"当我看见这个全身乌黑、长达45英尺的东西在水中相当迅速的游动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尼斯湖水怪观察者、海洋生物专家艾德里安-希内(瑟恩)在观看这段视频后表示,他希望在接下来几月内进行相应的适当分析。
他还表示:“我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对于在这个湖中所发生的一切,我不抱有任何个人的主观看法。这段视频确实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视频。”
赫尔墨斯称,在水中呈直线移动的生物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英里左右。他说:“我最初认为这可能是一只非常大的鳗鱼,鳗鱼本身就有着蛇一样的体征,而且也似乎可以解释近年来有关尼斯湖水怪所有的观察情况。”希内也表示称:“对于尼斯湖中观察到的情况,可以有着许多可能的解释。它可以是某种生物,但也有可能只是水面的波浪,或者仅仅是由于我们的心理作用使得它变成了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东西。”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尼斯湖水怪被首次拍下来以来,我们已经有着近4000份所谓尼斯湖水怪的目击材料。不管尼斯湖水怪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尼斯湖水怪都将成为苏格兰的一个象征。尽管苏格兰媒体对尼斯湖水怪的故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赫尔墨斯的视频质量很高。
[编辑本段]存在新证据
◆水怪录像
据报道,45岁的英国人波拉克2000年8月的一天和妻子及3岁的儿子在尼斯湖附近散步时拍下一段三分半钟长的不知名动物的录像,为尼斯湖水怪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波拉克说:“有人可能会说是一只海豹或是下到水里的鹿,但是我见过这些动物,录像里的动物绝对不像。”
波拉克直到现在才同意公开这盘录像,是因为他一直害怕受到外界的嘲讽。苏格兰一 名研究海洋生物的专家仔细观看和研究了录像的内容,但是无法确认录像所拍摄到的是何种动物。尼斯湖水怪迷俱乐部授予了波拉克的这盘录像带“2001年尼斯湖水怪最佳发现奖”,并颁给他500英镑的奖金。
一家博彩公司在获悉有关消息后,随即宣布将发现尼斯湖水怪的赔率从500比1腰斩至250比1。
◆美现亿年恐龙踪迹 尼斯湖水怪有望被证明存在
对于喜欢冒险的人来说,“湖怪”的故事一直让他们津津乐道,例如每年总有许多人前往苏格兰地区的尼斯湖探访“水怪”的痕迹。而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湖怪”就是一些生活在水中的恐龙,但科学家们却一直未能找到曾经有生活在水中的恐龙的证据。17日,一名美国女大学生宣布,她在怀俄明州发现了存在水栖恐龙的证据。
1.湖怪的脚印
发现这种水栖恐龙遗迹的是一名叫黛波拉·米克尔森的科罗拉多大学研究生。她17日在盐湖城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披露了发现“湖怪”踪迹的消息,她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在美国怀俄明州北部的多个地点都发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脚印。这种脚印混杂在许许多多其它远古时期动物的化石中间,但经过他们仔细确认,最终认为这是一种水栖恐龙的脚印,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1亿6500万年前。
研究人员表示,在远古时期,怀俄明州地区和美国西部的大片地区都是一片汪洋,而这种新发现的恐龙就生活在这片内陆海沿岸。它们大约高1.8米,跟鸵鸟差不多大,生有四肢,但只用两条后腿走路。米克尔森说:“根据它们留下的足印你可以发现它们是如何游向大海深处的———先是整只脚的脚印,然后脚印渐渐变小,最终只留下爪痕。”她还表示,目前已经有一些证据显示,这些“湖怪”就是“一去不回”地从陆地游向了深海,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觅食。
目前,米克尔森和她的同事正在加紧工作,争取能找到一些关于这种恐龙的其它遗迹,以便对其进行更仔细的研究,并且为这种新的“湖怪”命名。
2.尚待考证的里程碑
对专门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来说,米克尔森等人的发现可谓是轰动性的。一直以来,人们对水栖恐龙的看法都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从来没有人找到过水栖恐龙存在的证据。而米克尔森的发现一旦被证实,将为恐龙的研究带来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将翻开古生物研究新的篇章。
但也有很多科学家对米克尔森的发现持谨慎态度。正在盐湖城举行的美国地质协会年会目前还没有对这项发现作出任何评论。而美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化石研究专家杰克·霍勒表示:“虽然我不是一名研究足迹的专家,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非常有意思。”在肯定了米克尔森等人的发现之后,霍勒也认为应该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不能轻易得出结论。他说,仅凭这些恐龙的脚印“不能断定恐龙是否真地是从陆地游向了海洋”。
◆水下照片
1972年,以美国应用科学院专家赖恩斯为首的一个研究组,在对尼斯湖进行探险时,曾利用水下照相机,拍下了一个巨大的的鳍脚。1975年6月19日,设置在尼斯湖中的水下照相机拍下了几百张照片,但什么也没有看到。当天下午9点45分,有一个动物接近水下照相机,很快消失了。只拍到这个动物的极小一部分,看不清它是什么。大约一个小时后,这个动物又出现了,可能由于闪光灯要快或慢几分之几秒钟,照片上所见到的,只是一大片黄色斑点的丑陋皮肤,不能证明这个动物究竟是什么。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32分,闪光灯及时地闪了一下,才抢拍了一个珍贵的镜头,这张照片上现出了一只活怪兽的轮廓(躯体和头部):一个菱状躯体,一个细长的脖子,脖子成拱形地伸展,脖子的一部分因阴影而模糊不清,最后是一个斑点,表明是怪兽好奇地转向照相机的头部,两个鳍脚从躯体上端伸出,看上去好像一只吃惊地扑向照相机的怪兽。据估计,这只怪兽大约长6.5米。不久怪兽向水下照相机发起一系列的攻击和碰撞,结果打翻了水下照相机。有些学者根据这张水下照片来证明尼斯湖里确实存在着怪兽。
但另一些科学家否定这些照片,认为赖恩斯等人错误地判读了照片,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所谓"水下照片"是假造出来的一个骗局。
赖恩斯等在尼斯湖中安放声纳装置,力图用它的监视器测到怪兽。1976年进行的一次声纳探测中,曾发现一个长约9.1米的物体搁在深水湖底,据声纳专家克莱茵称:此物体“具有尸体的形状,有脖子一样的凸出物”。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是沉积物还是怪兽尸体?难以肯定。
赖恩斯和英国学者斯柯特给尼斯湖怪兽起了个学术名称叫“尼斯菱鳍龙”。但很多学者对这一论断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认为这一论断还缺乏充足的证据,难以令人信服。
3.谷歌地球发现疑似尼斯湖水怪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网民詹森·库克在虚拟地球的卫星图片中发现了传说中的尼斯湖水怪!他表示,这个长方形怪物身长65英尺(约合20米),身后尾随着一些细绳状物体,应该就是传说中生活在苏格兰高地地区的尼斯湖水怪。
一直以来,尼斯湖水怪是否真的存在便是人们的争议焦点。借助于“谷歌地球”,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观察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这款软件真的能够帮助我们揭开一些最令人不解和好奇的谜团吗?
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东西与有关尼斯湖水怪的描述一模一样。”尼斯湖水怪迷认为,这种动物应该是一种蛇颈龙。蛇颈龙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生活在侏罗纪初期,很多人认为它们早已灭绝。一些人表示,在尼斯湖岸边发现的一系列椎骨便是“证据”:湖内确实有活的蛇颈龙。
参与尼斯湖研究计划的研究员阿德里安·什恩指出,这些新图片非常吸引人,能够引发人们的巨大兴趣,因此值得他们进行进一步研究。
自1933年吸引全世界目光之后,尼斯湖水怪便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争论焦点。科学家普遍认为,尼斯湖水怪不过是一些人痴心妄想的产物。但在近80年时间里,尼斯湖水怪却始终是一个引发巨大争议的现象。
根据此前科学家进行的计算,假如尼斯湖水怪确实存在,它最大也只相当于一个12岁的少年,原因在于:湖内的鱼类奇少,只能养活一只体重31公斤的动物。科学家曾利用声纳评估尼斯湖内鱼类的数量,每年可供食用的鱼儿只有93公斤。由于一只类似尼斯湖水怪的冷血动物每年摄入的食物重量应该是自身体重的3倍左右,这便意味着它的体重只能在31公斤上下。
在“谷歌地球”北纬57°12'52.13"、西经4°34'14.16"的地方,用户便可以看到所谓的尼斯湖水怪。
就这些了 结尾自己写吧。

