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pid论文格式

2023-03-09 0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pid论文格式

  标准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例子:

  摘 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及其在环境试验设备控制中的应用。由于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时间滞后,而且系统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耦合现象,用常规的PID控制不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这种系统,本文采用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了控制仿真。
  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描述的控制算法,其三项基本原理是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反馈校正。它选择单位阶跃响应作为它的“预测模型”。这种算法除了能简化建模过程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和解耦效果。
  本文先对环境试验设备作了简介,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而后对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包括多变量自衡系统预测制算法和多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然后给出了系统的建模过程及相应的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环境试验设备进行了控制仿真,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和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具有类似特性的多变量系统,应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控制能够取得比常规PID控制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多变量系统,预测控制,环境试验设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are introduced particularly.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as long time delay and severe coupling. Therefore, the routine PID control effect is unsatisfactory. In this case, the sim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based on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mad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one of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description of system’s input-output. Its three basic principles are predictive model, rolling optimization and feedback correction. It chooses unit step response as its predictive model, so that the modeling process is simplified. In addition, good control and decoupling effects could be possessed by means of selection suitable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is introduced briefl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showed. Then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presented particularly, including multivariable auto-balance system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and multivariable auto-unbalance system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Next, system modeling proces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model are proposed. Further, the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show that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could be used in those multivariable system lik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and the control result would be more satisfactory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PID control.

  Keyword: Multivariable system, Predictive control,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目录范例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页码
  第一章 绪论 1
  1.1 预测控制概述 1
  1.2 环境试验设备简介 2
  1.3 主要研究工作 2
  1.4 本文安排 3

  第二章 基础知识介绍 4
  2.1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4
  2.1.1 预测控制的三项基本原理 4
  2.1.2 预测控制的几种算法 5
  2.2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5
  2.2.1 概述 5
  2.2.2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6
  2.3 本章小结 10

  第三章 环境试验设备介绍及建模研究 11
  3.1 环境试验设备介绍 11
  3.1.1 简介 11
  3.1.2 环境试验设备的结构及硬件 11
  3.1.3 环境试验设备控制的难点 12
  3.2 环境试验设备的建模研究 12
  3.2.1 环境实验设备的模型概述 12
  3.2.2 飞升曲线法辨识环境试验设备的数学模型 14
  3.3 本章小结 19

  第四章 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与推导 20
  4.1 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的推导 20
  4.2 仿真研究 24
  4.3 本章小节 25

  第五章 多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与推导 26
  5.1 多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 26
  5.1.1 单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 26
  5.1.2 多变量非自衡系统预测控制算法 29
  5.2 仿真研究 33
  5.3 本章小结 34

  第六章 环境试验设备的预测控制研究 35
  6.1 脉冲响应系数模型的获得及对象特性分析 35
  6.1.1 脉冲响应系数模型的获得 35
  6.1.2 对象特性分析 36
  6.2 仿真控制实验 37
  6.2.1 参数选择 37
  6.2.2 仿真控制结果 43
  6.3 本章小结 45

  结束语 46
  参考文献 47
  附件 48

  (接着开始写正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急 !毕业论文!PID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研究与实现 有能写的吗?~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论文用pid很掉档次吗

不会掉档次。因为写论文常用到pid。“pid”可以表示进程控制符,是英文“ProcessIdentifier”的缩写,主要应用于电子行业。比例积分微分:“pid”可以表示“Proportion(比例)、Integration(积分)、Differentiation(微分)”的缩写,作为数学物理术语,主要应用于工程控制领域。进程标识符:“pid”还可以表示进程标识符。”

请问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牡了解的告诉下哟,斟

题目(黑体不加粗三号居中)

摘要(黑体不加粗四号居中)
(摘要正文小4号,写法如下)

首先简要叙述所给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分别分析每个小问题的特点(以下以三个问题为例)。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对问题1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2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3用……的方法解决。
对于问题1我们用......数学中的......首先建立了......模型I。在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所给出的理论证明结果大约为......。,然后借助于......数学算法和......软件,对附件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对残缺数据进行适当补充,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组数据(每组8个采样)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显示,理论结果与数据模拟结果吻合。(方法、软件、结果都必须清晰描述,可以独立成段,不建议使用表格)
对于问题2我们用......
对于问题3我们用......
如果题目单问题,则至少要给出2种模型,分别给出模型的名称、思想、软件、结果、亮点详细说明。并且一定要在摘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型进行比较,优势较大的放后面,这两个(模型)一定要有具体结果。
如果在……条件下,模型可以进行适当修改,这种条件的改变可能来自你的一种猜想或建议。要注意合理性。此推广模型可以不深入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结果。
关键词:本文使用到的模型名称、方法名称、特别是亮点一定要在关键字里出现,5~7个较合适。
注:字数700~1000之间;摘要中必须将具体方法、结果写出来;摘要写满几乎一页,不要超过一页。摘要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执行!。
页码:1(底居中)

