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兰亭序论文研究

2023-03-11 2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兰亭序论文研究

王羲之的书法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王羲之的功劳在于: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钟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王羲之书法名作《兰亭序》书体属于行书。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兰亭序》用笔方圆结合,刚柔兼济,既严谨又潇洒。兰亭序所代表的 姿媚瘦硬的笔风,在后世极为流行。

书法艺术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论文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在他任职期间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不下乃翁,世称“小王”。他是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拜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骞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王羲之性格耿直,富于创造,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作品流传情况:王羲之非常珍爱《兰亭序》,其后裔也是视作珍宝代代相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交弟子辩才保存,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兰亭序》珍藏在民间,唐太宗李世民心摹手追王羲之书法酷爱王羲之书法,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用各种方法手段派御史萧翼从辩才处赚得。得到《兰亭序》真迹以后,唐太宗便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命汤普澈、冯承素、赵模、诸葛贞各钩摹数本,分赐近臣。流传至今的冯承素摹本被专家认为最接近王羲之真迹。他说“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唐太宗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此后,历代《兰亭序》临摹本层出不穷。元朝,赵孟俯、俞和均临摹过《兰亭序》,赵孟俯传世临本就有多种。而明朝,董其昌、傅山、王铎等都以临《兰亭序》为乐事。传世本种类很多,有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的《定武兰亭》。传为褚遂良第十九次临摹本的《洛阳宫本兰亭序》,此本为唐太宗赐给高士廉者。褚遂良所临又传有《神龙半印本兰亭序》、《张金界奴本兰亭序》,又有唐太宗朝供奉拓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各半之印,故又称为“神龙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此外还有“薛稷本”、“赐潘贵妃本”、“颍上本”、“落水本”,等等。乾隆皇帝收集了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及明代董其昌等人临摹或书写的《兰亭》本子八卷(世称“兰亭八柱帖”),作为宫中珍品。后世学者不断翻刻、临摹,派生出几百种不同版本的《兰亭序》,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现象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这是《兰亭序》自身魅力所造成的,也与历代帝王的极力推崇分不开的。
作品分析章法结构用笔:《兰亭序》文章不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而且书法遒劲飘逸,打破成规,自辟蹊径,不落窠臼。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隽妙雅逸,绘景抒情,令人耳目一新。故古今以为师法”,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与汉、西晋的其它书法作品相比,《兰亭序》书风的最明显特征即是它的用笔细腻和结构多变,大王以前的墨迹如陆机《平复帖》,吴皇象《急就章》古拙可爱,平和淡怡,颇见内敛之功,但无清雅之巧。存世汉简中倒不乏笔画跌宕纵肆、变化丰富的作品,但在结构上又相对飘散而乏丽趣。王羲之的功劳即在于他把自然的书风引向一个较为精练但又注重技巧华美特征的格局,从而确立了书法艺术强调对审美的主动把握这一时代的基调。在他以前,人们对此是不够重视的。

从书法角度谈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

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扩展资料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帮忙写一篇欣赏兰亭集序的论文 要求论文格式的,能直接下载的。 谢谢啦

