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色彩论文文献

2023-03-11 15: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色彩论文文献

[1] 张福昌.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约翰内斯 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 杜新,王磊.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1)
[4] 许嘉.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C].内蒙古大学,2012.
[5] 金容淑.色彩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 漆明文,孟瑞娟,蒋建民.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
[7] 周钧,崔唯.视觉传达色彩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色彩心理学相关论文?

色彩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且在饮食、服装、室内外设计、产品及平面设计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绘画创作中的色彩心理》

摘要: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与体验都不同,产生的色彩心理也就不同。此论文主要讨论色彩心理对艺术家的影响和对绘画的影响,从而说明色彩心理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创作 色彩心理 物理性 客观性

人所共知,如果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如果没有色彩,今天我们将无从谈起绘画艺术。人类对色彩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真正揭开色彩产生之谜的却是英国科学家牛顿。他通过著名的“三棱镜折射实验”得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光线混合而成,在此之后色彩才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用科学的手段来准确的解释。

“色彩”凭感觉而存在,即专业术语之“色感”。相比之下,常同色彩打交道的人比如说艺术家,对色彩感觉比较敏锐,往往可以感觉到一般人感觉不到的色彩,这其中一方面是先天的,而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对色彩认识的长久的专业训练。不过站在色彩理论分类角度上讲,“色彩”包括两组内容:一组是“彩色”,另一组是“无彩色”。

确切的说,色彩心理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应”,是客观世界引起的主观反应。而这种“心理效应”,一是物质性的,称为“色彩的物质性心理效应”;一是客观的,称为“色彩的客观性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学 *** ,它作用于人的大脑以后,直接导致人们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长时间处在红色环境中的人脉搏跳动会加快,血压也会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的人,脉搏会相对减缓,情绪也较稳定。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已经认识到色彩具有物质性心理效应。

色彩的客观性心理效应来自颜色的自身特征,而这种特征其实并非颜色本身所固有,它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上升为理智判断之后引发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色彩的感染力”。论述“色彩的感染力”这种客观性心理效应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色彩心理与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心理学家做过的研究表明,人随着年龄上的不断增长,认知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发生变化。总的来看,年龄越小,喜欢的颜色越激烈色彩纯度也就越高,比如红、黄、绿、青等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这是因为儿童刚开始走入世界,大脑思维比较空白,对什么都感兴趣,简单的、新鲜的、强烈的色彩,能够 *** 他们的大脑,使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和补充的更快。

2色彩心理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每个人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色彩心理也就各不相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们大多喜爱特别鲜艳的颜色,因为他们比较贴近大自然,大自然中鲜艳的色彩 *** 着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则比较喜爱柔和的色彩;农牧区人民偏爱极其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阶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就有所不同。有些色彩在特定的国家是受到喜爱的,但是在有些国家却不一定受到欢迎。比如,红色是中国最受欢迎的颜色,是中国象征吉祥喜庆的颜色,但是在别的国家红色并没有如此深刻的象征意义。

色彩的客观性心理效应不仅与这三个方面有关,还与性格、个人气质、心理需求等也有关系,现根据光谱上的六种颜色作普通意义的介绍:

红色:富于 *** 的颜色。热烈、热情、冲动。红色能使人联想到火焰和燃烧以及革命和暴动。还有喜庆和吉祥的感觉,红色令人产生危险和警觉感,同时也能令人兴奋和烦躁。红色是画面中经常用到的颜色,它具有广泛性,是构成画面极为重要的颜色,也是绘画时经常用到的颜色,但同时也因其颜色的特殊性,又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颜色。

绿色:绿色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它象征自由、新鲜;黄绿色让人联想到刚生出的幼苗,给人清新、活力、希望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色、墨绿色、橄榄绿则给人稳重、知性的印象。绿色还给人以青春、自然和宁静的感觉。

橙色:橙色比起红色要柔和许多,让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和收获的果实。它是一种光辉、明快的颜色。这种颜色其实没有消极感。

