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高二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
2.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地区。
3. 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雇佣关系。
4.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和海外市场。西欧黄金严重匮乏,而欧洲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同时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使东西方之间商路受阻,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必要条件。完成中央集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天主教的传播。
5.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使欧洲同非洲亚洲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欧洲的商路和经济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造成了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势力衰弱,劳动人民贫困。
6.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开辟的航路 支持国家
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到达好望角 葡萄牙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发现美洲大陆 西班牙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 葡萄牙 完成环球航行 西班牙
7. 葡萄牙宣布巴西为其殖民地,扩张主要方向是非洲和亚洲。
8. 西班牙侵略美洲,同时也占领菲律宾。
9.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的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非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伴随着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由于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10. 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11.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12.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次,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逃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13.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解放出来。
14.
时期 代表人物 国籍 成就作品 地位
发源时期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欧洲文学三巨匠之一
乔托 意大利 宗教壁画 欧洲绘画之父
发展时期 彼特拉克 意大利 人学对抗神学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意大利 《十日谈》
全盛时期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美术三杰之一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大卫 美术三杰之一
拉斐尔 意大利 圣母像 美术三杰之一
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 《君主论》 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
后期扩展 莎士比亚 英国 喜剧悲剧 戏剧家 英国人文主义之父
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
伊拉斯谟 德意志 《愚人颂》 德意志人文主义代表
塞万提斯 西班牙 《唐吉柯德》 作家
14.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15. 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为开端。
16. 托勒密提出地球中心学说→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学说→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太阳中心学说。
17.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便利,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
18. 圈地运动:以损害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市场,有益于资本主义发展。
19. 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20. 都铎王朝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客观上有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厉行君主专制,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害非国教徒,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21.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
22. (内战时期)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23. 清教徒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队在马斯顿荒原、纳西比战役中打败了王党军,结束了内战,查理一世以叛国罪于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
24. (共和国时期)1649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对内无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在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政府爱尔兰和苏格兰并极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
25.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军事独裁者。
26. (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1660年,为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27.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8.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29.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30. 17-18世纪,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31. 17-18世纪欧洲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爆发。
32. 启蒙思想家呼唤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朝、贵族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3.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兴起时期 英国 霍布斯 社会契约君权民授
英国 洛克 社会契约君主立宪分权
高潮时期 法国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
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法国 卢梭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公众意志
法国 狄德罗 《百科全书》科学和理性
34.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去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激励着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35. 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733年,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殖民地。大批移民移居北美。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36.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形成了共同的市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
37. 1773年12月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直接原因。
38. 1774年各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
39.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宣布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40.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汇集民兵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41. 1776年7月4日,大陆议会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
42. 1777年,美军获得萨拉托加大捷。战争局势变化。法国等国公开帮助美国。
43. 1781年,10月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44. 1783年,英国正式成立美国独立。
45.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大权,巩固了国家政权。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46. 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北美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47. 18世纪下半期,法国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等级森严。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48. `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启蒙思想,伟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49. 法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集三级会议,限制王权,他们毅然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后又正式改为制宪议会。
50.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实际上成为法国的最高象征和立法机关。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
51. 制宪会议陆续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区下关卡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52. 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人类生来使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法康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等。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地向武器。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53.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由选举立法议会成立。这年秋天,法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内政治斗争更加尖锐。
