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
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
(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有的教案是有经验教师的设计,反映的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设计。实际上,这时开始重视教学的设计。8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的内容有几个设计(教学思路)。这些都是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设想来设计的,供教师来选择使用。与原来相比,可能是一种进步。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经验的人拿出来给没有经验的人来用。但是当有了选择之后,学习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注意。开始注意到教师的不同风格,但学习者主要还是被动的。90年代初兴起的“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奠定了课例研究的基础。课例研究提出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关注,是普教科研的本原回归。2、课例研究的操作(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问题)从充满困惑的、相互冲突的、难以解决的教学事实中发现教学的问题,提炼出研究的主题
改进教学设计的研修报告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为培养一批敢于实践、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初中学科“教科研训”团队,在清水县教育局的部署下,经过多次研讨、协商,确定培训方案,特举办了初中骨干教师研修班。本次研修班学员由我县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八门学科的86位骨干教师、县教师进修学校的4位老师、教研室的4位教研员及我县的各学科带头人共36人组成,清水县教究室李祥瑞老师、邓双桂主任亲自设计研修方案,并为本次研修班的每个学科配备了本地老师组成的指导组。历时三个月的研修活动今天结束,在此对本次研修学习作简要回顾。一、理念与追求本次研修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习、研修与实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研修的理念是让教师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让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采用的方法是“走进课堂做研究”,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研究指导能力。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导师与学员相互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合作研修中共同成长。
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导师和学员践行着共同的追求。
1.提高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的能力。
2.增强了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专题报告、系统自学、文献研究、行动学习,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了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开发和梳理了四个学科有价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报告和研修指导报告,增强了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二、内容与方式本次研修班的特点是: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式的实践研修,将理论学习、主题研修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研究能力提高紧密结合。在4个专题模块(校本研修专题、学科教学研究专题、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研究技能)的统领下,分二个阶段实施研修活动。
第一阶段:学科课例学习与分析。在上海开展为期2周左右的集中学习,邀请全国和上海市的教学专家、学科专家、科研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名师名校长作专题报告。要求学员在此期间认真学习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导师合作梳理出课例分析的框架,深入闵行区基地学校,与学校教研组合作开设研究课。每个学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分析精彩课例,各学科组形成分学科课例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从2010年10月起,8个学科组分别开展了课例研究。各学科导师组与本学科全体学员以选定3至4个班级研究主题,通过“三阶段两反思”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共同合作完成对一堂研究课进行集体的教学设计、全面的问题诊断和持续的实践改进,让合作小组共同亲历行动研究的全过程,并形成了典型的课例。与此同时,其它学校的学员选择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情况的专题在本学校开展研究,形成一个有效的教研活动案例的分析报告,导师组予以专业的指导。
每个课例都经历了:①确定研修主题,制订课例研究计划;②独立备课,上第一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学员与导师组合作设计第二轮课;③上第二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学员与导师组合作设计第三轮课;④上第三轮课,导师组和本组学员听课、观课、评课;⑤学员准备主题研修课例报告提纲,分组讨论课例报告初稿,导师组提出课例报告具体修改意见;⑥学员完成主题研修课例报告;⑦每位学员进行课例研究报告答辩和余杭导师的课例研究指导报告答辩。
在这一过程中,组织了三次集中研修日交流各组研修情况。顾泠沅教授两次亲临研修活动,并作专题指导报告,使全体学员的研修质量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还采用自主阅读(模块课程里专家推荐的专题文献与自主查阅的文献相结合)、研讨对话(通过学员论坛、网上对话、专题研讨、相互学习)等学习方式,学员提交读书笔记、反思札记、学习体会(网上交流)、博客短文等即时作业。今天,4个学科组还组织了4堂结业汇报课,并且让全体与会领导和教研组长体验了研修班课例研讨的片断。三、收获与感言近一年的研修活动,学员和导师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目标追求。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已经有15篇研究报告在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今天的6堂汇报课更是全体学员集体成果的展现。同时,研修给学员们职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研究水平等方面积淀了很多受用一生的财富。研修学员们普遍感到学有所获。
在我们集中学习的3周中,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知识,教师行动研究中的“三个关注、二个支架等,使我们重新思考、审视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研修方式。八个学科的专家、学者讲课,他们中既有研究理论的学者,又有第一线的实践专家,他们从各自学科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多方位来诠释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和教师研修的方法。多学科的探究和相互借鉴,特别是他们能从平常问题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关键事件)的本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位专家的报告,不仅让学员知道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而且使我们懂得了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载体,合作研修是教师团队共同成长的最好方式。
在此摘取部分学员和导师的感言。学员任彦斌:在一步步参与中知道了课例研究应该怎么去做。各种各样的培训很多,但像这次高研班这样的压力是没有过的。但回过头去看,还是很值得的。收获在于,过去对课例研究不了解,停留在找案例、教案上,这次真正参与了课例研究的过程,最后也写了课例研究的报告,虽然报告还不成熟,至少自己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理解,对教学改进还是很有帮助的。学员王芳:做一次精致的课例,迁移到常态的教学。课例研究苦是很苦,但是非常值得。让我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新的方法和思维。说实话,“三段两反思”我以前听也没听过,这对精致化课堂,对课堂改革非常有帮助。一节精致的课对其它的课有迁移,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方法,尽管内容会不一样,但研究的方式肯定还在延续。每节课都能进步一点点。导师李珍才:研修班抓住了老师学习的特点。课例研究是个很系统的东西。上海的理论学习后,我回来看了一些书,确实收获挺大的。在实践时,学到了很多方法,包括如何观课,做实录,我觉得在以后的培训中也可以用到。这样的学习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理念方面、基于实践方面、基于案例方面、基于行动方面,这些跟我们教师学习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以后的培训也要从这些方面去做。
此外,部分学员已经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研修方法运用在教研组活动之中,带动了学科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清水三中、清水五中、清水四中等几所学校还成立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实验联盟,以横向(学科间)、纵向(学校间)的方式合作开展课例研究。部分学科教研员用课例研究的方法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可以说,本次研修班的成果与收获是多方面的。四、反思与改进反思本次研修班的组织、设计和安排等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1.在人员选拔上建立机制,使学员的研修基础相对整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研修和质量更加突出。
2.在方案设计上采用学行并进,将理论学习与研修实践交替进行,学一个专题后马上做一个课例。正所谓行思并进。
