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训练论文主题

2023-02-24 17: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训练论文主题

游泳论文
在游泳学习中,我感到经常出现有同学出现“站着游”的情况。往往出现臀部下沉、身体倾斜较大.以至出现“站着游”的毛病。分析其原因,除技术方面外,主要是重心和浮心的关系。当人乎卧在水面时,由于人的体重而产生一个向下的重力,其合力点叫重心。又据阿基米德原理,人在水里就会自然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其合力点又叫浮心。由于上体胸腔内脏器官轻,下肢的比重比上身大,因而浮心就靠近上身,重心就靠近下肢,当人平卧在水面时,因重心和浮心不能重合,会失去平衡。因此,在游泳过程中,为了使身体保持水平的姿势,就必须使重心前移。
根据上述原理,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克服“站着游”的方法是:一、头不要拾得过高。头拾得过高,势必引起挺胸,这样做不仅不能使重心前移,反而使重心住下,造成臀部下沉。抬头吸气时,能让嘴露出水面即可,吸气后要马上低头人水,使重心迅速前移并增加浮力。
二、往前伸臂时要积极前伸,并不要过早划臂。初学蛙泳的人,往往都是蹬腿后臂还没有充分前伸,肘关节没有伸直,肩没有前拉,就急于划臂,这样造成划臂路线短,不能充分利用胸、背、肩等大肌肉群的力量,而且会使臀部下沉,阻力增大。所以要求当臂划水结束时收手要快,向前仲臂时要有意识地积极前伸,一直到肘关节伸直并向前滑行。当身体展直以后,不要马上划臂,还要充分利用蹬腿的牵引力,以体会重心前移和身体平直的姿势。
三、划臂不要过宽或过后。初学蛙泳的人,往往划臂过宽或过后,这样做容易造成吸气晚,支撑面积小,抬头太高,重心往下,两臂后张,挺胸,使重心往下,蹬腿时臂来不及前伸,影响腿、臂的配合,重心难以前移,下肢下沉,身体不能充分展直。所以,对初学者要求他们要做小划臂,即两臂微屈,往侧斜下方做稍宽于肩的划水,划水不过肩,并要求能看到自己的肘关节在头前收手,身体就能平衡。

第二篇
蛙泳腿部动作在蛙泳的游进过程中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它的动作效果对游泳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蛙泳的腿部动作较其它泳式重要,不仅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产生较大的推进力,蛙泳的腿部动作分收腿、外翻、蹬夹和滑行四个部分。但它们其时是紧密相连的完整动作。收腿和外翻是产生阻力的阶段,蹬夹和滑行是产生推动力阶段,前者的动作除了要尽可能产生较小阻力外,还要为后者的动作产生尽可能大的推动力冲量创造条件。因此,对蛙泳的腿部动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腿部技术,为提高蛙泳的速度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蛙泳腿部技术的分解
1.1. 收腿
收腿动作不但不产生推进力,而且会给身体带来阻力,因此要考虑如何减小阻力。
由于划水和呼吸的原因,开始收腿时髋关节和大腿、膝关节略下沉。收腿时同时屈膝屈髋,两膝边向前收边逐渐分开,踝关节伸展,小腿和脚跟在大腿和臀部的后面,在髋关节的投影截面内轻松地前收,以减小阻力。当足接近臀部时停止收腿。从减小阻力的角度来看,收腿应该用较慢的速度完成。但当达到较高水平时,为了节省时间,加快动作频率,并与划水动作协调配合,收腿应该快速完成。此外大腿和膝关节下沉后,小腿和脚由于位于大腿后面,此时快速收小腿不会形成太大的阻力。但是初学者还是应该先掌握慢收腿的动作节奏。
1.1.1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收腿的区别。
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的收腿幅度有明显的差别。平式蛙泳大腿收的幅度较大,收腿结束时大腿与躯干约成120度~140度角,两膝约与髋关节同宽。大腿与小腿之间约成40度~45度角,这是因为平式蛙泳的身体姿势较平,如果大腿前收的幅度太小,小腿和脚在收腿过程中就会露出水面,使身体的平衡遭到破坏。但反过来,大腿前收幅度较大,使大腿的挡水截面增大,形状阻力增大,使前进速度下降。

