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在强调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大学生的自身的就业能力上着手,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个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阶段,利用暑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我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渠道,借助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合作共事、开拓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 正值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该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意识地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职业认知能力 勤工助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增进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十分重要。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遇到的许多心理困扰,大都与不能客观认识、接受和评价自我有关,也与对社会职业的认知不足有关。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个性特点,可以更好地确定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方向和目标。一个人的优势、特长得到发挥,有利于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职业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特别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的锻炼,就业能力明显不足,盲目追求的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社会角色转换慢,适应工作岗位过程长。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优先录取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有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在择业过程中“眼高手低”,盲目追求高层次、高薪酬。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职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对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将来顺利择业、成功就业十分重要。加强人际交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增强开放心理,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与人交往沟通不仅仅需要真诚、勇敢,需要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还有许多的技巧与方法,尤其需要在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并总结经验。社会实践对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交往沟通能力,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组织来说,能够保持组织系统的活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当代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客观真实地评价他人,学会与组织沟通,增强自己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组织对自己的认可度。同时,要学会与社会进行沟通,在社会实践中科学地认知社会,有效地参与社会,积极地影响社会。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团结协作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必然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每一名大学生都要踏实工作,增强自己在团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作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才能不是空洞地挥舞手中的权力棒,而是依靠自身的工作成绩去影响身边的人。社会实践中的大学生应该注意,不管你在校时是不是学生干部或者学习成绩如何,在社会实践岗位上都要先踏实工作,切忌只是指手画脚。在社会实践中要学会与人协作,发挥自己对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经验表明,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就一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品行端正,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善于与人合作,会与别人交谈,这样做就为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实践锻炼中,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尽量多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做工作的有心人。勇于开拓创新,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身处改革时代的大学生,应紧跟改革潮流,勇于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一种追求改变、重塑自我、不断向上的能力、过程和结果。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大学生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思想的创新、学习的创新,不断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向自我极限挑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只有敢于和善于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开拓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学习,不断地学习,科学地学习,终身学习。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在社会实践中巩固提高。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学会学习,现代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大学生要坚信: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促使个人不断进取、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社会实践是一个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获得成功,是正常的情况。大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的态度,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受挫归因。挫折虽然能够给人带来心情的不愉快,但同时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竞争不仅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最新成果之一。这一理论起源于“企业能力”的概念,后来又发展到“能力战略观”、“动态能力战略观”。“动态能力战略观”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前沿理论,目前的重点集中于知识、资源和能力的内生创造上。本文主要是从风险管理能力的内生创造上阐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从能力的概念引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特征及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风险管理能力的发展趋势、阶段,又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分析风险管理能力。其次,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分析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并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突出表现。再次,每一次的风险危机都是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的挑战,而每一次风险危机的化解又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使商业银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国外一些历史悠久的银行,它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最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目的是找出与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差距,从而提出改进我国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政策措施,文章最后又用案例分析了民生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是怎样提升核心竞争力。
本内容中华论文咨询网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关键劳动能力论文如下:
(1)通过学习劳动体验一下自己想从事什么岗位;通过劳动教育知道工作的辛苦,能够在工作选择上更谨慎;规划自己的工作计划,看看自己需要补充什么技能,例如在大二的时候把四级过了;大三的时候把六级过了之类。
(2)在大四实习期找到相关专业实习,了解更多行业知识;毕业找到相关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关键劳动能力论文,首先要改变大学生对劳动的概念,不要认为大学生就要潇洒的过日子,对于劳动这样的小事情,是不值得一提,这是一种错误的。
(3)再就是从小事开始,循序渐进增强对劳动强度,从收拾自己的卫生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籍开始,到种植许多的蔬菜或者是打扫一下院子,一步步做的提升大学生的关键劳动力。只有家庭,大学与社会三方联动形成工作网络才能切实提高劳动成果。
(4)锻造劳动精神较好的劳动,素养首先来源于芳动意识的培养这种意识,不可能先天形成,只能灌输要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劳动意识到,亲身劳动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正确认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关系。正确认识农业生产工作生产家庭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据报载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选取在济南举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送1500份问卷,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中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简介 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偏弱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础知识(4.6%)等之前,位列首位。 对自己负责的这个调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贾晓波教授认为,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据贾教授介绍,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内容中的薄弱环节。 贾教授认为,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而这些正是时下企业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因此,给大学生补上这节课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了解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内容见附录。 统计结果:其中有15.5%的总分低于70分,有32.6%的总分在70-90分之间,有41.3%的总分在91-120分之间,还有10.6%的总分大于120分. 我们对于以上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 四、如何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1.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的朋友。 2.人际交往的技巧 (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3.细致分析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人们不单可以减少与别人发生冲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别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经验。 