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闻业务研究论文

2023-03-04 20: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闻业务研究论文

提供一些有关新闻业务的论文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 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4、新闻特写研究 5、深度报道研究 6、新闻叙事研究 7、网络新闻研究 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 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 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 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 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 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8、记者的修养 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 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 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 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 25、网络“暴力”初探 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 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 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 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 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 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 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 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 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 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 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 41、论新闻报道失实 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 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 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 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 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 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 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 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 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 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 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 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 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 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 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 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 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 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 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 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 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 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 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 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 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 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 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 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 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 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 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 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 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 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 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 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 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 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 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 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新闻学毕业论文(关于新闻背景及其作用)参考文献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

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

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

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

辩证看待“收视率”

《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

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论广告的舆论引导

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

论名人广告效应

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

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

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

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

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

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

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

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

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传媒现代化研究

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

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

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

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

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

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

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

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中国分类广告探析

广告文本中的意象

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

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

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

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

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

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

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

DM广告发展研究

儿童广告创意研究

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
z铵h骇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关于新闻编辑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在新闻学工作领域中,新闻编辑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编辑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功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广播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 渠道 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 经验 。谈一谈广播新闻编辑的选稿和改稿中的一些技巧。

一、选稿的标准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又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一论述科学、准确地概括了舆论导向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关系。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紧扣主题,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经济、政治、 文化 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 文章 ,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例如,为满足听众的需求,从2006年起,我台在一些时段的新闻节目中,适当增加股市信息、金融知识简介等小栏目,以此增进节目的可听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收听率。

三是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

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突出广播特点。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电台的新闻节目设置比较多,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节目方针和内容要求。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 热点 ,把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个节目的特色。

此外,广播新闻编辑还应特别注意发挥广播电台的声音优势。尽量采用录音报道、现场报道等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通过运用各种典型声响实现新闻信息的最佳传播。

二、改稿的技巧

支撑广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新闻又称音响新闻。广播的这一特性,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并成为自如驾驭它的能手。 教育 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广播稿如果写得不清楚,不明白,就会为听众设置障碍,使听众一楞。如果一揣摩,下面的话就滑过去了,整个收听过程就乱了套。因此,广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写,还要用嘴用耳朵写,放在嘴上去读,去检验。”作为广播编辑,应当“竖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那么,怎样才能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呢?

1、多用双音节词和通俗易懂口语。方便听众收听。

双音节的词有两个音节组成,读起来节奏感强,易于听觉辨认。单音词。音波短,音感低,加之与双音节词的不易搭配,多数会影响声音的协调和可听性。此外,一些书面语,如“日益”,为了让听众听得清楚,最好改成“一天比一天”或“越来越”,使人一听就清楚。

2、把文言或半文言的词改成白话。

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词在广播稿中出现,听起来不舒服。如“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编辑可把“分赴”改为“分别到”,“均系”改为“都是”。这样既好念。也易听。这类词语还有很多,稿子常见的有“数日、故里、致函”等,广播稿中可改为“几天、故乡、写信”。

3、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如果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人们可以观其形而辨其意,但由于广播只传音不传形,如果用得不当,就容易造 成语 意不清,甚至引起听众误解。地方台的编辑。大都是以讲地方方言为主,要避免在广播稿中使用同音不同义的字和词,除了在编辑中要认真注意外,平时还要多掌握一些普通话语音知识。因为有些词用地方方言讲出来并不同音,而用普通话说才同音的。

4、尽量不用简称。

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但在广播中就不能滥用简称。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广泛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就会摘混。

5、要少用代词。

报刊上的报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就行了,而作为广播就不行。因为听广播,听众处在被动地位,有时听了后面没有’听到前面,而且声音的传播是稍纵即逝,人名、地名听一遍未必能听清,即使听清了也未必能记住。如果广播只在开头用了人名或地名,后面就用“他”“该单位”等来代替,就会使听众搞不清楚。所以,广播编辑在编辑时,要有意识地把人名、地名和关键词语作适当的重复,加深听众印象。帮助听众听清听懂。

6、注意文字的简练。

空话、套话。不合时宣的抒情,多余的解释,都要毫不吝惜地删掉。

7、要少用长句或者倒装句。

长句结构复杂,进展缓慢,不适合给人听,如果 句子 太长,会使听众听了后面忘了前面,影响收听效果。而短句,结构单纯。简洁明白。通顺流畅,易记、易懂。在广播稿中遇到长旬,编辑应该注意把它改成几个短句。一些倒装句念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如果编辑遇到这类句子,也应作合理调整,把它改成陈述句。另外,复合句尽可能改成简单句,欧化句也要改成符合我国习惯的句式。