本人正在写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方法

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表现,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的牵制。力量和速度是决定快速能力的发展因素。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是爆发力、起动力、反应力。爆发力的提高有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快速用力、超等长练习法是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方法。起动力的提高与最大力量密切相关,采用专门练习对发展起动力有积极作用多俱乐部的管理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我们调查了俱乐部风险评估过程的各个方面,2003年俱乐部风险评估与管理调查结果表示进行了下列风险评估的百分率(%)英格兰英格兰上市足球俱乐部所有足球俱乐部对俱乐部风险性质和程度进行评估747对风险可能性的关注程度及具体操作864特殊风险研究与影响评估8626对财产损失与欺诈行为进行控制并采取措施0045董事会是否进行3年商业计划8648上表有两个显着特点,(一)调查中29%的英格兰上市足球俱乐部没有对俱乐部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进行评估;(二)英格兰上市俱乐部与所有俱乐部的表现大相径庭.后者只有47%确定了面临的风险的性质与程度,仅有41%进行风险可能性评估,仅有26%进行特殊风险评估.英格兰上市足球俱乐部都对财产损失与欺诈行为进行调控并采取措施,但纵观英格兰所有足球俱乐部,只有45%关注该方面,进行商业计划的情况也很相似;86%的英格兰上市足球俱乐部赞同俱乐部董事会进行3年商业计划,但相比之下后者的比例则为48%.风险管理与商业计划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多数英格兰足球俱乐部没有适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商业计划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风险,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计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倡职业足球企业化管理模式,为足球产业量体裁衣,建立符合实际的模式,帮助俱乐部优化管理结构和管理过程,这必将提高他们的企业效益.这种管理模式应该比较容易设计,实施成本也很低,而且职业足球俱乐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受益者是俱乐部自身,供应商和股东也会受益.英足总目前正在设计该模式:也许不会减小风险,但它一定能提高风险管理.自足球运动员速度训练实例热身训练1筮组?将球员分成3人一组,每组分配一块1515的场地.?每组1球,球员在跑动中互相传球.?球员得球后控球一段时间,不要直接传球.练习2?训练内容与练习1类似,只是球员在每次传过球后做一次高跳和屈腿腾跃.练习3?每次传出球后跟随球传出方向奔跑片刻,然后反方向跑开.练习4?练习内容与练习3类似,只是反方向跑开后继续关注控球的同伴.箜习握示?让球动起来.?平传球.?训练之初速度较慢,然后不断提速.?左右脚都要做传球练习.?在两次练习之间安排伸展和力量练习,也可以通过在狭小的区域内直接传球进行积极的恢复.热身训练24箜组?将球员分成3人一组,每组分配一块15×15的场地.?每组球.箜过猩一'一练习1练习2一一.练习3练习4练习1?规定传球前触球的次数,两次触球和直接传球交替进行.练习2?只允许直接传球.?以最快的速度做练习两次每次练习时间超过30.练习3?一名球员跑向持球队员,要求传球.?另一名球员随后跑位.?要到球的队员让球在两脚之间移动,然后传给跑位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延跑动方向带球前行.练习4?练习过程与练习3类似,只是第一名传出球的运动员最终又得到球.练习提示?让球动起来.?平传球.?训练之初速度较慢,然后不断提速.?左右脚都要做传球练习.?在两次练习之间安排伸展和力量练习,也可以通过在狭小的区域内直接传球进行积极的恢复.练习主体部分练习1练习的组织两个半场组织相同的练习?将罚球区的边线延长至中线,把练习场地分成3个区域,设一个球门和一名守门员.?将队员分成两组(进攻运动员和防守运动员),指派到不同的区域.?在中圈附近设置一名中场运动员.练习过程?守门员向某一区域内的进攻运动员投球.?得球的进攻选手要想办法在对对抗中带球深入,寻求射门机会.?如果防守运动员得到球,就把球传给站在中圈的球员.?新一轮练习守门员再把球传给下一名进攻选手,如此循环往复.变?在中线附近的运动员加入1对1对抗,变成2对1对抗.?外围的1对1对抗可以采取边线传中的策略,让位于中区的运动员继续带球深入禁区.?分别增加1名进攻运动员和1名防守运动员,形成2对2对抗.练习提示?将运动员安排到特定的位置.?守门员掷球时有意制造前后偏差,让运动员在接传球时做适当的调整.?在1对1对抗中,进攻运动员都要设法带球深入,突破,不要向侧面带球,回避防守运动员.?要求运动员尽可能快地寻求机会射门.?如果是外围进攻,进攻运动员在传出球前要抬起头,寻找队友,有意识地完成边线传中.练习2练习的组织?场地和人员的安排与上个练习1相似,只是位于中圈的运动员这次充当了传球手.练习的过程?练习的过程也与上个练习相似,只是进行1对1对抗的运动员从位于中圈的运动员那里接传球.?进攻运动员突然做个向球门方向前进的假动作,然后突然中断,向位于中圈的运动员索要传球.6?如果防守运动员没有反向运动,位于中圈的运动员也可以向球2/底线方向传球.可变形式?位于中圈的传球运动员也参与进来,构成2对1对抗.?其他的进攻和防守运动员也参与进来,构成3对2或4对3对抗.练习提示?将运动员安排到特定的位置.?在1对对抗中,进攻运动员都要设法带球深入,突破,不要向侧面带球,回避防守运动员.?即使当在罚球区内进攻运动员的人数多于防守运动员,进攻选手也尽量不要横传,而是要尽快设法射门.练习结束部分练习的组织?场地和人员的安排与训练主体部分练习相似,只是两人一组,每组一球.练习过程?离球门较远的球员向进攻运动员带球.?进攻运动员假意向球门方向奔跑,然后突然中断,索要传球.?进攻运动员得到传球后迅速向球门方向带球,寻求射门机会.?传出球的运动员立即紧随其后,设法阻止进攻运动员射门.?一轮练习结束后两名运动员互换角色.练握丞?防守运动员应该在进攻运动员后面紧紧追赶,对其施加压力.?要求运动员在距球门约2米处射门

