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文训练营主题

2023-03-09 12: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训练营主题

1. 科研成果呈现的通用逻辑是什么?针对你感兴趣的话题和研究对象,从科研和学术的角度,你打算怎样呈现相应的2W+H?

The general logic are the following 4 points:

1.What?  Your research content and findings

2.Why?  Your incentives

3.How?  Your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process

4.Research significance

2. 对于科研至关重要的文献综述,应遵循怎样的逻辑范式进行?根据你熟悉的领域,确定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并基于以往相关研究阐释其必要性和价值(用“漏斗”式故事思维,逐曾深入,直至指出research / literature gap及相应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

Literature Review:

1. Start from the most cited paper

2. Find the related articles

3. Select some of the papers related to your topic and find the relationship

4.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 由广到深

5. Find the literature gap

Test th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carbon emission, and energy used

Analysis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Xing-Ping Zhang , Xiao-Mei Cheng

There seems to be basically three research strands in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The first strand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economic growth nexu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s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so-call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hypothesis, which postulate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income growth. That is to sa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creases with per capita income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declines with per capita income after arriving at a threshold. Ever since the original empirical study of Grossman and Krueger (1991), an increasing body of literature has tested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exus.1 However, the empirical results appear to be controversial. The EKC model is severely criticized for lack of feedback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to economic output as income is assumed to be an exogenous variable (see Arrow et al., 1995; Stern, 2004; Hung and Shaw, 2002; among others). Hill and Magnani (2002), Stern (2004), and Dinda (2004) provided extensive reviews of this EKC research. ——What other scholars have been done

An assessmen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most studies focus on the nexus of output-energy or output-pollution —- 别人聚焦的主题

In the first two research strands, there are even a more limited number of examples that examine the nexu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China. Song et al. (2008)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the EKC hypothesis using Chinese provincial data.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The choice of China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been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and energy-related CO2 emitter in the world.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one of the highest growth economies in the world, and it ha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ri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recent decades. ——处女地 literature gap

修订三个办法标题怎么写

修订三个办法标题怎么写
题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

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特别是审稿人)对文章的取舍态度,务必字字斟酌。

一般情况下,题名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

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冗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

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
但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主题特色。
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国际上不少著名期刊都对题名的用字有所限制。

对于我国的科技期刊,论文题名用字不宜超过20个汉字;
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使用简短题名而语意未尽时,或系列工作分篇报告时,可借助于副标题名以补充论文的下层次内容。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

一、据文改题,可虚实对调

篇名或主题若是过于笼统,就缺乏针对性,我们经常看到有作者使用“......初探”,看似谦虚,实为不当表达,所写内容若是第一次论及,才可谓“初探”!如何改文章的主题?主题即要探究的问题,可用一句话表达,将其范围缩至易于把握的高度与深度。

微调之道,可以是澄清主题,即改变措辞或表达方式,使主题的表述明白易懂。

主题陈述,即解释既定研究目标的句子或段落,在前言中经常呈现为“本研究旨在……”。

l 修改方法可以是细化主题期待回答的问题,多是主题研究的基本问题或子问题,用于展开研究进程;

l 主问题之下逐一寻找所有子问题的答案,答全了子问题,主问题也便得以回答。

例如,《中国译学:“问题”何在?》的反复修改一直聚焦七对子问题,最后改成:历史与现实、原创与译介、语言与文化、内部与外部、基础与应用、本体与关系、译学与译术。

二、据文改题,可宽窄伸缩

追加副标题是方法之一,如课题项目、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都可以设计成系列论文。除了主副标题互改之外,如果副标题为较大对象时,可用带“......之一/之二/之三”的副标题彰显其系列性。