54. 1792年4月,法国对奥地利宣战,普鲁式也站在奥地利一边作战。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它是一场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55. 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组织义勇军,巴黎人民在1792年8月10日发动起义,攻占王宫,推发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56. 1792年8月后,代表工商业的大资产绝技利益的吉伦特派控制立法议会,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57. 1792年9月法军赢得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国民公会决定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58. 1793年路易十六在巴黎被送上断头台。
59. 英国同普、奥、菏、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
60. 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61. 国民公会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纷呈小块出售,购地款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
62. 这些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他的消极影响也为后人所批评。
63. 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和他的主要伙伴送上断头台。
64. 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推动它进一步向全发展。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此后的各国革命史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65. 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法国,一方面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基金措施,另一方面又尽力保护革命成果,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但督政府软弱腐败。
66.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67. 1840年12月他加冕称帝,即拿破仑一世,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68. 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财政改革,创立了法兰西银行,鼓励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这部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同时为了培养人才,他还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第一大学。拿破仑经历了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
69. 181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
70. 拿破仑先入侵西班牙,后侵略俄国,惨败而归。
71. 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
72. 1814年3月,拿破仑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73.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拿破仑早期对外进行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拿破仑在后期进行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他的最后失败。
74.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为了把拉丁美洲殖民地永远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殖民地采取严厉的统治政策。
75. 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起义。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人民废除奴隶制度。
76. 1804年,海地终于赢得了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剪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77. 1810年,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1810年9月16日,在多洛雷斯,伊达尔哥敲响教堂大钟,发出多洛雷斯呼声,墨西哥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78. 1816年以后,独立运动的中心是南美洲,北部和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高潮。
79. 1822年7月,为了同一独立运动力量打击西班牙军队,圣马丁主动隐退,在伯利瓦尔的指挥下,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80. 1826年,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基本都已经独立。
81. 拉美独立运动历史意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共和国。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82.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进一步推进了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83.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后,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84.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85. 谁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哪些方面有了机器生产: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也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86.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后人类社会有此进入‘蒸汽时代’。
87.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工厂出现了。
88.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试车成功,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89.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以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90. 法国是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
91. 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的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92. 什么阻碍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企业经营分散,中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以及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使得法国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阻碍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93. 何时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美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领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促进了机器制造的发展,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94.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95.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96.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97. 自由主义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纵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否定重伤主义理论,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用于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阻碍的思想武器。
98.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99.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100.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101.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地,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102. 工业特点:⑴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技工, 科技含量不高。
18世纪
⑵英国 法国 美国
⑶主要侧重于轻工业
⑷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03.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决定①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法国封建君主复辟。
②英国对外政策: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
③维也纳分赃会议: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
104. 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得巩固。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105.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职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106. 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线互间的争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107. 资产阶级要求结束封建专制,分享政权;广大人民也希望改善生活和工作状况,统治者展开了各种斗争。被压迫民族也希望改变被奴役的命运。
108. 西班牙发动起义,迫使封建统治者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意大利也爆发了革命。1823年,西班牙革命失败。
109. 1821希腊爆发民族解放战争。
110. 1829年,奥斯曼帝国承认希腊的多例,这标志着维也纳确定的欧洲版图首次被改动。
111. 1830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把这次欧洲革命运动推向高潮。这次革命推翻了麸皮的波旁王朝,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
112.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
相关范文:
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加入世贸组织,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我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产生剩余价值,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非物质经济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只有参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才能产生价值。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与知识相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1994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第十回合谈判过程中,形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TRIPS》协议同时生效,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TRIPS》协议也当然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2.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工业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造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向国外市场出口;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向外国市场提供产品;第四阶段,外国生产,向母国市场出口。从发达国家角度说,当处于产品周期的二、三阶段时,它会极力支持自由贸易;而当到了第四阶段时,国内市场的产品为进口产品所替代时,该国产品的市场地位开始衰落,其市场占有率受到挑战。此时,它会转向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设法减慢产品周期的步伐。这对在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二、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取得了世界各国公认的成绩。但从我国社会还正处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因此,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应加强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2.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3.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我国有些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一些跨国公司企图利用知识产权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实现其垄断地位。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进行制约,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条款。这样,我国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争端时就可能遭遇不利的被动状态,从而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企业的垄断行为束手无策、在国外市场上遇到严格的反垄断法控制而使自身陷入尴尬境地。
三、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真正从国民意识上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还需一个过程。就目前看,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
(2)加强立法,完善法律。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 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巩固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以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继续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
(4)突出特色,借鉴经验。发展经济有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近年来,美国将打击盗版等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其中媒体盗版是重中之重。同时,它们根据现代标准改进美国知识产权法规——特别是刑事惩处手段,包括通过修订及更新美国签署的双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条约,让盗版者及伪冒者在美国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国也应注重在寻求传统知识资源的联合保护。当发达国家对全球现代工业知识产权“圈地运动”基本完成后,我们的“传统知识”便成为新世纪圈地运动的新目标。中国应当积极运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对传统知识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联合集团式的保护。
2.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树立品牌 ,增强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更应该树立品牌保护意识,洞悉跨国集团在我国运用的品牌战略,以品牌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例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使这些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力,因此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否则无异于在扼杀企业在国外的发展之路。
(2)加强申请,促进保护。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表明,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专利资料库,对相似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合法性。
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3)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晓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黎 奔 刘路遥 卢鹏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
[3]丁永刚 张海鹏: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其他相关文献:
1.《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刘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南振兴 中国书籍出版社
4. 《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 洪银兴著 人民出版社
5.《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6.《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浩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期
7.《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式跨越》刘勇 《国际技术贸易》2005/3期
8.《跨国集团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吕文举 《国际技术贸易》2005/4期
9.《知识产权保护的“西学中用”》 《国际技术贸易》2006/1期
10.《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郑成思 《新华文摘》2006/15期
11.《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出口绕不过的壁垒》 夏瑞林《对外经贸实务》2004/6
12.《建立大类出口商品技术标准预警机制的建议》 江榕 《对外经贸实务》2003/9
13.《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 江榕等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1期
其它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美国圈地运动到了1890年的时候结束,这时候美国的领土已经变成了原来拥有的三倍之多,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美国圈地运动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美国圈地运动的简介
美国的圈地运动指的是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进行的那段时间,美国开始向北美地区进行移民扩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争夺到更多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当时政府也同意每个家庭或者美国人在特有的时间中得到的土地是合法的,也是利用这个特点吸引更多的人进行圈地运动。这也是从英国逐渐发展和演变过来的运动。
在美国的这场圈地运动中曾经出现了三次严重的移民高潮,第一次的时候指的是发生在18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第二次则是在1815年之后出现的,而第三次则是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
在19世纪中期小农阶级很多人都进入了淮州等地区,这些地方当初划分的时候都是按照粮食生产和落基山脉划分而成的。原本只是暂时居住的营寨变成了永久性居住的地区,内战结束的时候许多牧场和小农经济将大量的荒地变成了巨大的农场以及牧场,就连原本贫瘠的土地也变成了良田。
美国的圈地运动到了1890年的时候结束,这时候美国的领土已经变成了原来拥有的三倍之多,同时也大范围的增加了工业需要的许多资源,因为美国的圈地运动是通过国家的法令所执行的,所以更多有条件的人加入到了运动之中,在结束的时候这些人也已经大大的提高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总之美国的这场运动让社会和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民族性的形成。
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圈地运动是是发生在十四到十五世纪的时候,国家的许多土地都变成了私有制,小农开始逐渐走上衰落的道路,而资产阶级以及大地主则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更好的地位。而圈地运动的作用也和工业革命有着重要的关联,也就是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那么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什么呢?
关于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还要从圈地运动的作用开始说起,当时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和掠夺的方式获得了许多的土地,他们将原本的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之后也清除了当时土地上 饲养 的牛羊。当时开通的那条新的航线,让英国的贸易出口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这也就大大的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作为纺织业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牛羊毛的价格也开始飞速上涨,在双重作用的带动之下纺织业开始蒸蒸日上,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的时候就是纺织业的发展,所以说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关系十分密切。
另外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还体现在大量的劳动力上。农民们在圈地运动中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只剩下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和成为流民这两条路可以走,这样一来 资本主义 对于劳动力的需要被满足了,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劳动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
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指的是在农奴制逐渐开始解体的时候出现的一种运动,资产阶级将土地从原本拥有他们的农民争夺过来,将他们驱赶出去后把土地的拥有权收到自己的手中,在此之后他们再将这些土地圈定起来形成私人的农场或者牧场,当时圈地运动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的,那么圈地运动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呢?
