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再谈宝玉

2023-03-11 07: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毕业论文再谈宝玉

看红楼梦,我跟朋友们谈论的最多的,是林黛玉。

我身边看红楼梦的朋友,都不怎么喜欢贾宝玉,他们觉得他很没用,贾府的败落,其实都只是因为宝玉的不用功读书才导致而成。他们觉得他没有阳刚之气,像个女孩子一样悲悲啼啼,觉得他不配得到黛玉的爱。

就连饰演黛玉的演员陈晓旭,都觉得宝玉是浑浊的泥巴,黛玉这样清澈的人物,怎么会喜欢他这样的人。

我从来没有为宝玉辩解过,因为我幼小的时候没有看懂红楼梦,以致于我都有些认同他们的说法。这次我一边看着蒋勋先生的讲解,一边又重新看了一遍红楼梦的书籍,才明白宝玉的无奈和他们的误解。

所以我想写一篇这样的读后感。以谈谈我对宝玉的理解。

很小的时候,我看红楼梦,就喜欢上了贾宝玉这个人物。那时候我跟他一样,是个不爱读书的小孩,所以我是喜欢他的叛逆。我那时候甚至想着,我们中国的名著都是反封建的,反考试科举制度的,为何我们中国人,却偏偏是最看重考试最看重分数的国家,这不是跟我们国家的名著是最有悖论的么?

再大一点,我觉得宝玉是具有博爱意识的人。我喜欢蒋勋先生说,宝玉是红楼梦里的活菩萨。他关心大观园里的每一个有着苦命身世的女儿们,仗着贾母的宠爱给很多丫头们背黑锅,挡灾难。

喜欢晴雯和黛玉的人,说宝玉没有出息,只会在她们死的时候哭泣,却不敢在她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勇敢的站起来说话。

我想他们是不懂得封建礼教下的家教的,那时候的父权主义和母权主义是很强悍的。那种长辈的威严是没人敢违背的。它不像我们现在,子女可以公然跟父母顶嘴,不高兴可以摔门而去。

就连贾母,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在面对元春,这个昔日的孙女,也要下跪磕头,可见当时的那种不可侵略的教条。

所以宝玉是无奈的。他想保护大观园里所有的女儿们,但他不是神,没有法力无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跟她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一个个离去或者结局悲苦。

宝玉小时候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看见女儿就觉得清爽,看见男儿就觉得浊臭逼人。这是小孩子的童言无忌,却是宝玉的心里话。

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儿从来都是男人手里眼里的玩物,从不被珍视,从不被尊重。例如尤二姐尤三姐被贾珍贾蓉玩弄,例如年长的贾赫娶鸳鸯未遂时花钱买了一个丫头秋桐,后又把她赠给贾链。

而宝玉在第五回里,被警幻仙姑评为古今天下第一大淫人。宝玉吓了一跳,说自己只是不爱读书而已,并非淫人。警幻仙姑说,淫分为两种,一种为身体上的寻欢作乐,一种为精神上意淫。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宝玉的“意淫”,是比较高尚的,解为情种。

他可以在下雨的时候,看见园里的丫头淋雨时,去提醒别人下雨了快去避雨,而落得自己成为落汤鸡。在别人看来,他是个呆子是个傻子。

他可以在平儿因为王熙凤的泼辣受了委屈时,善解人意的提醒她梳妆打扮,并且亲自给她拿上好的胭脂。并在为她做了这些事以后,感到心满意足,觉得终于得偿所愿的为夹在王熙凤和贾链中间的平儿做些事而感到无比的开心。

他可以在王熙凤生日宴会的时候偷偷跑出去,为跳井的金钏儿焚香。他宠溺戏子芳官,可以在袭人请假回家时给她留一份上好的糕点。

要知道,他本是一个贾府里最受宠爱的公子哥儿,他完全可以像其他大家族里的公子一样,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例如薛蟠的不学无术,轻视人命,赌博泛滥。

相反,他能够平等待人,无论是对他身边的奴才小斯,还是他身边的丫头。他身上带的饰品,那些小斯可以随意拿去。为此,黛玉还跟她吵过一次架,以为自己亲手给他做的香包,也被人拿去。

就连偶尔一次发脾气,踢了袭人一脚,在夜里的时候,看见袭人不舒服,也能起来亲自服侍她。在骂了一次晴雯以后,被晴雯抢白了几句,为了哄她高兴,让她撕扇子。他说,千金难买一笑。

初次看这段的时候,我并无任何感觉,在进入社会以后,常常想起这一段,才明白宝玉的心情。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太多的迫不得已,我们活着,为责任,为父母,为孩子,为这儿为那儿,却很少为自己而活,做一些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无论是过去那个时代,还是现在的21世纪,我们崇尚的文化,都是儒家思想,是循规蹈矩,而宝玉让晴雯撕扇,这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事情。

