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民间投资研究论文

2023-03-10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民间投资研究论文

  摘要:财务管理是民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企业大。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制度、投融资、人员素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民营企业;财务意识
  1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1 财务信用观念淡薄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首先,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业主根本无法掌握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其次,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管理的观念。再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2)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恶意逃避贷款债务,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3)风险意识缺乏。
  民营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1.2 财务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彼此之间“三角帐”多,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2)成本管理不实用。
  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企业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绝对额。然而,有些企业走向极端,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绝对额的降低,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目的。从长远来看,势必减少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
  1.3 融资困境
  (1)融资结构不合理。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低得多,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很少。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是主要的,权益融资占的比例很少。
  (2)融资策略不科学。
  不能按照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融资。很多民营企业只要能融资,就不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民营企业不计融资成本争着去一板市场和海外上市,但其实很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大化。很多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的利息率比银行利率高得多,但民营资本的平均本收益率一般都远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这种高成本债务会降低股权收益,减少企业价值。
  (3)国家相关政策缺位。
  首先,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的不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尚未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
  1.4 投资决策缺陷
  (1)投资环境差。
  ①投资领域准入问题。目前,民营经济在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尽管民营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较高,但投资主要流向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领域。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领域投资不足。②投资服务环境不完善,民营投资行为存在着种种扭曲、失灵。③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资金成本与投资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严重制约了民营投资收益的提高。
  (2)短期行为制约。
  大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
  1.5 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效率不足
  (1)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
  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
  (2)收益分配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中层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在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2 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更新管理理念
  (1)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提高人员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提高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做好账簿的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往来账的及时核对清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基础工作,做到账目齐全清楚、凭证完整无误、理账及时、准确。
  2.2 改革创新财务制度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人员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等。
  (2)建立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
  ①财务部门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最佳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②应积极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③应做好成本分析工作,通过与计划、前期以及最好水平等进行比较,发现降低成本费用的关键。 (3)实行财务管理预算化。
  企业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及对策,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据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汇总编制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最后综合编制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2.3 多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1)建立严格的信用体系。
  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民营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形象的塑造仅仅靠企业的道德是不够的,还需要银行的诱导与监管,对整体信用不高的中小企业应该采取“区别区别对待,严格监管”态度。
  (2)利用中介服务提高融资速度。
  信用保险介入可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由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使银行需要承担的部分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银行贷款的风险降低了,贷款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3)培育民间市场。
  在我国,一方面是大量的民间金融资本未进入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地方民营企业的需要贷款,而民间正规借贷渠道很单一。可见这是一个有需有求的市场,尽管它是一种地下的非正规的金融,并且存在种种问题和缺陷,但是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客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条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资主体上市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2.4 投资决策科学化
  (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策者队伍。
  (2)确立正确的投资方向。
  民营企业应关注投资环境的变化,正确评价投资环境,确立投资方向。同时,也要大力营造舆论环境,推动我国政府采取措施完善投资环境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应时刻关注政府采取的改变投资环境的措施,适应投资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
  (3)正确处理投资多元化问题。
  民营企业应该以本业为主,慎重对待多元化。此外,政府部门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积极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服务等代理组织,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决策失误。
  2.5 完善资金管理与利益分配
  (1)创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
  ①广泛进行资金风险宣传,树立资金风险意识。②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③注重“净现金流”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当然可以带来长期的业务增值,但是只有现金流增长,公司才有财力支付股东红利,才能保证股东权益增长。
  (2)强化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周转短、形态易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具体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加强财产控制和存货管理。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3)合理分配利润。
  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走出少数人所有、家庭式管理的封闭圈子,放弃产权上的独占,从构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经济利益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又是企业的归的归宿。利润分配方式不能单一化,应兼顾各方的利益,采取股权、期权激励机制等先进模式。

经济危机下该如何去投资论文

摘要:经济衰退、市场需求紧缩时,理性的投资者都会在悲观的预期下,小心谨慎地比较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从投资决策行为看,经济受到危机冲击,市场需求下降时,投资者会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需求可能会收缩,投资、生产出来的投资品、消费品可能销售不出去,此时如果投资,很有可能少有或没有收益,甚至亏损。
  一、民间投资决策谨慎来自悲观的投资收益预期
  
