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心律失常论文文献

2023-03-08 20: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心律失常论文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障碍所致的心脏、血管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异常。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脏病护理论文 范文 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措施 与临床效果。 方法 对需行介入治疗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与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的护理观察。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3~5d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细致的术中监测与观察,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以前往往采用开胸的手术方法治疗,创伤大,住院时间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血管诊断治疗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实行介入治疗,根据X线显影,在体外操作各种导管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无手术瘢痕等优点,介入治疗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7个月~55岁,平均年龄9岁,房间隔缺损23例,室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其中房室间隔均缺损者2例。15例患者于静脉麻醉下进行,50例患者于局部麻醉下进行。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出现焦虑、担忧心理[1],为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优点、可靠性,介绍与治愈好的患者聊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热情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

1.2.2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拍胸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乙肝系列检查。术前常规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病情许可酌情沐浴、更衣。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如体温升高应进行治疗,待体温正常后3d再做手术。同时观察穿刺部远端搏动情况。术前<1岁婴儿、成人术前4h禁食水。静脉麻醉者术前8h禁食水。

1.2.3术中监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其仰卧于导管床上,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维持通路,连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仪。术中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静脉麻醉者使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密切观察心电监护,观察术中心律失常情况,如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随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

1.2.4术后护理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误吸引起窒息,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是否有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注意有无心包填塞表现。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或出血,肢体动脉搏动、颜色、温度、感觉变化情况。穿刺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制动12h,术后卧床24h,12h后使穿刺侧腿伸位,平卧位与左侧卧交替,指导家属按摩腰背部和肢体,预防静脉栓塞。如无出血,24h解除加压包扎绷带,下地适当活动。

1.2.5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如发现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残余分流,若分流量大、流速快、有可能溶血,密切观察有无酱油色尿,化验尿是否有红细胞,若出现溶血迅速报告医生处理。室间隔缺损者术后有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注意心电监护,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术后可发生封堵器脱落,密切观察心脏杂音变化,报告医生检查处理。

1.2.6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保持心情愉快,适当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遵医嘱出院后1、3、6个月定期到医院检查。继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注意用药剂量,定时复查肝功能。观察有无皮肤、牙龈出血,需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出院后6~12个月定期复查心脏B超、做胸片。

2结果

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5d出院,随访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无房室传导阻滞、无溶血现象发生。

3小结

介入疗法是先天性心脏病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介入治疗方法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逐渐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优化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琴,王丽,高雪萍.冠心病介入前后心理护理.新疆中医药,2014,32(1):37-38.

[2]戴庆研.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黑龙江医药,2014(6):1505-1506.

心脏病护理论文范文二:肺源性心脏病领域中康复护理 教育 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进行教育护理方法的比较,各组患者为90例。在对照组中需要将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到康复护理中,在观察组中需要将多种形式应用到康复护理中,比较教育之后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研究之后证实,多种形式康复护理后其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方法,组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教育后,可以有效的提升其自身的保健水平,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遵医嘱的行为,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康复护理教育;肺源性心脏病;多种形式

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同时此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此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并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现象[1]。但是由于社会以及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在院进行治疗对患者而言不具有现实性,所以应对其采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教育,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实际状况,在出院之后可以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为护理中的主要内容,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于护理,同时不能激发患者的积极性。该研究对肺源性心脏病领域中采用康复护理教育的意义极其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9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均在4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11.2)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均在4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11.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研究对象则采用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如下。