黄色:黄色让人联想到花卉中的向日葵和果实中的柠檬。黄色与紫色相配,在画面中经常用到,形成强烈的对比。黄色也是所有色彩中亮度最高的颜色。它灿烂、鲜亮、辉煌。

蓝色:蓝色是永恒、灵性的色彩,给人一种很冷静很理智的感觉。如果说红色是热烈的颜色,那么蓝色就是冷静的颜色,它与红色比较是相反的色彩。蓝色是大众的,很容易被许多人接受。纯洁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虽说蓝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寒冷和宁静,但它的冷静和智慧却给人一种高雅的享受。

紫色:紫色在大自然中较为少见,所以它有高贵、神秘、华丽的品格。紫色是极不安稳的颜色。它既是鼓舞性的象征,又是威胁性的象征。有时表现真诚,有时表现不安。紫色也常伴随黄色出现,黄色在紫色的烘托下才体现出无限光辉。

我们知道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在传达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歌德就曾经说过:“色彩对人的心灵有一种作用,它能够 *** 感觉,使人们激动,使人们痛苦,使人们快乐……”作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选题材是以生活为基础,却又高于生活的。起初艺术家眼中看到的色彩也许和其他人看见的色彩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他们经过专业的训练,在进行创作时艺术家会对色彩进行主观性的处理。比如画面中什么样的颜色搭配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用哪种颜色有什么样的寓意;以及最后会给观者什么样的色彩感受,这些都是艺术家对色彩心理完全了解之后才可以达到的效果。所以艺术家对色彩心理的运用可以说是很严谨、经过深思熟虑的。

参考文献:

[1]王化斌.绘画色彩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贤培,李白丁.设计色彩[M].苏州大学出版社.

[3]张明.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M].科学出版社.

[4]美术大观[J].总第10期.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色彩运用论文

《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上映于2006年的古装动作片,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评价便是两级严重分化,豆瓣评分5.7,成绩平平。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色彩运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 要: 电影作为多模态语篇的表现形式之一,色彩符号是其表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颜色隐喻特点进行解读,分析电影的色彩选择以及色彩要素在构建多模态语篇的概念意义时所起的作用,导演如何借助色彩这一视觉范畴的概念通过跨域映射构建情感、社会范畴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阐释意义、传递信息以及表达情感。

关键词: 《满城尽带黄金甲》;多模态语篇;色彩隐喻;张艺谋

20世纪80年代,Lakoff等人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之后,学者对众多的语言现象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语言只是隐喻的外在表现。(Lakoff & Johnson,1980)既然如此,语言符号作为隐喻的外在表现,不应该是惟一的,其他的媒介、符号和手段,如音乐、色彩、图案等都可以作为隐喻的表现形式。基于此,以Charles Forceville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隐喻研究可以并应该基于多模态的研究视角,关注除语言符号之外的声像音画等符号的概念意义传达,关注各个模态的相互作用、互动关系和意义构建过程,而这个意义构建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所以,对照单模态隐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喻的语言体现,Forceville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的定义,多模态隐喻是一种类型隐喻,其目标域和源域用不同的模态体现出来。这些模态可以包括图像或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等人类用来感知世界的全部通道,这些通道都可以接受信息,构建意义。

电影作为多模态语篇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光影、图像以及声音等一系列模态形式动态地构建意义、传递信息。同时其图像或视觉模态的隐喻通过跨域映射实现表意功能,其中,颜色作为视觉模态的主要元素之一承担了重要的意义构建任务。当然该功能的实现有时需借助声音和音乐等载体共同协作,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做综合分析。但同时需指出,电影中颜色隐喻的意义构建和人的认知水平、观察经验和文化基础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以张艺谋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介绍张艺谋电影中的颜色隐喻的功能和作用。

张艺谋电影的颜色隐喻

如上所述,同语言无异,各种表意符号在构建意义时同样具备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重点考察色彩隐喻在构建概念意义上的作用。色彩作为一种表意符号,大量应用在张艺谋的影片中。几乎张艺谋所有的电影都利用色彩要素传递信息,在增强视觉冲击的同时,更注重其表意功能的实现和感情的传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是如此,下面将对该片的颜色隐喻做如下分析。

