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有了更大需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调查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调查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中职毕业护生应具备核心能力调查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职毕业护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方法 依据“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标准”分别设计3个调查表,表ⅰ“临床带教老师评价中职护生的核心能力”;表ⅱ“临床带教老师评价中职护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表ⅲ“实习护生 自我评价 和期望掌握的核心能力”,来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临床带教老师95%以上认为:中职毕业的护生动手能力较强,而交流和沟通能力差,表现为综合素质不高; 学生自我评价 :80%以上认为在临床工作,护理技能掌握较快,而交流沟通能力差、对病人实施护理时主动干预能力较差等。所以,笔者认为,在护理 教育 教学中,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更新教学理念,使中职毕业护生的核心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中职毕业护生;护士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20世纪xx年代美欧企业理论界兴起的一种 企业战略 新理论,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理论在xx年代最新发展??[1]?。现今阶段,在分析职业能力时,有些发达国家特别注意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分析??[2]?。美国护理领域中很早就用到“核心能力”,用以教育和评价护士。
1 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3]?,也是核心竞争力。护士核心能力的界定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明确所需的能力,然后以与实践相联
系的能力目标将其表述出来。概括的说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8项能力??[4]?:评估能力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领导能力、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其次是根据学生所受的教育层次来看,因教育层次不同,某些护士核心能力涵盖的具体技能会因具体工作不同而不尽相同,护士核心能力的具体目标也就不同。
2 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2.1 美国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美国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关注和
研究较早。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xx年制订了“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标准”,其中对护士核心能力有明确的规定和描述。护士核心能力为护理教育和课程设置提供了方向。核心能力也随着社会及护理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和完善。??[5]?
2.2 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现如今,随着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功能的不断扩展。对护士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素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对护士能力的研究在我国也日益增多,但只有对本科毕业的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标准,高职毕业的护生护士核心能力一般依据的是本科生评价标准,对中职毕业的护生少有这方面的研究。
3 中职毕业护生“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3.1 护士8项核心能力(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见下表:
3.2 通过临床路径,采取问卷调查分析 对正在临床实习的20xx
年毕业的护生进行调查。主要针对10所医院中的60名有 经验 的带教老师及1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护士“8项核心能力”进行制表,表ⅰ“临床带教老师评价中职护生的核心能力”;表ⅱ“临床带教老师评价中职护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表ⅲ“实习护生自我评价和期望掌握的核心能力”,来进行分析整理,在能力需要方面主要分:非常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在现有能力掌握情况方面主要分:胜任;一般;不能胜任。通过分析(未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带教老师95%以上认为:中职毕业的护生动手能力较强,而交流和沟通能力差,表现为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自我评价:80%以上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技能掌握较快,而交流沟通能力差,对病人实施护理时主动干预能力较差等。
通过分析整理,将护士“8项核心能力”按中职毕业护生实际需求排序:
临床带教老师认为:
非常需要: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和交流能力。
一般需要:评判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
中职毕业的护生认为:
非常需要:知识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 一般需要:交流能力和评判思维能力。
不需要(因为学生认为做不到):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
4 结 论
在医疗体制正处于转型和变革这一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工作对护理人员能力的要求。然而病人对护理服务形势的多样化以及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研究和探索出以实际工作所需能力为导向,教学中注重能力目标的设定和多种先进 教学方法 的应用,找到适合中职毕业护生职业行为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设计的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 唐荣平,柯银斌.核心能力论在中国的应用.科研管理,1999,20(5):1-5.
[2] 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20xx(1):15-17.
[3]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报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1-12.
[4] 贾愚,臧瑜梨,娄凤兰,冯美丽.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介绍.护理研究,20xx,2,18(2).
[5] 闫瑞芹,沈宁.护理学[a].20xx:1009-6493.