圈地运动的影响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首先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力量。因为圈地运动让农民失去了许多的土地,他们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只能去做雇佣,这些雇佣群体的形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力量。而且圈地运动还破坏了一些 手工 业,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开始扩大。
另外圈地运动的影响还在于让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了农村地区,从而让农业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影响,土地的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小农经济被破坏之后大农业开始迅速发展,从而让经营的方式也开始发生转变。
除此之外城镇也开始快速的发展,许多没有了土地的农民也开始进入到城市之中,这样一来城镇中的人数过多,只能扩大或者增加新的城市,这样一来城镇的数量也增多了许多。而且圈地运动还让一些贵族逐渐进入资产阶级的行列之中,他们后来还进行了新的革命,作为革命的领导人物他们为之后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1. 英国为什么老是殖民扩张
2. 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十大超级城市
4. 英国风俗文化论文
市场经济业已成为我们经济生活的主要体制样式,也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运作逻辑。在《大转型》一书中,卡尔·波兰尼对市场经济及其运作逻辑做了非常精到的概括。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在市场独自控制、调节和指导下的经济体系;商品生产和分配的秩序,则托付给这一自我调节的机制。这种经济制度来自于这样的期望,即人类的行为方式是以实现最大的金钱收益为导向的。自我调节意味着,所有产品都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所有收入都来自这种销售。市场体系最令人吃惊的特性在于,一旦它被建立起来,人们就必须允许它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运行。质言之,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没有、也不需要外界干预、完全依赖自我调节,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体制。
自从市场经济发生以来,其相关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易言之,对市场经济的批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到马克思、乔姆斯基都持有一致的观点。阿尔诺·比特认为,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引向人剥削人、社会财富集中和个性疯狂。他认为,这不是“经济”,即通过改造大自然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是亚里士多德称之为“金钱经济”的东西:把经济从一种服务于社会(城邦)的子体系,蜕变为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牟取利润的机器。本文主要讨论市场经济的限度。论证思路是从市场经济导致大众贫困这一现象入手,进而就市场经济的界限的主要表现做一个整体性的阐释。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市场经济局限性的相应思路。
一、大众贫困导致市场经济的困局
无论是对市场经济的反思,还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重新评价,我们都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大众贫困。这一点对于我们刚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都有一些可资借鉴或者说警戒意义。因为无论是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的知识储存,还是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驾驭,我们都还相当有限,是处于真正的“处级阶段”。
1995年,克劳斯·科赫在其《市场的贪欲——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无奈》一书中对于西欧人对未来的憧憬有六个方面的期待:第一,一部分能够而又愿意工作的公民一直没有自己的职业工作。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状况在他们适龄就业时期将不会改变。第二,各国的富裕程度还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并保持目前的范围,但只向社会的少数成员分配。不能再指望实现能使大幅度的失业人口减少。第三,维持这种富裕程度让大部分人工作,共同养活少数不能工作的人,给高收入或最高收入者特权化。所谓的收入剪刀差仍像20世纪80年代一样继续保持,以致大多数劳动者的实际工资逐渐下降,贫困人口的增长趋势没有丝毫改变。第四,各国劳动社会日益受到世界市场竞争条件的制约,逐渐分化,并且裂缝越来越大。第五,完全靠国家养活的贫困人口的构成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种构成还在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吸收新的成分,因而被认为是劳动社会的必要条件。第六,上个世纪工业社会的劳动公民所经历的三个社会年龄段不再决定一大部分人,甚至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一般生活水平。在受国家保护的家庭中的青年时代和受教育时期、职业劳动和社会活动时期、最后退休晚年时期——工业社会的这三个生活年龄段对于许多人来说将被打破。首先为了国家劳动市场政策的目的,退休年龄将越来越实用主义化。