有些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人际交往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反之,他们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1)对环境的辨析能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这种"因时制宜"的说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学所提倡。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说:"国有道,共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便说明了进谏及保持缄默都是合宜的处事方法,但朝臣采取哪种方法才可产生较理想的后果,却取决于他们身处的国家是有道还是无道之国。又以本章开头提及的杨修为例,他是个机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个性格多疑的人。杨修自恃聪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来杀身之祸。若他的主公是个宽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杨修不但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委以重任。虽然有人会慨叹杨修生不逢时,但若以"因时制宜"的说法,杨修似乎只顾一时言语之快,却忽略对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说出一些合乎事实但不合对方心意的话,白白地把性命断送了。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达成社交目标,便要审裁客观情势的变化,因时变通,以适应各种各类的社交情境。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些虚构的处境,然后问受测者在这些处境中会有什么反应。其中两个处境是: (一)你很怕见牙医,但现在却要到牙医那里修补牙齿。 (二)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分子胁持在一所公共大楼内。 人们在这两种情境中,均可以选择细心地观察周遭的危险讯号。譬如,在第二个处境中,可以留心恐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们也可以尽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会令自己紧张的危险信号。当然,在见牙医的处境中,主动地监察危险信号只会令自己更紧张,肌肉收得更紧,痛苦愈多。但在被胁持的处境中,留心危险信号可以提高逃生的机会。接受测试的人当中,有些人较能辨析两种情境的不同,在见牙医的处境中选择分散注意力,在被胁持的处境中选择观察环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则明显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选择观察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亦有证据显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生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需要强调的是,"因时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随形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亦不是指盲目顺应对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例如替某医院筹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这便是辨析才能的应用目标了。 (2)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我们的研究中,曾向受测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受测者听。在转述过程中,有些人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断(例如"他是一个贱人"),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故事人的的内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为他想取得律师资格,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也测量了受测者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成果,发现越倾向性格道德判断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倾向作内心剖析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既然主动地作性格判断和道德评价对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碍,而尝试了解虽人的内心感受对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种倾向而加强后一种倾向呢? 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觉得性格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个人素质,相信每个人也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断对方具备哪种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变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并不急于判断别人的性格和道德水平。反之,他们会较留心于一些可变的因素和行为的关系。譬如,他们会较留心环境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问受测者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譬如,"甲旅行时给同事买了些纪念品,那很可能是因为--"。或"乙将一盒橙汁倒在同学的图画上,那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乙则是一个无赖"等解释。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想取悦他的同事,而乙则嫉妒他的同学"等解释。 由此可见,相信性格不可改变的人较重视评估别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则较留心别人的行为动机和做事的情绪状态。 也有研究显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觉得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较喜欢评鉴别人的行为。他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较大的倾向马上评价这行为是好还是坏。由于他们专注于评估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便较容易忽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状态了。 这种倾向判断行为的好坏和别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别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容易因为对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评价而产生偏执和成见。已有研究证据证明,在美国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对社会上的少数族群成见较深。在香港地区,我们也发现相信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较歧视内地人士。譬如,他们会觉得内地的人有较多负面特征,较少正面特征,他们也觉得内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应该受到较严厉的处分。 由此可见,对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单与社交能力有关,它也关系到社会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总括而言,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4.从社交包括的三个方面各个击破 (1)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 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要适量。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 三要社交口才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口若悬河的本领从哪里来呢?是天生的吗?有的人从小就注意培养,所以表达能力会显得比人强。但大多数人的口才,都是在成人后自觉地苦练得来的。 古希腊卓越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有口吃毛病。为了纠正口吃,清晰地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诵,迎着大风讲话。他还经常朗诵诗歌、神话、悲喜剧,经过苦练,他终于成为一位闻名于世的雄辩家。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珍惜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机会,临场经验多了,口才也自然会好起来。另外,同学们在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活动中,应踊跃发言,不要放弃锻炼的机会,只要持之以恒,刻苦训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增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走上社会也是一种竞争力。当然,你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口头表达能力强,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多学习各类知识。 (2)人际融合能力的培养 融合于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地面对世界、接纳世界。当然接纳世界并不是要你消极等待和向困难屈服,更不是要你没有任何原则地去苟同消极落后的东西,甚至同流合污。而是要你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接纳现实,并有勇气和决心去消除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弘扬主旋律,尽一份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当然人际融合能力并不只是简单地体现在能否接纳世界、认同世界方面,它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人际融合能力的强弱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人际融合,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艺术。美国俄亥俄州的RMI公司,一度生产滑坡,工作效率低,员工面临失业,情绪不稳。受总公司委派前来担任总经理的大吉姆·丹尼尔面临着与大家融合、并带领大家改变面貌的严峻考验。他在公司中处处张贴这样的标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没有笑容,请把你的笑容分些给他","任何事情只有做起来,兴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大吉姆还把工厂的厂徽改成一张笑脸,贴在工厂的大门上、公用品上、员工的安全帽上。亲切感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在没有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80%。 由是观之,与人融合,并非深不可测。一句真诚的话语,一次放松的谈心,一个会意的笑容或眼神,都可以换来健康、乐观、平和的心境,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空间。关键是,你有没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方面能力的意识。 (3)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处理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但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的同时,如何有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考验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了。 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妨借鉴一下IBM培养职工的方法,IBM对此能力的培养有五大步骤: 一要定义并理清问题:先收集资料并分析,确定问题确实存在之后,将问题写下来,成为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的陈述,将问题具体化,使相关人员明了。 二要分析问题:可以利用管理学的技巧辅助,如鱼骨图等。或是与部属举行讨论会议,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并且列出解决的优先顺序。 三要订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邀请同仁脑力激荡,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结果用有系统的方式整理出来,依照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是否能获得管理阶层支持,以及是否可付诸实行等原则排出顺序。 四要选出解决方案订出行动计划:选择影响力最大、推动起来最容易的方案,立即拟定行动计划。 五要推动解决方案并追踪结果:进行之前先给予'成功'的定义,在过程中不断检视决策的推行情况,并树立各阶段里程碑,确保行动达成目