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精神分析理论文献

2023-03-11 20: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精神分析理论文献

评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从一种探讨精神病病因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演变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又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它“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彻底变革”。 弗洛伊德一生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现象,包括人性。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的创造性选择的结果。本文将结合影片《爱德华大夫》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略作分析。

关键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释梦;移情

一、 影片简介

《爱德华大夫》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的的经典影片之一,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片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来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斯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斯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康斯坦丝坚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本片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等),使观众无不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故事情节离奇、悬念徒生。

二、 影片涉及的精神分析理论

1. 释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在影片中,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大夫,梦中戴面具的赌场老板是默奇森大夫,小轮子象征手枪,等等。通过对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梦是睡眠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睡眠期间一系列图像或事件的映现。精神分析学认为,梦是有心理上的含义,通过对梦的解释,可以了解人的动机。

 弗洛伊德把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显的梦,这就是做梦者在梦中梦见的图像;第二个层次是浅隐的梦,也就是隐意在显梦后面,或者混在其中的某些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这些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就是做梦的真正动机。他们之所以被隐藏起来或变得非常晦涩,是因为他们都来自无意识,即使在梦中也很难通过梦的稽查,因此,必须经过改头换面才能进入意识,这样,梦的浅隐的内容就以外显内容的形式曲折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愿望满足的心理过程,就是“梦的工作”。

2. 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潜意识的了解是通过自由联想来完成的。在影片中,心理大夫让约翰·布朗说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后再对他说出的事物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揭示人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自由联想是指患者在精神分析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思维的方式。这一技术是以一些假设为根据的:任何思维最终都能通向重要的部分,如果注意力放松,抵抗就会减小到最低限度,反之,就会大大加强。弗洛伊德采用了自由联想技术以后,就放弃了催眠术。

3. 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童年经历对人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影片中,约翰·布朗回忆起童年时代一段让他不堪回首的经历,儿时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使他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因此当他面对爱德华大夫被杀这个事件时,潜意识起作用了,认为自己就是杀人凶手。在康斯坦丝的鼓励和反复告诫下,他的罪恶感才得到解除并提供了破案线索。

弗洛伊德非常重视童年经历,他认为,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从童年找到根源。童年时期的重大生活事件、复性情绪体验、父母的个性特点、童年时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等都会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有些童年形成的错误观念储存在大脑中,成年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不良刺激,一些错误观念就会被激活,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同样,童年时期接受和形成好的积极的观念,则会促进个人成长,成为个人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体验生活幸福感觉的源泉。

4. 移情

精神分析治疗到了一定的阶段,患者会对医生产生爱情、倾慕、憎恨、不信任等强烈的个人情感。弗洛伊德认识到,这种情况并不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者的自然反应,而是患者把他对过去生活中人物的感情和印象,不知不觉的移向了医生,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移情。例如,影片中,康斯坦斯和约翰之间既是医患关系,又是恋人关系。医生和患者间必然会产生感情纽带,并且这样的感情纽带是治疗能否生效的关键。

由于情感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不同的移情。对医生产生依恋、信任或爱情等情感,可以看成是正移情,如果产生憎恶、不信任及轻蔑的情绪,这就是负移情。这些现象是患者对治疗的一种抵抗,因为它偏离了或回避了本来的治疗目的。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情感是患者幼儿时期与双亲的基本纠葛的再现,治疗者就可以以此为依据,了解患者病状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在这一点上,移情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移情的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患者一方,鉴于治疗者本人也有幼年时期的那种经历、情感以及关系,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个人情感,这是一种反向移情,这种移情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三、 其他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论及评析

除影片中所涉及的理论外,弗洛伊德还有很多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论,如转换、疏泄、神经症、阻抗、防御机制、压抑意识、无意识、前意识、俄狄普斯情结(恋母情结)、里比多(欲力,性欲)、两性同体以及著名的伊德、自我、超我理论等。这些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解释个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弗洛伊德用物理学定律和生物学范畴说明人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实质上完全抹杀了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把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一种脱离社会条件的抽象人性,看成是决定人类精神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巨大的内驱力,极端夸大人的生物性,贬低了人的社会性。第三、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纯粹出于主观的臆想和逻辑演绎,有些观点甚至是基于神话传说提出来的,这种态度是不严谨的,缺乏科学性的。