这就是科赫所总结的西欧人眼中的市场经济造成劳动人口失业的恶果。科赫进而总结道,“越是让市场自由发展,市场就越是不可避免地成为破坏和瓦解民族社会一体化的罪魁祸首。如果说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依靠强大的福利国家成功地消除了阶级冲突,那么,今天它正在制造新的分化。” 典型表现就是贫富悬殊和收入分化的加剧。历史惊人的相似一幕在于,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市场经济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存在,而且在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亦普遍存在。
在1999年出版的《资本主义黑皮书——自由市场经济的终曲》一书中,罗伯特·库尔茨对于市场经济造成大众贫困这一事实予以了无情的鞭笞。在“现代化与大众贫困”一章中,库尔茨首先批驳了“市场经济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这一传奇故事。如果依照这一逻辑,人类在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之前必定是在饥寒交迫中挣扎,问题恰恰在于,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恰好与此相反。“尽管资本主义无疑增添了各种生产力的科学性并极大地加速了它们的发展,但奇怪的是,社会富裕程度的增加始终是间歇式的,并且仅仅局限于某些社会阶层以及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的游戏。其残酷性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意义上乃至生理意义上的人都无法逃避这场游戏,而这场游戏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输家多于
赢家的这个结局。”
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就是,少数人发家致富而大部分人却艰难度日;贫富分化差距日益扩大。“一方面,少数人不知廉耻地聚敛财富;另一方面,广大民众日渐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以统计学中的平均值作为衡量社会富裕程度的标准,无异于给社会现实一记响亮的耳光。” 关于这一点的批判特别在左派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那里,富人愈来愈富。确切地说,在美国,在最近十年里,百分之二十的富人的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二,同期百分之二十最贫困人口的收入下降了百分之十四。这表明工业化国家里的两极分化正义同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一样的速度进行着。”“如果说经济的使命是通过合理组织劳动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我们就可以确认,我们的经济制度并没有完成它的任务。也不存在将来它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任何希望,因为它是建立在使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的。”“要对穷国日益加剧的贫困和饥饿这一过失负责的,既不是日益增长的人口,也不是大自然或人类,而是我们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 左派对市场经济的刻薄、谩骂,直接将贫困、饥饿、两极分化等诸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归之于市场经济,这也无异于给市场经济的鼓吹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据此,库尔茨得出结论,“任何对历史基本属实的总结分析都会断然否认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富裕程度’的作用”。这一点,无论是从生活水准、闲暇时间还是从大多数人的健康幸福来说,我们都可以下此断论。事实上,在1944年出版的《大转型》一书中,卡尔·波兰尼也重申,圈地运动一直被恰当地视为是一场富人对穷人的革命:封建领主和贵族掠夺穷人的财富,推倒穷人的房子。总之,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将导致大量人口失业,还是从市场经济的两极分化效应来看,完全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其必然结局就是大众贫困。或者说,对于大众而言,在一个自我调节的市场体制之中,其命运总是趋于贫困与日益恶化状态。
二、市场经济的界限面面观
如果说,我们前面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大众贫困的话,即市场经济在分配上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出发质疑,市场经济既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势必还有诸多缺陷。除此之外,市场经济尚有哪些局限性?
