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三侠五义毕业论文

2023-03-12 03: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三侠五义毕业论文

《三侠五义》 是清代公案侠义 小说 的代表作,历来学者对其评价较高,清代学者 俞樾 称其’‘事迹新奇,笔意酣患,描写既细人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算得一天地间另一种笔”。鲁迅先生也称赞其“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以粗豪脱略见长,于说部中露头角也”。正因为此,对其从各方面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也比较多。但由于《三侠五义》的成一书过程较为复杂,相关资料缺乏,尽管有不少前辈学人如 胡适 、 孙楷第 、 李家瑞 等对该书的源流、成书等方面进行过较为精细的考证辨析,但有关该书的创作、成书等问题上,仍有许多具体环节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而众多的小说史论著及辞典在谈及该书时,多是袭前人成说,要么一语带过,含含糊糊,要么主观臆侧,缺少证据。有鉴于此,笔者有意据自己读书所得、梳理辩析、对该书的成书过程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一、唱本《龙图公案》考述

一般 小说 史著作在谈及《三侠五义))的成书过程时,多云它 “是根据说书艺人 石玉昆 的 说唱 本《包公案》编写成的,或“是在说唱艺人石玉昆的底本基础上整理而成”,④。一般认为说唱本《龙图公案》是记录石玉昆的说唱而成,也有些学者认为石玉昆“不只说书,而且会编书。这部书原名《龙图公案》,是他根据前人资料,并吸取民间传说而编成的说唱本”。但这些说法颇有可议之处。

石玉昆 在 道光 年间,曾以 说唱 《三侠五义》 而著称,这是毫无问题的。 阿英 先生所购得的道一光二十三年(1843)至二十五年(1845) 金梯云抄本《子弟书》中有一篇《叹石玉昆》其中云:“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眉颦。编来宋代包公案,成就当时石玉昆。”⑥ 近代人崇彝也说:“道光朝有石玉昆者,说三侠五义最有名,此 单弦 之祖也。贵月山 尚书 庆,尝以 柳敬亭 比之。⑦ 这位 “贵月山尚书庆” 名富察贵庆,号月山(一说字月山,一字梦黄,号云西), 满族 人、隶镶白旗,累官至宇七部尚书。他有一首作于道光十七年(1837)以前的七言律诗咏石玉昆。其序云:“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近二十年”,“一笑史从何处说,廿年人得几回闻”。可见石玉昆在道光间以说《包公案》长期享有盛誉。

道光 四年的庆升平班戏目中,有关 包公 的戏目很多,如:《双钉记》、《双包案》、 《铡美案》 等,其中与 《三侠五义》 内容相关的戏目有《琼林宴》、《三侠五义》、《遇后》、《花蝴蝶》、《乌盆记》、《陈林抱盒》、《拷寇成玉》等.。除《三侠五义》、《花蝴喋》外,其它五出戏在前代屡有演出,不敢确定它是否出于《三侠五义》,但《三侠五义》、《花蝴蝶》肯定是由《三侠五义》改编而来。这些民间流传的剧目多有所本,而当时《三侠五义》尚未刊刻, 石玉昆 说《包公案》又很有名气。因此,这些剧目极有可能是根据石玉昆的说书而编写的。故此,我们可知道在道光年间,《三侠五义》的故事已以 说唱 、戏曲的形式广泛流传。

说唱 本《龙图公案》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其实它包括许多种不同的唱本,其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还无法确定,但这些唱本抄录有时间不一致,时间范围大致在 咸丰 至光绪间。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说唱本《龙图公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石派书,或称石韵书,它是 石玉昆 所创的一派说唱书词,另一种是鼓词,指非石玉昆一派的说唱书词。两种说唱本《龙图公案》之问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加以辨析。

在刘复、 李家瑞 所编著的《中国俗曲总目稿》中著录的两种 说唱 鼓词《龙图公案》:“《龙图公案》(头本缺二页)说唱鼓词北平抄十三本,”“《龙图公案》(缺第九本)说唱鼓词,北平抄现存十二本。网这种说唱鼓词,又称鼓儿词,其文体特点正如李家瑞先生所言:

现在的 说唱 鼓词的唱词,有七言十言两种,没有衬字即是七言,加了衬字即是十言。说白的字句,却是没有一定。大概议论叙事,多用说白;记景写情,多用歌唱。其材料则多取之于 小说 戏剧,绝少自己创作的。书前的引子,或用七言诗八句,或用西江月一两阔。全书都很长(本所藏 《三国志》 及车王府抄 《封神演义》 俱百余本),非唱几十天或几个月不能唱完。

