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艾玛小说论文题目

2023-03-10 17: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艾玛小说论文题目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ma in Emma(书名需要斜体字)

想写一篇关于文学的英文毕业论文,求题目和提纲,急

论文名称: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与《爱玛》中的婚姻与女性挣扎
论文名称: Marriage and Female Struggle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Emma

关键词:
简.奥斯丁 Jane Austen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埃玛 Emma
浪漫时期 Romantic period
婚姻 marriage

[摘要]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爱玛》中婚姻为其中心议题。小说情节与人物行为萦绕在此主题上。就书中的人物而言,婚姻并非意味着男女间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双方与社会间的契约产物。小说人物全然融入其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谱出故事情节。由于明白婚姻关系可提供阶级提升与经济改善的机会,财力与社会地位为决定结婚对象的相关条件。
本文以社会女性主义观点切入,检视奥斯汀的社会背景,探索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女性在面临婚姻时,内心的焦虑与挣扎。就社会女性主义者而言,物质环境为塑造女性婚姻意识的决定因素。对于当时男性阶级与女性地位的探索,将可助于理清为何婚姻为奥斯汀小说议题的原因。事实上,婚姻,就小说人物而言,为一个阶级交换与经济交流的市场。为了达成结婚的目的,女性人物擅于把自己转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与才艺,吸引男性目光。此一时期女性受到社会价值的鼓励,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
然而,奥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伴侣的抉择时往往呈现对婚姻无意识的不安。本文根据奥斯汀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揭露《傲慢与偏见》与《爱玛》中女性婚姻观点,其内在的焦虑与挣扎。

[摘要]
Marriage is the central topic in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Emma:
the plots of the novels and the actions of the characters revolve around marriage. For Austen's characters, marriage does not mean the act of ungoverned passion but a complex engagement between the marrying couple and society. Austen's characters are completely integrated into society and play out the stories within the social rules. They realize that marriage can provide opportunities of class mobility and financial support; money and class are thus closely connected in their decision of marital partners.

Based on Socialist-feminism, this thesis examines social background in Austen's time and explores how social conditions influence females' psychological struggle and anxiety toward marriage. For Socialist-feminists, material factors shape women's marital consciousness in determinate ways. The discussions of male class and female status in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why marriage is the central topic in Austen's novels. In a sense, marriage is regarded as a market place to exchange upward class mobility 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Austen's charact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rriage, females are good at transforming themselves into commodities by displaying their appearances and accomplishments to appeal to male gazers. Women at the time were encouraged by the social value of performing manners of femininity to win husbands. However, when Austen's female characters face mate selections, an unconscious apprehension toward marriage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social consideration of Austen's
time, this thesis will reveal female marital perspectives, anxieties, and inner struggl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Emma.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论文选什么题目比较好?还有谁的作品比较好写点?

英国文学作品赏析类的比较好些,因为参考文献容易找,网上可借鉴的资料也多
不用挑谁的作品,那些名著都不难,像老人与海 德伯家的苔丝 呼啸山庄 傲慢与偏见 茶花女等
比如苔丝的性格分析

在生活中收获幸福——读《爱玛》

        简·奥斯丁是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的一位女作家。最初读的是《傲慢与偏见》,后来又陆续入手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傲慢与偏见》,但是《爱玛》是让我读起来感觉最放松自我的一部小说。

        可能是生长环境的原因,简·奥斯丁在英国南部地区,一个没有被工业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四处征战严重影响的地方长大,她的父亲为人儒雅又博学多才,是当地教区的牧师,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神圣又富裕的职位,母亲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有较好的文学素养,这使得从未上过正式学校读书的简·奥斯丁在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中,埋下了文学艺术的种子。简·奥斯丁的一生中,除了那一段被迫分离的初恋,没有什么大起大落,这也就使得她的文字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的冲击,却在波澜不惊中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理想。这也是简·奥斯丁的小说相对于其他世界名著,让我们读起来轻松的原因。

        伍德豪斯家是海伯里地区的大户,爱玛作为这样一个家庭的小女儿,有着天然的骄傲和优越感。更何况她自身条件也十分出色。爱玛年轻、美丽、聪颖,她擅长几乎所有上层社会淑女应会的才能,作为一个大户小姐,社交圈的宠儿来讲,爱玛也是善良且热心的。尽管她的热心有点自以为是,带有为自己平淡的生活寻找乐趣的目的,但不可否认,她有这样的资本,并且初衷也是善意的。

