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2019.15.034:39.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2018.11.059:70.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2016.15.0254:02.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2019.02.002:190.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Ewildfire5.0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50-54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关于半导体三极管噪声分析的探究光电系 邬智翔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两种主要三极管噪声的来源,通过对它们的机理的具体分析,讨论了三级管噪声系数的频率特性,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对实际工作参数的选择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答。正文:基于课本163页给出的三极管噪声系数的频率特性以及对于低噪声工作频率的选择的内容,我们很感兴趣并且想对于其具体的技术进行了解,于是查阅了相关文献,对三极管的噪声源和噪声模型有了一些进一步的认识。一、晶体管的噪声源通常人们把晶体管内常见噪声分成电阻热噪声,散弹噪声,分配噪声和闪烁噪声(1/f)。注意到电阻热噪声和散弹噪声均为白噪声。分配噪声与f二次方成正比,闪烁噪声近似与1/f成正比。因此分配噪声和闪烁噪声决定了三极管的合适工作频率。1、分配噪声 分配噪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区载流子的复合率有起伏,使得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分配有起伏,从而使集电极电流有起伏(文献【2】)。文献【2】中提到,分配噪声可用集电极电流的均方值表示,即式中,是三极管集电极静态电流,是低频时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是高频时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其值为式中为共基极晶体管截止频率;f为晶体管工作频率。上式即表明,晶体管的分配噪声不是白噪声,它的功率密度谱随工作频率而变化,频率越高噪声越大。【2】中给出的噪声系数表达式如下:式中Rs是信号源内阻,是晶体管的截止频率,是低频时电流放大系数。文献【2】指出,在的频域内,噪声系数随频率升高以接近60dB/十倍频的变化规律增大,这时分配噪声起了主要的作用。2、1/f噪声1/f噪声产生的具体原因现在还没有很确切的解说。文献【1】给出了这些方面的解释。(1)由在晶体管制造过程中有表面损伤,原子价键的不饱和以及与环境气氛的接触、污染等原因,在表面会形成所谓界面态(快态)。一般界面态密度为1010-1011cm-2。随着晶体管周围气氛的变化和外加电场的影响,被电子所占据的界面态数将有无规则的起伏,这就引起表面和体内电导受到无规则的调制,从而产生噪声。
(2)由于晶格缺陷,起复合中心作用的杂质在结中缺陷处的沉积以及沟道的存在,都会使p-n结漏电流增大,从而使1/f噪声增大。二、共基极高频噪声系数的推导上面的文献内容让我们对分配噪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分配噪声产生的具体机理,以及决定噪声频率的具体因素,并没有很好的涉及。鉴于此,我们查阅了更古老的文献,《晶体管原理与设计》【1】,1984年。从中可以找到对分配噪声模型的具体分析和求解。1、高频噪声等效电路及模型文献【1】给出的高频噪声等效电路的基本形式如下:图中为热噪声;为发射结散粒噪声;为集电结散粒噪声;经计算,上述等效模型中发射结和集电结散粒噪声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因此在计算噪声系数时会有困难。将电路转换成下面这种形式可减弱这种相关。转换过程中将发射结噪声电流源用发射结噪声电压源替代,集电结噪声电流源也进行了下列的修改:对均方值进行计算得其中为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为共基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及其截止频率。【1】中给出的表达式为,。简明起见,其他参数不再做具体说明。注意到,该表达式中有频率相关项,后面会看到,这是影响高频噪声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2、噪声系数当与不相关时,经推导可得到上述模型的噪声系数(也称共基极高频噪声系数)表达式如下:该公式用到了的一级近似一般来说上式在频率低于500MHz时才正确,频率较高时则与实际结果相比偏高。从实际的角度考虑,上述公式可写成如下形式:这里,至此,晶体管的高频噪声特性已经初见端倪。截止频率fCH决定了我们实际使用时对高频噪声段的选择。这里截止频率fCH是用很重要的功率上的意义的,原因在于它是噪声为白噪声两倍时的频率,也就是说噪声系数较白噪声高3dB时的频率。fCH的完整表达时较复杂,不便分析计算,作工程估计时,略去的影响,可近似认为,实际使用中,一般工作频率不应大于fCH,故为了提高工作频率,可以提高fCH。根据上式,在晶体管设计时,提高fCH的最有效途径是提高共基极截止频率。
