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家校矛盾论文主题

2023-03-10 1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家校矛盾论文主题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家庭教育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目前,幼儿、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一直被许多家长学校所忽视,致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既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又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入手,强调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浅要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教育 问题

一、当今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和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形式上强调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业,但实质上往往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在我国,绝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主要着力在基础教育阶,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实际情况是,虽然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讲已是成年人,可是其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引导和教育。现在大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信仰不坚定,盲目攀比拜金,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奢侈浪费等等状况,不能不说,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作为大学生的家长,一方面认为子女在高中阶段已十分辛苦,现已考上大学,没必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放弃继续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就算成人了,加上子女又远离家庭寄宿学校,认为是否继续施以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所以很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物质方面,而对子女在学校期间的情况不太关心。

2.部分家庭存在着现实的家庭教育障碍

除了因家长的认识导致对大学生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外,对于部分家庭,在现实中还存在家庭教育的障碍:

(1)有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大学生进行。

(2)有的家长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3)有的家庭本身存在问题,如父母婚姻出现危机,有的分居甚至离婚;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是吸毒人员或者是违法犯罪分子等。

(4)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子女产生抵触情绪。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淡薄。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实行封闭式办学、封闭式管理,很少与家庭社会联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还是很淡薄。

2.学校在家校联系工作中明显存在人手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采用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与学生家庭联系的主要也是政治辅导员。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于与家庭联系管理育人的事情,管理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 从社会角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社会变迁快速化、知识更新爆炸化的发展态势,这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培养人才只靠学校不够,还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学校可能在专业发展,学习能力拓展等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而家庭教育可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不同的教育可以发挥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2.从学校角度:教师资源的有限需要家长参与

由于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总规模和学校平均规模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在校生数量增加迅猛,另一方面,主要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数量却显不足。某些“问题大学生”会选择家长作为求助或倾诉对象,这自然给大学生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从学生自身看:身心现状需要家庭教育

当前很多大学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有着新时代的特点。同时,他们生活独立性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不愿意吃苦,劳动精神匮乏,这种性格和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年龄还偏小,到了大学阶段不适应独立的生活,和家人的联系仍然很紧密,需要家庭教育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4.家庭方面:家庭新变化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构成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属于家庭一份子的大学生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在提高,闲暇时间在增多,家长有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且其文化程度有提高;现代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家长的时间资源没有被其他孩子分担,所以他们更有条件享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

四、增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1.学生在大学阶段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老师不可能经常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且子女往往对家长有很强依赖性,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家庭的这种特有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2.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两种教育必须承担各自独有的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家庭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做好大学生家庭教育

1.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注意教学方法,为做好家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家长要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使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2. 利用各种沟通途径,积极对子女进行教育

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争取家庭教育的主动,适时进行家庭教育。

(三)学校要以人为本,创造家校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加大学生管理力度。要加强学生管理队,并增加配套设施和资金,为更好地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创造条件。

2.要主动增加与家庭的互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目前家庭教育还是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学校要增加与家庭的互动,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家校合作教育的相关事宜。

3.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构建家庭远程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家庭地域分散,而且距离又远,为了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及时,除了要充分发挥传统电话、书信、手机短信等通信工具作用外,利用各高校的网站为家庭教育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学校教育与家长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

学校教育与家长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

一、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要想让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得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为了促进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要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学期开始,可以通过各班主任把学校的有关规定、班级教学计划及学校的活动安排通过网络或书面材料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活动有所了解,还可以抽出时间协助和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召开家长会、主题教育活动、亲子活动,也可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生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等。这样不仅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使家长们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受家校教育的协作力量,多数家长都会乐于参加。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家长们会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只有在思想观念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在行动上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孩子才会有全面的发展。

二、建立家长学校,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有好的家庭教育,就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对孩子要有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家长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趣事和学习经验与孩子交流,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困惑,相互鼓励,得到孩子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让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社会生活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立自强的意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又得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如有的家长热情好客,兴趣广泛,经常请朋友在家中小聚,但为了孩子,应适量为孩子着想,安排次数不应太密或换一个场所,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有的家长经常和朋友聚在家中打牌、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影响特别大,此类家长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再有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不和,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把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策略