(一)黄色的隐喻

通过对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分析,笔者认为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和色彩饱和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信息值。(1)色彩明度:明度高的颜色为重要信息,明度低的颜色为次要信息。(2)色相:波长的色彩,如红色,传达重要信息。(3)色彩饱和度:饱和度越高的颜色,传达的信息越重要。这也为张艺谋电影大量使用红色和黄色提供了认知理据,同时也成为颜色隐喻的经验基础。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颜色成为无声的语言,流淌着故事情节,述说着故事矛盾冲突。金黄色作为该影片的重要色彩符号,在影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色相环中由于黄色的明度高,它的鲜亮纯度也是最高的,具有凸显性,是皇权的象征。金黄色的具体表意功能如下:影片中,大王和杰王子在天福官驿会面中,大王身着金黄色铠甲,杰王子身着黑色铠甲,金黄色和深灰色的色彩明度不同,传达的信息不同,金黄色有更强的显著性。这样两种颜色与交际意义之间形成了隐喻映射:明亮(明)—主体(皇权)—统治者;暗淡(深灰)—从属(臣民)—被统治者。这也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人的视觉系统首先处理明亮的刺激,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凸显性。

凭借于此,张艺谋通过颜色隐喻凸显或弱化某种关系,如权利关系、君臣关系、等级区分等,在读者认知经验的共同作用下,使颜色发挥了语言的作用,即告知观众王就是王。

在影片中,本片中夺目的金黄色宫廷服装、神圣的宫殿,黄的菊花成为贯穿全片的重要线索,给人以华丽隆重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透露着伤感,而这种伤感在一定程度上是黄菊花的表意体现,菊花的黄色和具象的菊花共同构建了悲伤的气氛。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中丧事的黄色调不无关联。当人们看到黄色的菊花,在大多数人的认识范畴内,会映射出葬礼的画面。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没有明确提出黄菊花的表征意义,但不能否定的是,满眼的黄菊花在观众的心里构建了一个悲剧的符号,预示着片中不伦的恋情、政治反叛以及扭曲的亲情终将走向悲剧的葬礼。黄菊花作为一个符号,通过跨域映射投射到影片的场景中预示着失败和死亡。而与菊花黄饱和度不同的金黄则体现了另外的意义。金黄色对皇权的表达绝无异议,中国数千年的皇权社会中,皇权是不可挑战、不可撼动、不可置疑的,任何对皇权的质疑和反对都将是灭顶之灾。色彩饱和度隐喻的意义差别如下:色彩高饱和度(金黄)——皇权——不可战胜;色彩低饱和度(菊花黄)——死亡——终将失败。在影片的结尾,王后、太子元祥、二王子元杰、小王子元成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只有大王还在,在血腥中凸显出金黄色,因为在数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中肯定的是皇权不可战胜的思想。

(二)红色的隐喻

影片中,除了铺天盖地的黄,红色也是张艺谋导演钟爱的颜色,在众多的影片中,红色都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实现了导演传递信息和传达感情的目的。从《红高粱》中红色映射的生命之美到《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红色表达的.压抑和欲望,再到《菊豆》的红色展示的涌动和释放以及最后的《山楂树之恋》中红色的凄美,红色在以视觉模态为主要形式的电影语篇中,其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红高粱、红盖头、红色的天空、血红的太阳、红灯笼、血红的染缸、红色的布匹以及红辣椒等一系列的色彩符号向人们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和意义,和观众原有的文化领悟以及经验基础相关联,在每个观众心里形成既相同又不同的认知体验,也就是张艺谋的电影在每个观众心里的个性化版本,而这一点恰恰是基于观众的认知经验对色彩隐喻的个体化处理。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一改对红色的独钟,大面积使用黄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偏爱的红色失去了其地位和功能。影片中,在重阳登高时,大王一家围坐桌旁,红蓝相间的地毯以及朱红色的桌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大王逼王后服药,王后不从,众王子跪求母后服药,唯有杰王子恳求父亲顺母亲的意愿。大王的阴险、太子的猥琐、成王子的单纯、杰王子的正义、王后的不幸都围绕在红色的桌子周围。红色以其较高的色彩饱和度,给观众以迫近感,使观众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王室成员箭在弦上的紧张关系,爱情和亲情荡然无存。用源域(红色)来构建目标域(争斗)的原因是争斗会导致带来紧张甚至血腥。