3.在时间安排上采用阶段性集中,可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开展研修,完成一个课例研究。研修班虽然有结业,但我们走进课堂做研究的热情依然如故,改进教学行为,提高研究能力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
最后,让我县的学员有一个高层次的学员平台;向各位导师、邓双桂老师等表示真诚的谢意,是你们高水平的指导、执着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感染和激励着全体学员认真地开展研修,支持和帮助全体学员快速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向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表示感谢,是你们的通力合作与指导,使研修班和全体学员圆满完成研修任务。谢谢!
摘要 :地方文化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地方美术;主题;实践活动
地方美术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体现特定区域内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的,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美术传统文化,如打上了地方“烙印”的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美术教育资源等。
一、小学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地方美术资源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以学校所对应的地方美术文化为背景,整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指导学生开展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主题项目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以地方特色美术渗入美术教育,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认识,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学会学习,完善人格,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当代建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活动组织者、学习指导者、解决问题帮助者和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二、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美术学习中的个案研究,就是以当地和学校的美术学习资源利用为出发点的个别的学习资源的研究。个案在“生本”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东海实验小学提出的以“版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无锡惠山的以“泥塑”为主题的探究课程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课程的创新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作了很好的探索与总结,对我们的教学启发很大。第一,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开展的个案研究的形式很多,如,指导了“剪纸”“墨韵飘香”“刀尖上的版画”等学生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并参加连云港市教研室的学生研究成果展评。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学习和改进的目的,基于校情,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与尝试了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定做法,并已获得较优异的成绩。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教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据家乡、学校的条件、特点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初步形成学校性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的运行机制,把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地方美术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第三,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学校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教学体系。开展既凸显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结构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三、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优势。第一,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课例研究分析、课堂教学观察、专题研究课、主题案例分析等研究为主,通过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沙龙谈话等引领教师将专家课堂、同行课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整理反思,围绕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和提炼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操作体系。寻找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总结归纳有研究增长值的地方美术文化主题,组织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最终形成完备的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模式,和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第二,美术的个案研究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依据。我们根据学习内容和收集的美术资源,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进一步论证课题研究点,寻求研究价值的增长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第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调研和咨询等,制定“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与评价的有效方案,不断进行总结论证,理论上认为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后,再投入实验验证。团队商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由校美术教研组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筹划与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导处、教科室、美术教研组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全体美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讨论筹划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并由笔者具体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全组上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第四,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夯实理论基础。为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广泛的文献检索活动,如,搜集国内有关信息进行理论学习,观看光碟,外出观摩学习以汲取优秀做法,等等。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搜集、查阅《灌河史话》《灌南县志》等书籍,了解当地的乡土风貌,寻找、思考适合美术综合实践研究的有利资源,并及时做好笔录。几十篇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经过汇总以后,形成了长达100多页的文献资料集。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并将相应的课题研究学习内容打印出来,供教师随时阅读。在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了交流会。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所读的教育专著、杂志、文章等交流读书体会和收获,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做好了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积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扎实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对教育科研和教法探索的重要性的认识,初步构建“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模式、基本框架及有效的操作流程。严格按课题计划实施,根据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调查、参观、绘画、制作、策划、设计、劳动、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五,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美术、社会、文化的体验,让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在本土化中凸显个性,寻求可作为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主题的乡土资源。关注学生美术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力、较高的欣赏力,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设计、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意愿和思想,使美术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林.开发广场艺术展资源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解析.新教育,2014(11).
