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微塑料论文文献

2023-03-09 19: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微塑料论文文献

《工程塑料应用》、上海塑料杂志特色(不代表本站观点)。
《上海塑料》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

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这一发现有哪些科学意义?

“不管你测或不测,微塑料颗粒一直就在那里,只增不减。”似乎无计可施。而且在人体内低剂量的微塑料仍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脱离剂量无法谈毒性,微塑料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仍在研究中,很多体外实验已经证明微塑料对细胞的损伤。2004年,《科学》杂志上发表关于海洋塑料碎片论文,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2017年,在伯利兹海岸附近的特内菲环礁,四分之三的水下海草上附着着微塑料纤维、碎片和珠子。首次在水生维管束植物上发现微塑料,是世界上第二次在海洋植物上发现微塑料。2018年在人类粪便中发现了塑料颗粒,每10g粪便中含有约20颗微塑料颗粒。2019年,欧洲首次在两栖动物欧洲蝾螈(Triturus carnifex)的胃内容物中发现微塑料。证明高海拔环境中出现塑料问题。2020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了来自人体肺、肝、肾等器官的47个人体组织样本,在所有47个相关组织样本中发现了微塑料。2021年在人类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同年发现摄入微塑料颗粒的怀孕老鼠胎儿的肝、肺、心脏、肾中检测出微塑料颗粒。2022年在人类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微塑料可以随着血液进入人体循环。那么微塑料很有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造成脑损伤。微塑料的来源微塑料是指直径0.1μm–5 mm直径的塑料颗粒(MP),纳米塑料是指直径<0.1μm的塑料颗粒(NP)。微塑料/纳米塑料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产生的塑料垃圾(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26.9万吨塑料漂浮在海洋表面)通过微生物降解、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或物理磨损,塑料会碎裂成微塑料或纳米塑料。另一种是MP/NP是空气喷射技术、清洁剂、化妆品、药物输送配方、涂料和牙膏的生产原料。塑料微珠在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产品中常常作为填充剂、成膜剂、增稠剂及悬浮剂等应用于磨砂膏、洁面乳、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眼影、腮红、粉底液等产品中,添加量约为1%-90%。生产材料包括粒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氯乙烯等。2021年9月1日,针对日化用品中塑料微粒检测的国家标准GB/T 40146-2021《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正式实施,《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产品中的塑料为主进行定性检测。塑料微珠检测标准的实施为实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来源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水、空气以及医疗系统。微塑料已经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发现,包括喜马拉雅山以及马里亚纳海沟都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进入生态循环后,已经与陆地和水生生物群相互作用,并通过食物链中的营养转移传递给各级生物和人类。比如海鲜、海盐、蜂蜜等;所有的海鲜中,贻贝、牡蛎以及扇贝受微塑料污染程度最高。有研究表明,每一克软体动物含有0-10.5个微塑料微粒,每一克甲壳类动物含有0.1-8.6个微塑料微粒,每一克鱼类则含有0-2.9个微塑料微粒。此外,瓶装水、自来水、被塑料粉尘污染的空气也是人类摄入微塑料;最后医疗设备(比如塑料盐水袋)的使用以及口服药物或塑料注射器的使用都会使人体直接摄入微型塑料。
人体接触微塑料的途径人类接触MP/NP的途径主要有口服、吸入、皮肤或其他途径。口服:经口摄入后,微塑料颗粒首先接触肠道粘膜,然后是上皮细胞,大部分的颗粒会被肠粘膜屏障阻止吸收,然而少量,微/纳米颗粒可以穿过肠道屏障,到达体循环;吸入:空气中的MP/NP会直接接触呼吸道,包括粘液层、纤毛周层、纤毛细胞、非纤毛分泌细胞和基底细胞。塑料颗粒可穿透肺组织,在慢性吸入时引起肺部炎症和继发性遗传毒性;纺织工人的肺部发现含有异物(假定为聚酯、尼龙和/或丙烯酸粉尘)的肉芽肿性病变(Pimentel等人,1975年)。皮肤:皮肤的角质层可以阻止小于1纳米的分子透过皮肤,但MP/NP可以通过塑料静脉导管、注射器和其他药物输送系统进入体循环。之所以使用微塑料颗粒用于医药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惰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微塑料产生毒性的可能原因大小和剂量。较小的颗粒可以通过内吞或被动吸收过程吸收,但较大的颗粒通常需要特殊细胞的吞噬作用。通常,颗粒大小和毒性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人们认为<10 nm的颗粒可以作为气体材料,很容易进入组织,造成广泛损伤。尺寸减小可促进通过肠道或肺部对微塑料颗粒的吸收,影响细胞。其次,微塑料如果不能顺利代谢掉或排除,在体内积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细胞毒性。电荷。微塑料颗粒表面所带的电荷会影响颗粒的吸收和体内转运已经毒性。带阳离子的塑料颗粒比带阴离子的对吞噬细胞表现为更大的毒性。塑料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沥滤液平均占微塑料含量的4%,包括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染料和阻燃剂,可能存在毒性问题。比如塑料添加剂种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和溴化阻燃剂,它们会扰乱内分泌功能。商用PET水瓶在60°C以上的温度下将Sb滤入水中;如果在夏季将瓶子放在汽车和车库内,可以达到的以上温度。颗粒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分解细胞膜或调节细胞表面受体、糖蛋白、蛋白聚糖、信号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脂筏的结构和功能。(当然不谈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吸附的污染物。微塑料可以会吸附有机物、重金属或病原体,比如塑料可以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滴滴涕)的载体,重金属(Cd、Cr、Cu、Zn、Sb、Al、Br、Hg、As、Sn、Ti、Co、Ba、Mn)或微生物,如致病性弧菌。微塑料的毒性机制在近10年对微塑料的研究中,微塑料对肠道细胞、肺细胞、免疫细胞都有毒性。MP/NP的毒性被认为是由i)膜损伤、ii)氧化应激、iii)免疫反应和iv)遗传毒性引起的。其中,MP/NP的细胞毒性主要归因于膜损伤和氧化应激。微塑料颗粒会破坏质膜。2020年发现聚乙烯纳米颗粒渗透到质膜双层的疏水环境中,并引起结构变化。被内吞的颗粒可以渗透内体溶酶体膜,并与细胞内的细胞器相互作用。在塑料聚合和颗粒加工过程中,以及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时,会产生ROS,从而导致细胞应激。参考文献:综述:Banerjee, Amrita; Shelver, Weilin L. (2020).Micro- and Nanoplastic induced cellular toxicity in mammals: A Review.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142518–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颗粒,这从哪来的?会有什么危害吗?