      故事从爱玛的家庭女教师——泰勒小姐的成家展开。爱玛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认为爱玛是无人可以超越的天之骄女,但是父爱毕竟不能代替母亲的缺失。自从长姐出嫁到伦敦生活以来,泰勒小姐就成为了爱玛的唯一伴侣、知音,甚至扮演了部分母亲的角色,从早到晚陪伴着爱玛,分享她的每一个小秘密。失去了这样一位重要的朋友,爱玛感到非常空虚,但此时她还要安慰另一位同样伤心的人——伍德豪斯先生,一位不能看到分离和不愿生命中有任何变化的老绅士。

        爱玛由于生活中发生了这一重大变化,她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作为闺蜜,哈丽特。这是一个在寄宿学校生活的女孩儿,是个私生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哈丽特比爱玛小,长得甜美可爱,天真无知。她身世不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从来没有结交过像爱玛这样高贵的朋友。因此,哈丽特非常的尊重和信赖爱玛。此时,没有比哈丽特更适合作爱玛小伙伴的人了。在爱玛的影响下,哈丽特险些错过了和佃户马丁的幸福婚姻。爱玛开始想当然地撮合牧师埃尔顿和哈丽特,她自己想象着他们两人是多么般配。正当她沉浸其中时,却赫然发现,自己才是埃尔顿追求的人,因为爱玛能给这个青年乡绅带来更多的财富,更崇高的地位。

        而这一切,奈特利先生早就提醒了爱玛,不要自作聪明地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奈特利先生是爱玛姐夫的弟弟,甚至在爱玛三个月大的时候还亲手抱过她。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两个早就情根深种的人,一直没有发现爱情已经在彼此的日常交往中开花结果。奈特利先生是爱玛的生命中唯一一位能看到她的不足且直言不讳指出来的人,而爱玛也是在奈特利先生的影响下,看到了自己的自命不凡带来了多么可笑的后果。

        爱玛看不起勤劳高尚的佃户马丁,认为他配不上可爱的哈丽特,就积极撮合埃尔顿与她的小闺蜜。殊不知埃尔顿是一个势力又浅薄的人。多亏了奈特利先生的鼓励和帮助,哈丽特才不至于更为难堪,并且最终找到了自己归宿,和马丁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泰勒小姐的丈夫和过世的妻子有一个儿子——弗兰克,一个英俊又善于交际的年轻男子。弗兰克的来访,给海伯里的社交圈注入了新流,他向爱玛频繁的展现殷勤,海伯里的人们都以为爱玛的好事近了。殊不知,弗兰克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另外一位刚刚来到海伯里的年轻女性——简·费尔法克斯。简是一位才貌都不逊于爱玛的优秀女子,甚至在音乐造诣上有着更高的天赋,这也让奈特利先生对她欣赏不已,当然,也只是欣赏简的才华和品性。简的家庭条件不好,是个孤儿,但她独立自强,自尊自爱,为了和弗兰克之间的爱情,一直隐忍压抑着自己。奈特利先生也向爱玛指出,爱玛之所以不喜欢简·费尔法克斯,完全是因为简的优秀,而爱玛却把这归结于简冷清如雕像一般的性格。爱玛在对弗兰克有短暂好感之后,再一次急于想推荐自己的好姐妹哈丽特,丝毫没有察觉弗兰克和简之间的微妙关系,对奈特莉先生的提醒不以为然,甚至还私下和弗兰克经常调笑简。

        时移事易,弗兰克在没有继承顾虑之后终于公开了和简早就秘密订婚了的消息。爱玛又一次受到了打击,倒不是因为自己受到了感情伤害,而是担心自己又一次将哈丽特推向了可笑的位置。然而,哈丽特的真心吐露才真正地让爱玛认识到了自己有多么可笑和自命不凡。哈丽特告诉爱玛,自己爱上了奈特利先生,并且相信奈特利先生也对她的爱有所回应。爱玛不能想象哈丽特和奈特利先生在一起的样子,因为她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她,爱玛·伍德豪斯深深地爱着乔治·奈特利。

        当奈特利先生终于像爱玛倾诉真心时,强烈地幸福冲击着爱玛,可是,想到可怜的哈丽特和自己的父亲,爱玛又深感忧虑。还好,终有拨云散雾时。奈特利决定和爱玛住在海伯里一直陪伴伍德豪斯先生,而守旧的父亲也因为最近经常出没的盗匪,欣然接受了家里住进一位年轻绅士的改变。而哈丽特也因为马丁的第二次求婚,感受到了他的深情和自己的真心。

        简·奥斯丁所写的小说结局总是美好的。她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中产阶级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带有着少女的美好向往,却不失女性在交往中的自尊自爱,平等自由。在她的小说中,我们找不到简·爱的奋力抗争,看不到郝思嘉的惊艳绝伦,也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不顾一切,却能在田园风光和交际谈笑中感受到平静生活中的真正幸福。与此同时,在对人物幽默反讽地刻画中,也可以让我们自审自纠,因为简·奥斯丁的小说人物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看到我们自己。毕竟,世界上能有几个郝思嘉,但却能看到不少爱玛·伍德豪斯和伊丽莎白·班奈特。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爱玛》这本小说,让我能在书中获得轻松平静,并且还能照得到自己,反思生活中的点滴,寻找生活中的幸福!