调查类毕业论文范文二:海口市 羽毛球 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摘 要】笔者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海口市五家羽毛球俱乐部130名羽毛球 爱好 者进行关于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该市羽毛球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总结 运动损伤发生特点,提出可行的预防 措施 。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运动损伤;海口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海南大学羽毛球俱乐部、海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俱乐部、大学城羽毛球俱乐部、朋潞羽毛球俱乐部、南岛羽毛球俱乐部等五家俱乐部130名羽毛球爱好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人、女性58人,平均年龄为24.2岁。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在五家羽毛球俱乐部或羽毛球协会中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41份,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92.2%。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4.2岁,学习羽毛球平均年限为
2.5年,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属于业余爱好,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训练。130名被调查者中,曾经出现过运动损伤的有68人,占53.1%。
(2)运动损伤总发病率行业特点研究分析。对五家俱乐部羽毛球运动损伤人员构成比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68人在参与羽毛球运动中出现过运动损伤,损伤率为53.1%,各俱乐部损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校学生参与损伤率较高。
损伤率在性别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大致有:男性参加体育比赛中求胜欲望较强,动作幅度大,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运动性伤病。男性柔韧和协调素质都较女性差,所以也容易出现运动损伤。(3)运动损伤性质和程度特点研究分析。调查显示68人中共有159处损伤,急性损伤最多有
59.3%、慢性损伤次之有19.8%,急性损伤因没有及时处理而转慢性损伤的有15.2%,伤病性质不详的也占到了5.7%。说明羽毛球运动中以急性损伤为主,有别于专业运动员(慢性损伤较多)。大致原因有:业余参与者没有形成参与羽毛球运动的运动规律、运动技能不高、装备落后、场地器材不足,这些都和专业运动员差距较大,因此发生急性损伤机率较大。进一步走访走了解到运动损伤程度以中度损伤和轻伤居多,尤其是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4)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分析。发生损伤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做、技术动作掌握不佳、局部负荷过大和场地器材因素。准备活动是任何 体育运动 项目参加前必不可少的,它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使运动员尽早进入运动状态克服内脏器官惰性;升高体温,减少肌肉粘滞性,扩大关节活动度,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走访中发现很多参与者不了解准备活动的良好作用,错误地认为做准备活动太累影响后面的发挥,这就为运动损伤留下了后患。该运动项目对技术动作有很高的要求,开始练习时要在有人指导下,按技术动作的规范进行练习,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才可能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技能。思想不够重视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运动
中技术动作不规范、球场打闹等都是造成损伤的直接原因。(5)运动损伤部位分布特点的调查分析。损伤部位最多的是踝部占27.4%,这是由于羽毛球运动中常进行急起急停、折返跑的练习,踝关节承受较大的的冲击力,所以容易导致该关节磨损和扭伤。其次是腕部损伤,占15.9%,因为羽毛球运动中各种扣杀、吊球、击打、扑球等技术动作中几乎都要用到手腕的动作,腕部三角软骨盘反复遭受到旋转挤压,容易造成损伤。因此,日常练习中要加强腕部力量及柔韧的练习。肌肉拉伤多发生在腿部,因为该运动特点就是参与者多起跳、多跨步和多弓步变向,这就容易引起股后肌群和股四头肌拉伤,尤其是股二头肌、内收肌的拉伤较多,因为该肌肉日常训练少,肌力较弱,易出现拉伤。因此,日常训练或比赛中要加强该部肌力和柔韧性的练习。羽毛球运动损伤中腰部损伤占11.8%,腰部变向速度较快且动作幅度大,容易造成腰部急性扭伤和慢性的劳损。肩袖损伤也是较常见损伤之一,该项目中正手击高远球、正手大力杀球、网前救球等技术的应用,是导致肩轴损伤的主要原因,做这些动作时肩轴肌腱承受反复的摩擦和牵拉,导致肩关节肩轴损伤。
三、结论和建议
(1)羽毛球运动损伤给羽毛球爱好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海口市羽毛球运动损伤损伤率高,且男生损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羽毛球运动损伤中多为急性损伤。(2)羽毛球运动损伤原因主要有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局部负荷过大、
场地器材不合理。建议是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规范技术动作、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3)运动损伤部位中踝部和腕部损伤较多。建议是加强易伤部位肌力和柔韧练习;改善体育设施;消除因场地器材不规范而出现的损伤因素,结合实际选择符合自己身体特点装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朱智敏.海南省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3)
[2]李晓霞.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7)
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运动损伤 避免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时常发生,但如果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有些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青少年的运动损伤是十分常见的,多为关节韧带扭伤、挫伤、擦伤、肌肉拉伤、肌肉痉挛、 腱 鞘炎等。如在运动前多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有些运动损伤是可以减少的,甚至可以完全避免。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1思想因素
事实证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不重视预防运动损伤的人,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缺乏防伤观念,他们思想上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 躁 、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这些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1.2准备活动方面的缺点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正式的运动,由于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身体协调性差,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以前已感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的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的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外,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也可引起肌肉拉伤。
