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以全草入药,性凉,味微苦,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痢疾、肠炎、黄疸型肝炎、吐血、便血、尿血等病症。
凤尾草无地上茎,叶从根茎丛生地上,高三、五十厘米,叶分成5—7片小叶,宽1—2厘米,呈短、长带形,边缘有小锯齿,叶片两侧波状皱曲。能育叶较窄,边缘下侧着生孢子囊群,产生孢子。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
野生于海拔850米以下的阴湿或半阴湿的石缝、井边和墙根等处,喜温暖湿润和半阴湿环境,在无阳光直射的潮湿土壤中生长最盛,冬季可在不低于5℃温度下越冬。
/iknow-pic.cdn.bcebos.com/30adcbef76094b36f8c83a91aecc7cd98d109d77"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0adcbef76094b36f8c83a91aecc7cd98d109d7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www.lw881.com/uploadfile/202303/888a7496d60a1e7.jpeg"/>
生药材鉴定
1.性状鉴别商品多扎成小捆。全草长25-70cm。根茎短,棕褐色,下面丛生须根,上面有簇生叶,叶柄细,有棱,棕黄色或黄绿色,长4-30cm,易折断,叶片草质,一回羽状,灰绿色或黄绿色;不育叶羽片工4-8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能育叶长条形,宽3-6cm,边缘反卷,孢子囊群生于羽片下面边缘。气微,味淡或微涩。
2.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
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4-6细胞,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瘤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5%87%A4%E5%B0%BE%E8%8D%89"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凤尾草">百度百科-凤尾草
凤尾草又名山鸡尾、凤凰草、双凤尾、井口边草、九把连环剑等,因其形状颇似凤凰之尾而得名,为凤尾草的全草或根茎,多生於半阴湿的岩石及墙角、石隙、井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年可采,是一种药源易寻而治病广泛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凤尾草含黄酮类、甾醇、氨基酸、内脂或脂类、酚等成分,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中医认为,凤尾草性味苦寒,归大肠、肝、心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近些年研究发现,凤凰草具有祛风、舒筋、活血、通络、止痛,外用治疗皮肤瘙痒、阴部瘙痒、脂溢性脱发、黑头等作用,煎煮液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渗入皮肤、毛发、骨关节等。
凤凰草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祛风、对风湿骨痛有显著作用。当地牧民用它煮水洗发、洗脸、洗身子,可解除无皮肤病的皮肤瘙痒,老年性皮肤瘙痒,外阴痒,保护角质层,控制头油分泌,当地人长期使用凤凰草洗发,因此每个人头发都很好。
凤尾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是常见的草药,那么凤尾草要如何鉴别呢?下面我告诉你凤尾草的鉴别方法和基本介绍。
1 形态特征
家种可于早春从野外移栽,应尽量保存根系。长成大丛后,可分株繁殖。喜钙质土,园土也能旺盛生长,栽培容易。不强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光照需要,忌日光直射,全年可置室内观赏。土壤宜保持不干,尤喜空气湿润,叶面每日最好喷水雾一二次,保持颜色青翠,叶尖不黄。对肥料要求不高,每年施二三次液肥就可以。如遇生长不良,可置露天背阴处,接受雨水,经一段时间使其复壮。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2 生物学特征
野生于海拔850米以下的阴湿或半阴湿的石缝、井边和墙根等处,喜温暖湿润和半阴湿环境,在无阳光直射的潮湿土壤中生长最盛,冬季可在不低于5℃温度下越冬。
3 栽培技术
其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
4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均可采集全草、根部。采后除去表面的泥土,洗净,晒干即可。
5 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虫害较少,尚未有深入地调查研究。
1.性状鉴别 商品多扎成小捆。全草长25-70cm。根茎短,棕褐色,下面丛生须根,上面有簇生叶,叶柄细,有棱,棕黄色或黄绿色,长4-30cm,易折断,叶片草质,一回羽状,灰绿色或黄绿色;不育叶羽片工4-8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能育叶长条形,宽3-6cm,边缘反卷,孢子囊群生于羽片下面边缘。气微,味淡或微涩。
2.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
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4-6细胞,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瘤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
【性味归经】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备注】
(1)用于痢疾、腹泻,可配合辣蓼、马齿苋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扁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用于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蒲黄炭、等药同用。配合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等药,用于胃癌、肠癌等症。配合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蒲公英、金钱草等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