1.2.1交流指导①普及模式。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人员会因为反复住院而对自身疾病预后产生焦虑现象,同时还会担心经济状况,加重自身的病情。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并讲解在整个康复护理中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检查的主要目的,并耐心解答研究对象所提出的疑问,从而消除其疑虑。②针对模式。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同时久治不愈,因此患有此病的人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悲观、焦躁、不安以及不合作等相关不良情绪。所以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入相应的心理疏导。③连续模式。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其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大部分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主要特质则是由气愤直至认可,同时使病情逐渐有所恢复或者达到恶化现象[2]。患者在过渡期或者认可期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对教育人员形成一种依赖感,行为会产生被动以及退化表现,而教育人员应通过此时期详细讲解休息的主要意义。在患者的恢复期中,当患者未产生自觉憋喘,可以实行自理。④扩张模式。实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扩大教育的范围,对研究对象的家属予以教育,并告知其如何对患者实行照顾。而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有此病的人员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并指导如何正确的用药、休息、复诊等。此外,还应指导怎样进行呼吸以及戒烟训练。经教育之后,有助于肺功能的缓解,提升其生活质量。⑤小组开会模式。为了防止康复护理教育不充分或者护理实践不足,应将病情存在一致性的进行集中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教育。⑥集体聚会模式。不定期举行联谊会,并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义诊以及查体,并对肺源性心脏病和相关保健问题进行沟通以及交流。⑦面对面模式。由于研究对象的病情实际状况、家庭环境、经济状况、 文化 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育时需要和其实行相应的沟通,有助于对病情的观察,从而对其自身的病情予以相应的评估。当产生未解决完的问题时应对其进行再次探究,并找出产生原因,并重新编制护理计划并实行。

1.2.2文字宣传①宣传栏模式。还应组织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并介绍肺源性心脏病的有关知识,例如怎样对呼吸进行免疫调节、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吸氧的主要目的以及在吸氧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等。②报刊以及手册模式。向发放相关科普性报刊以及手册,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教育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选择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教育效果进行比较,其护理效果内容包含:对 疾病知识 的了解程度、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自身保健能力以及遵医嘱行为[3]。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研究最终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n(%)]以及计量资料(x±s)来进行表示,检验则选择χ2以及t值,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康复护理教育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有所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8例(97.78%),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5例(94.44%),自身保健能力的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2例(91.11%),遵医嘱行为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3例(92.22%),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有所提升患者例数为71例(78.89%),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68例(75.56%),自身保健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72例(80%),遵医嘱行为提升的患者例数为65例(7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78例,达到满意的例数为8例,达到不满意的例数为4例,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中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62例,达到满意的例数为12例,达到不满意的例数为16例,满意度为82.22%,两组患者经对比,以χ2=8.100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健康是通过心理、社会-经济以及生物等相关原因和自身的行为所决定的一种态度。当患病时,医务人员仅仅只是协助患者将自身的身体机能进行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将其消除,而康复教育则能够很好地使患者在机体、心理以及情绪等方面获取良好的状态。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程度有所重视,然而健康教育的主要传播人员则为教育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教育人员需要采用多样性教育方法,并利用患者可以听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示范以及讲解,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愉快地配合治疗以及护理,与此同时还充分了解疾病的预防,并将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修正,从而提升自身的保健能力水平,逐渐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实现健康的目的。患者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均贯穿其中[5]。教育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教育,并予以患者相应的帮助,获取了患者对自身的信任,有助于护患以及医患关系的创建,同时还能够改善医患关系,并为医院在无形中积累了一定无形资产。实践则证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效果而非形式。同时教育则是因人而异,在对其进行共性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加入个性教育。在对患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方面,同时还应使患者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以改变自身的行为实现自我保护以及控制的目的,以此来达到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对于肺源性心脏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入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模式,恢复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尚艳华.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64-65.

[2]刘晓萍,李鸿妍.中医循证护理在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122-123.

[3]曾淑媛.个性化护理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34-236.

[4]黄琼霞,邓玉芳,何莉衍,等.氨溴索、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1-122.

[5]杨风菊,孟雪.循证护理加中药雾化吸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965-966,1035.

心脏病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2.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

3.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4.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5.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心血管内科论文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7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1.5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7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1.52%,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74%,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35.7±5.9)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2.1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2.2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2.3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2.4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2.5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2.6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3.3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3.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4.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曹克将的论文发表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级反应者的临床特征室性早搏的处理原则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通知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经心外膜消融治疗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CRT-D术后室速“风暴”:方法与启示常见心律失常的预后评价微伏级T波电交替与心脏性猝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心房颤动: 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现状与前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新观点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参松养心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参松养心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介入诊疗初步体会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曹克将教授谈:不同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孔祥清教授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解剖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2007新观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心房颤动的心内膜微波消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个体化策略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新技术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技术消融治房颤 应谨慎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策略与新趋势名人猝逝敲警钟,心脑血管健康干预迫在眉睫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频率适应性研究肥厚性心肌病的预防治疗进展室性早搏的治疗

求一论文!