宝玉爱涂丫头们的胭脂,初看这里时,我不理解,也跟别人一样的误解他,觉得他还真是有些娘娘腔。

再看五六遍红楼梦后,我才开始理解,这是小时候的宝玉跟丫头们之间的一种两小无猜的情意。长大后的宝玉,跟现在的我们一样,总是拒绝长大,他有很深的恋物癖,而有恋物癖的人,通常都是比较情深的人。他怀念的,都是小时候那些单纯的美好。

当我看见王夫人和王熙凤抄大观园的时候,有一个丫头因为跟宝玉的生日是同一天,于是很开心的说了一句话,说不定上辈子我俩是夫妻。这句话被那些妇人传来传去,被解读成另外一个意思时,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疼痛。

这句话其实就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小孩子知道自己跟别人同年同月同日生,那种兴奋的心情是何等的单纯和简单,为何会被别人解读成肮脏的思想?

无论是在以前那个时代,还是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所以我看贾宝玉,不仅仅是因为他身上的博爱平等观以及痴傻呆,也是因为我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的一些影子。

红楼梦开篇,就通过冷子兴跟贾雨村谈论贾府。贾雨村说,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是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一种是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一种是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而贾宝玉,刚刚就生为第一种。他本是情痴情种,本是有自己活着的信仰和追求的人。可是他一出生,就背负着无法脱卸的责任,背负着爸爸当官考取功名的期望。就如同本应该是艺术家的宋微宗,却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

这样的无奈,让他连自己的婚姻都无法做主。因为他是豪门里的孩子,他的婚姻必须跟政治有关。

我不明白为何现在的人在看待宝玉时,为何不对他心生怜悯?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反而用世俗的评价来分析他?

其实宝玉,并没有伤害过任何人,虽然他所保护的丫头们,后面都是悲剧,但都不是因为宝玉的原因,而是因为封建礼教会杀人。

在探春提议办起的诗社里,宝玉总是位居最后一名。他的才华比不过宝钗,资质也比不过黛玉。但他没有任何不满,甚至甘愿站在最后,用欣赏的目光鉴赏每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孩们的诗词。这种欣赏,又是多么难得?哪个14.15岁的少年,没有计较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心?

有很多红学家的人,评论宝玉是同性恋,对于他跟秦钟的感情,以及他和戏子蒋玉菡互送裤腰带。

在我看来,宝玉只是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是个外貌协会的人,看见比较漂亮的同性,立刻心生好感。他看见秦钟,觉得他漂亮,又如此的柔弱,所以忍不住想要关心他。本来宝玉就是一个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人,这对于他来说,其实都是很平常的事。他的博爱,不仅体现在对女儿的感同身受,也体现在对同性的一视同仁。

他爱结交很多朋友,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同类,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义。

例如他跟北静王之间的无言,跟秦钟柳湘莲的“桃源三结义”,(秦钟死后柳湘莲亲自为他修坟)跟蒋玉菡的一见如故。

为了蒋玉菡的腰带,宝玉还为此被爸爸打了一顿。被打后,他对黛玉说,就是为了这些人,他死了也心甘情愿。看到这里,我感动了。

其实宝玉就是一个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为何偏偏会被世人解读成同性恋?

蒋玉菡只是一个漂亮的戏子,有时候也是戏里的反串,所以举手投足之间,也有了风情,就像哥哥饰演的程蝶衣。

在以前那个时代,戏子是连下等丫鬟都不如的,因为他的身份卑微,所以总是会被很多有钱的公子哥包养,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男宠。这是蒋玉菡的身不由己,是他生存的法则。可是他本人却精通乐律,向往宁静致远的生活,而宝玉自己,也总是觉得自己不该生在富贵人家,所以他跟蒋玉菡,有志同道合的乐趣。

宝玉自己也不过才13.14岁,这个年龄,是最喜欢跟朋友谈人生谈理想的时候,又怎么会有那些龌龊的思想?