微塑料——一种比黄豆还小的塑料碎片已经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据《卫报》3月24日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他们中有17人,即约77%,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这一发现引起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塑料都有哪些?微塑料又是怎么“溜”进人体的?进入人体后对身体有危害吗?微塑料,来源于哪些日用品中?微塑料概念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于2004年在《科学》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后来被定义为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这一概念被科学家们普遍承认。常见的塑料种类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PA)等,这些材料的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塑料带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来源:视觉中国过去,塑料的应用大部分为一些食物保存袋或者垃圾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已经应用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一些看起来与塑料无关的产品,其实也含有塑料这一成分。我们日常用到的一些护理品或化妆品,比如牙膏中的一些微珠、沐浴磨砂膏、防晒霜等都有微塑料的使用。很多食品生产过程中也含有微塑料,比如罐头、咖啡过滤纸、啤酒、口香糖、矿泉水、餐桌盐以及外卖食品等。除此之外,洗涤剂、清洗剂、塑料食品容器、塑料包装、一次性杯子、婴儿奶瓶、汽车轮胎,以及疫情期间我们大量使用的口罩,都属于难降解的塑料。如果把这些物品丢弃进入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降解破碎,就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微塑料。微塑料是如何“溜”进人体的?《科学》上的一篇文献报道了微塑料可通过吸入和摄入进入人体。举个例子来讲,空气中的小颗粒(直径<2.5µm),来自柴油尾气的颗粒,以及汽车轮胎刹车产生的颗粒,都能够穿过细胞膜,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或肺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微米级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细胞膜、胎盘甚至大脑进入所有的器官,但是对于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微塑料对人类是否有剂量依赖效应仍不得而知。来源:视觉中国目前,科学家们也致力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尽管在人体血液中已经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但微塑料是如何进入血液的目前还不清楚,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可能通过被污染的空气、水或食物进入血液。微塑料在血液中是如何流动,通过什么途径转移也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微塑料呢?尽管当今社会生活已与塑料制品密切相关,塑料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减少塑料盒、塑料袋等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妥善处理塑料垃圾,做好垃圾分类,不随意丢弃。来源:视觉中国尽量选择棉质衣物以及购物袋;日常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使用一些含有微珠的日常洗护用品,选择一些含有天然去角质成分的产品,比如燕麦片或盐。目前科研工作者也在致力于一些环保材料的开发,以寻求可替代某些塑料制品的新型材料,且不会造成环境负担。近期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签署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旨在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设计、生产、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所以,期待未来社会塑料将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

a study found microplastics in more than 90%

您如果问的是超90%食盐中含有微塑料有什么根据的话,《环境科学与技术》有一篇文章介绍的是这个。
原文是A study published Tuesday (Oct. 16) in the 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 microplastics in more than 90% of the packaged food-grade salt -- also known as table salt -- for sale in stores。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月刊10月16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发现,商店里出售的包装食品级盐(即食盐)中,有超过90%含有微塑料。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