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闻史研究论文_新闻史研究论文怎么写

2023-12-08 04: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闻史研究论文

中国新闻事业精要

二、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1815-1839)
近代化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外国的入侵同时开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中国新闻史上通称为外报)。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目的(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1815——1842年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报刊。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的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报刊。它的出版发行情况(七年之久),它的创办人和主要编辑人员,它的内容和特点(“宣传‘神理’,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文章、介绍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神赋予。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还用对话体、章回体。木板雕印,中国书本式,每月一期,免费)。1827年在广州创刊的第一家英文《广州纪录报》(英烟商马地臣办。商业消息,贷物行情,轮期)和1832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中国丛报》(这一时期最长-20年,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外文报,对中国介绍详,受英美政府重视)。(第一家外文报刊《蜜蜂华报》——澳门教会领导人,周刊)这一阶段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的几个有影响的外国人:马礼逊(精通中文的英传教士,第一个创办近代中文报外国人,在马六甲《察》,广州主编《广州纪录报》和《中国丛报》中《京报》分析是最早研究中国报刊史文章)、米怜(马助手。《察》主编撰稿人,提出写作四原则,文章要短、通俗易懂、流畅生动)、郭士立(1833广州,宗教、道德、科学为基本内容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裨治文(美国派的第一个新教传教士,《中国丛报》编辑)。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朝闭关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故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目的征服中国人心-从宗教宣传到“知识炮弹”。(2)尽量做到中国化。(3)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发展趋势。
(二)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840-19世纪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数字已经接近200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家主要的由外国传教士出面创办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属教会报,但篇幅最多的是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商情、科学文化)、《六合丛谈》(上海第一家中文近代报英办,1857月刊)、《中西闻见录》(主要介绍科学文化知识,宗教文字不多)、《益闻录》。教会出版机关广学会的成立。广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前身《中国教会新报》美传教士林乐知自费创办的中文周刊,1868年9月5日创刊上海)的创刊。它的主要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期刊,宗教宣传少。为帝侵略辩是对中“帮助”,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新政策》),它的编辑出版情况和它的社会影响(综合性时事刊物,发行网遍及政府教育机关,达4万份,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影响大),它的主要编辑撰稿人:林乐知和李提摩太。对《万国公报》这一类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报刊的分析和评价。(不象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而是大幅度增加时事政治,评论中国时政,推进不平等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广告多了。表明传教和办报是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目的使中国殖民地化,成为西方资倾销商品场所,使清朝成资国家附庸。)
(三)外国人投资创办的一批中文日报(1872)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投资创办了一批营业性的中文日报。这些日报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标榜“替中国人说话”,实际上时时维护外国资本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几家主要的外资中文日报。它们在当时的影响。《申报》的创刊。它的办报方针和主要内容(以刊商业新闻为主,也发珍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刊文艺作品和广告),它的创办人和编辑人员。外国人投资创办的这批中文日报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它们在中国年代新闻史中的地位和影响(1872年上海,英商人美查合资,后为一人。原名《申江新报》。1949年5月停。1913史量才。最初双日。大量商业新闻。挤掉《上海新报》:1)立足中国读者,聘中国人主笔。2)降低售价。3)中国报史上第一次把新闻、言论、副刊和广告基本要素结合起来,上下层都可读,注重重大政治新闻,维护殖民利益。4)做好发行。5)不惜工本电报、电话传消息,广聘通、记。7)附各种增刊。8)重视经营管理)。(《新闻报》1893年2月英商丹福士,1899转美商福开森,经济新闻为主,工商界为对象,重视经营管理,广告,销售前列)
(四)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刊和在中国发稿的外国通讯社(1850)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创办了一大批供外国侨民阅读的外文报刊,使用了英、日、葡、法、德、俄等语种,总数在120家以上。几家有代表性的外文报刊。在大陆出版的历史最长的英文日报:《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英商奚安门办,代表英官方观点。1850上海,前身《北华捷报》,1864由字林洋行接办,改名。得到英领事和工部局支持,代表英官方观点,101年最长)。它的创办经过,它的政治背景和言论主张(上海。对象在华外人和卖办知识分子,不迎合一般读者口味,内容更明目煽政府加紧侵略掠夺,公开支清政府,反对中国人反帝反封)。(中外新闻和本埠新闻专栏,重视言论,中外政局关系发表意见。中国各教会有通讯员),它的通讯网和它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外国通讯社在中国的活动情况。第一个在中国设立分社的外国通讯社:路透社(1872)。外国通讯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

新闻学毕业论文(关于新闻背景及其作用)参考文献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

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

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

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

辩证看待“收视率”

《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

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论广告的舆论引导

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

论名人广告效应

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

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

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

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

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

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

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

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

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传媒现代化研究

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

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

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

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

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

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

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

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中国分类广告探析

广告文本中的意象

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

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

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

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

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

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

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

DM广告发展研究

儿童广告创意研究

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
z铵h骇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你认为新闻学可以做哪些有意思的论文选题?

新闻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其实可以从它研究的三大板块来看,其次新闻学不止新闻,还结合了传播学、广告学、电影学、公共关系等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新闻理论创新,新媒体时代,许多传统的理论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急需创新和改进,对于本科生而言,创造一个新闻理论显然太难了,但是你可以看别人的理论啊,比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它的主要基础就是出于恐惧心理做出的选择,但是新媒体时代还这样吗,这个理论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都可以来写文章。其次新闻史,这方面有两个写作方法,一是用史料堆积,然后提炼观点发现创新点,这需要很大的阅读量。或者是带着主观思想去研究,比如陈力丹老师的《外国新闻史》就提出了十个问题来研究,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最后是新闻操作,这方面就是业界,新媒体时代肯定传统的编辑操作不能满足了,那有什么改变吗,这就需要去探索和总结了。

国际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有哪些好的选题方向?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 文 选 题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新闻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给你举个例子
第一篇论文摘要:艰难的起步: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实践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急!求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新闻评论特点的论文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1924年2月,邵飘萍还发表了《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一文,论述了中国新闻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他与中国新闻学的关系,成为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一篇重要文献。
邵飘萍不仅是活跃在新闻一线的报人,在新闻理论上也有建树。《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是他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新闻史上较早的新闻学专著。

1923年9月,《实际应用新闻学》由北京京报馆出版,此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本关于新闻采访学的专著。此书是邵飘萍在北大新闻研究会授课时的讲义,后又修改为平民大学新闻系的教材。顾维钧称此书为中国新闻学的“开山之初祖”。

新闻学的内涵的论文怎么写啊

着重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及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进一步掌握新闻业务、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系统基础知识。 上面是官方的说法。我个人觉得,就是大概给你说一下新闻学是什么,包括什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