<<兰亭集序>>书法鉴赏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作者介绍:
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文章鉴赏: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在晋穆帝永和九年( 353)上巳日,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其特点分述如下:
天然的布白。《兰亭序》布局的形式,是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兰亭序》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前四行较疏,中幅较匀,末五行紧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兰亭序》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

书法鉴赏: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参考文献: 经典书法《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与高二适

标 题: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高二适)

顷见光明日报连载郭沫若先生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
文章的内容,划为七大段,洋洋洒洒,都两万余言。关于兰亭部分,郭先生
的立论要旨:在其文(三)‘由墓志说到书法’。大抵概括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
(原作墓志,本人改称。)拓片,与王羲之所写《兰亭序》年代是相与上下的。由于墓
石上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于是《兰亭序》的可靠性的问题,便不能不重
新提出了。原文尤其是席清季顺德李文田题满人端方收得吾乡汪容甫先生旧藏《定武
禊帖不损本》的跋语之势。他论定了‘《兰亭序》不仅从书法上来讲有问题。就是从
文章上来讲也有问题。’又其文由(五)到(六)揭题以《兰亭序》为依托,郭先生更斩
钉截铁的批判了这篇文章,‘根本就是伪托的,墨迹就不用说也是假的了。’郭的决
定性的论断如此。又其文(七)‘王羲之的笔迹,应当是怎样。’这一段作者
更认定‘现存王羲之的草书,是否都是王羲之的真迹,还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这
些又都是郭先生根本在怀疑凡属祖刻‘澄清堂’及其次‘淳化阁’等丛帖上刻的右军
书迹,此乃不啻在帖学上作了一个大翻身。惟兹事体大;而问题又相当的繁复。今日
而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倒真是使人们能够‘惊心动魄’的。二适无似。谨以浅陋
之质;怀战之思。俾掇芜言,创为驳议如左:
首先郭先生之为此文。愚以为是系于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楫》论书十二绝句内。
咏‘龙藏寺’诗。诗云:‘中正冲和龙藏碑,坛场或出永禅师,山阴面目迷梨枣,谁
见匡庐雾霁时。’世臣设想‘龙藏寺’为陈智永僧所书。又其自注‘称“龙藏寺”出
魏“李仲璇”“敬显隽”碑。……左规右矩近《千文》。《书平》谓右军笔势“雄强”,
此其庶几。若如“阁帖”所刻,绝不见“雄强”之妙,即《定武兰亭》亦未称也”等
语。世臣本以北碑起家,其不信‘禊帖’及大王书,此影响尚属微薄。(余疑包未见
帖本佳刻,其于华亭摸‘澄清堂’又顷水雨十一字,未为能手。而世臣极称之。至
“龙藏寺”为北齐张公礼之书,宋拓本字迹尚存,何可张冠李戴。)至李文田题端方
《定武兰亭》,疑问丛生。其断语称“文尚难信:何有于字。”这问题就显得重大了。
何况郭先生对‘右军传世诸帖,尚欲作进一步的研究’主张来。
今吾为驳议行文计。请先把清光绪十五年顺德人李文田跋端方的帖语所存在的诸
疑义,概括起来,分为两点。盖缘郭文李跋,前后都有错杂突出的意义。窃
恐理之难清;词安可喜。
(一)李云:‘定武石刻,未必晋人之书。以今所见晋碑,皆未能有此一种笔意,
此南朝梁陈以后之迹也。可疑一也。’按李称晋碑,系指《爨龙颜》《爨宝子》的笔
意不与《兰亭》帖合。郭文则指南京镇江先后出土之东晋墓石拓片上之隶书也。墓石
文差不多均与《兰亭序》在同一个时期,而墓石与《兰亭》笔迹,又是悬殊。
(二)李跋引用《世说新语·企羡篇》: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
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喜色条。李云:‘刘孝标注引王右军此文,称曰“临河序”,
今无其题目,则唐以后所见之兰亭,非梁以前之兰亭也。《世说》云:人以右军《兰
亭》拟(按此当作方。拟、方两字,意小有别。)石季伦《金谷》,右军甚有喜色。是
序文本拟(此处即见方、拟字用法。)《金谷序》也。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与《世
说注》所引《临河序》篇幅相应。(此处李以用字异于世说,本文已自入误矣。)而
《定武本》(应作兰亭。定武与兰亭用法自有别,此李又一误。)自夫人之相与下多无
数字。此必隋唐闲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不知其与《金谷序》文不相合也。可
疑二也。即谓《世说注》所引,或经删节。……然录其所述之下,《世说注》多四十
余字。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此又其与右军本集不相应之