但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产物。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人类认知领域,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史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任顺之著:《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杨鸿昌著:《教学心理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传》 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莱斯利·史蒂文森:《人性七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白话精神分析丨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造物主的杰作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这门学问中最重要的基石,不能理解潜意识也就不能理解精神分析。

所以白话精神分析的第一篇,我把它留给:潜意识。

一. 从风雨人生路说起

前段时间一篇《张扬导演,我爱你》的网文红遍互联网。

作者小二姐在文章里自述了她与张扬导演几夜情的来龙去脉。小二姐将她与导演间的缘分解读成转世的三毛与荷西,虽然荷西去世时张扬已经12岁了,但小二姐却能用她的理论诡异的进行了自圆其说。

此事一出吃瓜群众们讨论得热血沸腾。但张扬导演却从未进行官方的正面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也就不了了之。

虽然事情已经过了,但我们却可以用这件事与精神分析概念里三个重要的概念进行类比: 意 识 ,前意 识 和潜意 识 。

1. 意 识 : 类比于能够自圆其说,也看似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的小二姐。

2. 前意 识 :类比于只要他不说话大家都白玩的张扬导演。

3. 潜意 识 :类比于虽然热血沸腾,但上不了台面的吃瓜群众。

为什么我会这样类比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具体原因。

二.先了解下意 识层 次 说

弗洛伊德将意识分为三个层次: 意 识 、前意 识 和潜意 识 。并用冰山模型说明了它们各自占有的比例。

见上图:

1.意识的比例: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只占一小部分,大概不到5%。

2.前意识的比例:是海面中与水相交的部分,也非常稀少。

3.潜意识的比例:是海面下隐藏着的非常巨大的冰山主体,比例超过90%。

对应的具体内容是:

1.意识:指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思想和对待事物的看法等。

2.前意识:指能够想起来的回忆、储存的知识等。

3.潜意识:指原始冲动、恐惧、不能接受的性欲、暴力动机、不道德行为、不合理愿望、自私的需要、可耻的经验等。

那么,每个部分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

三.意 识 ,前意 识 和潜意 识

1.意 识

意识是我 们 心理 结 构的外表,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 。比如我们识别出时间、地点、人物的能力均属于意识范围。

A.意 识 的特点:

1)有明显变动不居的特征;

2)是对具有精神性质的心理内容的短暂知觉;

通俗地 说 ,就是意 识 是一 时 的 现 象,此刻的 观 念可能 过 一会儿就不一 样 了。但如果具 备 了某些条件之后,意 识还 会恢复原 样 。

例如:

1.在同样温度的房间里,刚进去你觉得很热,但过一会可能就觉得不热了。感到热就是意识,但这个意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变化。

2.同一个人对你说了同样的话,而且情绪情感都一样,但在不同的心情下你的感受是不同的,有时你会生气,有时你会高兴。

1)外部来源

2)内部来源

例如:

感受到房间温度的高低就是外部来源,这属于感官经验;

感受到情绪的愉快和痛苦就是内部来源,这属于情绪体验。

C.意 识 的作用:

1)通过外部来源的知觉来指导和合理分配运动潜能;

2)通过内部来源体会到的愉快和痛苦,来调节机体内能力的活动,控制本能和冲动。

简单地说,意识的作用就是调节我们如何行动以及如何表达情绪 。

类比 1 :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将意识类比于“能够自圆其说,也看似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的小二姐”。

因为综合A.B.C三点,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只是表现了人格特征中的表面特征,其表达出的信息很容易发生改变。

所以意识也同样具有“经不起推敲”的特征。精神分析认为意识不足以解释人类的行为模式。

早先弗洛伊德并不重视意识,在后期弗洛伊德开始认为:“意识正是与生命相同,价值不多,但我们除了它便一无所有。”

所以,现在我们将意识也作为精神分析治疗里的重要工具。

2.前意 识

这 是弗洛伊德所 创 造的一个概念。它位于意 识 与潜意 识 之 间 。

A.前意 识 的功能

前意识它像是一个筛子,也像是一位“守门人”。

它会将危险性和破坏性不大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放过关卡,进而变成意识;

而将危险性和破坏性大的内容挡在关卡之外,并对其保持警惕,使其压抑到更深的潜意识的当中。

每一份事件经历、情绪体验和原始欲望等都会经过这道关卡,一旦被检测出可能让身心感到过于痛苦,或程度高于我们能接受的范围时,就会将这些经历压抑到潜意识当中。

B.前意 识 所包含的内容:

1)它是意识材料的储存库,保存大量的可回溯信息。

例如,你早晨吃了什么?你三年级的老师是谁?你上周六晚上做了什么?