“大家”、期刊主编或编辑,常常使用此方法。
一般人可以多次使用“之一”,显示为系列;
比如博士学位论文《小句中枢全译说》,作者原定冷却后再发系列论文,后来因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需要以专著形式出版,被迫急于发表,于是2008年前后,作者多以“小句中枢全译说研究之一”为副标题,发表了10余篇论文。
若时间来得及,连续发表的间隙略长也可以使用该方法;
如果发表时间太久,比如一两年以上,则不建议使用。
若学界支持,也可“之一”“之二”地连用。
三、据文改题,可长短增减

标题是文章的标签,是对论文内容的精准概括,由题目可见论题与选题。

标题要贴切、新颖、简洁,要反映主题,让人产生阅读兴趣。
标题可用常规陈述句,也可使用问句;二级标题表明观点,不超过二十个字。
准确反映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尽量入题,便于检索、抓点与追踪。
比如述评类文章不能偏题,需要深入紧扣关键词和主题,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篇名一般有限度,题目过长或过短都不好,过长不便于记忆和阅读,过短又不能反映内涵。
题的长短有时会人为规定,如项目名称要求不超过四十个字,期刊论文题目一般以十五个字左右为宜。
四、文题修改案例

文题相对修改对比

改前第四稿 改后第八稿
思想创新推进了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推进了学科创新。而思想创新表现为术语创新,为思想创新创制新的术语,首先要明确其内涵与出处,再去创建理论,组建学科。本文以翻译与生态为例,二者组合而成的“翻译生态”和 “生态翻译”,在内涵上翻译生态为喻指,生态翻译为实指;喻指与实指各有所指,二者的外延决定了理论或学科各自的发展,其中翻译生态的外延较宽,生态翻译的外延较窄,所构成的相应的翻译生态学也具喻指性,生态翻译学也具实指性,两个学科均属交叉学科,在学科性质上既分立,又关联,翻译生态学或含生态翻译学。就目前来看,“翻译生态学”才是逻辑化程度较高的术语!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概念的创新,思想创新推进了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创新。而术语的创新是思想和概念创新的表征,为思想和概念创新创制新的术语,首先要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再创建理论,组建学科。
本文以翻译与生态为例,二者组合而成的“翻译生态”和“生态翻译”,在内涵上翻译生态为喻指,生态翻译为实指;喻指与实指各有所指,二者的外延决定了理论或学科各自的发展,其中翻译生态的外延较宽,生态翻译的外延较窄,所构成的相应的翻译生态学也具喻指性,生态翻译学也具实指性,两个学科均属交叉学科,在学科性质上既分立,又关联,翻译生态学或含生态翻译学。就目前来看,“翻译生态学”才是逻辑化程度较高的术语!
文题互动对应,既包括全文标题,也包括各级标题与内容的互动修改。

例如,《翻译研究创新术语逻辑化问题——以“翻译生态学”VS“生态翻译学”为例》的结论:
第四稿时还是一整段,与主标题最相关的结论(上图中左边画横线部分)只有七十三个字,与副标题“以‘翻译生态学’VS‘生态翻译学’为例”相关的结论(上图中左边画曲线部分)有一百九十六个字。
因为考虑到主副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从案例到结论,作者将与主标题相关的结论(上图中右边画横线部分)增至一百二十二个字,与副标题相关的结论(上图中右边画曲线部分)字数没有变化,而且将上述两部分的内容分段,以显层次,也便于读到前面更具概括性的思想。
双十一临近,我们也正式推出了“论文训练营”活动,是一个帮助同学们短期学习科研和论文写作技巧的平台。

在这里,上千位来自北大、中科院、同济、南大等名校不同专业导师1V1、手把手教学,帮助你在短期学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写作规范和投稿等等,并耐心为你在学术之路上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有的同学会疑惑:“一个月真的能写出优质论文吗”?

前期已有学员通过训练营导师指导发表EI会议论文30天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
也有同学通过撰写参营论文获得南京大学优营:学员专访 | 末流211,绩点前15%,厚积薄发逆袭南大: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13-陈丁溶-第三次作业#科研论文写作训练营

1. 论文结果意义的阐释部分应该从哪里开始?是否依据原有的“故事线”?