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电化学治疗;护理

摘要 报告10例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根据电化学治疗要求和特点,提出了电化学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观察,治疗后的护理;分析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治疗后随访结果。

Key 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Electrochemistry therapy Nursing

电化学治疗是在肿瘤内直接插入直流电极,通电后利用电极处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改变肿瘤组织的内环境,从而达到对肿瘤治疗的目的。这是超声引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技术。近年来日本等国对电化学治疗肿瘤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并将该疗法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引入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国内辛育龄、宋庆祥、吴德泰〔1~3〕等研究,认为电化学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自1997年2月至1998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由于重视治疗前的充分准备,治疗中的严密观察和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为54.3岁。诊断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入院后先行护肝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或肝内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一个疗程后行电化学治疗。

1.2 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进针的位置、方向和深度。常规消毒皮肤,1%奴夫卡因局部麻醉,根据电化学治疗原理,两电极之间距离 1~2cm,先置入4~6根套管针,再沿套管针道插入铂金电极,根据肿瘤大小确定电极在肿瘤内的长度。本组采用BK91A型微电脑控制双路输出电化学治疗仪,先预置好各项治疗参数,治疗电压为4.0~6.0V,电量为325~820C,平均电量为617C,治疗时间为60~180min。

2 护 理

2.1 治疗前的准备

2.1.1 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

超声引导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项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治疗过程中体位要求严格,治疗时间长。本组均是首次接受此项治疗,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不了解,存在疑虑、恐惧和紧张等心理。护士必须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变化,在治疗前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电化学治疗的特点、效果,有条件时让已接受过本项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治疗部位出现的轻微的灼热感或疼痛感,并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护士专人看护,嘱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术中并发症。

2.1.2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治疗前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完成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如发现凝血机制不好,治疗前给予维生素K1或立止血治疗;有肝功能不良者,先行护肝治疗等。一般患者都要在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本组有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好转而接受治疗。

2.1.3 物品准备

治疗前,配合医生检查电化学治疗仪功能及运行状态,根据治疗要求预置好电流、电量、电压及治疗时间;铂金电极用75%酒精浸泡30min以上备用,备好专用套管针、无菌手套等用品。

2.1.4 治疗前用药

为预防或减轻治疗过程中疼痛,术前常规遵医嘱肌注颅痛定60 mg或度冷丁50 mg,安定10 mg以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

2.1.5 体位的准备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在患者胸腹部垫小棉枕,嘱患者全身放松,力求使患者感觉舒适。

2.2 治疗中观察

治疗时设专人看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及记录电化学治疗仪上显示的电流、电压及达到的治疗量,使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和安全范围。本组电压控制在 4.0~6.0V,调升电压由0开始,逐渐上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至理想的治疗水平。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尽量不要翻动,避免电极移位。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和调整合适的电压,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术中2例出现疼痛难忍,经及时调低电压,使患者能耐受,完成了治疗。2例经上述处理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度冷丁50 mg或颅痛定60 mg肌注后仍感疼痛难忍,治疗1h后停止治疗。

2.3 治疗后护理

治疗完毕,拔出电极,治疗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无菌纱布覆盖,沙袋压迫,术后卧床休息30~60min,无不适,可回病房,继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体温及有无出血征象。患者治疗时均实行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本组1例术后出现胸闷、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因及时发现,立即停止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天后恢复正常。

2.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 出血

术前凝血机制障碍未得到充分治疗或肝功能不良,或不能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者,在治疗过程中躁动不安、身体姿势变化太大,电极对肝组织产生损伤或治疗量太小不足以达到迅速凝血时均可引起出血。本组2例患者穿刺中局部出血不止,通电后出血立即停止。术后一般无出血,本组治疗无出血并发症。

2.4.2 疼痛

患者在治疗中过分紧张、痛觉敏感、耐受性差或治疗量过大,均可造成治疗部位疼痛。本组2例因疼痛在治疗1h左右停止治疗,其中1例2天后再次完成治疗。1例近肝被膜的肿瘤治疗后第3天因化学作用波及肝被膜引起腹痛,经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治愈。

2.4.3 发热

少数患者治疗后发热,多在38℃左右,为术后吸收热,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恢复。如体温持续不退,超过39℃以上,有感染征象时,检查白细胞计数,同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等。本组无发生感染病例。

2.5 术后随访

电化学治疗后1~2周复查,有2例原右上腹隆起者见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中1例疼痛完全缓解;B超复查6例肿块缩小2~4cm,3例无明显增大。治疗后在6个月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4例,2例发现肺部转移灶,失访2例,1例病危时出院,由于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未愈者可重复治疗。

致谢 本文得到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侯淑琴教授指导审阅,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桂生,杨春旭,李平.肺癌、肝癌的电化学治疗现况.广西医学1996,18(2):137-139.

