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抗战剧研究论文

2023-03-08 22: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抗战剧研究论文

  参考:

  毫无疑问,电视剧《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正如有的人所评论的,“这是一部气势恢宏、充满着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等等;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每次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碰到电视台播放《亮剑》,我都会看下去,无论内容是否看过。也正是如此,每次都看不全,所以我干脆买了一套光碟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过瘾地看完。《亮剑》中有好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比如李云龙、楚云飞、和尚、李云龙的顶头上司旅长等,毫无疑问的是,李云龙这个英雄是电视剧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英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这种消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得体(即便不奢华也应该是干净整洁),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
  二、人物语言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也没有限定英雄的语言方式,但是一般来说,英雄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冠冕堂皇”的,充满高尚和正义,起码说是不应该说粗话的,即便是气得快要发疯,也顶多一掌劈翻桌子或者一刀砍断大树什么的,语言上向来都是收敛的,必须与英雄的形象相符。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语言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满嘴的粗话,动不动就是“他娘的”。除了少数时间的“克制”之外,李云龙大多时候都是骂骂咧咧的,可是也许是生性就是这么一幅臭脾气,所以即便克制,时间久了李云龙在女人面前还是会露出骂骂咧咧的本性来。从这个方面来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语言习惯的消解。
  三、人物思想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英雄的思想往往是非常高尚的,心中装的是救死扶伤和民族大义,追求的是匡扶正义和拯救他人危难等等,很少有个人恩怨以及儿女情长的一面。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思想看上去则有点“危险”:
  首先,李云龙有点儿女情长。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云龙突然被丘比特神箭射中了,而且他在“秀芹”真情的感染下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但将秀芹紧紧地抱住,还要脱秀芹的衣服,如果不是针扎了他的脚,李云龙还真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在解放后,已经结了婚的李云龙还差一点出轨。在我们传统观念的英雄形象中,一个英雄人物是不会犯下这样的严重“错误”的。
  其次,李云龙有点江湖习气。在老婆秀芹被抓后,他擅自集结部队去攻打鬼子重兵防守的县城;在自己心爱的部下“和尚”被土匪杀掉之后,他暴跳如雷地带着部队去为“和尚”报仇。这样的举动在传统观念中是会大大削弱英雄的高大形象的。

  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来对照李云龙,那么《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和英雄形象是挂不上钩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人物形象在电视剧播出后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甚至追捧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与目前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自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来,我们不但继续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明确地承认并鼓励了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也会呈现宽松的状态,从而为接受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
  其二,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个基本的道理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文学总要对生活作出一些修正或者虚化,也就是说,恰当的修正或者虚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不过,在特定的年代,文学创作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者虚化或有些过度,所以文学作品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也比较遥远。在如今这个年代,再过度地修正或者虚化生活的文学作品必然会将自己与人们的联系割裂开来。《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则尽量减少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虚化,尽量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其三,这样的作品更尊重观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人们不会再满足于程式化、样板化的文学作品,而需要多样化、富于生命力的鲜活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适时地推出这样的作品,应该说迎合了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但毋庸置疑这是尊重观众的态度。

  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看上去缺陷很多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一个现实、鲜活、饱满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可以说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一种巧妙的消解,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描摹上这个人物形象依然还有些符号化,但瑕不掩瑜,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人物形象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值得人们拍手叫好。我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说,电视剧《亮剑》对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视剧人物塑造方面甚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类似电视剧创作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启迪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讨论对抗日神剧的思考

1.游戏历史,丧失文化自尊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
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抗日英雄是时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脊梁,然而他们又是和我们
一样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没有三头六臂,无法刀枪不入。可在有的电视剧中,真实
的英雄却被功夫了得的

超人

所取代,与日寇的残酷搏斗成了不乏魔幻色彩的武侠传
奇。电视剧《抗日奇侠》中的几位抗日奇侠,有的以绣花针为暗器,能不留痕迹在瞬

间致人死地;有的拥有铜头铁臂,能一掌断石,几拳便可令日本人粉身碎骨;还有的
会缩骨功、易容术、化骨绵掌,能避开子弹
……
在这接二连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
炫技中,观众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
沉重的历史主题,也更感受不到民族抗战的悲壮和牺牲的惨烈。还有就是过分强大中
国士兵,弱小日本鬼子。

2


戏说史实,混淆民族记忆

电视剧创作离不了艺术加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不改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为历史
记忆注入血肉,
涂抹色彩,
使其鲜活起来,
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
也是它的挑战所在。
而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者为了收视率,
为了吸引眼球而出奇招,
不惜篡改历史,
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违背史实,编造故事,误导观众对历史的正
确认知。与《滇西
1944
》同类题材的《国际大营救》,同样是从一架失事的飞机开始
的,故事的背景、时间及地点一致,失事起因与结果也大致相同,飞机所乘人员都携
有军事秘密,失事后都被日军俘虏,然后我方展开营救。唯一不同的是俘虏的身份:
一个是携有国际联盟作战机密的美国飞虎队上校,一个是携有远征军渡江作战部署的
普通中国军人。
如此雷同的剧情,
又如此随性的设计,
观众看后难辨真假,
莫衷一是,
很容易迷失在混沌的历史记忆中。

3


色情剧情泛滥,只为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

很多抗战剧中花很大篇幅描绘色情场面,很多是不必要的,可以一笔带过,但有些抗
站剧中却出现了长达五分钟的激情场面。这是对抗战的侮辱,也对当代青少年造成了
错误的价值导向。

4


过分强调敌后战场,忽视正面战场

游击战好像就是全部,
总让人觉得打游击就是抗战火拼的全部,
正面战场上的
战士去哪了?多描写正面战场,
正个抗战史不应该只有游击战和间谍战,
正面
战场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多描写抗战的其他力量,抗战是全中国的事,我相
信当时的中国社会各界不在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抗战的历史洪流中。

三、原因

1
、在电视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为了缩短创作周期,尽快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
创作者普遍前期准备不足,
对历史资料和真相缺乏基本的搜集、
核查过程,
在故事本体还未
成型时,便仓促进入艺术创作。手头素材不足以搭建故事框架时,便信手拈来进行编造

2
、创作者急功近利,贪图收视效果及其经济回报,一味追求以奇制胜,吸引眼球,从而忽
略。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3
、国家广电总局的影响、压力和错误的引导。对很多题材的影视剧的限制和压迫,使很多
投资商选择安全性高投资小回报相对可观的抗战题材的影视剧。

4
、如今影视制作的门槛过低,影视公司良莠不齐,影视市场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剧作
和节目有漏洞可钻。
如此等等,
娱乐化、
铜臭味致使一些历史题材、宏大叙事的作品误入歧
途,
这是对历史也是对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
即便我们拥有可供多维度、
多视点创作的丰富
历史素材,
但如果继续深陷商业和娱乐的沼泽中,
我们所收获的历史题材作品只能是不见当
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的糟粕之作,
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
这将给一个民
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创伤。

论述抗战精神论文2000

  什么才是中国人的抗战精神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句经典的概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这句话中,血战到底的气概和光复旧物的决心,应该就是中国人的抗战精神。
  这样的论文选题,其实稍微宽大了一些,而且2000字也不能论述透彻,应该缩小范围或是加一个副标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