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本科毕业论文天涯

2023-03-11 02: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科毕业论文天涯

开题报告本科开题报告是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聊斋志异》价值浅谈

课题内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小说,电视或电影都选用了《聊斋志异》中的很多故事,如《画皮》、《婴宁》、《倩女幽魂》等,为广大民众所津津乐道。正是由于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借助了现代的电视电影等媒介的传播,再一次把《聊斋志异》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通过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一文言小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分析,向读者浅显的阐述《聊斋志异》的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本人研究的是《聊斋志异》思想价值取向和艺术手法的创新方面取得的超越性成就。通过调查研究,《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在十八世纪中期就开始向国外流传,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巨大,是迄今为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翻译成外文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可以说,《聊斋志异》所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古典小说无法比拟的。从这些成就中,可以对这部小说的价值进行研究。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1.通过查阅文献等途径,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人们对《聊斋志异》的熟悉程度及为什么喜爱这部作品,作出分析。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近30年来,很多学者对《聊斋志异》价值的研究,无论是从它的思想价值方面,还是小说理论价值方面及其传播价值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的成就。本次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要打破人们对《聊斋志异》的传统认识,只认为它纯粹是一部“鬼书”,满篇的鬼故事,要引导读者从《聊斋志异》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手法创新方面去认识这部小说的真正含义。这也是我探究的主题,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此次的探究学习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功底。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12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2.2012年4月撰写初稿。

3.2012年5月修改完成。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超越:1、追求一种讲公理、讲公道的公平政治,揭露封建吏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无耻,讴歌人们的反抗精神。2、在对待科举的态度上,强烈抨击这种制度的弊端就在于不注重实效,导致颠倒黑白。3、在爱情观上,热情赞扬争取婚姻自主的女子。4、《聊斋志异》中不时出现的哲理性警句,表达的理想、情感、哲理和实想。二、艺术手法的开拓创新:1、在人物描写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把小说的故事体发展为人物体。2、加强并发展了环境描写。3、刻画人物开始注重个性和细节的描述,出现了传神的心理描写.4、《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日常生活素材“化平淡为神奇”的处理技巧。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黄祖民. 《聊斋志异 》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2] 施国 海童 《蒲松龄》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3] 罗宗强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

[4]游国恩. 《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四、指导教师意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

写作意图:

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建功报国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使许多文人墨客成为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等。传统的友情诗在盛唐特有的时代文化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蔚为壮观,并涌现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友情诗显透盛唐人广阔的心灵境界,不论在内容、技巧与风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开拓与创新,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一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研究。

本论文的前沿观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歌。在诗史发展中,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诗坛以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繁荣局面享誉千古。诗人辈出,巨星丽天;作品浩瀚,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形式齐备;技巧成熟,流派纷呈;名篇佳句,传颂不衰。唐诗以高度成就和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明史上足堪自豪的瑰宝。

中国现代杰出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而当你置身于唐代诗歌的海洋时,你就更知道了什么叫做陶然忘返。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这是一个心声奏鸣的神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东方缪斯们翩翩起舞;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远古吹来的醉人熏风……

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描写友情为主要内容的唐代友情诗,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但它却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间情谊的可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宋.顾乐:“唐人多送别妙作。”(《万首唐人绝句选》)这些描写友情的诗中有真情,即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叮咛,身处异地时绵绵的思念,还有永远失去友人之后的酸楚。这些言愁悲别,慰人慰己的友情诗,结合友情给人带来的感情波澜和心灵震荡,以其淳朴的真情美而打动人心。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本论文的观点创新和介绍:

本论文拟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根据诗的思想内容,唐代友情诗大体上可分为送别、怀远、追悼三类。 诗人们在抒发心中这些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

文献综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民族。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学大圣人孔子,在其经典著作《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这样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做是人生十分快乐的事,这集中体现了对友道的高度重视。

中国古代诗歌史中的友情之作,从《诗经》的比兴托物,汉魏时的率真直抒到六朝的绘景写心。逐渐趋于成熟完美,到唐五代时达到了物我浑融,形神兼胜的境界。唐人友情诗意象的高度情思化包括三种情形:即情中景、景中情和情景的"妙合无垠"。这就使得友情诗的情感含量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明显增强,具有了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友情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

写作计划:

1、2007年9月2日至9月12 日 查阅有关文献,收集资料

2、2007年9月13日至9月15日 拟订论文题目

3、2007年9月16日至9月26日 撰写论文写作提纲

4、2007年 9月27日至10月30 日 撰写论文初稿

5、2007年11月1日至11月18 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6、2007年11月19日至12月30 日 修改论文,完善论文格式以及答辩

前准备

7、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 编选 山西古籍出版社

《唐诗十三论》吴湘洲 著 学苑出版社

《唐诗审美十论》刘洁 著 民族出版社

《唐代送别诗一向营造的个性化》李英 著 北方论丛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二》

《试论唐代送别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05期

《唐代送别诗刍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蔡静波《中华活页文选》 中华书局

求一篇关于大学 青春 人生的毕业论文,比较积极一点的,3000字。最好是原创,谢谢了!!

  尊敬的 老师: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念您。
  百年一中,名师荟萃,桃李芬芳。遥想当年,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走进了风景如画的××大学,开始了我们的求学历程,也开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悠悠岁月,逝者如斯。弹指间,我们毕业已十五年。十五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十五年人在旅途风雨兼程,十五年桃花匆匆花开花落……十五年间,我们每个学生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艰辛坎坷……
  十年一觉奋斗梦,细思量,自难忘。我们更加难以忘记的,是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默默奉献的您,一直深得我们的敬重。
  师生情谊长,桃李风雨远。授业情、师生谊,一件件一幕幕,一点点一滴滴,有如陈年美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别时容易见时难。我们师生,因各自的工作生活,或天各一方,或近在咫尺,总难得相见。但是,岁月流逝,更令我们思念弥殷。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因此,我们决定于2011年×月×日-×日在 举行××大学96届学生毕业十五周年聚会,我们向您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敬请届时拨冗出席。
  恭候您的光临!
  敬祝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大学96届毕业生顿首再拜

  齐心协力结硕果 再接再厉谱新篇

  ——中山大学第七届MPA研究生会2009年工作回顾及新年寄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东风浩荡,大地飞歌。百年中大,桃李芬芳。

  2009年,中山大学第七届MPA研究生会在政务学院和MPA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为增进MPA学子的交流合作、扩大中大MPA的影响力、提升中大MPA的品牌形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是孜孜求知、不断进步的一年;是同心同德、精益求精的一年;是激情澎湃、亮点纷呈的一年;是宏开新局、浓墨重彩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在换届选举上创新。我们创造性地自发组织了MPA研究生会的换届选举,通过个人竞选和民主投票,搭建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结构合理的工作班子。在人员安排方面,我们注重不同年级同学的搭配,主席团3名成员,两名来自2007级,一名来自2008级;秘书长及各部部长全部由2007级同学担任,副秘书长、各部副部长、各部干事全部由2008级同学担任。这样的搭配,既发挥了高年级学生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充分调动了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又保护、引导好新生的热情,放手让新生参与各项工作,有效保持了日后的工作连续性,保证新老交接顺利平稳进行。我们在迎新晚会上创新。2009年6月13日举行的迎新晚会,我们通过接受企业赞助解决了相当部分经费;我们在晚会期间安排抽奖环节,掀起了晚会高潮;我们邀请了著名魔术师作为表演嘉宾,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我们还首次邀请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MPA学生代表观摩晚会。我们在宣传推广上创新。我们首次将内部刊物《精英在线》的赠阅范围扩大到广东省内其他开展MPA教育的高校如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扩大了中大MPA的影响。

  在这一年,我们勤于学习交流。我们十分注重推动MPA的学术交流,培养MPA学子的学术兴趣,多次组织MPA学生聆听各种学术讲座,收效良好。这些讲座包括:2009年6月6日晚上,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中山大学MPA专任课程教授邹生主讲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两化”融合》;8月8日,肖滨教授在岭南大讲坛主讲的《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三波》;10月17日晚上,中共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主讲的《行政管理的立场问题研究》;10月24日上午,邹生副厅长主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从互联网到物联网》;10月25日上午,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杨桐主讲的《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

  在这一年,我们善于团结协作。MPA研究生会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性格、喜好各异,但这一年来,我们求同存异,抓好团结,分工合作,增强全体人员的全局意识和集体意识,凝聚整支队伍的力量,营造和谐、友爱、互助的工作氛围,同心同德推动研究生会各项工作。各部门始终加强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发挥了最大的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学习过程中,MPA研究生会全体成员结下了同学加益友的深厚情谊。