1.3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由于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机体组织损伤。据有关资料分析,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是初从事运动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1.4运动量过大或身体状况不良
安排运动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锻炼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这常是运动训练特别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5场地设备的缺点
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与轻重,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等,这些都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2.防止损伤的对策
针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以下对策:
2.1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安排运动
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加强防伤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以及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的体育锻炼问题。在学习动作时,要注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2.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功能,特别是植物性功能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并恢复因休息而减退了的条件反射性联系,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各器官系统功能状况、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的情况而成。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认为,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2.3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2.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特别在体操中,很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由于肌肉力量不足,判断与控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器械练习尤其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训练和课外活动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伤害事故。这些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增进和维护学生健康,了解运动损伤的种类和症种,总结运动损伤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怀贤.创伤按摩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
[2]李宗浩.实用急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在学校平时的足球课上以及足球训练时,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很容易会出现急性损伤,这就需要教师或学生具备一些最基础的急救常识,这对以后的医院处理节约了时间。
学校中常出现的急性损伤主要有软组织损伤和骨性损伤(骨折),此两类损伤的急救常识如下。
一、软组织的急救常识
软组织损伤是急性损伤中最常见的,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有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肌肉痉挛等,以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
(一)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后全关节均有肿胀、淤血出现,以外侧最为显著,常伴有功能受限,一般不能负重,极为影响日常生活。踝关节扭伤后出现以外踝压痛为主的全关节疼痛。踝关节扭伤主要是踝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的损伤,最常见的损伤就是外侧副韧带,但也会常常合并踝关节其他组织损伤,如,三角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因此,需要重视。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踝关节临床表现制定治疗计划。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式,适用于踝关节初次损伤或者无踝关节不稳的患者。急性期应根据RICE原则(即冰敷、加压包扎、休息、抬高患肢),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石膏固定,这是治疗损伤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常需要固定2~3周后进行踝关节功能训练。伤后短期内可使用护踝防止再次损伤。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严重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式,主要针对踝关节周围韧带全部损伤导致踝关节极为不稳的患者。术后需要石膏固定3周后进行踝关节功能训练,并逐步恢复功能。
(二)大腿肌肉拉伤
大腿肌肉拉伤是足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以内收肌群拉伤最为常见。大腿部的内收肌群位于大腿内部,是一组肌肉组织的统称。奔跑时当大腿肌肉外旋时,内收肌群就会受到很大的拉力,这是由于肌肉的用力收缩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紧张,从而很容易损伤肌群。肌肉拉伤后,会出现伤处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的症状。
患者在运动时,突感大腿内侧疼痛,不能发力或者继续运动,就要考虑内收肌的损伤。主要有局部压痛,若出现严重损伤(如肌肉断裂),就会出现局部肿胀明显,最主要的表现是局部凹陷的出现,这也是压痛最明显的地方。所有内收肌群损伤均会出现大腿内收受限,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特点。
内收肌群拉伤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弹力带固定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裹扎后一般都较舒服,并不影响运动。
2.慢性损伤时可以增加物理治疗、局部按摩等。
若上述治疗仍不见效可以局部使用激素治疗,此方法效果明显,但不能长期使用。
(三)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在足球运动中以小腿腓肠肌最易发生,造成肌肉痉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运动量过大、肌肉疲劳;直接原因是因为出汗过多,体内电解质大量丢失所致。出现痉挛时,伴有肌肉僵硬、疼痛难忍、久不缓解等症状。
肌肉痉挛的处理方法:解除肌肉痉挛的方法采用牵引痉挛肌肉,排除小腿腓肠肌痉挛时,应让患者仰卧或坐位,膝关节伸直。牵引患者足部,将患者足踝关节缓慢地背伸,此外配合局部按摩,点穴或针刺(承山、委中穴等)。
二、骨折与脱位的急救常识
骨折在足球运动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骨折是由外力造成的,如,摔倒时肩关节着地造成的锁骨骨折,膝关节着地造成的髌骨骨折等;在篮球运动中,手撑地造成的手舟骨骨折非常常见且很容易漏诊,需要引起注意。
(一)关节脱臼(脱位)