三、1/f噪声的初步分析上述的讨论中,针对的噪声因素主要集中在高频工作段,主要由分配噪声决定实际的噪声功率。当频率较低时,上述模型就会存在局限性。经研究表明,在实际使用中,低频段三极管噪声的主要来源是闪烁噪声,由于它近似于频率的倒数成正比,因此也被称为1/f噪声。1、1/f噪声模型多晶硅导电材料的1 / f噪声模型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De graaff和Luo等人基于迁移率涨落机制认为,多晶硅导电材料中的1 / f噪声产生于耗尽区,是由晶格散射造成的;Armin和Ralf等人基于载流子数涨落机制认为,1 / f噪声是由晶界附近大量悬挂键、缺陷态俘获和发射载流子引起的(与文献【1】的解释相同)。而文献【5】认为,载流子在多晶硅导电材料内输运过程中既会通过耗尽区,也会通过晶界区,引起电流噪声的迁移率涨落和载流子数涨落两种机制应该同时存在。以下分别对两种模型作简要介绍。(1)迁移率涨落模型1982年, H C de Graaff和M TM Huybers首次测量了多晶硅电阻中的1 / f噪声。他们认为多晶硅材料是由晶粒体区和大的耗尽势垒区组成,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晶粒体电阻RC 和大的势垒电阻RSCR串联起来的,de Graff等人结合胡格公式和肖特基势垒Kleinpenning噪声模型建立了多晶硅材料的1 / f噪声模型,并认为噪声主要产生于耗尽区,晶界没有贡献且与杂质和工艺无关。这与多晶硅的实际传导机理不符,所建立的1 / f噪声模型是不准确的。Min - Yih Luo等人认同晶粒耗尽区产生的1 / f噪声起主导作用,并引入权函数考虑晶界耗尽区产生的噪声,解释了肖特基势垒模型不能解释的1 / f噪声与偏置的关系。具体的公式推导可以参考文献【5】。(2)载流子数涨落模型基于载流子数涨落机制的1 / f噪声模型的研究者认为,多晶硅内部是由中性区、耗尽区和势垒区组成。晶粒间晶界是1~2 nm的准非晶硅层,具有大约116 eV的能带。1988年,Madenach等人根据实验结果首次提出多晶硅中噪声来源于晶界俘获载流子引起的势垒涨落,得到了1 / f噪声模型,这是典型的载流子数涨落噪声模型。1998年, Ralf等人也基于多晶硅电阻的载流子数涨落机制建立1 / f噪声模型。文献【6】是Ralf关于此项研究发表的论文。
下面是引自文献【6】的原文,笔者对其进行了翻译。在晶界处有大量的陷阱,根据他们相对于费米能级的能级位置,这些陷阱可以俘获和发射载流子。如果局部费米能级在陷阱能级和导带(或价带)能级的中间,那么这种现象就会非常的明显。每一次俘获和发射运动都会改变局部势垒的高度和周围空间电荷的区域。自由载流子对电流的贡献同样会受到这种运动的影响。由于俘获和发射运动的随机性,这就造成了电阻阻值的随机涨落。单位能量内被占据的陷阱数量的归一化涨落由下式给出,(3.1.1)第一项是陷阱数量对能量的微分,第二项是在占据态或者非占据态发现陷阱的概率(态被占据的概率满足费米函数),第三项是陷阱的占据态的概率随时间指数衰减(这是通过将该衰减转换到频域得到的洛伦兹函数),最后一项是相对位置(a可看成单位长度)。这里引入的时间常数τ( x, E)是电荷隧穿进入或离开能量势垒附近陷阱态的概率, 它可以通过WKB近似计算得到。它的表达式为,单个晶界引起的电流噪声涨落可以由变换被占据的陷阱数量的归一化涨落成电流涨落得到,(3.1.2)其中,穿越晶界的电流密度对陷阱数量的微分为,(3.1.3)被占据的陷阱的数量变化不仅改变了自由载流子的数量,也由于影响了势垒的高度从而改变了电流。对全部可能的陷阱能量的位置进行积分(对3.1.2积分),得到在单一晶界处的单位频率带宽的总噪声电流密度,(3.1.4)上述积分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3.1.5)其中用到了一个三角函数的近似。为了得到电阻总噪声,需要把单一晶界处的噪声变换到一个复合晶界的系统。一个很好的近似就是假设所有单一晶界的噪声都是统计独立的,当所有陷阱具有相同的体积时,存在下列的关系,(3.1.6)其中W,L,H是电阻的宽、长和高。Sv就是单位频率的噪声电压。至此,该文献的主体推导已经完成。该推导结果表明,噪声电流均方值与流过元件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子面积和高度成反比,与工作频率成反比。注意到下划线的两点与书本的公式和文献【3】的模型公式吻合。
为了对公式中各个参数有所了解,下表给出了一些参数的物理意义。
符号 物理意义
 单个晶界的电流密度
 晶界宽度
 晶界处的掺杂浓度
 晶界处的陷阱密度
 晶界的势能
 噪声电压、电流谱密度(单位:V2,A2)
 平均晶格尺度
 单位晶界陷阱密度的的涨落谱密度
 电流密度涨落谱密度
 穿越单个晶格的电流密度
 空间电荷区域的势能
对于课程上同学提出的如何具体确定实际中噪声对频率的依赖关系,从这篇文献的角度来看,上述公式中有许多微观的物理量,似乎无从获得具体数值。但该文献的最后一部分确实是给出了对于某一种情况下理论的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结果。这说明上述公式的值都是可以通过某些更加深入的方法确定的。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模型和解决方法。2、1/f噪声的一种测量方法 根据对噪声机理的研究并已得到充分承认的结果,三极管的1/f噪声可用下式表达。(文献来源:”Low noise electronic design”,C.D.Motchenbacker & F.C.Fitchen 1973)式中,噪声转折频率和噪声指数是1/f噪声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果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出参数的具体值,那么三极管低频噪声功率就可以由上式确定。文献【3】给出了测量和的一种方法和理论的分析。建立适当的三极管噪声模型,可以得到全频段等效输入噪声功率谱为各参数的具体意义这里不再详述。