  在这一年,我们乐于敬业奉献。研究生会的成员都是在职人士,工作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全体人员都秉持一种奉献精神,不计个得失,积极做好研究生会的各项工作。各部门不仅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勇挑重担,当好“主角”;更加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乐于“补位”,甘当“配角”,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其他部门抓好相关工作,确保协调共进。

  在这一年,我们终于连创佳绩。这一年,我们成功组织了MPA研究生会的换届选举,高效优质地筹办了2008级迎新晚会,开展了“我和MPA的故事”征文活动和“MPA学子”笑脸征集活动,编辑出版了MPA内部刊物《精英在线》,组织了2007级和2008级的篮球、羽毛球比赛活动。一系列活动的组织举办,受到了广大MPA学子的热烈欢迎,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的工作鼓舞人心,一年来的历程激动人心,一年来的成绩凝聚人心。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政务学院和MPA中心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MPA学子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在此,第七届MPA研究生会向所有为中山大学MPA教育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东方风来满眼春,又是一年好风景。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激情的昌时盛世。历史召唤我们,时代激励我们,同学信任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希望MPA研究生会全体干事和广大MPA校友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开创研究生会工作的新局面,把中大MPA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要更加注重增强团结。我们能够成为校友,能够在同一个学校求学,这是我们的缘分。衷心希望全体MPA学生珍惜在中大度过的每一天,珍惜这一份难得的同学情谊。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身体力行,努力加强校友之间的团结,努力营造一个友爱互助、团结合作的校友团体。希望所有的校友都能够珍惜我们的情谊,无论日后到哪里工作,走上什么工作岗位,都记得我们一起在中大度过的美好时光。

  我们要更加注重推动交流。修读MPA之后,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眼界,转变了观念,锻炼了能力。中大MPA学子是一个有着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的群体,加强交流,对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大有裨益。今后,MPA研究生会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推动校友之间的交流,包括思想交流、学习交流、工作交流,包括同级不同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我们相信,这种交流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更加注重打造品牌。希望MPA研究生会全体干事继续利用研究生会这个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激发广大校友对中大的认同感、归属感,对MPA的自豪感,提升社会各界对中大MPA认同度,提升中大MPA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希望广大MPA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共同为中大MPA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朋友们,岁月峥嵘需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团结,共同开创中国MPA教育的美好明天!

  让我们相约2010年春节
  ——××中学96届高中同学聚会倡议书
  亲爱的各位同学: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赴西中求学,功成名就?
  1993年,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走进了风景如画的××中学,开始了我们3年的高中历程,也开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我们一起孜孜求知,我们一起默默自修,我们一起挑灯夜战,我们一起埋头题海,我们一起研究分析,我们一起攻坚克难。面积不大的西中校园,留下了多少我们刻苦攻读的身影!
  三年来,我们同甘共苦。我们一起开怀欢笑,我们一起伤感离别;我们一起享受快乐,我们一起感受压力;我们一起豪情满怀,我们一起忧心前程。三年来,我们既有喜,亦有悲;既有苦,亦有乐,酸甜苦辣,百味俱全。
  三年来,我们同舟共济。我们互相帮助,我们互相关心,我们互相督促,我们互相推动。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我们一路结伴同行。我们既是同学,又是兄弟姐妹,三年来,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手足情、同学谊,一件件一幕幕,一点点一滴滴,像那陈年的美酒,无不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三年的西中求学,培育了我们“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锻造了我们“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锤炼了我们“刻苦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养成了我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成就了我们“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激发了我们“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奠定了我们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1996年,我们怀着衷心感激之情、依依惜别之心、积极奋发之志,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各自奔向灿烂前程。
  悠悠岁月,逝者如斯!十三年了,十三年弹指一挥间。曾经最年轻的我,也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十三年离别,十三年思念,十三年期盼。今天,当年这一丛才露尖尖角的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十三年来,我们西江中学全体96届同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益,各自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今天大家在社会上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行各业都有我们的影子,在我们中间,有擅长经营的企业老总,也有政廉绩著的人民公仆;有远渡重洋开创事业的精英,更有谨守家园勤耕一方的才俊…我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倾注心血、挥洒汗水,做出了无愧于母校的成绩!
  不论时代变迁,世风变化,有一种关系必定永恒,比如同学;
  任凭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有一种情谊永远美丽,比如友情。
  同学,多么美好亲切的称呼,同学,多有魅力的友谊!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忘!这是一种美好的记忆,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供我们终生享用,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三年啊!我们真的该在碌碌奔忙之中找点闲暇,去谈谈久别的往事,去听听久违的声音,去看看久违的面孔……
  亲爱的同学,2010年的春节,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让我们带着无改的乡音,带着不减当年的靓丽风采,带着更加成熟稳健的翩翩风度,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来吧!来参加毕业之后的首次同学聚会,相聚于母校,打开珍藏十三年的甜蜜记忆,敞开密封的心扉,一起重温老师恩、同学情,走一回校园的小路,看一眼教室的黑板,共同追忆昨天的温馨和浪漫!愿青春时光倒流!愿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这十三年来,不仅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人也都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成长过程,一定都有一份心灵的感悟,相信我们届时的团聚会使大家更加珍视这份感情,将会在每个人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我们是彼此世界中的分子、是与浩渺大海相和相亲的细沙、是生命撞击展开的长远的轨迹,曾在母校共生,也必在人生路上相伴!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关系永不可分。看到你,我将回到自己的从前。你见到我,便立刻进入相聚的幸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我们身份如何,地位怎样;无论是守候家乡的强者,还是步履匆匆的游子,愿我们永远心相约,情相随,多交流,多珍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母校、为家乡、为祖国,再创新业绩,再争新荣光!同学们,愿友谊天长地久!

