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俄贸易论文文献

2023-03-09 15: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俄贸易论文文献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97,(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
(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叶利钦著:《午夜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这是论文目录,求大神帮忙写摘要!!!题目是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2004年,中俄经贸合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历史新高,提前实现了两国元首2003年5月制定的发展
目标。并且贸易结算更加方便了,从2005年1月1日起,中俄边境地区内的中俄两国银行可以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付款。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中
央银行在2002年签订的《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中提出的。而在此之前,中俄边境贸易结算只能使用美元,结算时间长、运营成本高。

尽管中俄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不规范造成信任危机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市场刚刚开放,一些不法商人把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销到俄罗斯,几年下来,中国货在俄罗斯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很难取得俄罗斯人的信任。与此同时,俄罗斯市场也正处在转轨时期,违背合同、不讲信用的企业并不少见;与俄罗斯人做生意,中国企业同样心有余悸。

  2.中俄贸易未成规模

  中国对俄贸易企业普遍规模小、底子薄、资金短缺、信息不灵;多数企业满足于边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经营策略;普遍缺乏产品宣传和配套
的运输、仓储设施,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规模经营。面对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贸易层次与规模。如俄罗斯的茶叶市场潜力大,但本国不产
茶,依赖进口。俄罗斯人
对中国茶特别青睐,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茶叶才是正宗的,品种多、质量好。俄罗斯规定,如果出具产地证书,来自中国的茶叶可以享受减免关税25%的优
惠。尽管如此,目前俄罗斯茶叶市场却是英国、斯里兰卡的天下。

  3.中俄经贸结构层次偏低

  (1)国有企业仍是从俄进口的主体,55%的进口都是由国企承担的,而出口则大不一样,民营企业占对俄出口2/3以上的份额,其开拓精神以及灵
活的经营机制决定了它们能够在对俄贸易中抢得先机,但其资金实力薄弱、深度开发能力差、生产经营基本处于单打独斗阶段的弱点也决定了现阶段中俄双方贸易结
构比较单一。

  (2)贸易方式基本上都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几乎没有。占中国整体对外贸易达70%的加工贸易,在对俄经贸中基本体现不出来。以木材为例,我国
在上世纪末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近几年通过一般贸易从俄进口原木增长速度惊人,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已成为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俄罗斯仍是我国进口军品的主要来源国。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已有多年的历史,采购武器装备和武器制造技术转让的合作项目一直有条不紊地在两国有关单
位之间进行。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不仅所占比重高,而且相当稳定,已经成为两国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的支柱项目。这对于俄罗斯来讲意义要更大
一些,俄远东、西伯利亚以及圣彼得堡的多家军工企业至今没有关门,主要就是因为持续不断地从中国客户手中接到产品订单。

  4.合作领域不宽,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

  苏联时期,双边贸易以记账贸易为主,各大外贸公司曾是双边贸易的主体,后来,贸易方式发生变化,双方大企业没有及时跟上,两国的小企业、个体商
户填补了市场的真空,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力量。在多种贸易方式中,民贸、边贸和旅游贸易成为重要方式。因此,拓宽中俄经贸合作的主渠道,已成为今后中俄经
贸合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合作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

  除此之外,双边贸易秩序问题也较为突出。目前中俄双边贸易的经营主体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较多,有一些商户和小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规范,给双边经
贸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目前,在中俄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正常流动的因素,如两国银行直接结算规模不大、保险和信
贷领域合作水平不高、口岸通关能力不强、人员入境手续简化力度不够等。

  二、中俄贸易发展的理论基础

  标准贸易模型认为,经济发生偏向性增长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某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这个部门扩张的幅度大于向其他部门扩
张的幅度;第二,由于生产要素的国家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发生偏向性扩张,偏向于使用该特定要素的部门或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经济
大国,对贸易带来的福利效应应有较强的反应。日用消费品在中国市场供过于求,在俄罗斯则紧缺;资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紧缺,而在俄罗斯市场供过于求。日用消费
品在中国市场上相对价格低,资源类产品相对价格较高。而在俄罗斯市场上行情恰恰相反。相对价格差异是贸易的直接原因,能为进出口商带来充裕的利润,这实质
上是一种地点套利。贸易能够改善中俄两国供需缺口,使两国相对价格趋同,这样,俄罗斯居民能够以比贸易之前更便宜的价格在充足的消费品市场上购买日用消费
品;而中国居民则可以在较低的价位上获得资源产品,两国居民的福利都由于贸易得到了改善。