英国专家称发现马航MH370客机,残骸具体在什么地方?

英国航空航天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当日发布报告称,他使用“革命性的航空跟踪技术”确认,MH370在澳大利亚珀斯以西1933公里的印度洋坠毁,具体坐标为33.177°S,95.300°E,残骸目前位于距海平面4000米的海底。

理查德·戈弗雷一直投身于研究马航MH370客机。他此前发表了一篇名为《用于搜索马航MH370客机的全球检测与追踪》的文章。对于马航MH370的研究非常专业和深刻,此次推断出马航MH370客机残骸具体所在,是基于四项技术推断而来的。

此前英国专家戈弗雷,就曾通过海洋学、漂移分析以及波音公司提供的飞机的性能数据分析推断出马航MH370客机的残航位于印度洋上的特定位置。但由于当时的技术追踪手段的精确度有限,导致在当时并不能准确判断MH370残骸的具体位置。因为MH370残骸位于印度洋海底高原布罗肯海岭下方,该地地形非常的错综复杂,给搜索增添了不少的难度,导致在此前并没有在该地区发现马航MH370客机的残航。

而此次英国专家利用了最新的航空跟踪技术,他在报告中指出飞机在和卫星断联后一分钟在印度洋上空坠毁,并对残骸的坠落位置进行推演,最终发现此次得出的位置结果和此前三项技术推断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并且残骸的最终位置和结果澳大利亚专家此前提出的位置基本一致。有了四项技术的推断分析加上专家论断的支持,戈弗雷最终确认马航MH370残骸的具体位置。

英国专家此前的发现对于寻找马航MH370残骸位置是一个巨大突破,大大减少了MH370的搜索范围,在帮助人们找到MH370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相信不久的将来MH370肯定能被找到,给所有人一个真相和交代。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