一、问题重述(第二页起黑四号)
在保持原题主体思想不变下,可以自己组织词句对问题进行描述,主要数据可以直接复制,对所提出的问题部分基本原样复制。篇幅建议不要超过一页。大部分文字提炼自原题。
二、问题分析
主要是表达对题目的理解,特别是对附件的数据进行必要分析、描述(一般都有数据附件),这是需要提到分析数据的方法、理由。如果有多个小问题,可以对每个小问题进行分别分析。
(假设有3个问题)

问题1的分析
对问题1研究的意义的分析。
问题1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
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
对问题1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将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建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问题2的分析
对问题2研究的意义的分析。
问题2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
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
对问题2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将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建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

三、模型假设(4号黑体)
(以下小4号)

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
2.
3.
4.
5.
6.
....................................
注意:假设对整篇文章具有指导性,有时决定问题的难易。一定要注意假设的某种角度上的合理性,不能乱编,完全偏离事实或与题目要求相抵触。注意罗列要工整。
四、定义与符号说明(4号黑体)
(对文章中所用到的主要数学符号进行解释小4号)
............................
尽可能借鉴参考书上通常采用的符号,不宜自己乱定义符号,对于改进的一些模型,符号可以适当自己修正(下标、上标、参数等可以变,主符号最好与经典模型符号靠近)。对文章自己创新的名词需要特别解释。其他符号要进行说明,注意罗列要工整。如“~第种疗法的第项指标值”等,注意格式统一,不要出现零乱或前后不一致现象,关键是容易看懂。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号黑体)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4号宋体)
数据的处理
1、......数据全部缺失,不予考虑。
2、对数据测试的特点,如,周期等进行分析。
3、......数据残缺,根据数据挖掘等理论根据......变化趋势进行补充。
4、对数据特点(后面将会用到的特征)进行提取。
(二)聚类分析(进行采样)
用......软件聚类分析和各个不同问题的需要,采得。。。组采样,每组5-8个采样值。将采样所对应的特征值进行列表或图示。
预测的准备工作
根据数据特点,对总体和个体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表格或图示方式显示。
第二部分:问题1的...模型(4号宋体)
模型I(......的模型)
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
......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题1。
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数。
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
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模型II(......的模型)
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
......模型II的建立和求解
说明问题1适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题1。
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通过确定出模型中的参数。
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
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三)模型III(......的模型)
........................
(四)问题1的三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对三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原始数据和模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给出各自得优点和缺点。
第三部分:问题2的...个模型(4号宋体)
........................。
第四部分:问题3的...个模型(4号宋体)
........................。
六、模型评价与推广
对本文中的模型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有根据,以便评卷人参考。
推广和优化,需要挖空心思,想出合理的、甚至可以合理改变题目给出的条件的、不一定可行但是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准理想的方法、模型。(大胆、合理、心细。反复推敲,这段500字半页左右的文字,可能决定生死存亡。)

七、参考文献(4号黑体)
(书写格式如下)

[1] 作者名1,作者名2.文章名字.杂志名字,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2] 作者名1,作者名2.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3] 作者名1,作者名2.文章名字. 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网页地址。
[4] 李传鹏,什么是中国标准书号,
,2006-9-18。
[5] 徐玖平、胡知能、李军,运筹学(II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Ishizuka Y, AiyoshiE. Double penalty method for bilevel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4: 73- 88,1992。
注意:5篇以上!
八、附件(4号黑体)
(正文中不许出现程序,如果要附程序只能以附件形式给出)

数学建模评分参考标准
摘要(很重要) 5分
数据筛选 35分
数学模型 35分
数据模拟 15分
总体感觉 10分

特别注意
1.问题的结果要让评卷人好找到;显要位置---独立成段
2.摘要中要将方法、结果讲清楚;
3.可以有目录也可以不要目录;
4.建模的整个过程要清楚,自圆其说,有结果、有创新;
5.采样要足够多,每组不少于7个;
6.模型要与数据结合,用数据验证过;
7.如果数学方法选错,肯定失败;
8.规范、整洁;总页数在35~45之间为宜。
9.必须有数学模型,同一问题的不同模型要比较;
10.数据必须有分析和筛选;
11.模型不能太复杂,若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次数以3次为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