根据这种文体特征,日本学者阿部泰记研究发现,几十年前 王虹 在冷摊上所购得的北京黄化门帘子库涌茂斋出租书 说唱 本《龙图公案》,与日本大木干一所收藏说唱本龙图公案一样,系说唱鼓词,都是涌茂斋的出租图书。

显然, 说唱 鼓词《龙图公案》不是 石玉昆 的说唱记录本,它当录自其它说唱艺人的演出。因而与石玉昆所传的石派书《龙图公案》有较大的不同。 王虹 先生将其所购得的鼓词《龙图公案》与现行本 《三侠五义》 比较,发现“二者间的面目已经相差得很远,不仅是人名、地名有了差异,就是故事的排列次序也有了若干的变动唯。大木干一所藏的鼓词《龙图公案》“在大致沿石玉昆原作的叙述内容展开情节的同时,有时将原作的部分内容削去,有时则借用原作个别故事并充实内容,有时则借用别的 小说 的故事构成新的情节,或者随机应变推出原作未有的巧妙构思”。

石派书《龙图公案》由 石玉昆 所创,但据现有材料来看,它也并非石玉昆的演出记录本,而更可能是石玉昆的弟子们的演出记录本。自然石派书《龙图公案》较鼓词《龙图公案》与石玉昆的演出更接近,更能保持原貌,在石玉昆在世时,他的弟子就有说唱 《三侠五义》 故事的。在日本长泽规矩也氏旧藏石派书《南庆宫庆寿》中,就曾提到石玉昆,并说他“如今是不出来咧。他到那个书馆,一天止说三回书,就串好了几十吊钱。如今名动九城,谁不知道石三爷呢”。

除日本长泽规矩也氏旧藏外,还有几种石派书《龙图公案》抄本。 乐善堂 抄卖唱本带赞石韵书《书目》的最末一种,就是《龙图公案).,这一抄本今已不可见,但我们可以肯定它不是 石玉昆 的演出记录本,因为其书目序中说的很明白,这些石派带赞新书“本堂数年来 精工 采访,遂得数底,幸与石书相合”。显然,“石书” 指石玉昆的说书。乐善堂抄卖的带赞石韵书《龙图公案》只是与石玉昆的说书相合,而 并非石玉昆说书的记录本 。

在百本堂的两种《子弟书目录》的卷末都附载有石派书目,其中有关 《三侠五义》 的共十八种。。原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曾购藏了五十多本百本堂抄卖的石派书《龙图公案》,可惜抗战期间在从南京运往西南的途中,船沉被毁,无缘得见,仅从《中国俗曲总目稿》中可见只言片语。但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的抄本《龙图公案》与百本堂的《子弟书目录》所记载的《龙图公案》不相符。《子弟书目录》所记载的有十八种,共二百零二本,而前者除无《招亲》外,其余十七种共三十八本,加上《招亲》也超不过四十本。不知道它们之间是仅有本数的差别,还是为不同的抄本,内容上有无差别。但无论如何,百本堂所抄卖的石派书《龙图公案》不会是 石玉昆 的说唱记录本。因为百本堂《子弟书目录》上所载只有十八种,而且它还去征求石派书底本。如果它能直接听记石玉昆的演出,就没有征求底本的必要了.何况百本堂的两种《子弟书目录》出现较晚,其“甲本”“出品目录,大约是同治光绪间的物品”,其“乙本”“年代稍后,大约 是光绪末至宣统时的产物。

从文体来看,它们都属说唱鼓词,与《中国俗曲总目稿》中所著录说唱鼓词《龙图公案》及日本大木干一所收藏鼓词《龙图公案》文体相同。兹举一段唱词为例:

《中国俗曲总目稿》所收鼓词《龙图公案》有唱词:

因甚的  佛祖娘娘无显应 果然的  天命该当绝朕之后  道不如  我朕的江山早早儿让与了别人 当下真宗天子说至此处 不由的  满眼落泪  只见闻彦伯他站起身形 口尊圣。

同一处,抄本《包公案》作:

为什么 圣祖娘娘无灵验 莫非是 应该天绝我赵门  果然是  天命该绝灭大宋 到不如  朕当早早命归阴   真宗万岁说此 不由的  泪流满面 忽见 文彦博 上前跪倒 口尊圣。

抄本 《三侠五义》 作:

因甚么 佛祖娘娘无显应 应该天下属他人 果然是  天命该绝大宋后  到不如  真宗天子说到此处  不由的  泪流满面  只见闻彦伯站起身形 口尊圣。

同一处,大木干一先生所藏《龙图公案》作:

因甚的 上天佛祖无显应 莫非是应该天下属他人 若果然 天命该绝我大宋 到不如 我朕早早命归阴 真宗爷说至此处 不由龙目之中泪流满面 只见闻彦伯站起身形 口尊圣。

同一处,大木干一先生所藏《龙图公案》作:

因甚的 上天佛祖无显应 莫非是应该天下属他人 若果然 天命该绝我大宋 到不如 我朕早早命归阴 真宗爷说至此处 不由龙目之中泪流满面 只见闻彦伯站起身形 口尊圣。

显然,这四种抄本文体相同,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从文字上来看, 首都图书馆所藏的两种抄本与大木斡一所藏更为接近。

拿这两种抄本与现行的 《三侠五义》 对照来看,它们之间差别很大,绝非仅 “删去唱词,文字上有些加工润色”,“情节上也只有两处变动”。它们在《龙图耳录》或《三侠五义》的基础上重新创作,抄录时间当晚于《三侠五义》的刊行。笔者仅举全书开头部分足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抄本《包公案》开头的故事情节如下:大 宋真宗 天子在位二十年,因杀罚太重,上天震怒,绝其子嗣。后思改过,但数年毫无效验。一日,早朝后, 真宗 述其苦恼, 文彦博 建议将其家圣像请入宫中供奉,以求子嗣。 真宗 应允,数月之后,真宗在宫中短叹长吁。太监 陈琳 建议其到泰山进香。真宗到泰山进香,遇道姑李淑真,收为后妃。 八贤王 造两只金弹献真宗,真宗打出金弹,并云哪宫捡到便幸之,刘妃捡而不可得,李妃捡到,刘妃因此嫉恨李妃,并造假金弹欺骗皇帝。正宫病亡,真宗以生太子者为正宫,李妃怀孕,刘妃亦假称有孕, 郭槐 献 美女 烟粉计、镇压魂计,以 狸猫换太子 。抄本 《三侠五义》 也有这些情节,但很简略,稍有改动。在《龙图耳录》、 《三侠五义》中则 没有这些情节 。

更值得注意的 是结尾部分 ,《龙图耳录》及 《三侠五义》 都是写到收服钟雄为止,并无破铜网阵、擒襄阳王的描写,但抄本《包公案》、《三侠五义》都写了 白玉堂 死于蜘蛛精之手,最后雷部正神、哪叱三太子等下凡相助,诛灭妖道,破铜网阵,擒襄阳王,众英雄班师回朝,不愿做官,甘隐林野,各归本处。

抄本《包公案》的结尾写道:

众英雄出了东京汁梁城,分路而去展雄飞前住墨花村、丁家堡而去,芦方、韩章、徐庆、蒋平等四个人仍句至五义庄而去。这一来,蔡士雄投顺外国, 西凉 王造反,武曲星 狄青 出世,三要日月消双马:珍珠烈火旗的节日,另有抄录,书中交代明白。

抄本 《三侠五义》 的结尾也写道:

众英雄出了东京泞粱分手,展雄飞往墨花村、丁家堡而去,芦方、韩章、徐庆、蒋平四个人仍回五义庄而去。这一去,镇天雄马隆投奔外国, 西凉 王造反,武曲星出世,狄东美二要日月消霜马、玲珠烈火旗,五虎平西,招赞双阳公主的节目.另有抄录材正西传》书中交代明白。交曲星君智略高,忠心耿狄代群燎。恩收三侠并五义,除奸斩按救英豪。襄阳赵王身造反、五鼠玉堂数难逃。天遣五雷击恶怪,义士厌心辞宋朝。

这两种抄本都把《五虎平西前传》当作 《三侠五义》 的续集,所预告内容也与该书相合.这与现行本《三侠五义》书尾 《小五义》 的内容预告及现行《小五义》、《续小五义》的内容完全不同,可以肯定这两部抄本不是传自 石玉昆 ,而且它们出现在《三侠五义》刊印后因为,如果石玉昆将《三仪五义》说完《龙图耳录》从《三侠五义》的结尾不可能象今天这样,未完而止,当会有所反映。 这两部书的演出艺人正是利用《三侠五义》留下的悬念空白,大加发挥,另成新作。

在抄本 《三侠五义》 第七十四部的开头有一首诗值得注意,全诗如下:

世祖开基二百秋,劫数来时临朕头。西粤逆匪尚未净,东洋夷鬼又来临。黎庶遗劫何时了,四海烟尘凡时休。 寡人 空有怜民意,仓库乏虚不自由。

显然,这首诗与书中内容无关, 系说书人感叹时事之作 ,但它向我们透露了说书及 抄录的 时间 。这首诗感叹国势哀微,“西粤逆匪” 当指 洪秀全 领导的农民义军,“东洋夷鬼”当指日本而言。这部书的 演出、抄录当在光绪甲午年(1894) 左右,当时的形势与诗中所述相符 抄本《包公案》演出、抄录时间当在同时或稍早,但不会早出很多。但无论如何, 其时间要比 《三侠五义》 的刊印晚十几年 。说书者既说演《三侠五义》,为什么又和原书有那么大差别呢 ? 其中缘由,二三十年代著名评书艺人 连阔如 讲得很明白:“评书界的人都不愿意使墨刻儿 (指刊刻的书籍一一笔者注),话又说回来了,他们说的书和本儿上要是一样,听书的主儿如若心急,就不用天天到书馆去听,花几角钱在书局里买一本书,几天能够看完,又解气又不用着急,谁能去天天听书,听两个月呀。” 正是由于《三侠五义》的刊行,说书艺人出于生意方面的考虑,使自己的说书与原书有较大差别,以此吸引观众。因此, 在考察《三侠五义》的成书时,不能一见唱本,便记其放在 小说 成书之前,要具体分析。

据介绍, 故宫 图书馆也藏有两种《三伙五义》唱本,其一为石韵书唱本,一名《包公案》,“与 首都图书馆 所藏车飞府唱本 《三侠五义》 、《包公案》完全相同”,看来它也不是 石玉昆 的演出记录本,而是较晚的 说唱 艺人的演出记录本;其二也是 升平署 图书,名 《三侠五义》 ,题作石韵书述,胡士莹先生认为它 “可能就是 石玉昆 说唱 的底本”,但根据前面所作的介绍分析看,这种《三侠五义》唱本 不会是石玉昆说唱的底本 ,详情有待进一步考察。

所以,尽管 《三侠五义》 是 石玉昆 所创,但传世的 说唱 本《龙图公案》都不是他说唱的记录本或底本。至于说他“将其说书底本《忠烈侠义传》一名《三侠五义》,加以整理并嘱该店(指文光楼书坊一一笔者注) 与隆福寺聚珍堂以木活字合印出售”,那更是不可信。石玉昆说唱的记录本或底本是否存在,有待新材料的发现及进一步考察。

二、《龙图耳录》成书考辨

《龙图耳录》是在说唱《龙图公案》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章回体 小说 ,遗憾的是,研究者在分析探讨 《三侠五义》 时往往忽略这部书。其实《龙图耳录》已经是一部很完备的小说,已有统一的情节、结构,有对仗工整的回目,还有一定数量的批语,只是由于它只有抄本,没有刊印以及《三侠五义》的出现,所以才给人一种不完备,过渡形态的印象。

对《龙图耳录》的成书过程,研究者多接受 孙楷第 先生的观点,据其介绍:

余藏妙本第十二回末有秒书人自记一行云:“此书于此毕矣。乎后文未能听记。” 知此书乃听《龙图公案》时笔录之本。听而录之,故曰《龙图耳录》。刊本《忠烈侠义传》即从此本出。《忠烈侠义传》户题 石玉昆 述,盖

此本所录即 石玉昆 所说之辞矣........玉昆《龙图公案》,今扰有传抄足本,唱词甚多。此耳录全书尽是白文,无唱词,盖记录时略之。

李家瑞先生所藏的《龙图耳录》书末记着:“后文未能听记、诸公如有听者,请即续之。” 崇彝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因此书本无底本,当年故旧数友,有祥乐亭、文冶庵二公在内。每日听评书,归而彼此互记,因凑成此书。

但问题并未解决,因为李家瑞所藏抄本、谢蓝斋本、光绪七年抄本《龙图耳录》的卷首都云:

《龙图公案》一书,原有成稿,说部中演了三十余回, 野史 内读了六十多本;虽则传奇志异,难免鬼怪袄邪,今将此书翻旧出新,不但删去异端邪说之事,另具一翻慧妙,却又攒出惊天动地之文。

言下之意,该书是在’‘原有成稿”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这与该书是听记而成的观点不是相矛盾吗?要弄清这个问题,还是先从分析这些“原有成稿”开始。