所以对于很多宝玉是同性恋的说法,我觉得那是一种无稽之谈。因为他们老了,对世间总是充满世故,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偏见和误解。

在我刚步入社会时,我喜欢跟别人说我有两个朋友,说我有多么想念她们,也都会被人说是同性恋,事实上,我跟她们只是感情特别纯洁的闺蜜,仅此而已。

在贾政邀请一些仕途经济上的人一起去参观大观园时,并让宝玉陪同,作了一些诗和对联。在那一章节里,可以看出宝玉并不是真的不学无术的孩子。他其实很有才华,在大自然的衬托下,他完全可以自由的发挥,他看很多很多的杂书,知道很多很多的典故。就像现在的我们,不喜欢考试,不喜欢课本上循规蹈矩的书,却爱看那些有趣的小说或者杂志。

所以我有时候想,我们中国的名著,其实是最好的教科全书,它教那些教育局的人,去懂什么是因材施教?而宝玉,就是最好的学生形象,而不是什么反面教材?德智是宝玉,体育是柳湘莲……

写于2016年2月19日

(以前写的文,看着好稚嫩啊!不过还是很喜欢。)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选题依据及意义

选题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形象 贾宝玉形象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

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1龋�嬷��吹氖墙痤酥�篮鸵蚪痤恕⒔�褫?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而且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认识加深的基础上,进而对她C遣煌�乃枷胄愿懙氖抵视辛死斫猓�佣�谔�壬嫌?了分明的取舍,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司棋,撵走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唬想,他用血S嵝闯傻摹盾?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贾宝玉的狂痴有什么特点,以及意义?论文需要,几百字即可

贾宝玉的狂痴的特点:主要是对女性的尊重和他i喜欢和女性在一起,不喜欢与男子谈经论道,在那个时代。他的这种思想就被指为狂痴不入主流,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传承,代表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的特点。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

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扩展资料: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