《包法利夫人》——爱玛悲剧浅析

        爱玛是一个富农的女儿,她生活的时代是,复辟王朝后期与七月王朝统治时期。那时候,尽管封建贵族日趋没落,但他们对人们的在精神上的影响仍然存在,整个社会对贵族的仰慕仍然不止。因此,中上层的资产阶级都把女儿送到修道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贵族思维,以备将来走进上流社会。

        在修道院中,她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阅读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小说,先沉浸在幻想之中。她深信自己能够得到幻想中的美好爱情,因此在查理•包法利医治好他的父亲后,她便嫁给了他。她认为自己得到了美好的爱情,但是在嫁给包法利后,她发现她可能弄错了。查理•包法利,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是个富有激情和浪漫,有男子气概的男人。查理•包法利虽然很爱她,但是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谈吐像人行道一样呆板,见解庸俗,生活没有激情。这与爱玛想象中的生活完全不同。枯燥乏味的生活使她感到烦躁、抑郁和痛苦。于是她转而追求自己想象中的爱情,她出轨了。

        爱玛先后有两个情人,莱昂与鲁道夫。在永镇她与莱昂发生了一段爱情,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在此期间,商人弥勒看出爱玛是个爱装饰风雅的妇女,便主动上门兜揽生意,并给爱玛赊账,满足爱玛的虚荣心。爱玛爱上了莱昂,她为了摆脱这一心思,转而开始关心家务。莱昂也陷入了爱情的苦网,他为了摆脱这一苦闷,便上巴黎读完法科课程。

        莱昂走后,爱玛心情十分愁闷。一次,徐赦特的地主罗多尔夫·布朗皆来找包法利医生替其马夫放血。罗多尔夫见爱玛长得标志,便打了勾引爱玛的坏主意。罗多尔夫利用在永镇举办州农业展览会的机会接近爱玛,展览会后,爱玛已忘不了罗多尔夫了。而罗多尔夫却有意过了六星期才去看她。在罗多尔夫的诱惑之下,爱玛做了他的情妇。他们瞒着包法利医生常在一起幽会。这时,爱玛感情发展到狂热的程度,她要求罗多尔夫把她带走,和他一同出奔。她和查理的母亲也吵翻了。然而,罗多尔夫完全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他抱着玩弄女性、逢场作戏的丑恶思想,欺骗了爱玛的感情。此后,爱玛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想痛改前非,重新生活。

        可是,这时药剂师郝麦邀请包法利夫妇到卢昂去看戏。在剧场里,爱玛遇见了过去曾为之动情的练习生莱昂。于是,他们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爱情种子又萌芽了。他极力怂恿爱玛再留一天,去看完这场戏。包法利医生因医疗事务先赶回永镇去了。爱玛留下来。于是她和莱昂便一同去参观卢昂大教堂,坐着马车在市内兜风。这样,爱玛和莱昂姘搭上了。

  爱玛回到永镇后,借口到卢昂去学钢琴,实际上,她是去和莱昂幽会。爱玛再一次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在莱昂身上,沉溺在恣情的享乐之中。为了不花销,她背着丈夫向商人勒乐借债。

  然而,莱昂和罗多尔夫一样欺骗了爱玛的感情。他渐渐地对爱玛感到厌腻了。尤其是当他收到母亲的来信和都包卡吉律师的劝解时,决定和爱玛断绝来往。因为这种暧昧的关系,将要影响他的前程。于是,他开始回避她。

  正在这时,爱玛接到法院的一张传票。商人勒乐要逼她还债,法院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还清,否则以家产抵押。爱玛向多方求助,却没有人帮他。爱玛受尽凌辱,心情万分沉重。回到家,爱玛吞吃了砒霜。

        爱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在那个时代,虽然封建贵族日趋没落,但在精神上对人们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影响。那时法国中上层资产阶级,都把女儿送到修道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为将来走进上流社会,打下基础。受过贵族教育的爱玛,沉浸在对贵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幻想中。但是她的实际生活与贵族生活千差万别。爱玛虽然受到了贵族教育,但她仍然是一个农家女,她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变。爱玛的头脑中装满了对贵族生活和浪漫爱情的遐想,但是贵族的爱情和生活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物质条件来满足。然而,爱玛只是一个农家女,她追求与她的物质条件完全不相符的贵族生活,向商人借贷满足她的虚荣心,为日后埋下了祸根。理想和现实的差别,造成了爱玛一生的悲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