毕业论文,想写李清照方向。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
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

二、李清照词中的雨意象
“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词作数不胜数。既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言溢于表的对春雨的无限喜悦之情;又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含蓄而又微妙的感情;还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极言闲愁之深广;更有“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旷达的心态。而在李清照的笔下,“雨”这个意象的出现更是频繁而又多样化的,其传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多变而又细腻入微的。
如果以南渡为界,将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的话,无论是在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中,表现“雨”的词作有很多,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早期作品《浣溪纱》(淡荡)中曾写到:“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是作者年轻时所作,上片写的是闺中梦醒时的情景,下片写的是室外风物,把少妇春闺中的舒适以及懒倦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疏”字来形容雨,既表明了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几点,又能从更深层反映出作者春闺中梦醒后的舒畅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新婚后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美满,且十分耐人寻味的。
同样是写“疏雨”,在李清照早期的另一首词作《如梦令》(昨夜)中则被赋予了不同的神韵。其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因伤春而惜春,又因惜春而伤别的交织复杂的思想感情。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诗选》中便有中肯的评价:“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一个“雨疏风骤”便把闺中生活的寂寞,闺人心情的苦闷轻轻烘托出来了。结合女词人当时的心境来看,正是作于“易安结褵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之时,因此,在《浣溪沙》中“湿秋千”的令人心情愉悦轻快的“疏雨”已转变为此时唯恐年华逝去,春色又减几分中“雨疏风骤”的苦闷之情了。
“雨”这个意象在词人的后期词中所表达神韵的转变就显得更明显了。以南渡以后的名作《声声慢》为例,其中关于雨的描写是这样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儿的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到一起,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其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想,日落黄昏后,窗外细雨绵绵不绝。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大雁哀鸣着从愁云惨雾的天空飞过,可这绵绵的细雨却又打落得满地落英。这是怎样一幅凄灯苦雨的图画呀,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喟叹了。
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这次逃难前后半年,行程数万里,历尽颠簸,饱尝了流离失所之苦。她触景感怀,写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北人”听着这南方之夜的雨打芭蕉声,充满了凄苦之感。这也许是北方来的难民的共有感受吧!下阙几乎全是描写“点滴霖淫”之雨的。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
值得一提的是,易安词中的“雨”,往往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从未出现过瓢泼的倾盆大雨。我想这与点点滴滴的小雨更能激发女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又更能表现愁的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有关吧。

三、文人与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种载体,也可形成一种意象。研究李清照的诗词,完美发现,其酒的意象十分丰富,可分别表现山水之乐、思亲怀远、家国巨痛、社会悲歌等多元情愫。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