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

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论文要怎么写

  曾经的拙做,希望会有所帮助。

  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抓象牙花名签子,薛宝钗伸手一掣,掣出牡丹花的签子:“艳压群芳”,并有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在曹雪芹对薛宝钗所有描写中,我对此印象最深。因为我认为这一句诗是对薛宝钗最好的注脚。在金陵十二钗中,被塑造的最立体、最有争议性、最让我们猜不透摸不明的怕就是薛宝钗了。显而易见,她的感情极其冷漠,直到“冷中透出一丝阴森”,可这并不妨碍她性格另一面的温柔敦厚,也不妨碍贾府上上下下对她的称赞和喜爱;她学识广博,吟诗弄赋也算是十二钗中的佼佼者,甚至对于禅理也颇有心得,按说这样的人应该像黛玉或者妙玉一样有一份清高和超凡脱俗才是,然而恰恰相反,她竟对权钱利益颇为看重。与其她姐妹比起来,她的城府极深,却又不像王熙凤,王熙凤聪明毕露, 她是绵里藏针,一出“薛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看得令人心惊胆寒。她令人爱不得也恨不得,我们感慨她的才气,又恼恨她的俗心;我们佩服她的圆滑,又痛恨她的圆滑;我们欣赏她的冷,又惧怕她的冷。对于她,我想任何人也说不清楚对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感叹居多还是痛恨居多?可我们要承认,曹雪芹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是动人的,虽然无情,依然动人。
  不知道读者对她的恼恨中又没有这样一种成分:她是替代黛玉与贾宝玉成婚的,她苦心设计的与贾宝玉的婚姻不仅使宝玉抱恨终生,也让黛玉无比凄惨地含恨冤死(有争议,暂从高额续本)。也许如果宝钗最终没有扯入宝玉的婚姻,我们对她的恼恨或许会少一些。说她无情不假,尤三姐因情自刎,连薛姨妈都扼腕叹息,她却可以“并不在意”,还说“这是他们前生命定”“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并立刻转换话题,叫薛姨妈让薛蟠打发人情,将贾府上下的人都打点到了,连赵姨娘都替她说好话。这就是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还是王熙凤说的对,尤三姐的死与她的事业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于是她认为自己连伤心的必要都没有,倒是打点人情,搞好关系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她的“无情”中不免还有一丝“有情”,就是她对贾宝玉的感情。她本来是作为待选入宫的身份来到贾府的,如果她是彻底的好利益之人,她不会眷恋贾府的一丝一毫而是赶快想办法入宫去(依她的才貌和心计,得宠应该不难),可是“待选入宫”之事从此再也没提起过,她倒是开始一心一意设计起她与贾宝玉的婚姻来(比如说那来历可疑的金锁和冷香丸,还有她的一味讨好王夫人和贾母,构陷林黛玉等)这就表明她并不是彻头彻尾的追名逐利之人,她对贾宝玉的感情一定程度上胜过了自己强烈的好名利之心,她身上这罕见的一丝柔情也让她整个形象变得有一丝可爱起来(比如曹雪芹在宝钗探伤中对其“眼圈微红,双腮带赤”的描写)。还有她对林黛玉姐妹加情敌的复杂感情。她构陷林黛玉的地方很多,而且每次用计都很毒,毒到让人拍案的地步。比如金钏儿投井自杀,王夫人想好好安葬她,用“姐妹们的新衣裳给她两件装裹”,可又怕林黛玉忌讳,偏宝钗愿用自己的衣服给她,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她不会无知到不知道这句话的后果是什么,她显然知道。这一招极狠,不仅博得了王夫人的欢心,也疏远了王夫人与林黛玉本来就淡泊的感情。可是若说她对林黛玉完全是嫉恨并欲置之死地,那也不对。她的内心里其实和林黛玉还是有一丝惺惺相惜的姐妹之情的。林黛玉多次伤感自己的命途多舛,是她不厌其烦的每每劝说,还有林黛玉在酒席上不小心说出了不该说的《牡丹亭》的唱词,也是她背地里给林黛玉说明。虽然说这里面当然还是虚假的成分居多,可是也不能说她没有一丝温柔之情。她当然虚伪,但也不是彻头彻尾的虚伪,她还是有一份真性情,只是很少能被触发而已。她在大观园的权场上自然赢了,赢得彻头彻尾,可是她在情场上显然输了,输的也彻头彻尾。她有可以和林黛玉相抗衡的才气,她的苦心设计最后也修成了正果,促成了她与宝玉的婚姻,可是从书里我们看到,贾宝玉自始至终也没有对她产生一丝眷爱之情,她的苦心换来的是一生孤寡(暂从高鹗续本),她和王熙凤一样,费了一生心机,换来了一场空。这也是薛宝钗,一个薄命的聪慧女子,什么也没得到的聪慧女子。或许这也是命中注定,如果当时她入宫了的话,起码不会得到这样一个尴尬的结局,当然也没有了那些悲悲喜喜的故事。
  如果说十二钗中做人最成功的,那肯定是薛宝钗。想想看,在整本《红楼梦》中,曹雪芹一共描写了大约五百多个人物(一项统计,把光有名字出现而没有事迹的也算上了),庞大的四大家族,上上下下又何止五百多个人!可是在这样一个尔虞我诈、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薛宝钗却博得了所有人的喜爱,一个最高明的政治家也不过如此了,你说她做人圆滑,难道只有圆滑就足够了吗?王熙凤圆不圆滑?王夫人圆不圆滑?探春圆不圆滑?甚至不屑于圆滑的林黛玉都有圆滑的时候,可是她们做人显然没有薛宝钗那样成功。都说管理这一大家子是一项容易得罪人的活,探春和薛宝钗一起管过一段时间,结果是探春把自己的母亲赵姨娘得罪的彻彻底底,而薛宝钗竟然凭此又笼络了一次人心,这不是才能是什么?读到这里我想我们只有瞠目结舌的份。“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仅仅是“小惠”,就能“全大体”,这就是才能,这也是她的动人之处。这方面她的聪慧无人能比。其实想想我们自己, 对薛宝钗刻薄的评价是不是也有一些不公呢?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位薛宝钗,还有一位林黛玉,你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有多少人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清高?林黛玉的清高不俗我当然深深喜爱并且非常佩服,可放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理解她接受她?倒是薛宝钗颇有渔父“能与世推移”的味道,也能博得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喜爱。我这里并不是薛宝钗讲情,我也痛恨她的媚俗——可,注意, 这是她存在的现实意义。曹雪芹说贾宝玉是天上的“神瑛侍者”, 而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这不是随意安排的。像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人,现实中很难存在,即使存在着也会在险恶的社会中被排挤到边缘。曹雪芹之所以把他们安排成天上的神,是不是也含有者这样的一层意思:他们终归是天上的人物,他们的高洁不俗是天神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只能仰头去看,只能幻想。曹雪芹没有把薛宝钗安排成什么花神,因为薛宝钗是“地上”的,她的才气她的容貌都是凡人的,在怎样不凡也是凡人的不凡,她是俗世中最成功的人,是我们这些整天在红尘中忙碌的人的缩影。 而林黛玉是神中最不凡的,“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然而这最不凡的神一旦降落在人间,也会这样的被人排挤,也会这样的命途多舛,不象是善男信女整天顶礼膜拜的木头偶像那样有我们想象中的“完美”,这里是不是也包含着曹雪芹另一层的对现实无奈而悲酸的讽刺呢?
  在《红楼梦》的判词中,曹雪芹评价薛宝钗时说“可叹停机德”, 这个“叹”字颇有意味,这似乎也代表了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态度。“叹”, 叹她的才貌, 叹她的能力, 叹她的智慧, 叹她的追名逐利, 叹她的一生,喜爱痛恨感慨, 这些复杂的感情凝聚起来,就凝聚成这复杂的薛宝钗, 这“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