  大卫·李嘉图是简单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者,他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认为贸易产生的根源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中国
的劳动力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此类产品相对价格较低。俄罗斯资源丰富,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在俄
罗斯市场中,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较低。因此可以说,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中国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俄罗斯在生产资源
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应该集中生产资源产品。

  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提出来的贸易模型。所谓特定要素就是指那些调整速度比较慢,重新达到新的均衡所需时间较长的生产要
素。通常在实际中,特定要素与流动要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只是一个调整的问题。一国生产特定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而进口特定要素相对稀缺和昂贵的产
品,而特定要素是非贸易品,只能固化在贸易品内部,所以贸易品流动的只是形式,隐含在贸易品内部的特定要素流动才是实质。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劳动力
都属于特定要素。因此,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上是中国的劳动力向俄罗斯转移,只不过转移的方式不同,这种转移是隐藏在贸易品中的。而俄罗
斯向中国出口资源产品,实质上是向中国转移自然资源。所以,尽管特定要素的转移成本表面上无穷大,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转移,但贸易品的流动使这种转移事实上
成为可能。劳动力向俄罗斯转移,使俄罗斯居民能够买到便宜的食品和服装,不用再在商店门口排队受冻,他们的生活境况改善了;资源向中国市场的转移,缓解了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居民的福利改善也是有利的。不管用哪种模型进行分析,贸易都会产生强烈的收入分配效应,使国内的特
定要素所有者或资源相对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受益,而其他部门,特别是受竞争性进口产品冲击的部门的既得利益受损。不管是关税还是配额,只要是贸易保护措施,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相对价格,这本应由市场力量来决定,这种扭曲必然会产生生产或消费的扭曲,从而导致无谓损失。为了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发展,两国政府应
不断地加强磋商,制定有效的规范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制度,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

  三、发展中俄贸易的政府建议

  1.中俄贸易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建立规范的贸易制度,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化的贸易秩序,是决定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中国已
加入世贸组织,而俄罗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因此在未来的双边经贸合作中,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应成为双方共同遵守的贸易活动准则,即最惠国待遇原则、国
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为此,在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和双边合作框架下,两国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经

科技各个分委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两国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整顿、规范贸易秩序,加速解决贸易服务体系方面的问
题,以消除现存的制度性障碍,极大地推动中俄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俄罗斯正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其国内的市场必将更加规范,这无疑将大大推动中俄贸易发
展。中国还应加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种类,优化中俄贸易
中的产品结构。

  2.重新创造中俄贸易的良好环境。中俄当前的贸易环境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变动大;经济困难、支付能力弱,经营费用过高,完全正当合法
经营无利可图;投资环境差,缺少可靠保障;社会治安环境不佳,缺乏应有的安全感等。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贸易环境同样也制约着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我们
应站在战略高度来认识中俄贸易。从政治和经济、当前和长远等多重角度分析,我们必须重新创造中俄贸易环境,这就需要两国政府积极有效地对本国的经贸政策进
行调整,为更好地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提供政策保证。当前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两国政府根据当前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经贸合
作、投资政策、技术贸易、合资合作经营、引进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规范两国企业间的经贸行为,并逐步与国际惯例对接,以适应双边经贸的深层次发展需
要。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整顿边贸秩序,要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坚决有效地保护双方的合法利益,为发展中俄经贸关系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3.为了提高我方商品在俄市场中的信誉,政府应组织若干家大型贸易中心,举办规模和形式不一的洽谈会、展览会,多角度介绍中国商品,借助俄方的
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宣传我名牌商品。同时,中国商检、海关等部门应严把质量关,严厉打击走私,对于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决不放行,确实维护和重新树立我商品在
俄市场的形象,并尽快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仲裁机制。由于两国原来的贸易方式完全是粗放型经营,不是按国际惯例办事,双方的信任感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使
双方的经贸活动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目前双方都想打破僵局、渴望出现一个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建立这样一个仲裁机制对重新创造两国良好的贸易环境是十分必
要的。