在中低频区,有如果能测得两个不同基极电流值和情况下的中、低频等效输入噪声电压谱,则有,,当,当设,,则有上述两式可以解得,或由此可见,只需测得、和就可以得到和。文献【3】中给出了一种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A和B。该方法通过对不同频率点的噪声谱值进行测量,然后再使用函数拟合得到。具体的方法这里不再详述。文献【3】中还对一个具体的器件3DX7晶体管进行了实验的测量,得到了下列的结果:,总结:通过对文献的查阅,我们由表及里,追本溯源,从近期的文献,简单的模型表述,搜寻其相关的原始参考文献,一步一步的深入,进而对三极管的两种噪声模型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这样的过程是愉快的,得到的结果也是富有启发和对噪声深入的理解大有裨益的。这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终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掌握正确的建模方法以及以此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上述的分析,都是以模型为基础的,其中对分配噪声的分析用到的是较为经典的三极管模型,而对1/f噪声的分析由于学界仍有争论,因此给出的模型也仅仅是一种思考的方向。还记得一位学长曾在一次经验分享会上说过,工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我想,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我们对这种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正如这次探究性学习仍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一样,在工科学习的这个道路上,我们要走的仍然还有很长很长。附录一:参考文献1、晶体管原理与设计,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陈星粥,唐茂成2、通信电子电路,电子工业出版社,于洪珍3、双极晶体管1/f噪声参数的测量提取,电子学报1993年11期,罗涛,戴逸松4、微型无线定位电子白板中的低噪声电路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尹万宇5、多晶硅导电材料的1 / f噪声模型研究,电子科技,2009年11期,张天福,杜磊等6、Low frequency Noise of Integrated Poly silicon Resist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01, 48 (6) : 1180 - 1187. Ralf Brederlow, Werner.附录二:一篇08年的新闻——石墨烯晶体管: 摩尔定律的延寿者2008年4月,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发布,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世界最小的晶体管。有业内人士认为,摩尔定律也许能借此延续下去。众所周知,根据半导体业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至2年提高一倍,即加工线宽缩小一半。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定律还能延续10年。提出该定律的摩尔本人也曾公开表示,10年之后,摩尔定律将很难继续有效,因为采用目前的工艺和硅基半导体材料来延长摩尔定律寿命的发展道路已逐渐接近终点。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关于半导体三极管噪声分析的探究
关于半导体三极管噪声分析的探究
光电系 邬智翔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种主要三极管噪声的来源,通过对它们的机理的具体分析,讨论了三级管噪声系数的频率特性,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对实际工作参数的选择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答。
正文:
基于课本163页给出的三极管噪声系数的频率特性以及对于低噪声工作频率的选择的内容,我们很感兴趣并且想对于其具体的技术进行了解,于是查阅了相关文献,对三极管的噪声源和噪声模型有了一些进一步的认识。
第 1 页
一、晶体管的噪声源
通常人们把晶体管内常见噪声分成电阻热噪声,散弹噪声,分配噪声和闪烁噪声(1/f)。注意到电阻热噪声和散弹噪声均为白噪声。分配噪声与f二次方成正比,闪烁噪声近似与1/f成正比。因此分配噪声和闪烁噪声决定了三极管的合适工作频率。
1、分配噪声
分配噪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区载流子的复合率有起伏,使得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分配有起伏,从而使集电极电流有起伏(文献【2】)。
第 2 页
文献【2】中提到,分配噪声可用集电极电流的均方值表示,即
式中,是三极管集电极静态电流,是低频时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是高频时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其值为

式中为共基极晶体管截止频率;f为晶体管工作频率。
上式即表明,晶体管的分配噪声不是白噪声,它的功率密度谱随工作频率而变化,频率越高噪声越大。
第 3 页