要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广播编辑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听去写,在嘴上去读,去检验”,编辑出来的稿子自己读了觉得顺畅了,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明白。

论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摘要: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份刊物,特别是一份党刊,宣传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是它的一项基本任务,这些能否准确地得到体现,关键要看编辑;记者的劳动能力否得到最佳的体现,同样要看编辑;广大读者的愿望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反映,还是要看编辑;党刊办得是否出彩,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编辑。所以,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闻编辑 职业素养

当今社会,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人们与外界沟通、联络、表达主张的主渠道,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判断真伪、支配言行的重要依据。新闻编辑的价值判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改变或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职业素养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小至个人,大到地方甚至国家利益。新闻编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保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业内人士通常把新闻编辑工作看成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与“总设计”,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是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编辑应该具备和保持以下职业素养:

一、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新闻稿件真实、公正、及时,就得要求新闻编辑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要兢兢业业,精心编稿,一心扑在工作上。新闻编辑不能保守,要敢于创新,支持记者写好稿,努力贴近读者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更不能因为经济上的诱惑而丧失做一个新闻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感。

新闻编辑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坚决反对和抵制思想文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庸俗化、片面追求报刊“卖点”的错误倾向。要防止干扰主旋律,以致产生消极影响。新闻编辑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事业观,保持和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要做到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公正、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宣传政策、反映社会、引导舆论、传播新闻、介绍知识、开展监督的社会责任,才能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注意时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即要认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学习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增强政治敏锐性,遵守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作为一名现代编辑要树立崇高明确的编辑理想,注重编辑质量,强化精品意识,多出精品服务社会。

由于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编辑人员还必须有强烈的“把关”意识。编辑人员不仅是报纸编辑出版的前期“设计者”,而且是中期“组织者”,同时也是最后“把关者”。他们既要把政治关,又要把事实关,还要把文字关。无论什么问题和差错,如果说在前面各个环节出现后还有人帮助纠正的话,那么只要通过了编辑这一关就无可挽回了。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三、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新闻策划和重组水平

新闻编辑员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预先组织和重组的能力。预先组织,就是新闻策划。新闻编辑员要想具备新闻策划能力,必须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信息的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众多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只要能用信息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市场变化等各个方面的现象,选题策划就有了用之不竭的源泉。信息重组,即编辑的“改稿”工作。对于空洞无用的事实,编辑要对其进行删减,以保证稿件的精练。对于内容较浅的稿件新闻编辑员就应该对报道内容进行从而达到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员应把好稿件导向关、事实关,除此之外应下功夫钻研编辑业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四、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编辑应该比记者“高出一筹”,否则,他对收到的稿件就很难把握好,既不能发现稿件的问题(这里指的主要还不是一般的疏漏),也难以使稿件的内容得到升华、形式得到完善。我们说编辑应具有“点铁成金”的本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另外,由于所处岗位不同,编辑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等,一般也要强于记者。这就决定了编辑对记者的稿子进行加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编辑修改稿件,涉及的方面很多,如订正事实、深化主题、润色文字等,长期以来大家都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一些很有经验的编辑近年来在加工稿件时,又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为了深化新闻稿件的主题,他们并没有对原稿进行大增大减、大涂大抹,而是采用在文前或文中加插“编者按”的形式;为了使稿件增加一点文采,编辑只是在适当的地方写上几笔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增加一点历史文献的相关资料,等等。

五、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新闻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不能浅尝辄止,应该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对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察觉。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新闻编辑发现重大选题的政治敏锐性与娴熟的写作表现技法上,要从社会众多纷纭的复杂现实生活中提取能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素材,并能把选取的题材以新颖独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闻编辑工作的需求。要不断提高新闻编辑员对新闻信息的敏感性,“所谓对新闻信息的敏感性,就是指编辑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材料,能够从中及时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或者能够及时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中梳理出清晰的新闻线索,这种敏感性实质上是作为编辑主体对事物的一种正确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既是以往经验的深厚累积,也是通过刻苦学习和大胆实践而逐步形成的。

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不仅事关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与读者的认可度,更关系到新闻队伍实力、尊严乃至生存问题。必须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新闻编辑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何定?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 文 选 题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