一确证也。可疑三也。有此三疑,则梁以前之兰亭,与唐以后之兰亭,文尚难信,何
有于字。且古称右军善书:曰“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
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以东晋前书,与汉魏隶书相似。
时代为之,不得作梁陈以后体也,然则定武虽佳,盖足以与昭陵诸碑相伯仲而已。隋
唐间之佳书,不必右军笔也。往读汪容甫先生《述学》有此跋,今始见此帖。亦足以
惊心动魄。然余跋足以助赵文学之论,……’等语。今按李文田此一跋文,措词尖巧,
一般以为最可倾倒一世人。其跋似又囿于北碑名家包世臣之诗义。以吾观之,包李之
论据虽工,而其言之不中,亦且无能为讳矣。
此处提示包李评述《兰亭》的识见。而今代郭先生著为论辨,又是采撷前二家先
入之见,而更加以序文‘癸丑’二字作为留白补填之题材。及“兰亭出于依托,借词
以取证依托者(智永)所露出来的马脚”云云。郭文又说:‘现存神龙本的墨迹,就是
兰亭序的真本。就应该是智永所写的稿本。’
以上为撮合郭先生的论列《兰亭序的真伪》的一文。大似拟议个人要为交割清晰。
则知余所持之驳难、会其有在,庶无间我乎?以下则节节驳难李文田诸可疑之点。
寻当日右军修其禊事,兴集为文。其手笔藁草,本可无须命题。如羲之之于集序,
亦并未著己名也。羲之虽未命题著名,而《世说》本文,固已标举王右军《兰亭集序》
字面。至方之《金谷诗序》,岂必在文章短长之数?及梁刘孝标加注,又换新题为
《临河序》。是故李跋即不得云:‘今无其题目’。况又称‘唐以后之《兰亭》,非
梁以前之《兰亭》哉?’余意自唐太宗收得《兰亭》,即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
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一时欧、虞、褚诸公,皆摸拓相尚。故唐摸
《兰亭》,确甚繁夥。然所谓‘梁以前出世之兰亭。’文田究从何得?(余
此信姜夔说。)遣词缭绕,不澈不明。此李文田之误一也。然吾窃诧异《世说》载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方金谷诗序。甚有喜色。’夫以誓墓辞荣之身;忽侪望尘下拜之
辈。右军宜无可喜。然《世说》竟称其事。吾于此亦欲有如郭先生论文所云:‘尽信
书则不如无’之感。凡此固《兰亭文》(东坡用此称。)真假的支节问题,原非最要。
最要为何?吾请仍以《世说注》为证。吾则重袭郭的原文,抄出《临河》《兰亭》两
序为对比的前例。我今也钞《世说注》‘陆机荐戴渊于赵王伦;及《陆机本集》全文,
为率先解剖李跋中可疑的一件事。即我前文以为文田最能倾倒一世人的一件事。
《世说新语·自新》。戴渊少时游侠条。(文长不录。)刘注如下。陆机荐渊于赵
王伦曰:
盖闻繁弱登御,然后高墉之功显。孤竹
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伏见处士戴渊。
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安穷乐志,无
风尘之慕。诚东南之遗宝,朝廷之贵璞
也。若得寄迹康衢,必能结轨?骥。耀
质廊庙,必能垂光瑜�。夫枯岸之民,
果于输珠。润山之客,烈于贡玉,盖明
暗呈形,则庸识所甄也。
与赵王伦荐戴渊笺(陆机本集全文)
盖闻繁弱登御,后然高墉之功显。孤竹
在肆,然后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此下《世说注》有删节。)
主,必假远迩之器。蕴匮之才,思托太
音之和,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此下《世说注》文字,有移动及增减处。)
十。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
幽,才鉴足以辨物。安穷乐志,无风尘
之慕。砥节立行,有井堞之洁。诚东南
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若得托迹康
衢,则能结轨骥�NFDE3�。曜质廊庙,必能垂
光�矣。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此下“世说注”有增添文。)
之言,以人而废。
以上《世说新语》的注,与《陆平原(机)集》对看。较易了然‘注家有增减前人
文集之事。’而李文田跋语却说‘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
这是站不住脚的。而李又曾昌言《世说注》《临河序》的文字。与《右军本集》有不
相应之确证。李若同时见此二文,倘否可云《陆机文集》,荐戴渊与赵王伦笺,又与
《世说注》陆机荐戴渊与赵王伦文,有不相应之确证耶?《世说注》《临河序》(‘临
河’二字,吾意系刘孝标的文人好为立异改上的。至于末尾上的右将军司马孙承公等
二十六人,迄罚酒各三斗诸文。则是记述禊集诗事。此或系禊饮中人写的。刘既删节
右军文,遂不妨给他添上,这也是注家的能事。但此别无证据,惟照《晋书羲之本传》
称‘作序以申其志。’则夫人之相与一大段,确可说是右军的本文。特假此
附记。)与《右军本集》序文,同被刘孝标删添而异其词,已无疑矣。本是一个《兰
亭》,而李跋乃判为‘梁以前唐以后两个《兰亭》,’此李文田之误二也。至于李又
尝称:‘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
吾熟知右军书博精群法,不名一体。今李文田欲强右军之写兰亭,必如铭石之书而后
可。斯乃胶柱鼓瑟,亦其无博识常理者。此李文田之误三也。吾行文至此,不禁心情
鼓荡。猛忆郭先生原文(七)‘王羲之笔迹,应当是怎样’的小标题下。有云:‘关于
这个问题,康生同志,就文献中作了仔细探索。’以及康生先生列举了五个例证。结
语‘是王羲之的字迹,具体的说来,应当是没有脱离隶书的笔意。’等语。旨哉言乎!
