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中医常用通便泻火的药物,现代医学对大黄进行了深入的药理研究。大黄含有蒽甙衍生物,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作用最强,另还含有大黄鞣质及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和大黄四聚素等。 (1)对血压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药用大黄及掌叶大黄浸剂、酊剂及大黄素皆有降低血压作用,D-儿茶精可使兔耳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2)对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蟾蜍的心脏,大黄素小剂量则兴奋,大剂量则抑制。(3)降血脂作用:大黄的活性物质白藜芦醇能抑制胆固醇吸收;大黄中的儿茶素等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脂质的进入,从而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血浆渗透压,这种稀释血液的功能,可以减少脂质的沉积。由于大黄还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使胆固醇在肠内被还原成类固醇排出体外的数量增加。(4)致泻作用:大黄内的结合蒽醌类物质能促使肠蠕动而致泻。 赞
药理作用 大黄主要有泻下、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活血化瘀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能提高远段和中段结肠的张力并使其运动增强,抑制大肠内水分的吸收,致水分滞留于肠腔而促进排泄。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病毒、真菌、阿米巴原虫和阴道滴虫也有抑制作用。大黄还有很强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改善脆性,促进瘀血吸收等效果。因此有收敛、消炎、活血祛瘀等作用。故临床主要用于轻型肠梗阻、肠麻痹疾病,对痢疾或妇女月经不调等也有一定疗效。
适应症
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主治胃肠积滞所致的食积不化,大便燥结不通,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或湿热下痢口渴不止,伤食停水。或妇人月经错后,经期腹痛,色黑有块等。主要用于轻型肠梗阻、肠麻痹、咳血、急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急性菌痢等疾病,对某些痢疾,妇女月经不调也可酌情使用。有人用单味大黄加酒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4例,有效率为100%。
大黄 又有川军 将军、火参、肤如等多个别名。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喜寒凉气候,忌高温。其野生品大多生长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尤以西宁大黄为道地药材。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可“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草纲目》中记载大黄能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前临床处方中应用大黄较古方为少,皆因担心其泻下作用造成病人误解或引起其他病症,形成因噎废食的现状。实则大黄一药,功效独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治疗的疾病种类也很多,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大黄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最重要的药材之一。它不但是经方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同时在现代中成药中也是应用范围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数不多的几种重要中药之一。同时大黄也作为药物也被载入世界多个国家的药典。
大黄味苦而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用于实热便秘、泄痢不爽(代表方大承气汤),血热吐衄、目赤肿痛(代表方泻心汤),血瘀经闭、症瘕积聚、跌打损伤(下瘀血汤),时行热疫,暴眼赤痛黄热水肿、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痰热癫痫(茵陈蒿汤)。
大黄的适应症和功效较多,临床应用广泛,煎煮方法也各有不同,对应饮片也有多种,适应症也不同。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不同的饮片用于临床,其中酒大黄和熟大黄均是用酒炮制,酒大黄是酒炙法炒干,熟大黄则是酒酒炖或酒蒸透至内外皆为黑色。
现代植物化学研究 大黄主要含有:
1、蒽醌类成分 :蒽醌类成分有游离型蒽醌类和结合型蒽醌类两类。游离型蒽醌类成分中含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土大黄素、异大黄素等成分。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中含有大黄酸苷A--D、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等。在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蒽醌类的研究最多。
2 、 蒽酮类成分 蒽酮类成分是大黄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主要含有掌叶二蒽酮A--C和大黄二蒽酮A--C,及番泻苷A--F等。
3、二苯乙烯类成分,是大黄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的主要成分。
4、其他成分 :苯丁酮类成分,是大黄抗炎镇痛的主要成分;鞣质类的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儿茶素、大黄四聚素等;有机酸类的苹果酸、草酸、乳酸、琥珀酸、桂皮酸、柠檬酸、延胡索酸等;另外还含有脂肪酸、植物甾醇、挥发油等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主要有
1、泻下作用
蒽酮类成分是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作用机制为刺激肠壁,使肠壁的活动性增强,增加大肠的张力,促进大肠的蠕动性,减少水分的吸收,从而产生泻下作用。
2、抗菌作用 大黄中含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成分,
是大黄抗菌的主要成分。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链球菌及炭疽杆菌以及痢疾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 大黄中含有大黄酚,具有抑制血管收缩、
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大黄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促进血液凝固,进而达到止血作用。
4 、利胆作用
大黄具有利胆作用,大黄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同时也能够促进胰消化液分泌,具有利胆、利尿、排石、促进消化、降低血清主胆固醇的作用。
5、抗肿瘤作用
大黄具有抗肿瘤作用,与大黄有逐瘀通经的传统功效有关。目前,在抗癌研发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黄中含有的大黄素以及大黄酸对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对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大黄能够抑制黑色素瘤和乳腺瘤以及艾氏腹水癌等,另有研究发现,大黄能够抑制胰腺癌及舌癌等。
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材之一,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其作用的奇妙之处以其双向作用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大黄药性既升又降,在作用上既泻下又止泻、既祛邪又补益、既活血又止血、既止吐又止痢、既健胃又伤胃。其泻下与止泻的表现尤为突出,大黄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便秘和腹泻患者分别表现出泻下与止泻的双向调节作用,临床上既可用于中医“下”法治疗实热便秘,又可用于中医“通因通用”法治疗湿热泻痢。《血证论》云:“苦寒药能大伐生气,亦能大培生气”。大黄苦寒,具有泻下和止泻的双向调节作用。泻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包括热秘、气秘、寒秘,以三承气汤为代表。但其用于止泻也非鲜见。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即以大黄治疗泻痢日久不愈。同时大黄的剂量、炮制、煎煮时间、机体的状态等因素均能影响泻下和止泻的双向调节作用。大黄大剂量有泻下作用,小剂量则表现出止泻作用。大黄生用沉降,泻下攻积之力猛;熟用时则泻下作用缓和;炒炭以后不仅不泻下,反能止泻。煎煮时间越长,致泻作用越弱,相反,收敛作用越强。
