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

2023-03-08 20: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患者康复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抗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对病毒无效.因此,单独使用抗细菌性的抗生素治疗该病无良效.
(2)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因此,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抗原.
(3)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故答案为:(1)体内产生了抗体;无效;
(2)病原体;抗原
(3)传染性和流行性.

关于手足口病的讨论

是啊,我觉得你说的太有道理了,手足口是不是应该也像其它的瘟疫一样,政府出资来治疗呢,至少负责一部分吧,现在全国到处都是手足口,情景十分可怕,这种可以致命的传染病为什么不能得以控制?国家的卫生部是有责任的!且不说金钱的问题,人们的卫生观还没有上去啊!如果国家重视了,媒体重视了,百姓才能大加小心!我想一定是怕引起慌乱,各官方媒体都不敢多说,卫生部太不作为了!气!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 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关键词】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地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确诊病例523名,其中男童287例,女童236例;门诊病例479例,住院病例44例。
1.2 方法
本组儿童均由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诊断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比。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年龄分布
本组患儿均在11岁以下,最小8月龄,最大11岁。其中1岁以下5例,占0.95%;1岁19例,占3.63%;2岁36例,占6.88%;3岁67例,占12.81%;4岁243例,占44.74%;5岁119例,占22.75%;6岁37例,占7.07%;7-10岁5例,占0.95%;11岁1例,占0.95%。
2.1.2 时间分布
本组患儿均发病于3-10月。其中3月14例,4月31例,5月69例,9月131例,7月107例,8月121例,9月39例,10月11例。
2.1.3 接触史
本组患儿发病前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的346例,占本组患儿的66.15%,有间接接触史(家长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12例,站本组患儿的2.29%
2.1.4 地区分布
在全街道各社区中均有发病,其中东部经济发达的社区发病较多。本组患儿幼托348例(其中有资质托幼31所,共计143例;无资质托幼18所,共计205例),散居175例。
2.2 临床分析
2.2.1 病程:4-12天,平均6天。

2.2.2 临床表现
523名手足口病患儿中,手、足、口、臀部皮肤黏膜斑疹及疱疹均损害的100%;不同程度发热(37.1-39.5之间)288例,占55.07%。
2.2.3 并发症
肺炎37例,脑炎5例,心肌炎1例,肠炎1例。
3 防治措施
3.1 隔离传染源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家长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随时密切观察儿童身体状况,有可疑特征及时就医。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加强儿童缺课原因随访,一旦发现病童或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并尽快送医院就诊。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痊愈后两周方可让其回园复课,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应重点观察,增加随时检,患儿所在班级定为隔离班,不要与其他班级儿童一起活动,直至最后一名患儿痊愈后2周。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2 切断传播途径
患儿家中及所在班级要加强消毒,“84”消毒液配置比例500mg/L,对地面、墙面及家具、课桌椅等进行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餐具及毛巾等可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30分钟。衣物及被褥应在阳光下曝晒。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3 保护易感者
社会及卫生教育部门都应加大手足口病防病宣传,教育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教育儿童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勤洗手,有条件的要用流水洗手,家长外出后也应洗手,防止间接传染。同时养成不吃生食的习惯,适度为儿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
4 讨论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其中EV71不但可引起手足口病,而且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1-2]。5岁以下儿童是EV71感染高危人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调查结果,发病时间集中于5-8月,年龄集中于2-5岁,显示该病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并公布了相应的诊疗、防控指南[3-4]。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病毒者,病人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因而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的传染性。其潜伏期3-7天,没有明显前驱症状[5]。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它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表现为小米粒或绿豆大的疱疹或丘疹,疹子具有四不像特征,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疱,临床上一般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建议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论文讲述中的常见问题

1、仪表不够得体

上场答辩,要求答辩人仪表不仅要整洁,而且要得体。问题主要是个别女生不够得体,例如过度化妆,浓妆艳抹,不像是参加学术活动,倒像是参加舞会或相亲会。男生装束打扮也可能出差错,例如有男生戴项链出场答辩,显得怪异,不够庄重。

2、仪态不够从容

面对台下众人,尤其是面对众多教师,仪态不够从容,甚至神情慌乱,声音发抖,眼睛不知往何处看,低头不敢看台下,或看窗户外或天花板以躲避,手足无措,站立不正,或不自然扭动或走动。有的笑不像笑,硬挤出来的笑,很不自然,甚至比哭还难看。或者,死死盯住台下某人,令双方都很不自在。或者说话不流畅,犯语病。

3、声音语速问题

个人音质不由自己定,但声音高低由自己定。有的学生声音太高,如同吵架;有的学生声音太小,如同蚊子在叫,连坐在最前排的教师都听不见,遑论坐在后排的人;更有甚者,简直是用鼻子发音,像是在哼哼。语速,则语速偏快说不清楚的多,语速偏慢不连贯的少。