【2】中给出的噪声系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Rs是信号源内阻,是晶体管的截止频率,是低频时电流放大系数。
文献【2】指出,在的频域内,噪声系数随频率升高以接近60dB/十倍频的变化规律增大,这时分配噪声起了主要的作用。
2、1/f噪声
1/f噪声产生的具体原因现在还没有很确切的解说。文献【1】给出了这些方面的解释。
第 4 页
(1)由在晶体管制造过程中有表面损伤,原子价键的不饱和以及与环境气氛的接触、污染等原因,在表面会形成所谓界面态(快态)。一般界面态密度为1010-1011cm-2。随着晶体管周围气氛的变化和外加电场的影响,被电子所占据的界面态数将有无规则的起伏,这就引起表面和体内电导受到无规则的调制,从而产生噪声。
(2)由于晶格缺陷,起复合中心作用的杂质在结中缺陷处的沉积以及沟道的存在,都会使p-n结漏电流增大,从而使1/f噪声增大。
在相同环境下,同龄人群中10%对噪声敏感,25%对噪声最不敏感,个人体质差异可能与遗传、耳部结构、心理因素等有关。年轻人性别相近,老年人男比女易感,年龄越大损害越严重。长期接触噪声刺激,人的内耳会发生病理性损害,可造成职业性听力下降,也就是职业噪声病,长期接触噪声后的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疼、头晕,及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症状。
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伤越重、越快,噪声听力下降的发病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如噪声强度达到55 dB强度一般无听力损伤,65 dB约10%产生听力损伤,130 dB以上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噪声强度相同时,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听力影响要重;窄带噪声和纯音噪声比宽带噪声对听力影响要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突然出现的噪声比逐渐出现的噪声对听力损害要大。持续暴露比间接暴露损伤要重;暴露时间越长损伤越重,暴露8小时产生暂时性阈移临界强度75 dB,2小时临界强度85 dB。工龄越长损失越重。长期坚持采取防护措施可大大减轻噪声损伤。与体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镁缺乏、铁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多数内耳病变对噪声更敏感,伴有进行性听力下降者应避免进入噪声车间工作。中耳传音机构存在病变,可减少进入内耳的能量,从而减轻噪声对内耳的损伤,但中耳肌瘫痪时,反而使内耳更易遭受损伤。
噪音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危害健康的现象,而且很常见。
像洗衣机、冰箱、电视机、音响等等,都可以被视为噪音来源。衡量噪音的单位为分贝,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居民区的环境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晚要小于40分贝。
噪音的危害
这个是一个安全界限,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就可能对人体的听觉器官造成损害,时间久后我们的听力会出现迟钝并降低,有的情况数小时才会回复,有些会让人持续性耳鸣。
医学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除了损害听力,还对眼睛有损害。当噪音强度超过90分贝时,会有一半以上的人出现瞳孔放大,视物模糊的情况。
如果超过了110分贝,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程度会出现减弱的情况。
长此以往,人们更易出现眼疲劳、眼花眼痛,甚至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多种眼部疾病。
噪音还会影响睡眠质量,不仅让人无法安然入睡,还会引起烦躁不安、神经衰弱、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噪音超过60分贝,就能让70%以上的人从梦中惊醒。如果噪音在49-59分贝的环境下睡眠,沉睡的时间会缩短。
噪音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功能,还会是我们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营养物质维生素C、氨基酸等消耗量增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噪音的预防
1.减少噪音接触时间,尤其是不能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严格把控自家电器的使用音量和时间,不能过度使用。
2.家电尽量放在卧室,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屋子内安装隔音、吸音设备,从而控制噪音,减少噪音。
3.屋内适当种植些花草,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吸收、消除部分噪音。
4.如果家人暴露在噪音污染中,一定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时积极协商,尽量控制噪音程度。
以上就是噪音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