“说部中演了三十余回”,这说明在《龙图耳录》成书前,有一部和 《三侠五义》 内容相关的三十余回的 小说 ,现在已不可见。笔者怀疑它就是 孙楷第 先生所提及的 《狸猫换太子》 小说,据孙先生云:“李玄伯云:曾见旧抄本。市上石印小说有此种,未知即是此本否?吻它肯定不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民国十三年仲夏编印、上海公益书局印行、八十回的《 狸猫换太子 》小说,因为它是民国间小说,孙楷第先生当看到过。这部小说从书名看,演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当从刘妃陷害李妃始,以仁宗认母、李妃还宫终。这一题材在前代屡为戏曲、 说唱 所演,改编成小说的可能性很大。且这一题材,编成一部三十余回的小说正合适。但这只是笔者的推测,还待有关材料验证。

本人欲写关于《隋唐演义》方面的毕业论文,希望高手能给一些创新性的建议,感激不尽

说唐是纯小说。隋唐演义有一定史事成份。
《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庭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
总体来看大纲非常合理,但是结构有些问题。隋末时候用了很多篇幅,中间都是略写,然后一下就进入了李隆基时期。
前期写的很精彩。有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选绣女、建洛宫,“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在反隋英雄中,秦琼一生的经历最具典型性。秦琼曾充任过地方上的“捕盗都头”,对造反的“勾当”几度迟疑。当“盗贼”程咬金、王伯当等人以拜寺为名在家聚义时,他出于江湖义气,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众人。在亲眼看到了麻叔夜吃人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彻底认清了隋王朝的极端腐败本质后,他自觉主动走上了反抗道路。
演义成功地塑造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草泽英雄的群像。这些人物,既有传奇色彩,又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个性不同的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隋唐演义的刻画是成功的。
水浒中的很多人物都是虚构的,故事也是虚构的,这样的框架容易发挥,容易想象。隋唐演义的写作难度比水浒大。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现代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与现代媒介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共同成长的态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 传统 文化 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 散文 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一些传统文化被当做阻碍历史发展的精神枷锁抛弃,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与现代文学隔离的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是国力的体现,在现代文学中体现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学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学;批判;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目前,尽管世界的发展正朝着全球化迈进,但东方人和西方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东方人的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犷并没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改变。尽管同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但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也明显不同,像中华民族和邻近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民族相比,虽然都具有内敛含蓄的相同点,但民族区别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体现出来的不同印记。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思想,还包括佛教、道教思想,这我还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如果细分起来,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古诗、古文、诗词、 国画 、医学、戏剧、民族音乐。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宫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功用来分,还可以分为名号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限于汉民族文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在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信仰有关。从信仰来看,我国汉族人民和大多数民族信仰佛教和道教,这样就形成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但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像西藏地区藏族人民信仰的喇嘛教、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教以及部分民族信仰的萨满教、____,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一代一代继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正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像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关于婚姻方面的“问名、纳彩”等文化形式,以及结婚典礼中的拜天地仪式,在当前的社会中逐步被西方神父证婚仪式所代替。而一些传统的文化游戏,像充满文化气息的对 对联 、猜灯谜等高雅活动也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在生活中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加以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体现