家长要增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为孩子作表率。一味的关心、爱护孩子并不等于会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长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还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引导一定要抓住正确的时机,把握正确的方向。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掌握更多的本领不惜家庭教师或者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可谓是用心良苦,但这些是不是孩子所需要和喜欢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根据孩子的特点而选择,使之真正做到学习有用的,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知识。教育孩子还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灵活运用批评。家长要避免打骂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他自信,给予他一点成就感。让孩子愿意学习、想学习,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如:一次我在辅导自己在上小学的孩子完成生字练习时,发现他写字不专心,动作慢,且字写得也不工整。我就耐心地教给他如何写,当他再写完一个字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写得好看多了,有进步,接着再激励他要是能写得快些就更好,果然小家伙很快地把练习写完了。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家校结合的作用,我们在教育中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架起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桥梁,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优秀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优秀论文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的目的因为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水平的不同而差别凸显,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所接触了解的家庭教育情况,大部分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总体素质是可取的,因为家庭在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做人处事方面,地位功不可没,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学生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体系对接过程中的差异性在我国这样一个大部分依然以“考分定前途”的情况下,家长在子女的基础教育阶段总是表现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期望孩子成绩优秀,给孩子报各种学习辅导班;期望孩子多才多艺,又给孩子报各种艺术班;期望孩子将来成为各种成功人士等等,这也会导致教育目的的单一化,过分重视学习的过程而忽略了子女在思想品德、待人接物、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培养。有数据显示,在子女的基础教育阶段,80%以上的家长能够主动与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庭中也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言行,以防孩子放松学习而落后于其他同学。总体来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与之对应的家庭教育也是主要围绕子女如何提高智力来展开,重心在于培养健康成长、团结有爱、活泼快乐的三好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大部分家庭都是在围绕升学展开家庭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升学几率,如何进入大学学习为主。但是高等教育阶段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相比,所面对的问题和任务更为复杂,差异性也更为突出,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协调,心理适应等能力,还会面对很多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有关职业规划、恋爱、成长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大学,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在不断增加,但是每个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却有所失衡。子女进入高校后,大部分家长认为培养多年,教育任务已经完成,因此子女可以独立学习和生活,管理责任应该由高校来承担;还有些家长,觉得由于高中阶段,孩子学业负担过重,管理过严而本着“弥补”之心,对孩子在大学阶段只注重于物质条件的支持,其余则放手不问;还有一些家庭由于自身原因,父母外出打工、自身因素等问题而无法顾及子女的大学生活,或者原本就不关心。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外出求学,与父母的沟通上,没有了原先每天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只是一种远程式的沟通,主要通过电话、短信以及各种新媒介,因此,虽然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愿望,渴望独立处理问题,但是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但很大程度上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却又非常渴望与父母感情上的交流,希望能够给予自己鼓励和勇气。但是在多数学生身上,高校期间的家庭教育目前基本上处于停滞或失衡的状态。不同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在问题和困难面前,多少显现出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缺失,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是对于工作的思考和教育方法上需要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2.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高等教育经历重大改革,经过新世纪十五年的发展与变化,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化教育,但也引发了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学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质量的下降、就业困难的窘境等问题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学生切身利益之间产生矛盾;社会大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接受新时期的各种新兴思想的冲击与挑战,一直所传承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学生复杂的思想实际产生矛盾;校舍的不断扩建、专业设置的增多、人数的增长,使得学校急剧扩张的背后与教育资源紧缺之间产生矛盾;新思想、新问题、新困难的不断涌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有体系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从而产生偏差和矛盾;学生日益变化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困惑与辅导员老师多年的工作经验之间产生矛盾;全社会层面,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之间产生矛盾。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家庭教育之间的距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教育的滞后。

3.不同家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的缺失和不足我们根据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家长,将其简单分为:

1)专制型。专制型家庭教育是指家长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制定的规则,较少对孩子表现出肯定态度,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这一部分家长经济情况、社会地位较好,受教育程度中等偏上,综合素质较高,但对子女的管制非常严格,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所以时常会有“虎妈”或者“狼爸”这样的称呼。这种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子不教,父之过”的影响,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而且尤其是对子女的人生规划、工作、婚姻横加干涉与限制,又往往以子女年纪小,缺乏社会经验等为借口,要求子女绝对服从他们的一切计划。总体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在一定时间之后,他们教育方式的短板之处就会开始逐渐显现,但他们始终坚信只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正确的。这一类的`子女经常表现为依赖、无主见、缺乏独立性、不懂得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事能力上也容易出现障碍,这样不仅耽误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更掩耳盗铃地使之错失了健康的成长机会。

2)溺爱型。溺爱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过分宠爱、姑息迁就,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当前“95后”的学生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人物,这类家庭一般生活富裕,经济优越感强,为人处事高调张扬,社会地位较高,权倾一方,高官厚禄,孩子前途无忧。同时,家中隔代溺爱,孩子由祖辈培养长大,各种复杂环境造成祖辈的过度溺爱,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家庭教育中培养出的孩子普遍性情高傲、任性、缺乏责任感,容易脱离群体。每年的高校报道日,总能看到全家出动,大包小包陪伴孩子报道,家长忙前忙后,而孩子却在一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景象。

3)无为型。无为型是指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无能为力或者无所作为,孩子享有很大的盲目自主权。这类家庭因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家庭经济状况以贫困居多,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除了朴素的情感付出,能够吃饱穿暖,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外,对于其他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在学生的初高中阶段尚可交流,进入高校后,因子女离开家乡赴外地求学,家长更加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遇到问题,不仅双方无法沟通,反而会形成严重的代沟,心理封闭状况时有发生。久而久之,把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他人,严重的还会对社会产生报复的心理。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是非观念淡薄,社会经验匮乏,容易走上极端的犯罪道路。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严肃又意义深远的话题,每个家庭因其环境、教育方法的不同而培养、造就完全个性不同的孩子,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虽说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但是巨大的差异表现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缺失,只有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协力,才能共同承担起培养优秀社会人才的重任。

二、家庭教育缺失现象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家庭教育在学生大学阶段的缺失让我们学会反思:在新时期,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与能力,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时期的变化有效结合起来,同时推动进一步的改进?笔者从高校、家庭以及学生层面提出思考,以寻求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正行着伟大的变革,在巩固提高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家庭教育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家庭作为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社会组织,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校层面:主动密切同大学生家庭的关系,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有一套完备的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沟通的有效机制:《知心工程工作手册》,学院严格规定了班主任的“十必谈、十联系”的谈话制度,尤其指出,学生在出现夜不归宿、无故旷课、受纪律处分、心理异常、学业困难等等情况下,必须与家长进行情况通报,并做好相应的谈话记录。这样有效地打通了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的症结所在,更好地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成长为重的理念。定期召开由辅导员、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努力建立一个以高校为核心,以学生为纽带,以家庭为网结的庞大的网络系统,利用新媒体的有效传播机制,向各位家长通报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设想。逐步在这个网络系统之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大众媒体四个因素融为一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有效整体。

2)家庭层面:家长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提升自我,与时俱进,努力建立教育子女的现代意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家长与子女之间多沟通,多接触新事物、新思想,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有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子女往往健康活泼、性格开朗、融入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成长。而家长也通常是用鼓励、谈心等方式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家长努力营造的民主、和谐和温暖的家庭环境会有助于子女积极阳光的面对人生,有助于培养从容向上的健康人格,也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成就。前几年,辽宁省教育厅就开展过“千名辅导员进万家”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打开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新渠道,架起了双方互通的桥梁,从而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弥补了不足;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几位家长在大山中办“私塾”,家长自己当老师,用独特方式探索孩子成才之路。这些现象都在表明,新的社会呼唤教育理念的更新,虽然处在探索阶段,但终是已经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

3)学生层面:应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只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育。自我教育的含义是指教育的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根据教育主体规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以主体的自主性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等过程有意识地改造和提高个体主体性,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高度内省和自律的活动,是个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

三、结语

为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因其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家长的观念在提升和转变中得到升华,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寻求成长和进步,最终形成较高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能力,才能确保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