波兰尼在论述市场经济的兴衰时,特别论及了两种相互抵触的趋势:一是市场的无限自由扩张,一是社会针锋相对的限制。前者旨在建立自我调节的市场,依赖的是贸易阶层的支持并且主要使用自由放任与自由贸易作为它的方法;后者旨在保护人类和自然以及生产组织,依赖的是那些最直接受到来自市场的有害行为影响的人——主要、但并不仅限于工人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各不相同的支持,使用保护性立法、限制性协会和其它干预的手段作为它的方法。因为任由前者的无情肆虐,其对后者的破坏性将是无可估量。正如罗伯特·欧文的天才洞察:如果人们任由市场经济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发展,势必产生巨大而永久的灾难。[9]简言之,正是因为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所以社会就必须发挥其抗衡市场经济的正面作用。波兰尼在这里还只是提到了一个市场与社会的必然对抗情况。如果我们跳出这一“市场-社会”的二元分析模式,进一步追问,市场经济到底有哪些局限性?或者说,市场经济的界限在哪里?具体而言,市场经济的界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0]:
一是市场经济的政治界限。尽管政治民主可以保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与民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希特勒和皮诺切特都积极实行市场经济,但他们在政治上却是独裁者。此外,虽然市场经济与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无关,但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会让外国资本完全控制本国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部门和相关领域。因为这些都是由政治所决定的市场界限。就世界市场的贸易来看,产品和服务不是按照其本身的价值,而是按照其价格进行交换。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些价格一直以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趋势不断下跌。简言之,政治殖民主义终结以来,价格控制已然成为剥削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重要杠杆之一。
二是市场经济的分配界限。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识。在少数群体和个人追逐高利润、高收益与大多数人的普遍贫困因而要求公平分配之间势必存在着难以化解的矛盾。其实,如前所述,这一点也是市场经济的政治界限所必然导致的。它既表现在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又表现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如果少数群体和少数人获得权力的支持,或者与当权者相勾结,形成一种勾结型权力体制或者勾结型国家,这种分配机制就会以合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进而强化这种不公正的分配机制。
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界限。投资者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收益和回报。而这些大多具有短期性。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他们没有太多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大凡投资大、利润少、风险大的长期发展项目,都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承担或组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
一面还在于,这种短期的、见效快的、收益高的投资和建设会损害社会上的多数人、或者底层群众的权益。比如,通过低工资、高强度的劳动残酷剥削劳动者。其更为祸害的在于,它会损害人们对市场经济本身的态度与认知,损害人们对社会的积极的价值观的判断与形成,从而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判断与认知模式。
四是市场经济的伦理界限。在市场经济追求收益和利润与伦理、道德的要求和底线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这时候是伦理道德原则高于市场经济原则,还是相反,也总是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个人的权益意识高涨,伦理道德在个体权益、经济效益等之下显得苍白无力。甚而在一些情形之下,伦理道德,哪怕是底线的伦理道德,已然成为一些人可以公然挑衅的对象。甚至不惜借助大众传媒大肆炒作。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道德的悲哀还是市场经济本身的悲哀?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它本身能够为伦理道德担当什么?如何把握市场经济的伦理界限?这些问题都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正视的重要课题。
五是市场经济的生态界限。市场经济追求效益的原则势必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与破坏,这时候是坚持市场经济原则高于生态原则还是生态原则高于市场经济原则,也存在着相当的争议。正如卡尔·波兰尼所指出的,“各种观点和派别的作家、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资本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总是把工业革命之下的社会环境称为人类堕落的真正深渊。”[11]因为,水和空气被污染了,森林被过度开采所毁灭,草原和沙漠正在扩展,气候失去平衡,每天几乎有一百种动物和植物灭绝。从现在起,我们的非等值经济,连同唯 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市场经济,正在成倍地消耗那个大自然中可以再生的资源。[12]
六是市场经济的法治界限。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不需要任何的国家干预,如此情形之下,如何调节市场经济与法治的界限,也是一大难题。尚有,市场经济总是会冒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现象,而我们的法治建设总是相对滞后。易言之,法治总是跑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后面,它们之间的这种不对称导致了相当多的人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游离于法治之外。尚有,当国家公职人员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准绳、当国家对地方政府以gdp作为考量的唯一或者最为重要的指标之时,市场经济本身的法治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因为为了经济效益,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们总会冒各种风险干违法之事。权势阶层尤其如此。