2,辛育龄.应用电化学治疗晚期肝癌的新进展.实用肿瘤杂志,1996,11(2):49-51.

3,辛育龄,赵风瑞,葛炳生,等.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334例疗效分析.实用癌症杂志,1995,10(4):258-260.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治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治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伴有心悸、心慌、易惊、难寐之症,多为心神虚所致,故诊疗中必须注意护养心神。因中成药具有“便利、快捷、高效”的特点,可在辨证的基础上,恰当选用,如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参仙升脉口服液、心宝丸等,因其使用便捷,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治方法。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辨病辨证、分型论治、诊疗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总结。结果:中医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即使重症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优势。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病机;辨证分型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发生时以心率缓慢为特征的一大类心脏疾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多为心系本身疾病所伴生,如冠心病、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机错综复杂,标本虚实难辨,中医在本病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归纳总结如下。

1中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1]。《伤寒杂病论》正式提出“惊悸”病名;《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对“惊悸”的发病原因及审证求因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如“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济生方》提出了“怔忡”病名,指出“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济生方•怔忡论治》指出发病原因为“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以及“五饮停蓄,湮塞中脘”;《丹溪心法》认为当“责之虚与痰”;《医林改错•心慌》认为瘀血内阻亦能导致心悸怔忡。总之,其病机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湿热阻滞等相关。

2辨病辨证撮要

2.1善于识脉

结脉、代脉、迟脉、缓脉、濡脉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性脉象。《伤寒论集注》中载:“结代之脉……皆气血两虚,而经隧不通、阴阳不交之故。”指出经隧不通、阴阳不交为病变之本质。“结脉因气血凝”,需着重行气活血;“代脉因元气衰”,则重在补益元气。若出现成联律的代脉,则心脏虚弱更明显,古人有“结轻代重自殊途”之说,这是识病的一般脉象规律。在此基础上,又需善于认识特殊情况,如损脉、败脉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较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出现,至于夺精脉几乎仅见于心脏骤停时极慢的室性自身节律。临床需知常达变,辨识出脉象的本质意义。

2.2四诊合参

首辨虚实。实证其脉迟而细弦,舌苔白腻,临床表现胸闷气急,或有胸痛彻背,面晦,神疲等,多为痰饮上犯,心阳痹阻,兼挟瘀血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虚证其脉沉细,或大而无力,舌质胖大或淡紫,苔白,面白唇绀,心慌、心痛、胸闷,气短似喘,自汗怕冷,神疲懒言,此乃元气虚馁,心阳不振,阳微不运之征。

2.3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

识别清“病”,如查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多普勒、心电生理检查、运动试验、实验室检查等,分清楚是“器质型”,抑或“功能型”,以及伴随的基础病、危险分型、预后判断等。

3分型论治举要

辨病是基础,辨证是关键,在辨清“证”的前提下,制定出恰当的治法。兹将临床常见治法归纳如下。

3.1益气升清法

症见脑空、眩晕、耳鸣、掉摇欲仆,或卒然晕厥,伴有短气似喘、心悸、胸闷,舌质淡胖、苔薄,脉迟或损脉、败脉。证属上气不足、心肺气虚,治宜益气升陷,方用升陷汤。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山萸肉酸敛,可防升散太过。

3.2益气温中法

症见心悸眩晕,腹部冷痛,呕吐泄泻,虚烦劳热,肢体倦怠,四肢不温,舌体淡胖,苔白,脉迟而软或损脉,或伴结脉、代脉。证属宗气不足、脾胃虚寒,治宜益气温中,在脾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在胃用小建中汤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血虚者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