  从投资决策行为看,经济受到危机冲击,市场需求下降时,投资者会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需求可能会收缩,投资、生产出来的投资品、消费品可能销售不出去,此时如果投资,很有可能少有或没有收益,甚至亏损。在对未来市场需求不好的预期下,理性的投资者会减少投资或延缓投资,以回避风险。而将资金放在银行至少有一些利息收益、不会亏损;将资金配置到其他风险收益可以接受的金融投资领域,也是一种选择。总之,经济衰退、市场需求紧缩时,理性的投资者都会在悲观的预期下,小心谨慎地比较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当然,即使是面对相同的风险与收益水平,每一个理性投资者的选择会不完全相同,这取决于每个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危机中众多微观投资主体在预期主导下的投资决策行为的总体结果,是投资需求紧缩。这正是目前我国民间投资所处的状态。
  
  二、启动民间投资至关重要
  
  经济波动中投资过热或不足,是指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社会投资,而不是指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支出领域为没有或少有财务收益的公共产品,有没有、有多少财务收益政府都得投,这是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分工所决定的,也是投资领域政府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法理依据。换言之,目前的投资需求不足就是指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社会投资需求不足。
  
  1、投资需求能否回升关键看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社会投资。要改变投资需求不足现状,一方面是加大政府投资;但这毕竟十分有限,多年来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在4%左右,有的年份更少。2009年中央政府增加的长期建设国债、[论文之家:www.papershome.com]灾后重建投资和代地方发行的地方债共计约5000亿左右(这部分增加的投资相对08年具有扩张意义),其占2009年近23万亿的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2.2%(2009年全社会投资增速按32%估计),简单加上2008年的预算内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比重4.7%,2009年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不到7%。即使预算外与预算内按1:1估计,预算内外合计也只有14%。靠政府投资支撑投资需求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目标,根本不现实,可行的措施是启动民间投资。目前管理部门正在抓的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及时的。
  
  2、总需求能否扩大关键看投资。启动民间投资至关重要的另一个理由,是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比较严峻的外需形势下,投资需求增长在确保总需求增长中起着支撑作用。投资需求对政策反映的敏感程度要远强于消费需求。从投资到形成生产能力,再到生产出产品,有一个不同的周期。在经济紧缩期,投资者无法对这一周期内的市场需求
  
  怎样变动进行准确预测,从回避可能的风险出发,理性的决策就是少投资或不投资。千千万万个投资者的这种投资决策行为,使经济衰退时投资的下降速度要大大高于消费需求。统计分析表明,市场成熟国家投资的波动性是消费的6倍,在我国这一数据应该更高。投资需求的上述特征,也使它在面对政府的政策刺激时,其对政策的敏感程度要远强于消费。当政策力度大到足以改变投资者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悲观预期时,微观投资者从观望、等待到决策投资的行为,会使投资需求表现出加速增长的特征。
  
  消费需求相对投资需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理由是,消费需求变动并不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变动,而是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性收入。这些持久性的收入包括工资、各种可以持续的补贴等。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能够减少人们未来的支出,从而相当于增加了人们的持久性收入,所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刺激消费会有较好的效果。国家近年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无疑会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挥很好的作用。
  
  消费决策的上述特征使消费周期性变动的幅度远小于投资,这也构成了我们要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大一些,经济在受到内外部冲击时,总需求的波动才会小一些。消费需求变动的这种稳定特征,还使我们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效果往往见效慢、效果小。因为只有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或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才能改变人们的持久性收入,并进而改变人们的消费决策和消费需求;而无论是调整收入分配还是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涉及面广且受制于政府的财力,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目前和未来外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投资变动性强、消费稳定度高的上述特征,决定了短期内促进就业、保持增长,最有效的手段是刺激投资,准确一些说是刺激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社会投资。
  
