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篆刻论文题目大全

2023-03-08 20: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篆刻论文题目大全

[1] 周晓毅. 源远流长的印章与篆刻艺术[J]. 百科知识, 1996,(11)
[2] 梁景惠. 篆刻浅谈[J]. 中文自修, 2005,(10)
[3] 黎伏生. 印章·篆刻艺术审美初探[J]. 文艺研究, 1987,(02)
[4] 黄惇. 古代印论研究方法札记[J]. 文史杂志, 1992,(04)
[5] 纪伟基. 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 书画艺术, 2000,(05)
[6] 赵宏. 文彭对篆刻艺术的中兴之功[J]. 书法世界, 2004,(02)
[7] 岐山. 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耳——钱振亚篆刻印象[J]. 书画艺术, 2006,(02)
[8] 刘江. 但视其印知其人——刘泽荣及其篆刻艺术印象[J]. 新闻天地, 2006,(08)
[9] 盛东涛. 削玉镂冰手 挥刀斩云根——陆昱华的篆刻艺术[J]. 书画艺术, 2008,(04)
[10] 高石农, 陈荣杓. 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01)
[1] 石磊. 篆刻浅说[J]. 师范教育, 1992,(11)
[2] 李澍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活动综述[J]. 美术观察, 2007,(12)
[3] 谢紫妮. 篆刻的前世今生[J]. 甘肃教育, 2008,(13)
[4] 田正前. 文明的艺术 深刻而高雅——陈文明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及教育[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0,(07)
[5] 徐文景. 方寸之间 乾坤无限——品评马士达先生的篆刻艺术[J]. 人民论坛, 2011,(03)
[6] 高石农, 陈荣杓. 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01)
[7] 徐鸣. 方寸天地见功力——许炯的篆刻艺术[J]. 艺术百家, 1997,(04)
[8] 余巨力. 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 书法艺术, 1997,(04)
[9] 陈道义. “自成一家始逼真”——刘江先生及其篆刻艺术[J]. 书法之友, 1999,(12)
[10] 纪伟基. 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 书画艺术, 2000,(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彭志远. 我有我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比较中解读齐白石的人生态度[J]. 才智, 2008,(10) .
[2]胡晓明. 妙手丹青难留春——论惜春的形象刻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1) .
[3]张宜书. 花鸟画的民俗内涵及艺术特征[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
[4]孙子威. 文学——“庄严的谎话”(续)[J]. 理论与创作, 1993,(06) .
[5]邹强. 梦意象形式美学特征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6]张宜书. 土级·俗极·美极——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J]. 美与时代, 2003,(11) .
[7]杨正发. 试论齐白石花鸟画的写意精神[J]. 美术大观, 2010,(11) .
[8]王福才. 八大山人大写意绘画的符号性[J]. 齐鲁艺苑, 2006,(01) .
[9]林锦镇. 自然与心象的轨迹——对写意中国画的思考[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10]陈再乾. 论中国花鸟画写生尺度[J]. 艺术探索, 2009,(05)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陈健毛. 吴昌硕“与古为新”绘画创作论的美学解读与文化观照[D].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
[2]张欣. 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写意性绘画特征探析[D]. 汕头大学, 2007 .
[3]王福叶. 论“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与发展[D].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
[4]崔垚. 浅析中国当代“写意油画”[D]. 西安美术学院, 2010 .

论文题目,那一个比较简单,容易写?

视听理论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

这个题目吧,这个比较好写意谢我觉得。
一、 综合类
1、学生大论文中心



2、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3、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4、论文帝国