我国的传统文化能流传至今,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我国的文学作品是以诗歌开始,然后发展到散文、戏剧、小说这些形式。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祭祀等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得到了告诉发展,“诸子百家”用他们的散文记录了自己的思想,使后人了解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到了汉朝,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我国的文人都是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行事标准。这种文化思想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儒家思想对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品德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是每个人的最终理想,因此“文死谏,武死战”成为一种最伟大的献身。一些有抱负的文人就将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进了他们的诗歌中,这些诗歌在《乐府诗》和“建安七子”的诗歌中体现为对战争的不满;在太平年间,诗人们希望人们安居乐业,所以对于国家用人制度、赋税政策造成的内乱忧心忡忡,这种思想从魏晋时代的鲍照、左思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宋朝的范成大、范仲淹的诗歌中。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因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是“平天下”,因此对于国家完整看得高过自己的生命,对于维护国家的尊严也超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爱惜。因此才有苏武北海牧羊十八年不变节,辛弃疾的“栏杆拍遍”的愤慨,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才有南厓海战后的十万军民跳海为宋帝殉葬的壮举,才有后来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的不屈。进入元朝之后,我国的戏剧得到了高度发展,一些生活趣事,历史 典故 被编成戏剧广为流传,这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形式不断传承了历史文化,还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礼仪文化进行了传播。进入明朝以后,小说又得到了空前发展,当时的小说种类繁多,不同题材的小说都宣传了不同的文化,像才子佳人小说中,大量的诗词唱和,表现了封建时代男女相爱的含蓄委婉;而流传后世的《三国演义》不仅宣传了儒家的忠君思想,还将我国的古代军事文化做了细致的描写;《水浒》宣扬的是我国的侠义文化;《西游记》则是描写了我国的佛教文化。我国明清时期的戏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像戏剧中对于爱情的描写都是突出忠贞不移,在极端情况下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倾向,像《桃花扇》,将个人情感和国家民族气节结合在一起;而《清忠谱》则是为正义,为尊严不惜牺牲个人性命。这个时期流行的小说也是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忠恕、信义、仁义为主,除了四大名著,像《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这些在民间广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宣传的是朋友之间的仁义,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主题。《金瓶梅》和《红楼梦》虽然描写的是家庭生活,没有直接歌颂仁义,但对于两个大家族走向衰败时,那些落井下石的背义之人还是进行了讽刺。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现代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以现代白话文写成的诗歌和戏剧、小说,它们和古代文学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有较大的区别。现代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个从隔离到传承的过程。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隔离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在我国民族处在落后、衰微的状态之下,一代热心青年在为民族为国家的落后深感痛心的同时,在积极寻找落后的思想根源,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几千年来思想体系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准绳的体系之上造成。因此,五四运动在文化上对我国的儒家思想进行的彻底否定,将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引进到中国。五四运动之后的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隔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上,用白话文代替了八股文,用现代诗代替了律诗。另一个是在表现内容上,现代文学受西方影响,表现的是人物个性和命运,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和节操对人性的压抑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现代文学摈弃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引进了西方一些思想家的哲学思潮,像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这种隔离在上世纪前半叶表现得还不明显,在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时期,现代文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隔离现状发展到了彻底否定的地步,不仅否定了儒家文化,也否定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好在这种状态随着“”的结束得到了改善。

2、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现代文学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隔离状态,但由于作家的思想观念不同,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落后,但也有一部分作家在作品中用现代的文学眼光来传承传统文化。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以反映湘西地域文化为主,他的代表作《边城》就将我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和”“仁”“信”等思想通过小说反映出来。巴金的《家》《春》《秋》是用批判的态度来描写封建家族,但对于封建家族方面的文化也有所涉及。在张恨水的系列小说中,通过对生活在下层的民间艺人生活的描写,将我国的民间曲艺和家族文化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的是抗战时期一个大家族的遭遇,其中对于国家兴亡的关心和我国古代作品中对于国家兴亡的看法是一致的。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 随笔 》通篇都充满了传统的佛教思想,将爱护生灵,体现童真作为表现主题。叶圣陶等人的作品也同样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我国古代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相似。解放后,赵树理写的一系列“山药蛋”派作品,像《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结束后,我国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得到了彻底解放,文学作品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出现了大批既有现代文学特点又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像莫言的《红高粱》,内容是反映国家兴亡与个人的关系,但表现方式上又综合了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阿来的《尘埃落定》,表现的是我国藏族土司文化小说中有大量的佛教文化的表现;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反映的是“民族的秘史”,涉及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精髓,而白鹿两家秉承的“耕读传家”的治家传统以及家传的“修身齐家”的人格理想都对儒家思想做了诠释。在当代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籍作家迟子建,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反映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生活,其中对于鄂温克的历史、生活现状以及他们信奉的萨满教都做了详细描写。《伪满洲国》则是将伪满时期的下层百姓作为表现对象,表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是以表现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向世人展示了东北黑土地上的特色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来,像王蒙对老子的研究,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研究。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作用,离开了传统文化,文学也失去了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骆素青,刘义婧,赵秀忠.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J].中国宗教.2011(07).

[2]翟文铖,杨新刚.“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01).

[3]朱德发.重探60年五四文学革命研究的误区———质疑“彻底反传统文学”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现代文学 教育 文本细读的地位与 方法

【摘要】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术能力,是克服现代文学教育中片面注重文学史弊端的重要手段。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应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阅读的直觉 经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批评相结合,提升学生直觉阅读经验后的理论深度;从外部创新课堂形式,树立学生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题形式中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文本细读;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地位与方法