4、时间把握不准

讲述论文时间太短或偏长。短的,只有1分多钟。报过论文题目,然后说分为若干章,第一章是什么,第二章是什么,直到最后一章是什么,接下来便无话可说。长的,则超时,一般是念论文原文。念论文原文,七、八千字的论文,也得半个小时左右,一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得一个小时左右。讲述论文限定时间十分钟之内,时间到了,才念了个开头,主持教师不得不叫停。

5、讲述不流畅

多数学生不能脱稿讲述,而是念稿子,有的念都念不利索。稍微好的,则是背稿子,不是讲论文,而是背课文。最不好的,是念论文。背论文的情况则显特殊。曾有一名学生把7000多字的论文背下来,背诵约26分钟,一字不差,一气呵成,反映该生记忆力奇好而且对论文极其熟悉,但严重超时,因为讲述应该在10分钟以内。

6、其它问题

例如支持手段不足,缺少挂图,甚至连个目录挂图都没有。还有吐字不清,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综合问题,则是一个学生同时出现上述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一名男生,上台后从头到尾一直埋着头,恨不得钻到讲台之下,念稿子,声音很软很小,哼哼唧唧,好不容易才把论文“哼”了一遍,严重超时。

二、回答提问时的常见问题。

1、回答问题态度不积极

避重就轻,绕开主要的、复杂的问题,捡非主要的、容易的问题回答,或者,对需要重点详细回答的问题只作粗略回答,对只需要简略回答的非重点问题作冗长的回答。回避问题,对某些问题避而不答,不作任何交代,好像这些问题不曾提过一样。表情或语气显出不耐烦,等等。

2、老问题都回答不好

有时候,多个学生写相同或相近的论文题目,可能被问到相同或相近的问题。有的问题,前面学生答不好或答不上来,按理,后面的同学被问到同样问题,应该比前面的学生答得好,但实际情况有时是,前面同学回答过的问题,后面的人还答不好,令人失望。例如,“策略”的定义是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不了,过一阵第二个学生还回答不了。

3、回答问题数量少

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属于本科或专科层次,不同于硕士生或博士生等的毕业论文答辩,问题不会太多,一般每生被提问5个左右问题,回答至少3个问题即可。问题是有的学生只回答2个甚至1个问题,或者只能答好1个问题,数量太少,占问题总数比例太低。

4、答案有缺陷

答案不完整,例如某学生写关于中国—东盟自有贸易区的论文,回答“东盟包括哪些国家?”时,列举目前东盟国家名称与数量,与标准答案相差不多,但毕竟不完整。回答“中国与东盟哪些经济体经济往来最多?”时,缺陷更大。某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撰写的论文题目是党政官员带病提拔问题,不仅文字内容没有向商务领域倾斜或靠拢,回答问题时也对商务领域党政官员带病提拔的问题浑然不知,对商务部高官被捕概不知晓。某学生撰写有关企业家能力的论文,但该生不仅没有在论文中对著名企业家进行列表分析对比,而且连国内最著名的企业家都数不上几个来,连大名鼎鼎的海信集团的负责人是谁都不知道,显然相关知识不足。

5、答案不正确或答不上来

某学生论文一再提到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回答“沿海发达地区如何界定?”时,答案不正确,因为其答案是“沿海地区就是发达地区”。实际上,沿海也有不发达地区。

某学生写地理文化对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回答“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有哪些?”时,无言以对。还有商科专业毕业生不知道WTO的全称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更有甚者,连三个单词中的一个都说不出来。

6、答案根本错误

例如写“孙子兵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回答问题时答“孙子兵法第36计”云云,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违反了起码的常识。论文写兵法,却连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都分不清,缺乏起码的常识,犯了原则性错误。

还有,写区域经济问题,论文中贯穿着“长江三角洲”的用词,讲述中也一再提到“长三角”、“珠三角”如何如何,但被要求回答“什么是长三角?”这样简单的问题时,却一再说长江流域如何如何,原来该生连长三角与长江流域都分不清,经教师现场提示,仍然不清醒。论文主题词都根本理解错误,而且大错特错。

4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语,篇幅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增加太多,作者应当十分熟悉。但实际上,有的作者不熟悉自己论文摘要的英语翻译。例如,中文摘要中出现“金融危机”,摘要英译中也有“financial crisis”,但被问及“金融危机”如何翻译成英语时,却答不上来,只回答说自己英语底子不好。类似还有“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furious market competition”等等,都是出现在论文中,但作者答不上来。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往往不是作者自己完成的。

8、其它问题

例如,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过度回答,画蛇添足。胡蒙乱撞,信口开河甚至狡辩、强词夺理等。

教师看到论文摘要英译篇幅明显短少,并发现有整句甚至整段没有翻译,属于偷工减料或粗心大意,于是提出疑问,有的学生回答是意译,不肯承认是自己工作不足。

三、对策建议

1、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答辩

学生务必要明白,毕业论文答辩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管理方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以及论文真实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学风度的难得机会。答辩,既是一项责任,也是一项权利。通过答辩,不仅可以锻炼提高自己,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情谊等等。答辩中学生辛苦,教师也辛苦,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而走到一起。