5、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和纂刻欣赏有关的论文1000字

篆刻艺术的欣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最具传统的中国书画又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其中的印,即印章堪称中国艺林的一株灵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文人墨客的继承发扬,如今它已形成为一门篆刻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们这里所讲的“印章”,不是诸如个人私印或单位用的公章等具有实用意义上的工艺学概念的工具,而是基于诗、书、画、印,具有精神取向的艺术欣赏的篆刻符号。是人们感悟艺术美的一种形式,因而篆刻作品作为一门艺术受到世人钟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理解和欣赏篆刻艺术作品,感悟篆刻作品的内在精神美,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点入手:一、深入浅出、溯流求源   印章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篆刻印章的鉴赏,简言之,宋元以前以时代论风格,明清以后以流派论成就,重在个人风格。作为篆刻艺术欣赏的前提,我们应遵循“深入浅出、溯流求源”的法则。我们所欣赏的篆刻艺术,从表面上、视觉上感受到的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然而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而后由特殊的人枛枛有着较高的传统艺术修养以及印学修养的人充当主体,使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行为。透过印章的表面,体现出中国艺术家博大精深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情感,幅射着中国艺术之魂。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先从识别中国古文字起,特别是识别篆书字体、结构,观摩陶器花纹枛枛铜鼎器铭文枛枛秦砖汉瓦、封印枛枛竹简枛枛碑文古玺等作为提高欣赏能力的知识积累,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因为印章的出现,最初并非因为可爱好玩,而是因为有用。从殷商交换的凭证,到秦汉时代政治权力的标志,它的功能是实用的。唐宋之际,收藏风兴起,于是出现了签藏印、斋馆别号印等,印章似乎跻身于审美领域了。印章发展到明清之际,形制日趋完善,但篆与刻还是有分工的,明代文彭的出现,起到主导由艺术家代替匠人的作用,自篆自刻,跳越了艺术创作的龙门,悠然腾身于诗、书、画之间,在操作上完成了从篆到刻一气呵成的直接创造;在性质上实现了从实用到赏玩的价值转换,从此,篆刻以纯艺术的身份参与到我国的审美历史中。可以这样认为,印章的历史,始于殷商;印学的历史则始于明代的文彭。文彭之后,我国的艺术领域中才有了一个新的独立学科枛枛印学,方才有众多的痴痴耕石的篆刻家,使印章这古老之树春意盎然。  既然篆刻进入到艺术领域中,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必须具有欣赏性,即“可爱玩”。一方好印必定要“耐玩”才行。而“耐玩”的东西不仅要美,更要有“气味”。绘画求“气韵生动”,而印将“气”、“韵”都落实到“味”上。具体的讲落实到篆与刻的两个过程之中,我们欣赏一方印章,不在乎是闲章还是官印,不在乎是吉语印还是鉴藏印,关键在于:印文、章法、刀法这些要素,因为由此可见到作者的天赋与修养功底。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篆刻的欣赏要从溯流求源入手,即从了解,认识汉印开始。一般来讲,自刘邦兴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印章从风格到采用的字体,无论形式、内容变化都不大,根据近代印人的习惯,就形而论,一概视为“汉印”。汉印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表现在:1、逐渐取消了印的界格;2、印文使用了形体屈满、方正、线条平直、变化有致的缪篆。通过笔画的申张、盘回、增减、挪移、穿插、变形等不同的处理设计,把印面上没有界格的大小、长短和方园不等的印字,根据印的不同形状调理得非常妥贴。3、在一方印章中篆法是表现章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使汉印成为肥不臃肿,瘦不枯槁的形态。展现出一副布局严谨、布白匀称、虚实均衡、气势雄壮的构图。通过掌握上述汉印的特征,增加了欣赏水平,最后归纳为鉴赏三部曲,即书法、刀法、章法。概括的讲,欣赏篆刻作品,章法是关键、书法(指篆书)是基础,刀法是技巧。优秀的篆刻作品,首先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是章法即朱白分布,文字结构与整个印文的会意贯通。从其中可以透射出作者的审美观和创造才能。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家的艺术素养及悟性跃然纸上。这样的作品,其章法、书法、刀法所蕴含的内质就高,风格也就传统、独特,形式上也就耐人寻味,因而有着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二、超凡脱俗,返璞归真   在艺术发展史上,无数事实表明,智者对美的感悟力都是相近的。在基本掌握了篆刻作品的欣赏能力之后,如何深刻理解篆刻作品的功力及内涵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由于“诗、书、画、印”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四绝,所以对印章的欣赏就要扩大提高理论水平,即不但要从印章的表面形式探讨技法、章法,还要借鉴,学习其它艺术的欣赏方法,如观摩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要阅读这些诸如“篆刻学”、“汉印文字徵”之类的专业书籍,藉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素质,达到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境界。所谓超凡脱俗,就是在欣赏印章时注意到作品的情感空间;是浑厚、雄壮还是萧散、悲切,是紧张凝重还是轻松、自由。能够看出作品由疏缓到急促的流变,由外到内的、骤然的、活动点与静态块面的波动,而最终归向原始情感。沃尔特·佩特曾说“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当时间形式由远近不同的跳跃,表现为有规律的节奏;空间形式由粗砺与优雅、不安与宁静的组合演变为对称、呼应的节奏,我们的美的感受则极为自然地由对音乐的感受移向对装饰趣味的感受。它不但唤起了视觉的欲望,更激发了大脑思维的欲望,从而触发引导读者的艺术想象。这样的作品就达到了“取精用宏、印外求印”的新境界,完成了“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作过程。这一最终结果也就是篆刻艺术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后,通过艰难的风格蜕变周而复始,返璞归真的历程。  综上所述,篆刻艺术的欣赏,已经涉及到了印章艺术的实质,并以汉印为例,分析了构成汉印艺术的一些基本特征,使人们认识到篆刻何以具有深厚质朴美的原因所在,完成了印章的审美过程。总之,篆刻艺术作为一门专门艺术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国内外众多爱好者的欣赏,为了便于理解和欣赏,现将篆刻艺术作如下归纳,作为共同的探讨。  仔细写印,结构严紧。疏可跑马,密不容针。方中有园,运刀稳准。外柔内刚,绵里藏针。肥不臃肿,瘦中有筋。宁拙勿巧,浑厚圆润。快狠奏刀,痛快漓淋。不加修饰,自然天真。小玺神定,巨印雄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学术论文等文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论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类

2、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类

3、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

4、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6、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7、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8、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9、 《……》教学案例的启示

10、 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11、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2、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13、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14、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15、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16、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17、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18、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19、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20、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1.中国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类

2.中国现代花鸟画或山水画、人物画艺术类

3.中国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比较或花鸟、人物

4.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新与继承或山水、花鸟

5.论唐代中国画的变革类

6.对南齐“谢赫六法”的新释

7.中国人文画论         8.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

9.诗境与画境

10.中国画论新鲜

11.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12.中国画的意境美类

13.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类

14.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研究类

15.论中国画的寒荒境界类

16.论中国画的线类

17.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类

18.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19.中国画色彩问题研究类

20.中国画的提款与题跋类

1.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 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

4. 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5. 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6. 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

7. 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

8. 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

9.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0. 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

11. 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12. 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13. 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

14.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5. 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16.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17.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18. 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29. 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

20. 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