王右军《定武兰亭》佳本,即是没有脱离过隶书笔意的。但除《定刻五字未损本》,
则为最不易识。而非可取证求索于通称褚摸之《神龙本》,亦不可以以羲之已变隶入
正行,而要其重新字字作隶法。昔黄山谷谓‘楷法生于兰亭。’即指《定武本》言。
而草生于隶,(草、为章草。)正生于草,亦生于隶。此为书法上相传授之一准则,世
人往往未尽能识之。今《定武兰亭》,确示吾人以自隶草变而为楷,(此意未经人道
过,为吾苦思而得之。)故帖字多带隶法也。昭陵茧纸,如在人间,当亦不外乎此。
今欲证吾言,明帖意,特摸出如干字如次:《兰亭序》首行(指定武佳本言)癸丑之丑,
即系�NFDE6�扁隶法。曲水之水,如魏《张黑女志》。宇宙之宇,似汉《西狭颂》
中字。而王十朋《玉石版本》尤神妙。形骸之外,外字右卜,由急就章卜字来。亦与
《瘗鹤铭》外字同法。欣字欠右一笔作章草发笔状,不是?。老之将至,老
字与皇象章草同科。死生亦大矣死字。隶体。临文之文,亦同于急就章,及钟宣示表。
(钟帖今本系王临)。此右军变草未离钟皇处。至其序中的改字笔迹。如‘?’
‘向之’‘夫’‘文’等。凡欧摸宋拓佳本,皆未脱离此种隶式。《定武兰亭》,余
所见以‘元人吴柄藏本’,最为不失笔意。
又余今为此驳议,在他一方面言之。亦殊想拍合郭先生继康生先生后,‘找到了
的一些补充证据。’以为他日得有反覆讨论到王右军的字迹真假之所同异。今特根据
汪容甫自跋其‘修禊序’语甄录少许。容甫的考订鉴赏,其精诣处远在同时的翁覃溪
上。观其第一跋曰:‘今体隶书,以右军为第一,右军书,以修禊序为第一。修禊序,
以定武本为第一。……’?字着得最有眼光。又曰:‘定武乃率更响拓,而
非其手书。唐书文苑传,称率更本学王羲之书,可谓高识。此必柳芳、吴兢之旧文。
宋子京采用之尔。’称定武为欧阳询响拓,容甫是有一定的看法的。在本题李跋端方
的帖尾文,亦尝引用容甫之友人赵文学魏之论断,顾李文田未能领会赵氏之本意,遂
至放言一发而难准。赵云:‘南北朝至初唐碑刻之存于世者,往往有隶书遗
意,至开元以后,始纯乎今体,右军虽变隶书,不应古法尽亡。今行世诸刻,
若非唐人临本,则传摸失真也。’汪容甫题跋到此,吾意必为郭康两先生所叹服。再
吾忆往年在沪,于闽诗人李拔可墨巢斋中,偶林子有谈隶变及章今草法之递
嬗,墨巢翁是之,别后之翌日,墨巢忽举其所藏王右军书影本见遗。附有残帖拓片,
极可贵。此盖吴门缪氏所收淳化初刻也。其书点画波磔,皆带隶法。尝为容甫所推许,
今亦见汪氏重摸之禊序跋尾中。故容甫曾寄慨词:谓‘前贤遗翰,多为俗刻所汨没。
而不见定武真本,终不可与论右军之书也。’以上各则,似稍涉琐尾。然为考求《兰
亭》之真伪,不知能值得郭康二先生一顾否?然余独不解郭先生论《兰亭》真伪的大
文,何以一定要牵联到南京近境出土之晋石。引攻错北碑者为已张目。今审包世臣所
咏‘龙藏’句意,乃适为浅陋已。(见上下文。)而李文田则昌言‘使右军而有书,必
其与‘爨龙颜’‘爨宝子’相近而后可。’吾今试问之,假如王右军当日写兰亭序,
竟作‘二爨’碑字体,即得符于梁武‘龙跳虎卧’之势耶?吾恐其又不必然矣。
然则此一疑问,将从何而得解,吾于此仍当继吾言也。
尝读张怀《书断》‘行书,王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
常善行押(字亦作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今李文田斤斤焉
欲王右军兰亭序之书,与大小爨相近。郭先生以获见王谢墓石,又著论从而广之。且
词益加激厉;理益加横肆。吁!是皆不识羲之得名之所自而然。又怀别有《书论》
云:‘其真书,逸少第一:元常第二。其行书,逸少第一:子敬第二。又右军得重名
者,以真行故也。’窃意南京他日倘有可能得再发现东晋碑碣,其碑字亦必与王兴之
夫妇,谢鲲等墓石书体不相远。盖南朝本禁立碑。其碑是否出于当时名能书者之手。
今则举不可知!观王右军字迹,从未有见之墓石者,其故端有可思。是故郭先生以为