自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至今,现代文学教育走过了近90个春秋,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文学史为中心的学术体制和教学体系。文学史教育在建构学生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史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轻视文本细读,以至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下降,文学审美趣味减弱,进而影响到学术研究风气:“对于‘宏大阐释’和‘宏观把握’的热衷”,“喜欢制造宏大课题”,其害大焉。因此,我们必须 反思 文学史中心论教学体制的弊端,重视文本细读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文本细读在中国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文本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陈思和先生曾有这样生动的比喻:二者“类似于星星和天空之间的关系。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元素是文学作品,是文学的审美……构成天幕下一幅壮丽的星空图”。2试想,我们如果天空没有星星,只有几个符号,说这是月亮、这是太阳,那么估计我们都没有看星空的兴致了。因此,文本是文学史的内核,在以文学史为核心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文本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兴趣是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大谈文学史关于某段时期的基本概况,谈某位作家的基本特色,举几个老调重弹的例子,那么学生如听天书,不知所云,甚至会轻视现代文学,以为现代文学不过就是反封建,追求自由平之类的枯燥名词。如《狂人 日记 》,按传统讲法,先分析鲁迅生平,揭示其思想是讲“礼教吃人”,艺术成绩,简单枯燥,理论先行。但是,如果我们带着学生去读《狂人日记》让学生去体会,提出问题。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学生也许会问:为何见了月光,就爽快,觉得以前全是发昏?引发思考。接着就是“我怕得有理!”为何?既有对过去的害怕,三十年来一直吃人和被人吃,也有对未来的恐惧,梦醒了,不知路在何方。这恰是一个刚觉醒者的心理写真。接着引导学生读吃人的意象演变,辩证吃人与封建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抽象的吃人变为丰富的审美的存在,从而引发阅读兴趣,调动他们课后阅读的积极性。其次,文本细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趣味、理性的精神是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基本功能,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趣味和理性精神呢?阅读是重要手段。陈思和先生曾说:“在大学本科生阶段,甚至是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指导学生细读文学名著,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提高他们对文学史的基本理解,要比言目的理论鼓吹或者死记硬背一些文学史知识有益得多。”现代文学是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也有其特殊性,即现代性,既是语言的现代性,也是“人学”的现代性。如读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夜》。将自我瞬间的感觉融入宇宙中。看似物我相融,其实早不是古典的意境,而是现代人的情怀,人不是自然的附庸,而是理性的存在。情绪的瞬间变化,就在“星”与“宇宙”的意象的关系中得到转化,节奏虽情感而起伏跌宕。如果我们带着学生朗诵体味,一字一句地分析,慢慢地欣赏,在这种体味到人的渺小与伟大,对于我们理性地看待自己,理性地看待社会,不是善莫大焉吗?亦能让他们分辨出诗歌的美学,提高欣赏的趣味,或许可以对网络语言起到净化作用。

二、文本细读的方法

首先,以人为本,注重直觉体验,不断设问,追寻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文学即是人学。文学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汇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读文学作品时,应该直面作品,注重直觉体现。特别是现代文学,写的是现代人的境遇,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心灵的碰撞,碰撞之后,我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阅读的起点,也就逐步找到进入作品的切口,进而一步步观照作品,反观自身。譬如说,读鲁迅的《过客》,我们现代读者第一印象就觉得这个人“在路上”,而且坚持“在路上”,那么他为什么要一直在路上。我们也一直在路上,我们会是为鲜花而活吗?抑或是看到坟墓就不走呢?我们是否思考自己是谁?这些直觉体验后的思考,让我们一步步解开他所拒绝的事物的喻指,进一步思考“过客”的生命状态和人生哲学,鲜花是希望,放弃,坟墓是绝望,亦放逐,就连我是谁都不思考,只为“我还得走”的绝对命令而活着,这恰恰是最强大的意志力,在反复的疑问和解疑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切近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其次,坚持文史结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文本细读,要坚持论从史出,文史相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切记陷入“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窠臼。具体方法,我比较赞成王卓慈所言的“教师通过文木细读的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上升到理论思考,再运用相应的文学理论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论”,“从而使其能够对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说来,即先直觉体验,再结合文学史、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理论使学生的阅读理论化,最后再回来文本,加深印象, 总结 方法,积累经验,指导今后的阅读。如徐志摩的诗歌,我们先通过直觉读出《雪花的快乐》的欢快,《再别康桥》中淡淡的哀愁,《火车擒住轨》中发愤,我们在结合徐志摩的生平、思想,联系中国现代诗歌史,加深理解,会发现,这是徐志摩爱情、人生和思想一步步发展的写照,更是徐志摩诗歌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嬗变的轨迹,然后我们再结合这些理论、知识读徐志摩诗歌,理解即更深刻。最后,打破老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引导,使学生成为作品阅读的主体。老师先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引导学生设问,逐步深入思考,负责解释难点。例如,我们在讲解小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体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排演,改编的过程既是阅读深入以至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对思想内蕴,艺术手法,都会作深入的思考,应用到实践中去;排演的过程,既是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又是陶冶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设计问题,分组研讨,集中评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也是从外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结语

文本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文学教育,纠正文学史中心主义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文本细读中学生的直觉作用,在直接中设疑,建立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文本细读中的思辨能力和理论深度;需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打破老师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成为文本细读的主体,自觉地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中培养文本细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克瑜.当前文本研究中的文本细读问题[J].文艺争鸣,2009(03).