在现代研究的成果中最为常用和得到肯定的作用是大黄的抗肿瘤作用。鉴于大黄有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作用,因此一直以来临床抗癌处方中使用大黄的就有传统。如以大黄配合、玄参、生地、大青叶、天花粉、丹皮等治疗白血病。以大黄配合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瓦楞子、牡蛎等治疗食管癌。以大黄配柴胡、半夏、枳实、过路黄等治疗胰腺癌。以大黄配熟地、土鳖虫、水蛭、桃仁、黄芩等治疗肝癌。临床中使用成药大黄蛰虫丸治疗癌症,尤其是肝癌、脑癌则更为更为常见。
而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则明确证实了大黄具有抗癌的作用。大黄中所含大黄素可抑制来源于不同组织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可使细胞侵袭能力降低,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淋巴肉瘤、乳腺癌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癌细胞有直接破坏作用;大黄素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H460和肝癌细胞7721的生长;大黄酸对能使乳腺癌SK-Br-3细胞中HE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SK-Br-3细胞增殖抑制率提高,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临床中可用于乳腺癌治疗;大黄素由于可使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量显著下降,显示其能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当然,鉴于大黄的作用竣猛,在临床应用中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大黄性味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同时虽为通便良药,但可引起继发性便秘,因此不应长时间服用,一旦发生,则需要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食用量,用来缓解和消除大黄的副作用。
总之,大黄一药,在临床中尤其是癌症治疗中有着出乎意料的效果,只要辩证施治,不必因噎废食,当可大胆使用。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现代研究,导泻利胆保肝,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止血;降脂;利尿,促尿素氮、肌酐排泄。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主治土大黄有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跌打损伤,烫伤。① 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②《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⑤《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成分】 1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35~50克,百合15克,冰糖50克。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25~35克,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3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4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5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6治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7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25克。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8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9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5~2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10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11仙人掌和土大黄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方法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g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疗程3天,并发睾丸炎者加服抗生素【摘录】:《*辞典》功效土大黄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的根。钝叶酸模为多年生草本,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土大黄根及根茎呈圆锥形,全体棕红色至棕灰色,顶端有茎基残余及鳞片状、须毛状纤维;根部有分枝,表面具维纹及横长疤痕;质硬,断面黄色,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入纹。气微,味稍苦。以质硬,断面色黄者为佳。【土大黄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土大黄食疗作用】:土大黄味苦、辛、性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痈疮肿毒,咯血,吐血,衄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便秘,湿疹疥癣。【土大黄做法指导】:1. 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2. 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愈。3. 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捣碎25克。陈酒煎服。 Rumex daiwooMakino别名:大黄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散血七、土大黄、血丝大黄 Rheum officinaleBaill.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别名:大黄、药用大黄、黄良、将军、马蹄大黄、马蹄黄、绵纹、南大黄、生军、四川大黄、唐古特大黄、土大黄、香大黄、药大黄、掌叶大黄、川大黄、川军、大典、特大黄、Chinese rhubarb Rumex acetosaLinn.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别名:酸溜溜、酸模、爱日干纳、醋缸、大黄药菜、大山七、地榆、遏蓝菜、遏蓝芽、红酸、红酸模、黄根根、活血连、金不换、九牛子、溜溜酸、莫、莫菜、牛耳大黄、牛舌棵、牛舌条、牛舌头、牛舌头草、牛舌头棵、蛆儿大黄、山菠菜、山大黄、山酸溜、山羊蹄、少捞基、生大青、水黄连、水牛舌头、水乔菜、酸不溜、酸黄、酸鸡溜、酸及溜、酸吉溜、酸吉烟、酸姜、酸浆、酸姜、酸津津、酸模秧、酸母、酸木通、酸树梗、酸酸草、酸汤菜、酸株草、薞芜、田鸡脚、土大黄、小红根、小叶羊蹄、须、癣草、羊蹄根、洋铁叶、野波菜、野菠菜、栆儿红、遏兰菜、咀儿大黄、水荞菜、酸摸、酸膜、小牛舌头、小酸模、羊蹄、野甘蔗、野高粱、garden sorrel Rumex gmeliniiTurcz. ex Ledeb.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别名:毛脉酸模、土大黄、乌苏图-爱日干纳、洋铁叶、宽被毛脉酸模 Rumex patientiaLinn.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别名:巴天酸模、巴山酸模、菠菜酸模、金不换、牛大黄、牛耳大黄、牛耳酸模、牛舌头棵、牛西西、山荞麦、水大黄、土大黄、乌和日-爱日干纳、羊蹄、羊蹄叶、羊铁叶、洋铁酸模、洋铁叶、针刺酸模、巴天酸膜、巴天酸摩、巴田酸模、菠叶酸模、驴耳朵、牛耳酸膜、羊啼叶、羊铁酸模、洋铁叶酸模、patience d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