江南所掘石刻,‘使李文田预言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一半。’及‘将来在南京近境的地
下,很有可能有羲之真迹的出土。使李的预言,能得到全面的实现。’等语。鄙意郭
先生有此雅怀,则殊难必其料量到此。何也,以碑刻字体例,固与兰亭字迹无可通耳。
又查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颍川钟繇条:……‘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
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
人所善’云。按此即所谓太傅之三色书者,其用法自各有别。吾偶得元人著《衍极》
一书。其中有言:‘初行草之书,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
书,谓之铭石。’此语明显,堪作前文注脚。缘此之故,使右军写碑石,绝不可作行
草。而今右军书兰亭,岂能斥之以魏晋间铭石之?正乎?是李跋前后所言,均
属无所依据,是可不攻而自破矣。考羲之本属各体皆工,允为当时及后世人所临习。
今梁陈闲书,总不离羲、献父子。而反谓羲之为梁陈以后体耶?此文田之误四矣。吾
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如云:“右军书兰亭序,在书法上不妨发挥他的独特性。又
‘王羲之所写的行书和真书。是当时的新体字,还不登大雅之堂’等说法。这是哗众
取宠,羌无故实。惟草生于汉,汉碑无虑数什佰种,而竟未见有作草者。北朝魏齐,
南朝东晋梁陈,书风虽不尽同。而地上所表立,地下所发掘者。累世迄均无一魏晋人
行押书,此亦可思矣。溯自唐太宗令弘福寺僧怀仁集王右军真行书,为‘圣教序’文
刻石。及太宗御书之‘晋祠铭’,以至后来煌发现之‘温泉碑。’(宝刻类篇、著
录此名。)始次第开行草立石之渐。厥后高宗御书之‘万年宫’,‘李贞武’及‘大
唐功德颂’皆真行之闲也。而文皇父子,亦均得法于右军之《兰亭》。贞观诸臣工,
又均竟相摸拓羲之《兰亭》书迹。观魏徵对太宗言:‘褚遂良下笔遒劲,得王逸少法。
’又高宗龙朔间,许圉师称‘魏晋以后,惟称二王,’斯乃可见一班。惟摸勒《兰亭》,
而能夺真,当时得欧阳询‘定武’一刻耳。夫太宗之收《兰亭》也,于羲之传亲为
制赞。又誉右军作《兰亭序》,以申其志。文皇‘笔意’,更载‘学书先须知王右军
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云云。窃以太宗之玄鉴,
欧阳信本之精摸。当时尚复有何《兰亭》真伪之可言。又观右军年五十三,或恐风烛
奄及。遂作‘笔阵图’以遗子孙云:‘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
人意气。’此倘即为《兰亭》法以立家训否?总之《兰亭》而有真赝,绝不能逃唐文
皇之睿赏矣。何谓‘有梁以前唐以后兰亭之说耶!’此李文田之误五矣。
前义既粗陈。吾乃说向褚摸‘神龙本’之考究。据郭称:‘神龙墨迹本,应该就
是智永所写的稿本。也就是《兰亭》序的真本。’此浮誉难实,永禅师无可当。鄙意
郭先生既找到了《兰亭》出于依托,此或不得不归之智永。抑或归之智永,始可弥缝
其己之依托之说。‘墨池堂’所刻,吾不能举。惟知其中亦收有‘神龙兰亭’,摸手
失笔极多。吾不久前在大公报‘艺林’,见有署名启功者,谈《神龙本》兰亭一文。
及附印有《神龙》全本。予以廓大镜照之,审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与通行石本初
无二致。不知此是否为宋人苏耆家《兰亭》三本之一,为耆子、才翁东斋所遗之物,
题为褚遂良摸者。如其是也。米南宫当日曾谓:‘其改字多率笔为之,有褚体,余皆
尽妙,此书下真迹一等。’云云。予今据“艺林’启功先生所谈帖中一字。(每)与郭
先生文中所考定为比。启功云:‘这里每字的一大横,与上下文各字一律是重墨。而