论文阐述部分应从literature gap 开始

可以不依据原有的故事线,根据前文“故事线”逆向总结,从逻辑树顶端展开

2. 论文序言的关键内容都有哪些?最关键的部分如何组织?

本文的出发点,问题是什么----相关问题的意义----核心变量/对象----相关影响因素----重要影响因素、意义

下文结构安排

体现研究最独特的地方:选题,分析视角、方法、应用理论组合

重大发现及意义:强调最“醒目”的部分,但不宜展开,用关键的独特点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指出本研究对业内进一步探索的意义

3. 基于前两次作业,列出你的课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果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理论和实践意义都有哪些?如果没有得到或部分得到预期结果,理论和实践意义又有哪些?此外,列出引言部分需要展现的要点。

如果得到了预期效果:

公司在供应链中可以有效的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比如公司针对 相关库存这一会计科目 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同时引入第三方外包监督机构 和 valuer 等咨询机构

如果没有得到预期效果:

通过benefit 和 cost相对比, 发现 通过 购买保险的cost高于benefit 没达到预期效果。公司与其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不如引入外部监督机构 针对每一个核心环节 把控风险,转变运营模式 由原来的被动销售 转变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反向订购 提前预判 彻底消灭 工厂的无效库存   及时披露信息  提升自己的商誉以及财务报表的质量。

引言部分展示的要点:

介绍供应链金融的背景,出发点:供应链金融中的中小企业如何在融资的过程中 降低 或者转移自己的风险。针对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和存货 分别做时间序列的相关测试 转换运营模式。介绍此研究对于供应链金融中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 问题

老师 如何评估公司的operation performance 它包不包含公司的财务绩效?

科研院所有什么重点优势

一、优势

与一般的高校招生单位相比,选择科研院所有许多优势:

第一,与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录取率高,录取程序也更公正。"名校"之所以为大家所认可,固然与其自身严谨的治学之风和科研实力分不开,但同学们的口耳相传也不失为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各个科研院所所欠缺的,因为科研院所只进行研究生的培养。没有自己的本科生,使得科研院所的"名气"不大,每年报考的学生相对比较少,录取率更高;没有自己的本科生,也使得科研院所在招生时,录取程序更为公正,不会出现一般高校招生中偏爱招收本校学生的情况。

第二,科研院所的培养侧重实践,实践经验更易提高。与一般高校的培养模式相比,科研院所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更加侧重实践操作。许多科研院所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时,主要以承接项目的形式来进行培养,使学生能直接参与到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研究生待遇高。由于科研院所培养学生的经费大多是来自于所承接的项目,所以学生在读研期间相对于"半工半读",除了获得一些生活补贴之外,导师额外还会有许多补贴。有些科研院所,如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事实上就是大唐集团的前身,在这些科研院所读研,就相当于已经在企业中开始从事研发工作了,生活待遇和补贴自然也就比一般高校高了。

第四,有实力的独立院所一般都有相当数量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如果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在研究所里一口气读完也不难,还可以留下继续做博士后研究。独立院所在实施硕博连读制度、提前攻博制度上相比高校也更加灵活,他们通常会鼓励部分优秀的硕士通过以上方式直接转为攻读博士学位。

第五,作为以科研为主的单位,许多独立院所并没有专门的教育经费,培养研究生的很多费用是由项目课题组和导师来承担的。因此,学生也主要通过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研究院所里,科研项目一般来说是充足的,学生的实践机会以及从中挖掘选题发表论文,甚至与项目组共同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相应多一些。

第六,独立研究院所是行业中的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和行业圈子的联系和交流是广泛而密切的,在这里学习,就相当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本行业的第一线,这对于积累行业人脉资源、增加实践经验和就业机会都是大有帮助的。

第七,研究院所能力图站在本行业科研领域的最前沿,它们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业务联系很紧密,许多导师也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这些条件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许多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或者帮助联系出国留学的就会。