[2]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02).

[3]王卓慈.文木细读与名著选木的叠交汇通[J].黑河学刊,2005(05).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6.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我的毕业论文是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谁能给我些建议?谢谢了

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 金庸 侠义精神 文化研究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1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2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3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
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正是从“正义”二字出发,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便有机地、完全地联系到一起了。正义是侠义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金庸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 ⑤前文说过“侠”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义”也正是以着一切为前提的。所以在金庸小说中,赋予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以全新的内涵,使其升华到人性精神光辉的高度,也使这样的侠义精神拥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笔生花,读来不觉枯燥,反觉真挚感人。
以上,我们从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看,侠义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写道:“在我所写的许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喜欢的。”⑥其实,这也是金庸着力塑造的几个侠义形象。在下文中,拟分析一下郭靖和胡斐两个人物。
先说郭靖。这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有人称他是“完美的近乎于假”的英雄。郭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家国仇恨,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说“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只要是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的大原则,他是从来不含糊的。他自小在蒙古长大,对蒙古人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包括与拖雷结拜,与华筝订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但是当蒙古覆灭金国之后,又欲吞并大宋的时候,他是毅然襄助宋朝的将领抵抗蒙古南侵。在《神雕侠侣》中,他与黄蓉共守襄阳,鞠躬尽瘁;在《倚天屠龙记》中,襄阳城破,他夫妇二人双双自尽殉国。直到这里,郭靖“大侠”的形象终于是塑造完成了。他的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被引为经典,他本身也是在实践着这句话。他对杨过说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⑦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最终他选择自尽,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铭。为国家、为百姓、不惜牺牲自己,这是我们在前面论述“侠”的内涵时提出的观点。郭靖赴难,就是如此,,所以无愧于江湖上人称“郭大侠”。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评介道:“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应该有更大的肯定。”⑧
“侠”还应具有的品格是仁和义,在郭靖身上,这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郭靖和黄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疗伤,为不让人知晓,黄蓉欲杀傻姑灭口,书中写道-------“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之间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又想:跟我吵闹倒也罢了,说不定他终身不提这回事,心中却老是记恨,那可无味的很了。罢罢罢,咱们冒上这个大险就是。。。。”⑨
这里从黄蓉的心理活动展示了郭靖平时的做人准则“坏人可以饶恕,好人决不能错杀。”侠只能损己利人,而不能损人利己。傻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女,为了自己的安危杀之灭口,这等事郭靖杀了头也作不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俯仰皆是。
还有对于欧阳锋,郭靖三番几次的相救,他却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终到了危机的关头,他还是相救了。洪七公说的好:“乘人之危,岂是我辈侠义道所为。”郭靖一生秉承的正式洪七公的这句话。最后在小说尾声,他还是三擒三纵了欧阳锋。“忠恕之道,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是儒家的观点,无怪有些研究文章把郭靖称为“儒侠”。
可以这么说,郭靖身上体现的是金庸对于“侠义”的理想,是侠义精神的化身。在往后的小说中,金庸对于“侠义”形象的塑造渐渐走入了“无为”的境界。除了《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可以和郭靖相比之外,对于侠义的阐释就无法超越郭靖这个形象了。杨过邪气十足;张无忌缺乏大侠气概;令狐冲注重个性;胡斐侠气有余而在为国为民的觉悟上有所不足。仔细观察一下,金庸小%C

以“试析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风格”为题写论文3000-4000字 大家帮帮忙

1


1
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
)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3
)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
)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5
)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6
)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
)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特点:

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点。


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叙述是表述小说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

3
、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
?
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繁荣情况,以及小手工业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的具体情景。

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
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
莺》。

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
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
、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比较着意于刻画人物形象;

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有选择、有提炼、有虚构,在艺术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
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
作者的思想倾向。

⑵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
饰和虚构。

6
、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
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征,
这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标志。

(2)
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⑶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7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

⑴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的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⑵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⑶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关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⑸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和
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⑹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8
、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

⑴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⑵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⑶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9

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小说类型?如下:

⑴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⑵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

⑶神魔小说,如《西游记》;⑷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⑸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10
、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