每字的部分,则全是淡笔。表现了改写的程度’。郭云:‘这里的“每”字,最值得
注意。他是先用浓墨笔写成一字,然后用淡墨笔添写为“每”字。故一字中有浓有淡。’
我从这一点看来,便知道两位笔下的《神龙兰亭》,原是一个东西。郭先生拟《神龙》
于智永,不识别有何种秘义?寻《神龙本》亦只逊于《定武》一筹。故米评又有:
‘勾填之肖,自运之合’语。已示微意!吾见《神龙》除改字(改笔的率)外,即无一
隶笔可寻。意者青琐瑶台,其不逮《定武》乃在自运之合耶?而智永‘千文’
真迹,(阁帖承足下还来帖,有人认系释智果书。其末两字,为押字也。)长安有刻石,
书坊有宋拓影本流传。其真书近虞永兴,(世南本从智永为师)草则多有章书笔致,在
铁门限固应有临习兰亭遗迹,但何可以褚摸之本归之。至郭称:‘帖中,“癸丑”二
字,是留下空白补填上的’,以此折服其友人。审文中转折,岂无‘口是而心非’。
吾意兰亭中的‘癸丑’二字,自有此帖,即今化身千亿,自始即已如此作。从来摸帖,
贵在毫�备尽,与真无差,此属是已。窃意‘癸丑’二字,如郭的文章所称说‘属文
者记不起当年的干支,留下空白待填’,然而干支配合,缀成岁纪。此人连著留下两
个字的空白,都忘却了。还谈得上什么兴集为文。此等处原不是兰亭序的真伪的核心
问题,然若稍稍领会右军的‘用笔阵图法’(见后文引)书道固在玄妙之间耳。郭先生
于《神龙本》考证精详,此是也。而视为智永之真迹,掠取其七代祖先而代之。鄙意
郭先生的友人,震慑于‘补填’二字之说。接着便认‘兰亭是由于依托’。此其文过
饰非,不肯明辨是非。此在今日对人对事,均非所宜出矣。
此处余得钞来唐人李嗣真的《书后品》踵庾肩吾‘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
附,大等而三。’之意。其书列王羲之为‘逸品,’褚遂良得‘上下品,’释智永得
‘中中品’。嗣真兼称:‘智永精绝,惜无奇态。’此三人《书品》相越如上。倘
《神龙》属之智永,取‘智’而抑‘褚’,无论书迹之相悬殊,其‘品’亦极难称。
是故郭文书后一段,其自发语:‘这个墨迹,很可能就是真迹。’又‘今存神龙本,
墨迹就是兰亭序的真本了。’若视同定案,亦颇可有待商之处在。
或有问余曰:兰亭‘癸丑’二字,不作填补说,应作何解?余曰:此王羲之所留
真迹也。以《定武》照之,皆然。以其他本照之,亦无不然。寻‘笔阵图’;有‘夫
欲书者,先乾砚墨,凝神静思。……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
此不是字,但得其点画尔。’又‘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此右军屡言之,不
一见。观序文‘丑癸’一格作两字,如第十二行行首‘一世’二字,亦然。丑作隶扁,
世字隶草尤神妙。抑此等字法,张伯英亦时发之。顾其佳境,乃在‘引八分章草入隶
字中。’发人意气耳。何深疑焉!
愚不才中岁嗜书,坐卧王氏书帖。往于佳本《兰亭》,时有心神散朗,一似帖气
显露‘雄强’,使人凭生振发。故事:有赵文敏在元大德间,与同时鉴赏家霍清臣等
十三人,集鲜于伯几池上。座有郭右之者,出羲之思想帖真迹(刻淳熙续帖中)侑客。
观者无不咨嗟叹息,真见有‘龙跳虎卧’之势。吾意此并非难遇也。玩书字故应如相
马然,牝牡骊黄,妙尽神凝,却能涵茹性趣。又吾每一临习《吴炳不损本》,思与古
人‘神交’,解衣盘礴,辄成‘默契’。此吾之所得也。岂识包世臣能识华亭重开
‘澄清帖’残本,又顷‘水雨以复为灾彼何似’两行十一字,(据张溥百三名家集,
顷水作须求,澄清今传四卷、吾查未见此帖,而戏鸿本未可定为佳摸也。)叹其如
‘虫网珞壁,劲而复虚’而又作诗讥刺《定武兰亭》为未称梁武书平之势。文人见异
思迁,是非无准。岂不痛哉!包李一时均服膺北碑,或于帖学褊见,兼有所未窥。此
倘《世说》所称:‘轻在角?中为人作议论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