关节脱臼是因为外力作用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连接关系的一种损伤形式,分为半脱臼和完全脱臼两种,前者是关节面部分错位,后者是关节面完全脱离原来的位置,严重的关节脱臼常伴有关节囊撕裂,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及其附着组织的损伤,造成关节脱臼的主要原因是摔倒后的落地姿势不正确造成的。
关节脱臼处理的方法。首先是止痛,抗休克。一旦发生脱臼,应嘱咐伤者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以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打结,送医院就诊治疗。
(二)四肢骨折
1.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位于近排腕骨的桡侧,但排列于远近两排腕骨之间,在功能上发挥桥接、控制和协调的作用。腕舟骨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常由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手掌触地,手腕强度背屈,轻微桡偏,桡骨背侧缘切断舟骨。在足球这样的剧烈运动中很常见。
腕舟骨骨折主要的主要症状为: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且疼痛加重,鼻因窝处及舟骨结节处有压痛感,第2、3掌骨头纵向叩击痛,但陈旧性损伤上述症状可能不明显。X线检查是确诊依据,最主要的是要拍腕关节的碟位片。
对腕舟骨的治疗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以及移动情况。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防伤意识,运动时集中精神。
(二)进行足球运动时,不要空腹运动,运动的前中后要饮足够的水。
(三)进行足球运动时,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充分性,活动中注意保护,最好做一些热身运动,比如,走步、踏步、分并跳、伸展等,尽量将身体各关节活动开。
(四)足球是一项激烈的运动,必要的护腕、护膝、护踝等护具是需要佩带的。
(五)学会在摔倒时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如落地时用适当的滚翻动作以缓冲外力等。
(六)合理训练,注意不要发生因过度训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10%增加的原则,一周内不要增加频率、强度、持续时间过10%,循序渐进。
(七)保持有氧运动和无有氧运动的锻炼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也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在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会使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在大众健身体育中,运动损伤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深受其害。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一、 造成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相对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老年人骨中有机质含量降低、骨质脆,以骨折较为多见。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发疲劳骨折。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相应较差,关节磨损也较常人更快。在过度疲劳状态运动时,人体力量、精准度、共济功能、警觉性、注意力均显著下降,运动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大。每种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易伤部位,如:网球运动易使锻炼者造成“网球肘”,长跑运动会导致锻炼者膝外侧疼痛症候群等。另外,外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器械劣质,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杂物等。
二、运动损伤防治
运动损伤的种类很多,各个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伤害各不相同。运动员总的来说是小损伤多、慢性多、严重及急性者少。在慢性的小损伤中,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尚未完全康复就投入训练而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局部负荷过大造成的。在大众健身中,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运动员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较大差异。急性损伤者相对较多,而劳损者较少。面对众多类型的运动损伤,只要遵循以下预防原则,即可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 “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注重拉伸练习。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 防止肌肉的拉伤, 保持肌肉的弹性, 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 增加弹性, 提高肌肉温度, 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 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减少肌肉的酸痛,尽快的恢复体能,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5)重视小肌群训练。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 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小肌群的练习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另外,小肌群练习时应结合多种方向的运动,并且动作要求精确无误。
(6)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中枢稳定性, 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中枢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动作是至关重要。然而, 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 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 功能性不强。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7)加强自我监督,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如:易患髌骨劳损的项目,可以做单腿半蹲试验,出现膝痛或膝软即使阳性;易伤肩袖的项目,应经常做肩的反弓试验(肩上举170度时,再用力后伸),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应将常做 “足尖后蹬地试验”,伤处疼痛者即为阳性。
(8)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例如,参加网球锻炼时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细、网拍绳子的弹力应该适合锻炼者个人的情况;女性的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时不佩戴;锻炼者应根据运动的项目、脚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选择一双弹性好的鞋子。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健康肢体的运动能力,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伤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
(2)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等。
(3)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