  4.针对俄罗斯市场城市化、多元化、高消费化的特点,对俄罗斯消费市场要重新定位,消除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强化“以质取胜”意识。实施名牌战
略,严把质量监督关,加大打击伪劣产品的力度。加强对民贸市场的管理力度,树立边境贸易、互市贸易与国家贸易同等的质量观念,重塑我国商品在俄罗斯的形
象。

  总之,我们对待中俄贸易,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又要看到光明的前景。中俄贸易的发展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它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只要两国政府共同努力,相信不久就会出现新一轮的中俄贸易高潮。

 

急求中俄贸易关系的外文文献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年份 贸易额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采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采伐和出口方面采取了限制措施,从而使中俄木材贸易受到了政策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从俄进口木材的贸易额还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从俄进口木材为593.1万立方米,2001年为876.5万立方米,2002年为1 480.84万立方米,2003年为1 436.7万立方米,2004年为1 701万立方米,2005年为2 004.32万立方米③。

4.中国对俄罗斯的煤炭、矿产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需求不会减弱或消失。俄罗斯有这方面供给能力,中国的需求规模和购买能力毫无问题。

5.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与相当高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仍将是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6.中国在很多领域对俄罗斯的技术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核工业技术、农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虽然中国已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但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俄罗斯在上述技术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总体技术水平看,俄罗斯的技术有1/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2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旗鼓相当。因此,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潜力非常大,如果俄罗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可信赖的战略伙伴,能彻底摆脱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前景广阔。

二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俄罗斯贸易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2005年中俄边境贸易总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这仅仅是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实际边境贸易额要比这大得多。中俄贸易之所以能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除边境贸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项目和大宗贸易的拉动,如军工产品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和电站建设配套产品贸易,而正规的一般性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浪淘沙之后,中国对俄贸易的个人、个体企业和国有大型贸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罗斯。因此,目前,对俄贸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非规模化、非规范化。这种贸易形式要上台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困难。

(二)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最有地缘优势,但该地区人口毕竟有限,总共600多万,且收入水平比俄欧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费层次较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说中国沿边省市做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还可以理解,或者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全国企业都要挤到这一地区做贸易,就使国际贸易竞争变成了一种国内企业竞争和地区竞争,各方贸易利益都将减少,而且从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

(三)对俄罗斯贸易通道狭窄已成为发展中俄贸易的瓶颈

在中俄边境贸易口岸中,绥芬河的条件最好,过货量最大,也是直接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贸易口岸。然而近些年来,绥芬河的过货量已经饱和。在绥滨铁路上,绥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为单线;绥芬河―格罗捷科沃26公里仍为套轨。绥阳―东宁的地方铁路虽然已完工,但尚未与俄方接轨。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至今也没建起来,人们期望的经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港口,通向日韩、北美的出海口和连接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路海联运通道没有完全打开。目前,虽然通往绥芬河、黑河的境内公路有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状况仍然很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运出。

(四)目前“灰色清关”仍然盛行,虽然是两厢情愿,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国商人或企业

中国商品被查抄、被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中国来说,“灰色清关”造成中国人之间竞相压价,干扰整体开发俄罗斯市场,有损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形象,是中俄贸易的一大隐患。从俄罗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关”使国家税收流失,干扰正常贸易秩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败坏俄罗斯声誉,甚至影响“入世”进程。

(五)近年来,俄罗斯对木材、矿产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

要继续扩大中俄贸易的规模,就需要加强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国对俄的资源开发与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升中俄贸易档次。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一是在俄有关投资法律、法规中有很多技术性要求,经常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不一致,税收等相关法律不稳定,且经常出现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对外来投资设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气资源开发,禁止购买不动产,限制外商参与国家采购和企业私有化的竞标等。四是行政壁垒,如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设置条件,对外资在俄企业持股规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气企业的资本不能超过20%)。五是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员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六)中俄在贸易结构方面已开始出现摩擦与争议