以上这些界限,正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时面临的重重困境与种种难题。而且其面临的界限越多,市场经济发挥作用所引起的争议也就越多。实际上,每一个界限的背后都是难以化解的矛盾与冲突。不管怎么说,寻求化解市场经济界限的举措总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三、化解市场经济界限之道
针对上文市场经济的界限,我们势必要进一步追问,如何化解和消弭这些界限?时至今日,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者说完全的市场经济早已终结。早在十多年前,不少西方学者就提出市场经济必须走与国家权力相结合的道路,以化解纯而又纯的市场经济无法摆脱的病痛。“没有一个市场经济不受到国家和政府机构的带有或多或少强制性的指导。”因为,“市场经济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经济当事人的自由;(2)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竞争;(3)国家干预。”“市场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国家干预和市场的结合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越是发达,国家干预越是重要。国家的作用是任何个人、集团和地方集体都不能替代的。市场的原则是利润,而市场经济的原则则是国家经济的长期繁荣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没有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市场经济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阿根廷,虽然实行市场经济并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国家管理,因此经济始终得不到发展就是例证。”[13]综上所述,为化解市场经济的这些内在矛盾,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着力:
一是市场经济必须与民主政治联姻。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与内在要求就是在政治制度上实现民主政治。没有民主政治配套的市场经济走不长远,或者说后劲不足。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需要民主政治的跟进,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利于市场经济朝着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二者之间是互为促进、互为推动的关系。
二是市场经济必须与公平正义链接。分配问题是所有经济学者、意识形态学者们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背后的价值理念就是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问题。如果任由市场经济发展,其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单就简单的数据而言,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富者总是少数,贫者总是多数。如果任由前者宰制后者,公平正义无从言及,民主政治更是无从企及。
三是市场经济必须与可持续发展挂钩。如果所有的投资者关心的都是蝇头小利、眼前利益,并且这种思潮成为主导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那么,这个社会潜在的危机和隐性的忧患将严重地威胁
到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未来将无法前瞻,“美好的明天”也将成为奢侈之词与浪漫之语。
四是市场经济必须以伦理道德为支撑。市场经济是培养一大批为了钱财、为了经济效益而放弃伦理道德,甚至最起码的德性要求,还是将伦理道德内置于市场经济之中,必将成为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区别。在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之中,恐怕高谈阔论伦理道德只能是一件多余而无任何效果之事。
五是市场经济必须与生态文明和谐相处。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糟蹋了我们的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已经遭受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所饮用的水、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土地,我们周遭的一切已经遭到空前摧残。这就是市场经济,尤其是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恶果。
六是市场经济必须以法治文明为保障。一切依赖市场的自我调节,一切依赖市场的利润导向,其法治的作用毕竟相当有限。此外,如果政府官员、我们的公仆人员也一切“向钱看”,(需要指出的是,此乃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情况,因为官商勾结是一大顽症,也是极易发生而难以根治之事)那么,市场经济也必将与法治文明背道而驰。
一些学者针对资本主义因市场经济导致的令人不满意的现状,提出全球资本主义已然终结,必须以“新的历史蓝图”取代之。并且描绘了美好社会的宏伟设想:“一个既没有资本主义也没有市场,既没有作为镇压工具的国家也没有冷漠的社会”。“我们可以归纳出使‘新的历史蓝图’与所有其他资本主义改良式蓝图区别开来的三个物质要素:一个没有市场的经济、一个没有镇压型国家的社会,和一个全民共享的文化。”[14]
虽然这些宏伟构思大多是由反当代资本主义思想家们(马克思、恩格斯、罗伯特·库尔茨、阿尔诺·比特等)所提出,其能否实现另当别论,但是,他们在解析资本主义的弊端方面还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他们撕裂了资本主义的两大意识形态——市场决定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虚伪面具。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他们希望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寻求资本主义新的发展模式还是值得我们反思与密切关注。“把人从众多的幻觉牢狱中解放出来,从被迫的祭品变为能够自主做出决定的人,是未来的伟大解放任务。‘新的历史蓝图’是在这一漫长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15]至于这些设想能否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则是第二位的事。
综上所述,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有 其不可调和的内在困境。要破解市场经济在政治界限、分配界限、社会界限、生态界限、伦理道德界限、法治界限等方面的困境,就必须在民主政治、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伦理道德、法治文明等方面有所作为。没有这些价值的导引和制度的落实,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对人类的破坏和摧残必将难以避免。因此,规制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就必须在以上诸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