(4)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2、康复训练的原则
(1) 正确的诊断。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全面的诊断基础上,错误或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的康复进程。如运动员腰椎被骨折(峡不连)常常合并专间盘突出,手法推拿时就不易强力侧搬。如果同时合并有滑椎时,背肌力量练习时,要不宜过伸。
(2)个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机能状态选择运动手段、预备姿势及运动量以发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关节活动度。
(3)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
(4)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运动健康与恢复研究中心高晓嶙
探究体育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在学校中,体育活动是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健康发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运动中,由于其特殊的身体活动性,在一些原因的影响下经常导致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没有起到,反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不良心理影响,为了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损害事故的发生,在此,对引起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
在学校中,学生无论是对于体育课或者是体育活动都是充满了激情,他们渴望在运动中体现自我本能,展示发扬个人魅力,敢于接受挑战困难,但是往往在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了身体受到一定的损伤按照不同的分类来说,常见的有:(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如肌肉肌腱损伤、关节囊损伤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等。(2)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伤后不丧失工作能力的为轻伤;伤后失去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在门诊治疗的为中等伤;伤后需要住院治疗的为重伤。(3)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伤部皮肤与粘膜破裂,窗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称为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刺伤等;伤口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为闭合性损伤,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进行体育运动时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可能平常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2 教师的指导方法出现错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他们进行传授,进行培养,但是,由于一些方面的疏忽,经常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2.1 准备活动不合理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当准备活动的安排不合理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如进行篮球比赛时,没有进行足够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没能起到热身的效果,导致有的同学在比赛一开始不久就出现扭伤,拉伤等情况;
2.2 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上的错误,容易引起学习者造成损伤。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篮球排球传接球时,因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投掷手榴弹时,姿势错误出手,容易引起肌肉拉伤;
2.3 组织方法不当 在教学和训练中,由于学生过多和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经常会导致一些学生在运动中造成损伤,例如有一堂体育课,教师组织进行迎面接力赛,学生的热情很高,参与欲望也很强烈,但是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距离过近,而且地面很粗糙,当学生进行接力竞赛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碰撞,倒地以后膝关节位置及手臂的皮肤造成大面积的擦伤,本来很好的一节课也许就会在学生的痛苦呻吟中结束。
3 场地设备的缺陷 运动场地的缺陷,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大因素,一般来讲,跑的场地要求平整,跳跃的场地要求落点区域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投掷的场地一般需要设置保护网,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学校的运动场都没能达到标准,尤其在一些山区边远学校,学生经常在不符合条件的场地上进行运动,强身健体的效果没有起到,反正对身体造成了伤害,如跑步时由于跑道的不平整而扭伤了脚踝,跳远的时候沙坑中的沙不够量而造成身体与地面的猛烈碰击,投掷铁饼或标枪时对围观人群造成伤害等等。
4 诱导原因 各项运动都有它自己的技术动作特点,使身体各部位的所承受的负担量不
同,若训练方法不当,容易引起负担较大的部位受伤,如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和进攻,急停、上篮等,膝关节经常处于半蹲位发力或扭转活动,易引起髌骨劳损。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危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严重地防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预防运动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关键,有了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从更大、更宽的面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那些动作不易掌握和那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里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训练或比赛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兴奋性较低、运动持续时候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微大些,时间可稍微长些,相反,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应小些时间可短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之间的时候不宜过长,以1至4分钟为宜。(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例如,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的方法。(5)加强保健指导 要认真做好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以损坏的场地设备要及时维修。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与运动。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 人民出版社
《学校卫生学》 西南师大出版社
《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