2)前意识内会有一些潜意识的衍生物。

例如,在睡觉时“守门人”的警惕作用会下降,这时就会有些潜意识通过伪装混入到前意识里,形成梦境。

类比 2 :

在前面的例子里,我将前意识类比为“只要他不说话大家就都白玩的张扬导演”。因为张扬扮演的就像是“守门人”的角色,无论谁可以写一篇《张扬导演,我爱你》,但只要张扬导演没有放过关卡,就都只是一场闹剧。

而闹剧再热闹,也上不了台面的,因为“守门人”会将闹剧压抑到潜意识之中。

3.潜意 识

它是不能为意识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动。

潜意识是在心理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各种最原始的、未经丝毫雕琢掩饰的、赤裸裸的本能和欲望构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A.潜意 识 的主要成分:生本能和死本能

1)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们在婴幼儿期,曾经与外界发生冲突,并遭到压抑的性本能及性体验,即“生本能”。

2)在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弗洛伊德看到人类进行自我毁灭、破坏性以及侵略性的行为后,他发现人类的潜意识里还存在“死本能”。

(关于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具体内容,我们会单独进行讲解)

B.潜意 识 的特点

潜意识的特点与意识特点大相径庭,了解了潜意识的活动特点后你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不了解自己。

1)毫无逻辑性

潜意识没有理性,更没有逻辑性。在同一件心理内容上,可同时出现完全相反的潜意识内容。例如,我们对伴侣的情感会同时出现爱和恨,对子女亦是如此。

因为毫无逻辑,所以我们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对又爱又恨的内容进行调节。而且潜意识彼此之间并无影响,即使有也不是决定性的。潜意识本身也并不存在冲突与矛盾,但往往是因为我们将其看成矛盾,并想去调节它们时才会造成了心理问题。

2)是原发过程

潜意识遵循趋乐避苦的原则,思维模式属于原发过程。原发过程是弗洛伊德所使用的精神分析术语。

在原发过程的形成时会导致本能愿望被满足,同时可缓解外在的紧张感。例如,一个口干舌燥的沙漠旅行者看到了淡水湖泊的幻觉;饥肠辘辘的人梦见有关食物或与吃东西相关的事情等等,这都是原发过程的体现。

原发过程的弊端是:一个人首先要明白他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去满足自己。如果不知道,就只能经历漫长的摸索,依靠“试错行为”来寻找其需要。

但潜意识的需求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并不是口渴了就去喝水那么简单,它往往与乱伦、死亡、攻击等禁忌冲动有关,所以并不容易得到满足。

所以如果原发过程不能及时出现,就无法减轻外在的紧张,那么继发过程就会被发展起来了。

继发过程是指:通过语法、形式逻辑、时空规范、人情世故等方式来缓解本能的冲动。前意识的思维模式就属于继发过程。

3)具有主观性

潜意识会通过心理现实来代替外界现实。

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回忆童年期遭遇时,很多都并非真实而是患者幻想出来的情景。但这些幻想对患者本人来说是非常真实的。

例如儿童诱奸体验,儿童被诬陷体验等。

这些幻想其实会满足潜意识里的一些原始欲望,有助于进行原发过程,但往往因意识层面不被接受而造成心理问题。

4)无时间性

在潜意识系统里完全没有时间的概念。它存在着就存在着,不因时间而发生改变,也不会被遗忘。

所以弗洛伊德也称潜意识具有永恒性,它一旦形成便影响终生。

类比 3:

在前面的类比中,我将潜意识类比成:“虽然热血沸腾,但上不了台面的吃瓜群众”。

因为潜意识它因被压抑,所以一直是躁动不安地活动着,它时刻希望突破前意识的稽查,并伺机进行宣泄。但我们却只能在潜意识放松警惕的时候,可以从梦,口误,笔误或精神疾病症状中见到伪装之后的它出现。