毕业论文答辩可能只是人生一系列答辩的开始,以后求职应聘或完成工作任务,都极可能遭遇答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则必然再答辩。因此,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是人生一系列答辩的基石。

2、熟悉论文,了如指掌

回答问题需要很多知识,需要熟悉论文,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增加大量知识,但可以在短期内熟悉论文。其实,论文写作几个月,真要是自己写的东西,早该滚瓜烂熟了,哪一章是什么,哪一节是什么,哪一段是什么,早该了然在胸。抄袭拼凑则另当别论。就算是抄袭拼凑,抄几遍后也该相当熟悉了。

对论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等要重点掌握,对扩展性问题、课题未来前景问题等也要有所准备。

3、写答辩稿

有没有答辩稿,对答辩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学生最好写答辩稿。

论文,要短,可以短到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论文标题,一般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字,几秒钟就能说完;要长,可以长到上万字,最长就是全文,几十分钟才能念完。中间有许多状态,就是说论文可以缩写为各种篇幅,例如8000字、5000字、3000字、1000字、500字左右等等。按一般的语速,如果要求讲述5分钟左右,答辩稿应在1000字左右,如果要求讲述8分钟左右,则答辩稿应在1500字左右,余类推。当然,答辩稿与论文缩写稿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论文缩写稿是论述性语言,是书面语;答辩稿则是讲课语言,介于书面语与口语之间。

4、模拟试讲

在正式答辩前搞模拟演习,可以由指导教师组织本组学生实施,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可以以本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宿舍或其它为单位。不论以何种形式组织,都可望取得明显效果。试讲与不试讲,有云泥之别。通过试讲,发现和纠正各种问题,可以大幅提高答辩质量。多次试讲,效果尤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只有亲自讲一讲,才能体察个中滋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这个意思,提倡模拟试讲。模拟试讲,好比军事演习,也好比节目排练,作用不容忽视。

5、为可能提到的问题预备答案

教师提问,问题可能是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概念、数据图表闭合或衔接问题、相关知识、英语(或其它外语语种)语法词汇等问题。例如,某论文写报关行业题目,同时提到报关员、报关从业人员、报关专业人才三个名词,那么,就要从名词解释的高度分清三个名词的关系,搞清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再如,某论文写打造文化强市,那么,就需要搞清什么是文化、主要的文化产业有哪些、什么是文化强市等基本问题。还有,写现代企业的题目,需要搞清现代二字的含义;写中小企业的题目,需要搞清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写中国汽车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搞清怎样才算中国汽车、主要中国汽车品牌有哪些;写企业家能力,需要搞清什么是企业家、著名企业家有哪些等等。

当然,答辩人也不必过分紧张劳累。论文涉及的问题无边无际,不可能准备完全;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考察督促,不是为难什么人。

6、每生用时15分钟左右为佳

每生讲述论文时间限定8分钟左右较好。时间太短,说不清楚,表现不出水平;时间太长,没有必要,容易浪费资源。用时恰好8分钟者为最佳,短者不低于7分钟或长者不超过9分钟者为次佳,6—7分钟或9—10分钟者再次,低于5分钟或超过10分钟者为劣。每次答辩的学生数量不同,时间紧张或充裕程度不同,每个学生享有的时间长短不同,但以不突破上述范围为佳。

每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以7分钟左右为宜,灵活性稍大。

7、精心组织,虎头虎尾

班级等要提前布置答辩会场,保证有个良好开端,自始至终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照,互相服务,特别注意为最后几名同学的答辩捧场。一般情况是,刚开始时,出于新奇感、观摩需要等因素,会场观众多,气氛热烈,接着,新奇感渐消,出现疲劳感,加之答辩过的人已经觉得万事大吉而逍遥去了,于是观众渐少,场面渐冷。特别是,到了最后,学生已极度疲劳,已经没有人需要观摩,容易冷场。精心组织,有意识地为后场捧场,有利于提升答辩人的信心,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团结。

8、其它方面

保持嗓音清亮。声音甜美与否主要在于天赋,而声音响亮与否主要在于态度。学生不必为了答辩而专门练嗓子,但可以为了答辩吃润喉片,或者预防感冒等。

平常有意识训练。在一切可能的场合有意识训练自己的演讲、应变能力,与答辩相互促进。

有的学生善于答辩,讲述论文恰到好处,从容不迫但声情并茂,回答问题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应该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典范,善于答辩的学生也要积极帮助其他同学。

跨年级观摩。组织非毕业生观摩答辩,即组织大三、大二乃至大一学生观摩答辩,为未来的答辩打基础。

教师等组织管理方也要在每届答辩会之后进行总结,分析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让后续答辩不断完善。

特别地,应该准备药物,制定应急计划,以防出现晕厥等突发事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