[2]韩英.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但是,为了展现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课例研究报告确实需要向读者交代相关要素,如研究小组所选择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教学方案是如何规划的、教学实践是怎样展开的、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有哪些等。本文拟以这些基本要素作为建构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 一、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撰写者需要交代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是什么;第二,确定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阐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明确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二、描述教学规划和方案。 完整把握一堂课的教学情况离不开对教师原有教学预设的了解。因此在课例研究报告中,描述原有教学方案的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评议提供了参考背景。 三、重点阐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课例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改进过程,一堂研究课在第一轮教学实践后会在平行班级中进行第二轮的教学实践,因此报告中这一部分的写作就要反映每一轮教学实践的情况。不过课例研究并不建议对同一课例进行多次循环往复的改进。实践表明,从某一特定课例中获取的经验是有限的,一次又一次地对同一课例的教学进行修订将收效甚微,倒不如去研究一个全新的课例,收获会更大,之所以要长篇大论地展示这个环节的写作,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课例研究报告的重点,撰写的过程是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分析、寻找问题解决的心路历程。同时,这部分内容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引发他们的共鸣,引导他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在描述中要力求细致到位,切忌笼统模糊,并且要紧扣研究课题展开,避免不分轻重,支离散漫。 四、检讨教学成效。 第四部分检讨教学的成效。课例研究最终指向教学的改进,因此在报告中要通过对教学成效的系统检讨来反映教学改进的情况。反过来,教学改进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课例研究本身的成效。 每次课例研究都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教师如何去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为此,在检讨教学成效时,我们可以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考察。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方面可以考察他们的课堂表现,根据观察记录说明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具体表现(神态、思想、观念、体验等方面),特别是不同轮次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实施教学后测,根据学生教学后测中的表现以及与前测情况的比较,来推断课堂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这是判断教学改善的重要依据。从教师的角度看,检讨教学成效可以呈现教师从教学中所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课例研究小组群体研讨与执教教师自我反思的结果。虽然在每一循环的教学实践后,课例研究小组均会即时对教学进行检讨,但为了保持教师对相关问题的一种警觉性和敏感性,有必要在课例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提炼结论,总结教学的核心经验,以便指导教师感知其他的教学情境。 五、附录。 根据需要,课例研究报告在最后部分可呈现附录,以使读者更全面细致地了解课例研究的整体过程与具体细节。 附录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详细的教案、课堂观察时所采用的观察表以及实地观察的记录等。附录是对课例研究报告前四部分内容所做的补充说明,最终是否呈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属于教师个体的教学知识通过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得以汇聚、公开和传播,无论是课例研究小组成员还是其他教师,通过阅读可将报告所呈现的教学知识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发展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知识。
问题一:教师个人研修计划研修主题是什么意思 教师主要研究的内容
问题二:研修主题怎么写 主题研修活动的要求与流程
(一)根据需要,选好研修主题
学员结合学习内容、教学的进度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专家发布的研修主题中任选一个开展研修活动。
(二)行为跟进,推动研修活动
围绕“主题要求”按研修方案进行,要注意与网上同伴的交流和校本的交流,以提高研修课例的质量。
开展主题研修活动的流程如下:
1.每个学员围绕培训课程中的“思考与活动”,在论坛中与同伴和辅导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2.根据学情和自身教学特点备课,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研修主题确定的一节课,但要有一个简单说明,说明这一节课在单元中的位置)。
3.积极参与论坛中或线下的研讨交流活动。
4.在所教班级内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
5.每位学员都要把实施教学活动中的点滴感悟、心得、收获及学生的反应记录在“研修工作室”内的“研修**志”中,为形成研修成果积累素材。
6.学员在网上收集相应的资料,作为自己研修活动的支持。这些资料可放置在“研修工作室”的“研修**志”中,特别重要的可放置在“我的收藏”中。
7.形成研修成果――“我的教学故事”,并发布在“研修工作室”的“我的主题研修成果”中。
三、其它注意事项
1.在写作“我的教学故事”中,要充分发掘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要注意文章的叙事性和个性特色,切忌抄袭现象。
2.可将教案、学案等做为“我的研修成果”的附件一同提交
附件2:主题研修成果(教育叙事故事)范文
随文舞蹈的荷花
(小学语文)
作者:王银花 文章来源:摘自麻城附小网站
《荷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荷花的美,并让学生投入到那种神奇的美景中。
课上,气氛一直很活跃。当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各个深情并貌,摇头晃脑。