求一篇有关足球训练的论文 2000字

浅论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讨
论文关键词:足球;体能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

论文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分析,探讨符合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了解项目的特点和运动特征。足球比赛具有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可分为走动、慢跑、中速跑、冲刺跑、带球跑、后退跑等6种基本形式。而这6种运动形式的交替出现则产生了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出现,而且还要在不同的运动距离上完成各种足球技术动作。

1.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据统计,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活动的总距离为8706—14274m,快速冲刺跑200次左右,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爆发性动作,其中走步占26.3%,慢跑占44.6%,快速冲刺跑占18.9%“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的有氧氧化”ATP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供给,首先起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其次起动乳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功能系统“因此足球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它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足球运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ATP—CP系统提供的,但无氧能量的产生也非常重要,这是高强度运动的需要,在比赛中一流球员大约要进行200多次3s以内的冲刺,这就是由无氧系统提供的能量“在足球运动中,乳酸的浓度和部分田径项目有所不同,糖酵解供能强度是较低的,比较集中于有氧供能和非乳酸无氧供能”因此,足球比赛时能量供应较集中于有氧和非乳酸无氧供能,无氧糖酵解能力则相对较低,运动员无需很强的耐乳酸能力。

2.当前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在平时训练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强调体能测试要求,而要合理有效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解决好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与比赛等关系,一般把身体素质训练作为准备期,恢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状态的手段或为比赛需要,来保持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手段,并要求运动员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将体能训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这样可使运动员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与乏味,且能达到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安排技术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循环练习法手段,在单位时间内,强调运动员练习的数量及质量,减少练习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采取不等时的间歇方法或在模拟比赛对抗的情况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技战术组织配合“采用非同等情况下的对抗等方法“延长练习的时间,控制练习质量,因此,在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同样达到了体能训练的目的,最终达到训练为比赛服务的目的”。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员一般和专项耐力的强度控制主要有四种方法,分为持续法、间歇法、重复法、比赛法。现代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是糖与脂肪交替供能,快肌、慢肌纤维交替活动,研究证明,目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决定性限制因素并非球员的心肺功能,而是球员的肌肉耐力水平,特别是肌肉无氧耐力水平“所以重点发展足球运动员肌肉无氧耐力水平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是特别重要的。
2.1有氧耐力训练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应注意适宜的强度,目前运动生化学以无氧阈为标准,即由有氧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为强度指标,这种有氧与无氧的混合代谢区域是指把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有效区分“每分钟心率以不低于150次作为基本强度标准”,这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耐力项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没有间歇”每次负荷时间不应少于30min“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达到60—100min”。
重复训练法:“它是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或比赛能力,负荷强度比较大,每次练习应得到完全恢复以后,在重复进行”。
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就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训练,由于身体在缺氧条件下的应激作用,能促进红血球和血红素的提高,血乳酸可达到平原训练达不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无氧糖酵解和抵抗酸性物质的能力”。
交替跑训练:“由三组运动员在同样的距离内进行往返交替跑,如A、B两组在一边,C组在另一边,练习由A组运动员开始跑向C组一边,当A组跑至C组一边时,C组跑向B组所在的一边,然后,当C组达到时,B组在迅速跑向A组的一边,依次往返进行交替跑,距离可定在30—60m之间;练习时间可控制在20—30min,通过交替跑的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
2.2无氧耐力训练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攻防战术的需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反复冲刺跑,对无氧耐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无氧耐力训练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无氧耐力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机体在活动中有高的乳酸值产生。为此,大强度和必需的持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应在10s以上、1min以下,如果时间过短,主要发展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时间过长,则因强度降低而形成有氧耐力训练。
间歇训练法是当今足坛普遍用以发展无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掌握合理的间歇时间,是训练效益的决定因素。当间歇时间过长时,血乳酸值会随休息时间长而减少,形成主要发展速度素质。因此,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状况安排适当的间歇,保证机体始终处于高乳酸值状态,是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实现的根本保证。
随运动员无氧耐力素质的改善,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教练员应及时地调整训练方法,如不变间歇时间、加长练习时间、或不变练习时间、缩短间歇时间等。
无氧耐力训练是一种大强度活动,运动员需要在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在间歇期应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免因突然停止大强度活动后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头脑发生昏厥现象。间歇训练法用于无氧耐力训练,是以产生乳酸值为基本准则的,任何一种间歇训练方式,只要能满足这一基本准则的要求,都可在实践中采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