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夜色温柔论文题目

2023-03-09 0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夜色温柔论文题目

标题:
论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Analysis on The Great Gatsby and Tender Is the Night)
1)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美国从它诞生到现在虽只有两百多年,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却产生了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世界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些著作中,“美国梦”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但这些著作大部分都停留于研究美国的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层面,没有人能全面地研究“美国梦”的从始至今。
2)选题研究目的
“美国梦”深深根植于美国文化之中,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对“美国梦”的追求,其理想的破灭和最终的死亡来阐释“美国梦”的本质。
3)本选题的动机意义、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及难点
动机意义:弗�6�1斯科特�6�1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作家,他所代表的美国人起初对战后的世界抱有幻想,但到头来大失所望,陷入迷惘和悲观之中,显示了未经历战争的一代人对“美国梦”的幻灭。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真实而生动的描述了这一时期的美国风貌,并结合了菲茨杰拉尔德的自身经历揭示了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爱情和美国梦情结以及对美国梦的幻灭感,从而找寻美国梦失落的真正原因。
主要观点及内容:《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这两部著作却比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梦”,因为它是菲茨杰拉德思想和经历的真实写照。本篇论文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来研究“美国梦”这一主题,揭露了资产阶级文明的虚伪欺诈的本质,能够使人们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梦”的破灭是在所难免的。
重点:本选题重在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这两部著作研究美国梦破灭的原因。
难点:怎样从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美国梦破灭的原因。
4)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1.引言
2.菲茨杰拉德和他的美国梦
3.《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最初的破灭
4.《夜色温柔》——美国梦彻底的破灭
5.两部小说中美国梦破灭的原因
6.结论
5)参考书目
Robert E. Long, The Achieving of The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 1920--1925.(Lewisburg, 1979)
Stavola, Thomas J. Scott Fitzgerald: Crisis in an American Identity. London: Vision Press Limited,1979.
T. S. Eliot,“Letters to Scott Fitzgerald,”in Fitzgerald, The Crack-up, (Harmonds-Worth, 1965)
Piper, Henry Dan.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The Novel, The Critics, The Background.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0.
方杰:《“美国之梦”的结构与解构—试析〈夜色温柔〉中的深度模式》,《山东外语教学》第4期
庄文泉:《一部成功解构美国梦的不朽之作——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龙岩师专学报 ,1999年12月第4期
6)研究基础与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了解“迷惘一代”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认真阅读了两部著作,深刻剖析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的相似和不同点,来找寻美国梦失落的真正原因。
7)步骤
一,精读两部著作;二,查阅资料,结合作品了解美国梦的破灭过程;三,构思文章,完成论文。

求一篇论文开题报告,标题是美国梦的破灭――夜色温柔的悲剧性,包括研究综述等等

美国梦,我知道,我知道更多,
我来完成
任务

夜色温柔 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是啥

《夜色温柔》写出了其主人公迪克对上流社会的物欲放纵与道德堕落等外在强力的抗争本性,以及在这种符合人性的抗争和超越中,迪克以自我为中心展现的悲剧主体的个体意识,他所面临的自身与上流社会环境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他在面临这种冲突时的抗争行动与超越历程。从这三个使小说具有“悲剧性”的标志入手,来探讨《夜色温柔》是如何展示他的悲剧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我们这个国度的这个阶段。
在迪克复杂的性格与人格体系中,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性格与人格因素,成为他不懈地追求理想,在上流社会道德沦亡的环境中以及生活的重压下,不断地自我反省,进行主动抗争和超越困境的动力。他的超验型的理想主义缺陷,以及对现实缺乏正确认识却导致他偏离理想轨道,进行了错误的选择,逐渐走向沦落、陷入困境。而他的“美国梦”式的积极进取精神,昭显了他人生追求的高尚性,又是他最后能向堕落的上流社会抗争,超越自身的原因。 在“爵士时代”拜金主义盛行的实利社会中,上层阶级的物欲横流及其权力、金钱关系与迪克的中产阶级财富观处处发生冲突,而富人之间异化、反常的伦理道德关系也和迪克的传统伦理观念不协调,同时,迪克还处于周围人本能欲望放纵与他自身的科学理性逻辑的矛盾中。在这种丑恶现实与个人理想的激烈冲突中,迪克不知不觉沉沦堕落了,并产生了内在感受上的分裂与痛苦,陷入了巨大而不可言说的孤独。 迪克在自我沉沦的过程中,痛苦着,也反省着,他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和“温柔的夜色”的梦幻般的不切实际。在主体坚忍意志和坚强性格的驱动下,他不断地努力修正自己和抗争,理智地结束了这种富贵温柔然而消磨人的生活,超越了自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由此他的本体生命意志性质便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转变成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成为一种“俄狄浦斯”式的超越,传达出寻找一种“更深沉的来自继续奋斗的满足”的悲剧审美意义。

英语专业要写毕业论文了,文学方向

从种族主义角度分析电影《弱点》

从生态批评视角看《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女权主义对《到灯塔去》中莉莉·布里斯库的分析

《动物农场》中猪的象征形象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人命运

《所罗门之歌》之女性主义

从合作原则解析《破产姐妹》中的言语幽默

《霍比特人》一书中比尔博.巴金斯所体现的伊壁鸠鲁主义

电影《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字幕的汉译分析

个人英雄主义视角下布鲁斯·韦恩的分析

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运用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越狱》字幕英汉翻译研究

从合作原则的视角分析TED演讲中的幽默

《宠物公墓》的哥特式特征研究

《生死疲劳》中的隐喻英译技巧

英语专业四级语法选择题效度研究——以2004年至2013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语法选择题为例

从会话原则看《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表达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

《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幻灭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懦弱性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