读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时,突然,一个学生猛地站了起来,说:“我冒出来了。”其他学生也读起了这一句,也猛地站起来。我问:“你是怎么冒出来的?”“挺直了身体。”“很用力的。”“很快的。”“我很想看到外面的世界,很急切的。”“不顾一切的。”
我追问:“这么急切地要出来干什么呀?”
“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
“我想快点儿开花。”
“因为我很美,我要让大家早点看到。”
……
“多么有生命力的‘荷花’啊!”我不禁赞叹到。
当讲到“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学生们读着他们找到的句子。读着,读着,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说“我有好方法。”我和学生们都想看看这好方法是怎样的,于是就请她读。只见她站起来,双手合拢,食指、无名指微曲着往外翘开,念到:“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接着,所有的手指都翘开了,非常高兴地念到:“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马上又双手合拢,手指向外凸出,很用力地念到:“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当我看完她的表演,心中激动不已:多么精彩的朗读!这是一朵舞蹈着的‘荷花’。学生们看完了,纷纷模仿。这时,我看到了一池舞动的‘荷花。’
……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变荷花”已水到渠成了。我轻轻地读着“看着,看着,……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学生中,有的轻轻摇晃着身体,有的轻摇着手臂,还有的站起来转圈。我想,这时的他们真的成了荷花,在微风中舞蹈着的荷花。那么文中省略号的补充也就丰富多彩了。“小鸟飞过来,停在我的肩膀上,唱着清脆的歌。”“小青蛙蹲在菏叶上,呱呱地对我说:“你真美。我要是白色的,那该有多好啊!”“一群小朋友跑过来,高兴地叫着:“多美的荷花啊!”……
......>>
问题三:研修是什么意思? 研修是指来日本学习技能的
一般都是国内和日本的工厂有合作关系,然后从国内派来日本研修个1年2年的
花费应该除了保证金,工厂会帮你出点钱,为你安排好住的,不过条件会比较差
问题四:个人研修计划的主题有什么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目的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二、为什么要开展课例研修(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把研究的阵地搬到课堂中来,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行为跟进为特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教师进修的内容与提高的途径
三、课例研修的流程(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四、课例研修主题
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是课例研修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研修主题,掌握课例研修主题确定的角度及原则,能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研
修主题。1、什么是研修主题(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研修主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应该研究、探讨、改进、
解决的具体问题,研修主题应来自真实的课堂, 来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课例研修主题的特征(出示第八张幻灯片)(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
(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就可以“小题大做”。(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
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
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
3、课例研修主题的类型(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
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解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是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
(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
(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今天的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
(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确定“研修主题”
1、把握好研修主题确定的角度研修主题可以来自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可以来自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可以来自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课
例研修主题的确定应该抓住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这里所指的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对教师或者学生成长起关键作用的事件。
2、掌握好研修主题确定的原则...>>
问题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主题有哪些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几点看法 吉安县大冲中学 易军 自从 2006 年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也大幅度提高, 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 信
问题六:幼儿园研修主题有哪些 首先,我们要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安全教育光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让幼儿亲身去体验,积极地去参与。在游戏过程中,当看到幼儿有一些不安全做法时,我们应该马上制止并且进行及时提醒,告诉幼...
问题七:小学数学研修主题有哪些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更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基本内容紧耿结合。考虑这双重因素,以下是关于微型课在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