3.3温阳化饮法

症见胸胁满闷,心悸、眩晕,短气而喘,或腰膝酸软,水肿尿少,舌淡紫,苔腻白滑,脉迟而滑等。证属阳虚饮停、胸阳不振,治宜温阳化饮。在脾用苓桂术甘汤,在肾用五苓散。

3.4温经散寒法

症见怕冷,肢清或微发热,头晕头痛,脉沉迟。证属表里两寒,治宜温阳散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者,应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化裁。

3.5温通胸阳法

症见胸脘痞闷,心悸眩晕,痰多气短,形寒肢冷,或胸痛彻背,背寒冷如掌大,或浮肿,小便短少,恶心吐涎,苔白腻滑,脉弦迟,或短、代、结。证属痰浊痹阻、心阳不振,治宜温通心阳、化痰蠲浊,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附桂化裁。

3.6温补心肾法

症见胸闷、心悸、气短,畏寒、怕冷,眩晕、乏力,腰酸,小便清长,舌苔灰黑,脉迟缓无力。证属心肾阳虚、神失内守,治宜温通心肾,方用右归丸化裁。

3.7活血化瘀法

症见心悸、心痛,舌紫,脉迟涩或结代。证属瘀血阻络、心脉不畅,治宜活血化瘀、舒心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化裁。

3.8清化湿热法

症见胸闷、心悸,脘痞、纳呆、乏力,汗出不畅,尿少色黄,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濡。证属湿热阻滞、心阳被遏,治宜清化湿热,方用三仁汤化裁。

4诊疗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需借助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进行危险分层、预后判断等,对重症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心脏起搏器的急诊植入,基础病的救治等,在此基础上,辨证处以中医综合治疗。

4.2正确处理“标”与“本”的关系

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阳虚(气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湿热为标。亦需处理好温阳与补气的关系,若以阳虚为主者,应在温阳的基础上,兼以补气;若以气虚为主者,可在补气的基础上,兼以温阳,因为“阳为气之渐,气为阳之基”,在临床上,兼顾二者的关系,相使用药。对慢性或恢复期患者,需用药缓图,以逐渐改善患者的体能,提高疗效。

4.3运用好疗效确切的中成药

因中成药具有“便利、快捷、高效”的特点,可在辨证的基础上,恰当选用,如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参仙升脉口服液、心宝丸等,因其使用便捷,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

4.4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的“组合拳”治疗、康复方案

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食物疗法+戒烟限酒”等,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4.5要善于养心神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伴有心悸、心慌、易惊、难寐之症,多为心神虚所致,故诊疗中必须注意护养心神。如心气虚者,选用归脾丸、钱氏养心丸;心阴亏虚者,选用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等;心之阴阳气血皆亏者,常用复脉汤。

5验案举例

王某,女,56岁,教师,2010年4月2日初诊。自诉曾因反复晕厥伴眩晕、心悸3个月,加重5天而住院治疗。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静止。最慢心率43次/min。阿托品试验后见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最快心率86次/min。查血色素62g/L。中医诊断为虚劳(脾胃虚寒、气血两虚型);西医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心率),中度贫血。经住院治疗16天,一般情况改善,但心率改善不明显,出院1周后病情反复,遂来门诊求治。刻诊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爪甲无华,畏寒踡卧,舌胖苔白,脉细沉迟。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胃虚寒、气血两亏。治以温中补虚、养血活血之法,方用四物汤合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处方:熟地15g,当归10g,赤芍15g,白芍15g,桂枝10g,炙甘草6g,大枣6g,阿胶6g,麻黄6g,附片6g,细辛3g,砂仁5g,干姜6g。3剂,2日1剂,水煎分服。二诊:脉搏48~56次/min,精神好转,仍食欲不振。阳气有所振奋,气血一时尚难恢复,效不更方,守原方7剂,煎服法不变。三诊:服药2周后,脉搏52~64次/min,症状大减,食纳增加明显。此为脾胃生化之机得复,宗气有源,心脉鼓动有力,血运得以通畅。故于前方去麻黄、附片、细辛,加党参15g、白术15g,阿胶每剂增至10g,以加强益气健脾补血之用,续进7剂。四诊:精神、饮食如常,脉率稳定在62次/min以上。在三诊方基础上,加丹参15g、柏子仁15g,5剂,2日1剂,水煎分服。嘱劳逸结合,适当锻炼,饮食以富含营养易消化为宜,避免感冒,调畅情志。服药结束后,脉率稳定在64~68次/min,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血色素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