第八,在留校问题上,在高校里,门槛已经相当高了,不过在一些独立院所,因为实力、牌子、生源、宣传以及单位本身的行业性质等各种原因,硕士生还是有可能留下来做科研的,甚至可以拿到千金难求的一线城市户口。

第九,独立研究院所是以科研工作为核心的单位,各种科研项目是它们的组成细胞,研究人员基本上以申请和开展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和发表科研成果为主要工作,凭借实力,他们拥有不少行业内的顶尖科研项目和重点项目。

二、选择科研院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选择科研院所时一定要选择成规模,有"体量"的研究所。所谓有体量,就是研究所成规模,培养方式规范,一般有研究生院的研究所都是有体量的研究所。 例如: 中科院就是一家有体量的研究所。中科院的培养机制是很健全的,研究生是在培养模式下和指导下进行的。进入中科院,我们不是"使用"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专注品质",中科院就是专门培养研究生的机构。

2、一些研究院所运作项目如同运作公司一样,各种管理都要规范化,学生参与项目,就相当于开始实习工作,有收获经验和报酬等各种好处,但作为学生,也有点角色错位--每天朝九晚五,每周组会,有时还需要经常加班,基本上没有什么寒暑假的概念,生活比较单调枯燥。

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可以把科研院校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条件,基于科研院所比较优越的学习和科研条件以及就业条件。

论文工作坊:“吃透”顶级论文打下基本功

周四上午9点,学生李浩然打开电脑播放幻灯片,进行论文讲解——一篇发表在近期《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论文。

李浩然介绍,为了完成一篇论文讲解,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文章,仔细推敲文章内容,逐条查阅文章参考文献,并用作者的数据复盘计量过程,以便真正读懂文章。“只有将分享的文章吃透,才能抵挡老师和学生枪林弹雨般的提问。”

这种认真的风气正是“增长与发展workshop(论文工坊)”所倡导的。工坊发起者和主办者、经济系副教授罗知是一名青年学者。她认为,做好科研的关键在于积累,而积累的第一步是理解前人的文献。

为了解决大多数学生在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方面的普遍问题,2009年,罗知创建了论文工坊,将学术培训拉出课堂,以交流沟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以期为学生打下科研基本功。

工坊每周四上午举行,只专注一件事:学习国外顶级期刊的最新论文,每期2篇。通过学生讲解论文、师生共同评析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论文分享过程中,不懂或有疑问之处可打断讨论。若遇到老师也不熟悉的知识,便约定改日进行深入探讨。老师会引导学生谈论主题论文的优缺点,启发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选题进行思考。

例如,在一篇研究“美国未婚少女妈妈电视节目对于未婚生育率的影响”的论文报告结束后,师生进行了衍生讨论:中国是否有类似的电视节目,是否影响了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否可以找到媒体或网络数据进行研究……经过这种发散性讨论,学生找到了研究课题和方法。

李浩然近来参加了由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CRPE)主办的经济学青年联谊会,他说:“如果没有论文工坊的锻炼,很难想象我能在完全陌生的平台,面对来自各高校的优秀师生作学术报告。现在我做到了,于我而言,这是一个飞跃。”

8年前,论文工坊仅由经济系的几名老师和近10名学生组成。如今通过口口相传,其他院系的老师慕名加入,队伍不断壮大。工坊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现已不仅限于讲解顶级期刊的论文,还能讲解自己发表的论文。自2015年起,论文讲解和答辩变成了全英文。

正如罗知所说,“除了学习文献之外,参加论文工坊的好处至少还有两个:一是督促学生做好PPT,二是学会演讲。这两点也是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也必不可少的能力。”