就像我们在台下虽然热血沸腾的讨论着的观众一样,虽然活跃但很少有人能够站上舞台。

小 结 :

我们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者构成。

这三者之间其实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冲突,最终形成了我们复杂而动态的心理过程。

而其中最大成分的潜意识,虽然影响了我们所有心理活动,但我们自己却永远都看不见它。

神奇的造物主将最宝贵的东西都设置成了无色无形的,比如空气和水。

也许这就是造物主在暗示我们:探索和珍惜无形之物正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请珍惜所有那些你已经习惯的无形之物。

白话精神分析,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4]郭本禹《潜意识的意义》 [5]乔纳森·里尔《弗洛伊德》[6]杨文登《心理学史笔记》[7] 维基百科[8]李鸣《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与技术》[9]智库百科

《精神分析研究》

《精神分析研究》

《精神分析研究》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精神分析杂志。下面《精神分析研究》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霍大同,谷建岭

出版: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2016-11

平装:16开332页

ISBN:9787100126359

定价:58.00

出版社推荐语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门的精神分析杂志,《精神分析研究》将见证精神分析在中国扎根、发芽、开花。

《精神分析研究》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精神分析杂志,在其周围凝聚着中国精神分析学界的各种有生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刊(以书代刊)以对弗洛伊德、拉康等精神分析大师的著作的学习与理解为基础;通过将中国材料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体层面到宏观文化层面的解释与对质,从而找出哪些是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释的东西,或者仅仅能部分解释的东西,以及不仅不能解释甚至完全矛盾的东西;进而创造与发展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材料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发展、丰富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一个精神分析的中国学派亦因此种理论上的努力与突破而诞生、而发展、而壮大。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愿望是:一个可能会有的精神分析的中国学派能够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英国学派等一道,更进一步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和文献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乃至与脑科学和精神病学这样的生命科学的分支等不同文明的、不同国籍的学者与学派一道,为建立一个真正有效地解释整个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理论和治愈因文明的发生与发展而引起的人类的种种心理疾病的一整套方法与手段而努力、而探索、而奋斗!为此,本书刊设立以下栏目:霍大同精神分析理论专题、外国或者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家专题讲座、精神分析经典研读、精神分析中国化探索、精神分析临床个案报告、中外精神分析动态等。第二辑主要的文章有:“群落之父与天子》”、“躺椅下的精神分析或'是否还有其他'”、“从雾到气——无法实现的出生登录——对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分析”等。

作者简介

霍大同,四川大学教授,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学博士。主要著作为:《LaChinesurledivan》(沙发上的中国)。霍大同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借助中国的思想,提出了对梦的新的解释。这种解释已经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我馆正在翻译的一本法文著作《梦的解释》就提到了霍大同的理论的意义。

目录

霍大同精神分析专题

代情结——中国人梦中的母与子

身体在场专题

谱调八音奏殇曲,共舞意未卜:刹那阴阳可舍取

治疗、身体、渐近线

治疗中身体的在场

身体的在场与形象的享乐

梦与幻觉,对峙的身体

祖先与传递专题(续)

群落之父与天子

躺椅下的精神分析或“是否还有其它”

神话的普遍性,主体的独特性

从整合祖宗们历史之难到构建一个祖先

祖先创伤的传递

符号性债务,想象性债务

精神分析基本概念专题

俄狄浦斯(情结)

性化

神经症

(神经症的)形式化

癔症

自我理想

石祖

精神分析文化专题

从雾到气——无法实现的出生登录

——对小说《香水——个谋杀犯的故事》的分析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一个文化和心理学视角

作为Autre的女人

——精神分析视角下对女性与性别问题的再反思

试论训诂与精神分析的同构

精神分析临床实践专题

母亲的代际创伤与厌食症女儿

小棕熊——透过一个精神分析临床个案看语言和传递

当分析者提出上厕所时——设置、差异性或者更多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专题

青少年精神分析——历史与现状简述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儿童精神分析术语摘译

阉割焦虑

强奸焦虑

第八个月的焦虑

婴幼儿孤独症

口吃

手口

婴儿腹泻

大便失禁

遗尿症

恋物、恋物的

失眠

部分客体

完整客体

过渡客体

恐怖症

婴幼儿精神病

创伤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