近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对于俄方的这种情绪、心态和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客观地给予解释和说明。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上、工艺上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从欧、美、日等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企业,多为这些国家在华投资设厂的企业,而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这类企业很少,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路的改造和建设,打通对俄贸易大通道

最近几年应完成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绥芬河―格罗捷科沃套线改造、绥芬河―牡丹江的复线改造和建设东宁―乌苏里斯克的地方铁路。完成哈尔滨―绥芬河和哈尔滨――满洲里的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黑河大桥和古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及萝北、饶河大桥建设,完成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设。

在水路方面应尽快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工程,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抚远江海联运线港口扩张工程。

(二)以边境口岸市县为后方,以俄远东地区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场(俄欧洲部分)进军

俄欧洲部分市场消费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是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的目标市场。最近,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正与有关企业筹划在莫斯科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城。笔者认为,这是向俄市场纵深发展的好思路。要进入和扩展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贸易基地、仓储系统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贸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俄贸易的商业集团或联合体,以最优质的商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好的售后服务和最畅通的供货渠道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展开竞争。

(三)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龙江省沿边市县已建起了对俄粮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后应努力扶植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沿边对俄出口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做上去,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四)以投资带动贸易,实现对俄投资贸易一体化

如上所述,俄罗斯在很多产品生产方面希望外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要外来投资,在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领域需要外来投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俄境内建立能满足俄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产品在俄销售。这种形式将可避开过境贸易的各种难题,又可依据俄市场变化情况和消费者的要求,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规格。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原材料还需从国内进口;有些产品在俄加工后也可返销国内市场或销往第三国市场,因而产生投资对贸易的带动效应。笔者认为,在俄境内建立生产加工园区的方式可以规避在俄投资的很多风险,也能较容易与俄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园区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担,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

(五)南北企业联手,共同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

近年来,南方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对俄市场和投资环境缺乏了解,鲜有与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与教训,因而谨慎小心、顾虑重重。而黑龙江省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能与南方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会在俄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信关系。

(六)借助俄方企业优势,实行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

目前,俄罗斯有很多大中型国有和私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设备陈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换代又资金不足。对于这类俄方企业,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采取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业的各种复杂程序,享受本地企业的各种相关待遇,还可充分利用俄方企业易于与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方在资金、应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这种中俄合资企业需要把产权划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则界定清楚,解决好俄方人员安置与债务责任,同时要选好未来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七)依托绥芬河的口岸优势和背靠俄罗斯林业资源的优势,建立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绥芬河的龙江商联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木材交易所,这个项目的思路很好。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个木材交易所要按国际化标准设计,采用现代电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不但要吸收中国客户进入,更要吸引俄罗斯的卖方客户进入;不但买卖绥芬河市场的木材,还应买卖整个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木材;它的买方客户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的林业资源是这一交易市场的重要支撑,如果俄罗斯卖方客户能大量进入这一市场,不但会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还会使木材价格更加透明公正,并且可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这种实际利益会推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群体,要求政府放松和放宽对木材出口及森林采伐的限制,从而保证中方对俄木材进口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八)发展和规范边境贸易,率先在绥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

中俄边境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起伏,现在应该说已经日益规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双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罗斯对边境贸易采取了紧缩政策,自然人过境免税携带商品从50公斤减至35公斤,其意图是要将边境贸易“逼”向正规贸易,以增加联邦政府的税收。但这损害了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利益,俄边境地区政府非常支持边境贸易,因为它体现着双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经济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团已在绥芬河中方海关区域投资建立起贸易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区域内设有产品加工区、商品仓储区和休闲娱乐区,在中俄边境地区修建起一个人工湖和两座五星级宾馆,在海关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团承建。这样,原来设在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已开始向“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和综合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更将增强其后劲和吸引力。对此,中国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协助,尤其应与俄方沟通相关事宜,解决中俄在政策上的协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现在,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其战略视野和投资气魄令人钦佩,而政府更应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与企业共同做好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