  三、启动民间投资的效果取决于政策力度能否改变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平衡点
  
  要改变微观投资者目前谨慎观望的情绪,就必须改变投资者对未来的风险收益预期,这可以从降低风险预期、增加收益预期两方面来作文章。降低风险预期就是增强投资者对未来的市场需求会逐步变好的信心,已出台和后续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增加收益预期就是给投资者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好到足以使他们确信:即使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需求并不太好,但长期看这种投资可以获取很好的收益。
  
  就某一个投资者而言,只有投资机会足够好,好到足以改变他此前的风险收益平衡而选择投资,政策才有效果。在此之前的政策刺激对让他决策投资没有效果,在此之后的政策效果将随政策力度同向变化。对众多投资者而言,政策刺激力度足够大才能改变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投资决策行为。所以,刺激民间投资的力度宜大不宜小,小了有可能没有效果,大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效果显现。

四、充分利用体制转型期我们所特有的改革手段促就业、保增长
  
  打破行业垄断、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可为民间投资者提供足够好的投资机会,同时可收到完善体制之功效,这是一个“一箭双雕”之策,是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的妙招。
  
  1、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文件精神,以改革促就业、保增长。抓住全国上下促进就业、扩内需的时机,将打破行业垄断这项多年来推进缓慢、阻力重重的改革,向前推进,争取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这样作,既有利于短期的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也可以打破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瓶颈。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行业,选取对就业、经济增长效果明显的领域和环节,通过财政补偿、税收优惠、土地开发补偿、特许经营权补偿、设施配套、融资协调、价格等综合性措施,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利润率适当、收益稳定、长期有保障的投资回报,吸引民间投资者进入。
  
  2、更多地运用财税政策,慎用价格手段。部分公共领域没有或少有财务收益,只有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才可使民间投资者获取有足够吸引力的财务收益,从而也才能吸引民间投资者的进入。
  
  就目前的短期情况看,在这些优惠政策中,财税政策与价格政策相比,应更多地依靠财税政策。理由是,财政、税收政策原本就是政府应对经济紧缩的手段,是政府干预经济紧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相比,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既有直接扩大政府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之功效,还能更多地带动民间投资,同时可以促进垄断行业改革,好处十分明显。
  
  如果运用由消费者承担的价格政策,在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因不可避免地增加消费者基本消费(绝大部分会涉及百姓衣食住行)支出的负担,会对消费支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收入一定前提下,基本消费品支出增加了,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减少其他领域的消费。如果提价部分由政府财政补偿,其效果与财税政策相似。
  
  3、并购投资应适当注意不使职工下岗或少下岗。民间资本以并购方式投资于垄断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区域可能还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对现有国有经济进行改组,可以激发国有经济活力,也会有扩大内需之功效。但因原有国有企业往往沉员多、社会负担重,民间资本并购国有资本,往往会出现减员现象。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补偿,要求投资者不减员或限定至少几年内不使现有员工下岗。这种作法在前几年国有企业改制中,很多地区经常用到,效果较好。
  
  五、各方面齐心协力,政策出台与落实宜早不宜迟
  
  鼓励民间投资涉及到发展改革、财税、金融、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垄断、公用行业,只有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使各方面的政策力度到位并能协同配合,才会对刺激民间投资发挥预期效果。
  
  进入垄断行业一般资金需求量较大,民间资本不管以何种方式进入到垄断行业,都需要外部融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早出台、早落实这一政策,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市场上比较充裕的资金。目前资金充裕的状况持续时间越久,后续通货膨胀的风险会越大、通胀水平会越高,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持续;一旦确认经济企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该适时转向。如果等到经济企稳后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才开始落实,会不可避免地加大民间投资本已存在的融资制约和融资成本。

  政策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各级政府打破垄断的决心大不大。经过30年的改革特别是加入WTO,部分领域按政策要求应该向民间资本开放仍未开放的主要原因,在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和利益问题。行业垄断集中在国有经济领域,背靠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往这方面的改革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原因就在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基于种种原因不愿向民间资本开放。在目前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有关各方应该齐心协力,尽快出台、落实这一既有利于实现短期就业、经济增长目标,又对促进长期增长有很好的持续效应的政策。

投资学能以什么题目做毕业论文题目

投资学论文常用题目仅供参考:

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126. 资产证券化
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