科研训练营:知名教授传授科研经验

本科生常为做科研写论文缺乏创新、独特的专业见解而苦恼,渴望得到高人的指点。

学院从这一实际出发,自2012年起,每年暑期举行科研训练营,邀请包括国家、长江学者、珞珈特聘教授等在内的学者,与本科生营员面对面交流。

20多年前写本科毕业论文时,为了看懂翻译文献学习俄文;指正卢卡斯模型猜测的错误、高分考取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项目;与王平和邹恒甫的合作经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谢丹阳教授是学生心目中的学术大神,他以自己发表14篇论文的过程为线索,娓娓道来自己本科以来的科研生活。

“讲这些故事,是希望你们体会到做科研需要原创,要有闯劲;研究工作辛苦,且成效缓慢,要耐得住寂寞;论文发表前可能会一轮轮修改,要承受得住压力。”谢丹阳在报告最后总结道。

“谢院长提到一个细节:他平时爱储存两道题在脑海中,陪太太买菜时就两眼盯着天花板。太太菜买完了,他的题也解完了,非常快乐。这说明在科研中善于利用时间进行连续思考的重要性。”营员唐庆劼说,科研训练营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是这些见微知著的习惯和方法。

何师元的科研论文“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统计评价”,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何师元就是科研训练营走出来的优秀学生代表之一,他坦言,是训练营中主题各有侧重的系列学术讲座,激发了他对科研的兴趣并获益匪浅。

实际上,科研训练营年年如期开设,但主题每年不同。它针对科研立项中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增进学生对科研立项的了解、学习交流优秀科研经验为目的,实现了师生交流路径的创新、教学模式的“立体化”。训练营围绕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为本科生提供研究方向的指引,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与众不同的思考视角,从而帮助学生做好科研。

既会努力,也会找方法

努力的人很多,但是知道怎么努力的'人不多。每天开始忙碌的学习之前,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否适合自己?我们也见过很多学习异常刻苦的同学,天不亮就起床,买一个面包匆匆忙忙进教室,学习一天,连吃饭的时间都不舍得腾出来,更不用说娱乐了。这样的态度,我是赞同的,毕竟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好态度作为前提。但是这当中有一部分同学,虽然有好态度,却没有好状态,脸上总是带着痛苦和幽怨的神情,把整个考研过程当做一种无尽的折磨。这样备考,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往往就是没掌握学习方法。对于考研这种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来说,一定程度的勤奋刻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习方法也不可或缺。简单盲目地刻苦努力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渐渐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科目采取什么方法,都需要有规划。并且随着复习的深入,不断完善。

正视问题,不逃避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高考失败进入了一个不满意的学校自怨自艾;因为做一道题花费了很长时间而情绪低落;因为完不成学习计划而焦躁,并因此心理压力过大,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正视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盲目地陷入一种挫败的情绪中,看似重视问题,其实是在逃避。

少找借口

自己没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其实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外在因素来帮助自己自律,而不是习惯于找借口。比如忍不住玩手机,就在固定时间关机。对于任何一件没做好的事,我们都可以找到无数个理由来解释,但解释并不能帮助我们进步,只会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推脱中,错失机会。见过一个同学在考研备考时总是回家,找借口说,我要回去洗澡,我生病了要回去看医生,回去也可以看书……每次回家都有不同的借口。其实这些理由都是犯懒、逃避问题时的一种自我安慰。

不做无益的比较

不做比较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应该尽量不做无益的比较。有的同学偶尔可能会陷入一种比较——难受——嫉妒——比较的怪圈,和别人进行一些毫无益处的比较,甚至产生嫉妒心理。我们需要把重心放到自己的身上,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地赶超别人,这种比较才是有价值的。

做事要达到最起码的专业标准

研究生一定要热爱研究吗?并不一定。是否热爱并非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达到最起码的专业标准。能力是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掘的,只有在学习研究中,才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读书深造是多元化选择中的一种,尤其是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读书也是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出路,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可以换一种心态看待考研,不为它赋予过多情感色彩,而是把它看成我们的一个选择。我们之所以要全力以赴,是因为不管对待什么事,我们都持这样一种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让自己满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