影片中,王后的形象是扭曲压抑的,在绝望和失望中饱受煎熬,王后的服饰也以金黄色为主,金黄色虽属暖色,但给人以高高在上不易接近的距离感。但是在王后正式通知杰王子要发动政变逼王退位而立杰为王的时候,观众会发现王后一改之前的金黄装扮,身着红袍。政变的计划是王后心中希望的火花,王后将对未来的希望,甚至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次政变的成功。政变给王后带来的期盼和希望通过红色的服装得以体现,让观众感受到王后内心的欢喜与希冀,同时在红色的衬托下,王后与杰王子的亲情对话,也使王后的温暖的母性也得到了体现。源域(红色)成功构建了目的域(希望和温暖),和大多数观众的认知经验中暖色的红象征温暖和希望不无关系。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片末是金黄色的海洋,金甲武士,穿戴金黄袍的王室成员。但是,观众不难发现,杰王子带领的每一个金甲武士都佩戴红色蒙面巾,在满眼的金黄中,一点点的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杰王子率领的大军为了捍卫母亲,推翻邪恶的父亲,起而反之,武士佩戴的红色恰恰代表了这种正义的力量。源域(红色)成功投射到目的域(正义),这也吻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认知体验:红色是正义的象征。

在影片最后,大片的黄菊花中流淌着鲜血,最终被鲜血覆盖。这里的红色凸显了它的隐喻意义:即便是王权不可撼动、不可战胜,但是捍卫王权需要付出的是血的代价、骨肉残杀、众叛亲离。在这一环节上,满目黄色中流淌的鲜血使源域(红色)成功映射到目的域(代价),意味着为权利和虚荣付出的巨大代价。

(三)黑色的隐喻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中宫廷间的有形的无形的争斗,通过黄色与红色的交替使用得到了揭示,但是令观众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黑绿色的汤药。张艺谋在处理王后喝汤药时,使用了特写,从倒汤药到喝汤药到放下药碗,观众尽收眼底。如此细致的描写,旨在告诉观众在大王的精心设计下,王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黑绿色的汤药,给观众以神秘感和不幸的预兆。此外,大王一直对元祥生母念念不忘,设堂纪念,但当大王得知元祥生母还活着,即刻决定杀其全家以灭口,派出杀手黑色装束,蒋太医惨死。黑色作为色明度最低的颜色,传递着冰冷、无情和恐怖,象征着大王丧失了最基本的感情,为了虚伪的尊严和权利,不惜放弃心中惟一的寄托。源域(黑色)成功映射到目的域(不幸和冰冷),与我们的文化中对黑色的解读和体验相吻合。

结 语

电影作为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多模态语篇,电影导演通过对多模态符号的选择、改造和组合利用来实现特定的语篇目的和表达需要。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利用黄色、红色、黑色等一系列多模态色彩符号,通过色相的选择,色彩明度的选择,色彩饱和度的选择,凸显和弱化某些信息、构建不同的概念意义、激发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了对观众的引导和操控。这其中,导演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和艺术判断都贯穿和体现在电影创作和色彩符号的运用中。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电影语言中色彩的作用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虽然有些批评家认为,张艺谋的电影形式大于内容,情节简单、人物空洞,但是大家公认的是若干年后,具体的情节不再为人们熟知,但夺目的色彩和色彩代表的意义却永远留在脑海里。

参考文献:

[1] Forceville C,E 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9.

[2] Forceville C.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Multimodal Metaphor[A].K Sachs-Hombach.Bildwissenschaft:Zwischen Reflection and Anwendung[C].Cologne: Von Halem,2005:264-284.

[3] Lakoff G,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王炳社.电影隐喻略论[J].电影文学,2010(08).

[5]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J].外语研究, 2011(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