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历史,丧失文化自尊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
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抗日英雄是时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脊梁,然而他们又是和我们
一样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没有三头六臂,无法刀枪不入。可在有的电视剧中,真实
的英雄却被功夫了得的
“
超人
”
所取代,与日寇的残酷搏斗成了不乏魔幻色彩的武侠传
奇。电视剧《抗日奇侠》中的几位抗日奇侠,有的以绣花针为暗器,能不留痕迹在瞬
间致人死地;有的拥有铜头铁臂,能一掌断石,几拳便可令日本人粉身碎骨;还有的
会缩骨功、易容术、化骨绵掌,能避开子弹
……
在这接二连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
炫技中,观众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
沉重的历史主题,也更感受不到民族抗战的悲壮和牺牲的惨烈。还有就是过分强大中
国士兵,弱小日本鬼子。
2
、
戏说史实,混淆民族记忆
电视剧创作离不了艺术加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不改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为历史
记忆注入血肉,
涂抹色彩,
使其鲜活起来,
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
也是它的挑战所在。
而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者为了收视率,
为了吸引眼球而出奇招,
不惜篡改历史,
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违背史实,编造故事,误导观众对历史的正
确认知。与《滇西
1944
》同类题材的《国际大营救》,同样是从一架失事的飞机开始
的,故事的背景、时间及地点一致,失事起因与结果也大致相同,飞机所乘人员都携
有军事秘密,失事后都被日军俘虏,然后我方展开营救。唯一不同的是俘虏的身份:
一个是携有国际联盟作战机密的美国飞虎队上校,一个是携有远征军渡江作战部署的
普通中国军人。
如此雷同的剧情,
又如此随性的设计,
观众看后难辨真假,
莫衷一是,
很容易迷失在混沌的历史记忆中。
3
、
色情剧情泛滥,只为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
很多抗战剧中花很大篇幅描绘色情场面,很多是不必要的,可以一笔带过,但有些抗
站剧中却出现了长达五分钟的激情场面。这是对抗战的侮辱,也对当代青少年造成了
错误的价值导向。
4
、
过分强调敌后战场,忽视正面战场
游击战好像就是全部,
总让人觉得打游击就是抗战火拼的全部,
正面战场上的
战士去哪了?多描写正面战场,
正个抗战史不应该只有游击战和间谍战,
正面
战场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多描写抗战的其他力量,抗战是全中国的事,我相
信当时的中国社会各界不在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抗战的历史洪流中。
三、原因
1
、在电视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为了缩短创作周期,尽快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
创作者普遍前期准备不足,
对历史资料和真相缺乏基本的搜集、
核查过程,
在故事本体还未
成型时,便仓促进入艺术创作。手头素材不足以搭建故事框架时,便信手拈来进行编造
2
、创作者急功近利,贪图收视效果及其经济回报,一味追求以奇制胜,吸引眼球,从而忽
略。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3
、国家广电总局的影响、压力和错误的引导。对很多题材的影视剧的限制和压迫,使很多
投资商选择安全性高投资小回报相对可观的抗战题材的影视剧。
4
、如今影视制作的门槛过低,影视公司良莠不齐,影视市场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剧作
和节目有漏洞可钻。
如此等等,
娱乐化、
铜臭味致使一些历史题材、宏大叙事的作品误入歧
途,
这是对历史也是对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
即便我们拥有可供多维度、
多视点创作的丰富
历史素材,
但如果继续深陷商业和娱乐的沼泽中,
我们所收获的历史题材作品只能是不见当
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的糟粕之作,
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
这将给一个民
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创伤。
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辛是我国人民都不会忘记的一段历史,所以,现在的影视作品为了烘托当时的军队对战日本军队的厉害,就会利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这段历史。什么“手撕鬼子”“无弹卡机枪扫射飞机爆炸”等等,都是浮夸的表现,
我个人看来。这种浮夸的手段虽然能够表现处我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但是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不负责任。我觉得对于这类的抗日神剧。情节设定或许可以夸张一点,但是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啊,剧情也必须合理才行啊。所谓剧情合理,这其实是个主观概念。如果你是个无比仇日的骚年,估计抗日神剧你怎么看都过瘾。但是在对比好莱坞的影片之下,很多抗日神剧的剧情处理都很不合理。比如,之前看过一个片段,某演员能够在空中360°旋转开枪,并且精准的击毙日本鬼子。在或者说,从高山上跳下,注意啊,是使用了轻功的,仿佛空气中有楼梯一样,来到日本鬼子的身后,两个手握住了两个日本鬼子,举起,然后摔下。
这种太过于浮夸的场面,我们都知道导演想要努力刻画英雄形象,可是我们观众就会觉得太过于尴尬了。还有就是道具的问题,国内,道具制作、场景美工、现场导演,大多数都是职业技术人员,很少有剧组会将诸如古代兵器、甲胄的复原制作交给相关专家团队。这里既有经费、时间的问题,也有认识不足或是工序流程上的缺陷。即使剧本提出了明确的道具要求,在实际拍摄时也会不可避免的缩水。就像是搬起巨石压死日本鬼子,呢个巨石在我们看的时候明显都是没有重量的啊。也很尴尬,
总的来说,抗日神剧过于浮夸,过于刻意的刻画英雄形象。希望在以后的抗日片中,能够尊重历史,可以浮夸,但是要适度。
1、影响中国人的历史价值观与民族认同感,甚至有一些国人会因厌而生恨,反而助长了歪风邪气,赔了夫人又折兵!2、抗日神剧大多没有什么逻辑思维,受众大多以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群体为主,这些人明辨是非能力较低,难免使他们产生代入感,使得他们认为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3、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恐怕后人就很难理解与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4、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
“抗日神剧”体现现代人的情感宣泄方式和民族情感的表达抗日神剧之所以异常火热,归根到底是观众的收视需求。据统计,江苏卫视2012年黄金档共播出20部电视剧,其中抗日类占50%,江苏卫视黄金档抗日剧占41%,山东卫视占48%。几乎所有省级电视台都在黄金档播出过抗日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加,情感的宣泄需要一定的出口,“抗日神剧”中的“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八百里精度射击”等奇异情节,剧情的核心就是“一起打鬼子”,鬼子们死得如何“惨烈”如何“离奇”如何“搞笑”,才能彰显他们的罪有应得,活该至此。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性、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能够帮助观众泄愤解气,宣泄现实环境情感压抑的需求。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